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清軍換成秦軍,中國能否打贏八國聯軍?

碧溪遠客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實現的話,應該假設一個前提,是哪種情況下的“秦軍”穿越而來攻打八國聯軍?

今天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展現出了2000多年前大秦帝國軍人的風采. 陶俑高196釐米,比我們今天的人都普遍高大威猛。在冷兵器時代身體素質方面是鍛鍊一支強軍的物質基礎,這一點尤為重要!統治階級怎樣才能訓練好身體素質極佳的士兵讓他們堅若磐石?

我認為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當時的士兵有嚴酷的軍事訓練,推向戰場後領導的將領也具備真正洞悉戰場能根據形勢瞬間做出有利判斷的能力。

其次,秦軍之所以戰場上所向披靡,是因為還有一套完美的軍工制度“二十等爵制度”:只要敢打敢戰就會有軍功爵位土地,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亦或者是奴隸,都能通過戰功改變自己的命運,爬上高位。所以這促使士兵戰場奮勇殺敵。

最後,當時秦軍的後勤保障也是相當成熟,秦軍地處“關中平原”土地肥沃,同時它東邊是黃河大彎道,可謂糧草充足又兼具“天然屏障”,日子相比六國好過,只要統治者不昏庸,想不發財都難[摳鼻]所以最終得以橫掃六國完成統一大業!

若是讓當時“精、氣、神”狀態下秦軍穿越到清末當然亦可以橫掃八國聯軍![機智]當時,所謂八國聯軍實際兵力就那麼幾千人,雖然它們帶著工業革命勝利的成果武裝了自己來攻打我們清末的農業文明,當時的清朝政府也正處在敗無能的時候[打臉],所以丟土地、籤屈辱條約在所難免[衰]。

如果強秦時期的軍隊如果來了,從統治階級到士兵都是帶著開疆拓土、封爵建公的強烈使命而來,怎會容許異類犯我中華?!必將如橫掃六軍時一樣橫掃八國聯軍。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統治階級是否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我認為這些是領導力量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根本,單就殺敵而言,可虐八國聯軍百倍![打臉]


江東六郡


清朝末期的清軍腐敗是有目共睹的,面對準備精良的八國聯軍節節敗退、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這個時候如果把清軍換成秦朝的秦軍能否打敗八國聯軍呢?

能不能打贏八國聯軍那要看是誰帶的兵?如果是蒙恬,那肯定能贏,不光是因為他精通兵法。因為八國聯軍一共才1萬餘人不到,80多門火炮,而當時秦朝的精銳主力就有30萬,由蒙恬兄弟統帥。這30萬虎狼之師,打匈奴是綽綽有餘。再加上當時的警備隊3、5萬精銳。那時候的中國交通是馬,三日行五百里,就會被人叫做疾行將軍。天津到咸陽大概有1121.9公里。假如八國聯軍有當時清朝的地圖,而且他們只走大路,那麼八國聯軍到達咸陽估計用2個星期夠不夠呢?

不夠。他們會被堵在函谷關。假如他們能夠攻破函谷關(但是按照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的)。當時的蒙恬駐紮在九郡,距離咸陽大約844.1公里,並且當時蒙恬的精銳部隊都是騎兵,八國聯軍還沒有攻破函谷關,蒙恬早就過來了。所以清朝國都被八國聯軍攻破,主要是因為靠海太近。當然,騎兵的主要傷害在於冷兵器。並且當時陝西地形複雜,有平原有山地,要怎麼依託有利地形,擊敗八國聯軍相信百戰將軍蒙恬比我們有經驗。

上面的結論也不是說秦軍一定能打贏八國聯軍,只是說,秦軍要運用一些戰術戰勝對方。一般來說,在作戰之前合理地弄出作戰計劃的話,勝算就會大一些。清軍的軟弱無能,主要體現在他的內部腐敗。

其實,戰爭是代表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也是人類政治文明、經濟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進步的象徵。從刀槍劍戟再到後來的火力覆蓋,戰爭方式越來越複雜,戰爭的形勢也越來越快,古代需要幾個月的戰爭,現在幾天就搞定了。雖然在公元前220前,秦軍所向披靡,戰鬥力非常強,但是讓其用傳統的刀槍劍戟去對抗八國聯軍的火炮,估計勝算很小了。在那個年代,清朝軍隊打不過八國聯軍,秦朝也不一定能打過。


公元前


1900年,庚子年。2020年,庚子年。

120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應當正確認識到,八國聯軍侵華,中國戰敗,固然清軍的軍紀、腐敗等問題是戰敗的原因之一。

提問者大概率的是想問,以秦軍的紀律和戰鬥力,能否打贏八國聯軍。

秦軍雖然紀律嚴明,戰鬥力爆棚,中國依然打不贏八國聯軍,因為我們根本的差距在於科技、經濟、政治等關鍵因素,而不只是軍隊的紀律和戰鬥意志等問題。


一、八里橋之戰——古代與現代的慘烈對決

其實,我們不用假設秦軍來到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在這之前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入天津後。在保衛京師這麼重要的任務上,咸豐帝任用了驍勇善戰的滿蒙親王僧格林沁領八旗騎兵在八里橋抵抗英法聯軍。

蒙古騎兵在英法聯軍近代排槍火炮面前全無優勢,但仍然用自殺式衝鋒上演了舊式騎兵的落幕之戰。戰果之懸殊讓人震驚,法軍死亡3人,英軍死亡2人,清軍死亡1000-3000人。堪稱屠殺。

法國遠征軍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回憶:“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如此頑強,以至於一時間會拼命地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遠的地方。我們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於他們的左右飛馳,他們在炮火中倒下了。”從這個回憶錄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紀律與戰鬥意志是強有力的,但是,面對近現代武器,無疑於雞蛋碰石頭。

你要說僧格林沁不善於帶兵打仗,你也錯了。這次戰爭之後,由於是滿蒙貴族,後期再次獲得清廷重用,僧格林沁前往山東河南主管軍務。南下的五年中,他擒殺捻軍首領張樂行,剿滅劉德培黑旗軍和白蓮池教軍,又平定苗沛霖團練割據勢力,可謂功勳卓著。


二、科技是戰爭最鋒利的刀尖

1900年,西方已經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各種科技大量應用於軍事。哪怕是對秦軍這樣的鐵軍,也是碾壓性的降維打擊。大炮一響,秦軍就嚇傻了。也許秦軍隨後可以憑悍不畏死的精神,像美洲土著、非洲土著或印度土王那樣取得幾次對美國人、英國人的局部勝利。然後就會在內憂外患中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淹沒,就像印度和非洲一樣。比如2019年,伊朗被美國吊打,伊朗的報復,事後真相出來,看起來簡直就是個笑話。(下圖,被美軍空襲致死的伊朗“二號人物”、伊朗革命衛隊分支“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


三、戰爭決定性因素是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的對決

1900年的中國,還處在封建時代的,政治愚昧,經濟落後,文化閉塞。對於戰爭的組織動員能力是非常落後的,認識也是非常落後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武器落後,還可以從認識上、組織上等方面進行補足,比如共產黨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打敗國民黨,在朝鮮戰爭中擊退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1900年的中國,掌握軍隊的將領不知道敵人如何作戰,皇帝不知道英國、法國在哪裡……諸如此類,如何戰勝?

馬克思就已經告訴我們了,從根本上說,清軍敗於八國聯軍,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主義制度。所以,秦軍復活到1900年,以秦軍之勇,頂多多殺幾個西洋鬼子,結局仍然是完敗於八國聯軍無疑。



大嘴說貴陽


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講,無論換成哪個朝代的,都打不過八國聯軍,即便是強大的秦軍。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近代以來,早已是熱兵器火炮時代,秦軍縱然強大,也只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舉一個典型案例,八里橋戰役為八國聯軍進京前的最後一仗,清軍統帥為清末為數不多的能打硬仗,敢打的曾格林沁,指揮蒙古騎兵,數倍於聯軍,結果何止慘敗,簡直是屠殺。不是官兵不英勇,而是完全不是一個時代了。當然晚期清軍已有熱兵器兵種,所以如果八里橋換成聶士成,袁世凱的新軍結局或許還能好一點。

所以,如果覺得清末八旗腐敗無能,戰鬥力渣渣,非的換個強大朝代的,還不如假設是明軍替代清軍或許好些,為什麼呢?因為明軍時期軍中已有炮兵,槍械之類的熱兵器兵種,並且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和可支持作戰的理論基礎。

因此,如果從正規戰角度出發,以冷兵器為作戰武器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部隊,縱然意志堅強,作戰勇敢,但是也是失敗的。


晉善晉美852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冷兵器遇到熱兵器的結果必然是失敗的。

熱兵器在距離和殺傷力方面比冷兵器要強很多倍。

秦國軍隊意志確實很強,但是和熱兵器對抗失敗的結果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不處在同一個時代,不能相提並論。

赳赳老秦,慷慨赴死,浪費了生命而已!


獨孤君


將清軍換成秦軍,中國能否打贏八國聯軍,裝備是否一起換,還是隻換人呢?

如果清軍的裝備也留給秦軍,那麼八國聯軍必敗!如果還是原汁原味兒的秦軍裝備,那麼基本贏不了八國聯軍[淚奔][淚奔][淚奔]

因為秦軍的裝備和八國聯軍比起來,太落後了。秦軍主要是戰陣打的好,可是裝備不行的時候,八國聯軍的槍和大炮幾下就把秦軍一片一片的打沒了[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清軍換成秦軍是能打過八國聯的,秦軍的兇猛是很有名的,但要有幾個條件,首先,指揮官必須換,把清朝的指揮人員全部換掉,換成有秦將組成的指揮人員,由大將白起擔任指揮官,指揮戰鬥。其次用計謀促成短距離作戰,使洋槍洋炮沒有發揮大的作用,與秦軍的勇猛 ,指揮靈活,打敗八國聯軍是沒有問題的。


孫立國


個人認為是打不過的。先秦時期的戰術,軍人素養等都不如清朝。至少秦朝時期的軍隊是沒有騎兵,火炮等裝備。而且八國聯軍時期,清朝的軍隊已經部分裝備了火槍。滿清腐敗,軍隊百姓都不知道為誰打仗。滿清軍隊的戰鬥意志幾乎為零,已經是自然散沙的狀態。如果清朝的軍隊有秦朝軍隊的戰爭士氣和鬥志,再加上滿清的軍隊裝備,八國聯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秦朝的軍隊我們一般說的是統一六國時的軍隊,那正是帝國上升期的軍隊,而滿清的軍隊已經是窮途末路的時候。兩個戰鬥力沒得比


那年花開瑞雪


個人覺的可以,但也只能贏一到兩場和八國聯軍的對抗。

首先,秦軍最強大的武器之一就是弓弩和弓箭,在秦兵作戰時,都會先放箭,而且距離遠,不比當時的火炮射程近,加上秦軍勇猛有智謀,所以能打贏當時和八國聯軍的對抗,但如果八國聯軍,吃虧後肯定會依據他們先進的火炮和長槍,調整戰術,反撲,到那時秦軍取勝的幾率就不大了。


文中刀劍


個人認為打不過的。

首先,秦軍是典型的冷兵器時代強大的軍隊,雖然強大,但是也頂不住八國聯軍的槍炮;

其次,當時清軍已經有了槍炮隊,依然因為裝備不夠精良,領導昏庸無法戰勝八國聯軍;

最後,有慈禧的領導,什麼軍隊來了應該也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