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普通家庭寧願欠銀行幾十、上百萬給孩子買房結婚,卻不願意讓孩子拿這些錢去創業,這是什麼心態?

用戶67239664


德行天下,大智若愚!

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聊聊創業的問題

創業的本質是什麼?

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簡而言之創業就是一個“1+1>2”的過程。

創業是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當你創業成功了,你是一位企業家,而如果說你簡單地只是為了生存和牟利,那你只能說是一位商人。

創業的要求

創業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滿足自我生存條件,或者提升自己生活水平,當然任何一位創業者在前期要考慮的可能是要滿足生存,但其實創業者前期更多的是要滿足自己的企業或者公司的生存條件。

一位創業成功的創業者,能夠讓企業或者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判斷一位創業者或者一家企業是否創業成功,就看他是否能夠讓創造出來的價值大於從社會中吸取的價值,所謂貢獻大於索取。

那麼創業對於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要求呢?

1.一定的前期資源:其中包括資金、人脈、政策扶持等。

2.較為全面的個人綜合素質:其中包括情商、智商、人格、品質、道德等。

以上兩點就是創業必須要滿足的基本條件,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條件其實是非常苛刻的了,但現實就是,即便滿足了以上兩點個人條件,創業的成功率也是非常低的。

影響創業成功概率的最大的因素

當前時代背景之下的機遇。

雷軍說過一句話非常經典:颱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

他這句話意在強調“順勢而為”,所謂順勢而為就是機遇,能否抓住機遇,是影響創業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有句老話講,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就是機遇,地利就是時代背景,人和就是個人綜合素質。

作為普通人,不是甘願平庸,而是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

我國人口超16億,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普通人佔了90%以上,不論你是否承認自己是普通人,現實就是,各種各樣的因素決定了你就是普通人,而這些因素大多數都是你無法改變和影響的,比如一個人的出身,有的人出身豪門,就算是一生無所事事,也餓不死,有的人出身貧困偏遠山區,他可能一輩子都去不了外面的世界。

而對於普通人,幾乎每個普通人都想過,或者曾今有過創業的想法,而真正將想法的落實的人卻佔很少數,然而最後成功的卻是寥寥無幾。

創業是一個值得被鼓勵的夢想,但是殘酷的概率,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安安穩穩地過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

其實怎麼選擇都無所謂,人生在世,心態是最重要的,普通人不意味著卑微,成功者也不意味著高人一等,只是各自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若愚財商


首先,創業是一項風險性投資,在大浪淘沙之下,能存活下來時少數,能掙到錢的就更不要說了。

我有一朋友,家境也是殷實,父親是靠泡物流起的家。他在畢業後創業,前前後後開黃了四五家公司。我姑姑家的表哥,因為好吃,對於餐飲行業頗有興趣,他先後開過火鍋店,酒吧,烤肉店,特色菜館,即使有著他父親的人脈加持,也不能避免開一家黃一家的悲慘命運。

一個買房都要貸款買的家庭,也就是普通家庭而已,而你認為普通家庭的父母可能用畢生積蓄去冒這個有很大可能性血本無歸的險嗎?

但是,房子不一樣啊!他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的東西,他是你日後生活的棲身之所。不論它以後會不會增值,他都是你日後的安身之地。所謂安神方才立命。



Mr茗小芷


有些人創業,那股勁是好的,但是沒有考慮自身情況。錢多的人創業可以無所謂的,反之就需要好好想想,如果創業那麼簡單,誰還給別人打工?

我18年自己也創業過,當時準備了兩個項目,自己管一個,另一個項目是房產,我出錢,找做房產的表弟來管理。

我自己的項目基本上很穩,不會虧。錢投入之前就想好了。最差情況都不賺錢,虧錢也就虧幾萬。 大概率是房產項目不賺錢,虧人員費用,我自己管的項目賺,最終還是賺。萬一房產也成功了呢?那就爽歪歪了。

結果是今年註銷公司去了,到算下來也賺了10萬左右。 由於資金有限,創業就需要有比較大的把握能賺錢再去。這個把握可不能是想想的而是有比較靠譜的事實為依據。

比如我現在準備做攝影。考察過市場,普遍人家接觸比較多的是影樓,但是影樓從攝影專業來說,大部分只是一群拿著相機,多拍而熟練的“攝影師”,就像今年創業之前的我一樣。因此這群普遍的人不能作為這個行業好與壞的代表。 也去攝影培訓機構培訓過,瞭解到影樓攝影師來源一部分,是一些什麼都不懂的人,跟著不專業的攝影師學習成為的影樓攝影師。

當時在蘇州一個學校學習,我當時問了學了半年的學生“什麼是直方圖?”,居然沒有人知道,有這個連光圈快門都沒有清楚的人就跑去影樓面試。

然後平時也注意那些攝影師外拍怎麼拍的。以及拍出的照片效果。比較,專業攝影師的市場還很大。也對比專業攝影師的照片,比影樓出來的,簡直好太多。

各方面都去調查過,得出的結論,最起碼影樓攝影師的收入還是能到手的,更何況我比他們專業!有想法呢?


桃源辰夕


這是個正常的心態,創業不是每個人都行的,99.9%是以失敗而告終,買了房還能見到房子的存在,創業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就打水漂了,到頭來還要欠下一屁股的債,還不如買房娶妻生子過普通人的生活。不要忽悠年輕人創業了,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一點社會經驗也沒有,不知道社會的複雜,各種的陷阱,套路,如果父母有錢行,交點學費,賠了賺了無所謂,如果父母是牙縫裡攢下的錢,還是算了吧。


小豬努暱


先來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吧:

這家韓國企業是哪個呢?

答案是LG。

這麼牛逼的一家企業,在中國連續15個季度是虧損的,還好之前買了樓,然後轉手賣了賺大錢。

LG在中國賣手機出現了連年虧損,幾乎要敗退中國,但是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做生意沒賺到錢,最後卻靠賣樓賺了一大筆,在7月13日,LG電子海外子公司正在籌備出售位於北京市市中心的一座LG雙子座大廈,預計出售的價格大概為88億元,在此之前,到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手機業務已經連續虧損了15個季度。

跨國巨頭尚且如此,你覺得普通家庭、普通人能牛到哪裡去?!

不要老是看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等,看到他們功成名就就覺得要追隨理想去創業。

但是,背後的心酸與風險呢?

而且,馬化騰也不是普通家庭呀,人家老爸還是某公司老總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創業的風險和難度是非常之大的。

一般人不建議去輕易創業,因為能力、資本等都有限。

更不要輕易動用父母的老本去創業,很可能賠得精光。

如果你實在有能力,那麼,更不應該用父母的錢去創業,而是應該用別人的錢來創業。

比如,ofo的戴威,融了十幾億,最後失敗了。

也就失敗了唄,反正投資人虧損。


再比如摩拜的創始人,融資成功,而且最後還套現了過億。


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不支持孩子去創業,我覺得是正確的。


馮起升


首先,這跟地域有關,我有個溫州的朋友,也有南方的大學同同學,南方尤其時溫州普遍經商意識濃厚,投資損失大不了從頭再來,人們是互相攀比,笑貧不笑娼。而北方人一般傾向於穩定和保守一些。

在就是關於創業,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創業的頭腦、機會、環境和素養。即使創業者都是人群中佼佼者,都非常聰明、堅持和努力的一群人,創業3年下來成功的概率也只有5%,也就是大部分人,創業開始後幾年,重新變得一窮二白,被打回原型。這種靠著小概率的各位致富個例就幻想自己也能一夜暴富,就如同去炒股或買彩票一樣的,都是在目前急功近利的時代浮躁想賺塊錢導致的結果。

所以,很多人創業失敗因此欠債,成老賴入獄,一窮二白,妻離子散,跑路、自殺等等,但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鋌而走險,為名利雙收而置一切不顧,一旦失敗了,周圍所有的人都跟著遭殃,成為罪人。一般再起來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

一個人,能否成功由很多因素決定,不要總想著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不要總想著自己最牛逼 ,是宇宙中的唯一,你也就是那個忙忙碌碌穿梭的小螞蟻。瞭解了人生真諦,不白活一趟,讓自己升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個問題,如果讓我來回答,也寧可讓孩子買房結婚有了下一代後,有責任,能成熟有擔當是,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再去拼搏,也未嘗不可。

一個人成功跟這些因素有關係,先看看自己是否具備:

https://www.toutiao.com/i6726667602623463949/


孤煙一品客


為什麼不創業,很簡單,創業百不成一,一百個創業的,創業拿出來的幾十上百萬本金,全損失了。然後,這個家庭,陷入了完全的赤貧。

本來,幾十萬上百萬買個房,甚至還能買個代步車,住著房開著車,好好工作,一個月拿幾千塊錢養家餬口,就可以說了。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可是,你為什麼非要去創業,跟富人比呢。富人拿幾十上百萬創業,人家只是投了一個項止,虧就虧了,反正這樣的項目,投了十幾個,總有成功的。

富人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試錯,錯三五次,沒關係,反正有錢重頭再來。

但是,普通家庭和窮人家呢,沒有試錯的機會,一旦錯了,就是一輩子。

所以,忠告:普通家庭和窮人家,千萬不要創業,打好一份工,就可以了。我,沒有試錯的機會。

如果一旦錯了,就賠上了你的家庭,甚至你的生命。


董江波


家長和子女,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

家長和子女,由於身份、人生閱歷、對未來的規劃不同,在先買房還是先創業方面,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不少家庭家長的觀念是先成家,後立業,手裡有錢一定要先把房子買好,娶個媳婦,哪怕貸款也要把家先置辦起來。自己都這麼大歲數了,最希望的是看著孩子結婚成家、給自己生個孫子,這是頭等大事。創業、幹事業,那都是後話。

反倒是很多年輕的子女,對於成家沒有那麼心急,認為自己風華正茂,正是抓緊幹事業的時候,如果家裡有資金基礎,他們想的往往是先創業,後置業。如果對項目特別有把握,寧可攛掇家裡抵押房子,獲得創業的初始資金。

家長們的想法,代表著上輩人渴望“安穩”的心理特點

老人辛苦一輩子了,想盡己所能,把子女的生身大事安排好。一個家穩穩當當、子孫同堂,比什麼都強。

對於創業,父母本身或許也曾幹過自己的事業,知道創業的艱辛與不易,也知道創業成功率很低,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不願意子女貿然創業,何況需要動用家裡十幾萬、幾十萬的資金。

對於房產,父母的體會肯定比子女要深,他們經歷了從無償分房、福利分房,再到商品房的社會階段,見證了房價從低到高的瘋狂炒作,在父母的眼中,不論何時,買房的選擇都是不會錯的,房產作為金融資產也是最穩妥、最踏實的——這是他們的人生閱歷所決定的。

子女們的看法,代表著對財富的直接渴求

在如今的網絡無比發達的當下,各種對於成功創業的鼓吹、對創業造富神話的渲染,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年輕人心中那顆躁動的心。

但凡準備創業的年輕人,無不源於對財富、金錢的無比渴求。雖然他們也知道房子能漲,但在創業成功之後財富的幾何級增長面前,房價的漲幅速度顯然太慢。

而且,此前對“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大肆宣傳,也在一定程度上點燃了年輕人對創業的那種“情懷”。

買個房子,再上個班,30歲看到老,安安穩穩過一生——這種過於穩妥甚至缺乏激情的方式,顯然不符合自己那種朝氣蓬勃的人設。

說個身邊的例子(又舉例子?沒錯,我也不能免俗)

我堂哥從小不愛學習,上學時總是能混則混,跟頭把式一樣熬過了初中畢業,高中的課就死活也跟不上了。

好在,當時伯父家裡是做生意的,手裡有錢,他們把我堂哥送出了國,在澳洲布里斯班一個高中讀書,三年之後畢業,堂哥提出要拿120萬創業,跟著當地的朋友做KTV生意。

伯父有些猶豫,他的計劃是讓堂哥回國,跟著自己在青島做買賣,順便在青島買個房置個業,就在那邊工作生活了。但堂哥說澳洲朋友多,堅持要在國外混,最後伯父拗不過,給了他120萬。

那時候我記得是2012年,青島均價一萬出頭,現在差不多是兩萬出頭。

後來,我哥和朋友的KTV幹了3年就黃了,理由很簡單,來KTV消費的多是華人,但他們那個地方離華人聚集區太遠,再加上週邊新開酒吧、夜店的衝擊,生意很快就黃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最終賠了將近100萬,但我哥積累了不少經驗,回國之後又和雲南的老友合夥幹了酒吧,趕上旅遊和民謠熱,幫人聯繫演出啥的,也算賺了些錢。


金投手閒話理財


普通家庭輸不起啊……創業能成功的概率很低 一旦失敗 很難翻身或者說要大大拉低生活水平 買房對於信息不對稱的普通人而言算是一個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 更具備安全感


答答題吃吃瓜


創業是那麼容易成功的嗎?成功了功成名就,不成功欠一屁股債跳樓的大有人在。普通家庭寧願欠銀行幾十、上百萬給孩子買房結婚,但不願意支持孩子去創業,是典型的風險厭惡,大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會選擇前者。

給孩子買房結婚在我國觀念中是一種責任

成家前,孩子在父母前都是小孩,成家後才會有了責任感,這種觀念在我國普遍存在,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家立業,有一番作為,最少不能比別人落後太多,買房結婚就是對孩子一種支持。雖然會因此欠銀行幾十、上百萬,每個月幾千塊錢還是可以接受的,最少自已的孩子已經有家有業,未來怎麼樣就看他們自己了。

創業的未來看不見摸不著

創業與買房相比,未來顯的很飄渺,看不見摸不著,成功了功成名就,失敗了一屁股的外債。而且成功的機率還不大,這就是現實,面對買房這種實實在在的後果,很少人會選擇不確定的創業。這也是為什麼成功的創業者大多在現實社會中與眾不同的原因,如果與大多數思維一樣,很難成功,或許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買房和創業就好比一道選擇題,A選項是投入50萬元,獲得50萬元的商品;B選項是投入50萬元,有可能獲得500萬,5000萬的收益,概率只有10%,但也有可能一分沒有,白投了,這種概率還不小。面對這樣的選擇題你會如何選,相信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了答案,選A的肯定是大多數。

總結:買房後並不會對創業形成多大的影響,有能力一樣可以創業。但是創業失敗後對買房會形成直接的影響,再翻身的機會就很小了,那種鹹魚翻身的橋段貌似只會在電影裡出現,現實中很少出現。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