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在河南農村的真實見聞

我是2020年1月13日回鄉裡的。當時鄰居鄰舍很少提到疫情這兩個字,覺得這個事離我們很遠。


正在大家都以為平安無事的時候,大年三十,1月24日就有社區的人上門來摸底,問有沒有接觸湖北的人,家裡有沒有湖北的親戚,有沒有感冒發燒之類的。但大家也只是把它當做一次平常的問詢工作罷了,誰也沒有料到事情的嚴重性。


大年初一下午,村裡忽然通知說要封路。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了,各種消息搞得人心惶惶的,初二下午,通往村莊的各個路口點就設置了障礙,旁邊還豎起了藍色的帳篷,24小時有人上班。所有過往車輛都要接受體溫檢測,詢問,登記。


村裡的大喇叭也派上用場了,高喊著緊閉門,勤洗手,不造謠不傳謠的口號。


疫情之下:我在河南農村的真實見聞

村裡拉上了橫幅提醒村民

疫情之下,宅在家裡成了首選。


如今的居民,都安心地在家中,看看抖音,刷刷劇,吃飯睡覺,不但自己遵守,還勸解有些還在盲目自信的人,勸他們不要這樣,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唯一的“好處”就是害了自己,還害了別人。


當然親朋好友聯絡感情還是必不可少的,網絡發達的時代,鄉親們藉助著手機可以與遠方的親朋好友視頻拜年,互相問候,小孩們的過年紅包也都是通過手機發送,畢竟各種紅包表情也是深受大眾所喜歡。


而在村民群裡,經常能看到每天的疫情信息轉發,能看到怎樣做到防控疫情的文章,還能看到《關於酒精和84消毒液,你用對了嗎?》的知識,還能看到政府相關的文件政策。


每一天的提醒,每一次的正能量的轉發,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次幫助。


看到這些,真的很感動,他們都在盡心盡力的用自己的微弱的力量把宣傳做到位,讓大家明白疫情,瞭解疫情,重視疫情,也敬畏這次疫情。


正如在各大群內廣泛轉發的一段話:並不是要限制你什麼,只是想要告訴你出門前想想你的家人,管好自己。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只有自律,管好自己大家眾志成城,才能打贏這場戰役!收起你的盲目自信,無知無畏和繞幸心理,也請收起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這場戰役沒有局外人。


這場疫情中,沒有局外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局內人,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疫情就出現在自己身邊,親人,朋友,甚至於你自己。


疫情之下:我在河南農村的真實見聞

村口的走親訪友勸返點

疫情之下,年貨生意遇冷。


往年這時候,每逢集市,必定是一番熱鬧景象,各種各樣的花燈,年貨,小吃,文藝表演等亮相於街頭,人員攢動,熙熙攘攘,一番熱鬧景象,可如今冷冷清清,加之寒風凜冽,讓人心裡都有些慌張。個體商戶,餐飲的老闆們可謂是一籌莫展,年前各家各戶訂的聚餐也都紛紛取消,房租水電,僱員薪水,年貨的積壓導致現金流的急劇減少,特別是部分商品即將過期也沒有辦法處理,這些都是壓在他們心中的大山,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疫情之下,被延長的牌桌文化


春節期間的鄉村牌桌文化明顯被延長。今年春節,封村之後,村裡人打牌的風氣並沒有在大年初三以後平息下去,而是一直延續,如果說封村前期打牌主要是為了休閒和社交,那麼一個多星期以後,村民打牌主要是出於打發時間的需要。


村民打牌大多比較理性,打牌大概有3個原因。


第一休閒的需求。春節期間工廠放假、農地休耕,村裡人進入了一年到頭難得的清閒時光,是集中休閒、集中放鬆的時候,村民紛紛將平時的繁忙擱下,全身心投入到閒暇之中。村民對休閒的要求是花盡可能少的錢,體驗儘可能好玩的活動,打牌就變成了最直接、最簡便、最合適的群體活動,能夠較好滿足村裡人對休閒的需求。


第二,是社交的方式。春節期間,平時外出打工的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全部回到村裡,但是因為長時間缺少面對面、臉對臉的交流,同時共同信息的缺乏、交往圈重合程度低,就算是以前無話不說的發小,也很難在串門的時候重新獲得厚重的情感體驗,聊著聊著雙方就陷入沉默,為了避免尷尬,客人就只好隨便找個理由離開了。 為了加深交往,客人來到家裡,主人陪客人邊打牌邊聊天就成為表達好客之情的重要方式,打牌、看牌、聊牌是村裡人感受春節喜慶社會氛圍的基本方式。


第三,是打發時間的方式。村民平時忙慣了、跑慣了,突然長時間地閒下來,相當一部分人會感覺無所事事,不知道怎麼安排時間,晚上和上午還好點,可以多睡會兒,尤其是下午的時間,特別難打發。打牌時間特別好打發。


疫情之下的鄉村中國年,願彼此安好。天晴了,田間菜地,偶爾有幾個村民需要摘菜,也都戴上口罩;小路上,不時也有幾個小孩戴著口罩騎著自行車鍛鍊;不遠處的車載流動喇叭還在不停地播放著疫情防控知識。加油,抗疫我們在行動,勝利就在前方!


疫情之下:我在河南農村的真實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