眾志成城,臨港織牢抗擊疫情“防護網”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臨港區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為全區人民築起防控疫情的堅強防線,一個個“逆行者”、“堅守者”、“奉獻者”不斷湧現……

眾志成城,臨港織牢抗擊疫情“防護網”

臨港區林泉小區安保人員正在小區門口執勤。

他們逆行而上,站在抗“疫”最前線

“我有臨床經驗,讓我上!”2月5日,接到派駐人員到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通知,黃嵐衛生院內科主任劉敬蘭第一個報名。

劉敬蘭是黃嵐衛生院的“老人兒”了,參加工作足足31個年頭,深得百姓信賴,很多村民來就診,總愛找“蘭兒”。作為衛生院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的一員,她衝在一線,普通門診、發熱門診、內科病房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這次通知下發後,她又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自願衝鋒在前,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疫情就是衝鋒號,戰場就在第一線。草廟子鎮衛生院醫護“伉儷”叢曉靜、叢福雙雙“請戰”,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在臨港這片愛的土地上,還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行動,聚起對抗疫情的無窮力量。

貨車司機張永賀不懼危險,堅定逆行,3000公里往返奔馳,為武漢送去救援物資;基層幹部草廟子鎮西李家夼村組建抗疫“黨員流動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65歲老黨員、老支書王懷玉,主動請纓,擔當志願者,站到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

戰“疫”面前,臨港有愛。一大批醫護人員、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愛心志願者、廣大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奮戰,一個個“逆行”的身影令人動容。

眾志成城,臨港織牢抗擊疫情“防護網”

臨港區特警隊員正在卡點處值守。

他們毅然堅守,築起抗“疫”防護牆

“您好,請把額頭露出來,謝謝配合。”2月8日,在臨港區威青高速收費站,由區機關幹部、衛生部門醫護人員等組成的檢疫小組身穿防護服,佩戴口罩、護目鏡,手持紅外線體溫測量儀,正對所有入區車輛司乘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

為築牢防疫第一道防線,臨港區在威青高速收費站設置體溫監測點,定人定崗24小時輪流值班,全天候對來往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對監測發現的發熱等異常人員,立即採取防護措施,並轉送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排查,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全力守好威海南大門。

為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臨港區大力發揮鄉鎮、街道、村委會、社區居委會等基層組織作用,形成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戰“疫”格局。從大年初二起,基層幹部全員上班,對各村居實行網格化、全覆蓋、無死角、地毯式排查,確保把每一個進入臨港區的外來人員的信息採集到、摸清楚。應急廣播村村響、流動宣傳車、上門宣傳……多種宣傳手段齊上陣,為群眾廣泛普及科學防範疫情知識。西李家夼“黨員流動哨”、嘉和社區“逆行隊”、怡合社區“亮劍出擊隊”……一支支基層隊伍扛起防疫大旗,默默堅守著。

防控疫情,住戶小區的這道“防線”也絕不能含糊。連日來,臨港區組織各物業公司全員參與住宅小區出入人員管理,實現全區44個有物業小區封閉式管理,各物業公司每天至少出動230餘人次,按照“預防為主、不留死角”的工作原則,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投入消毒設備120餘套,日消耗消毒液300餘斤,對樓梯扶手、樓道、電梯間、室外活動場所、辦公區域等公共場所進行不少於兩次消毒,消毒面積達到30萬餘平方米,全力守好小區安全的“最後一米”。

眾志成城,臨港織牢抗擊疫情“防護網”

臨港區草廟子鎮林泉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正在為小區消毒。

他們無私奉獻,攜手共鑄抗“疫”後盾

2月6日,在臨港區蔄山鎮衛生院,一輛嶄新的房車開進了院裡。

“醫院空間不夠,不少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在院子裡做預檢分診工作,考慮到現在室外溫度比較低,我們公司就想著給醫護人員準備一個臨時的‘診所’。”威海市子和智能科技公司經理王安鵬說:“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生產的一臺房車,價值在15萬元左右,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醫護人員守護在前線,我們有義務為他們做好後勤保障。”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連日來,臨港區各行各業齊心聚力、積極行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威海高賽農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捐贈40萬元用於防疫物資採購;臨港區威海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緊急採購一批防疫物資,為臨港區捐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1000個、防護服50套、75%濃度酒精10箱、100%濃度酒精2箱、一次性乳膠手套300副以及若干噴壺;白玉以然愛心慈善基金會捐贈200L酒精消毒劑、30箱消毒水、1萬餘隻口罩、100只消毒噴壺等防疫必需品。愛心企業匿名捐贈1噸75%濃度消毒酒精……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物資不斷湧入防控疫情的工作中來,大家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