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202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大連理工大學4項成果獲獎。其中,由郭東明院士領銜的“大連理工大學高性能精密製造創新團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創新團隊),成為本年度獲此獎項的唯一團隊。1月20日,《人民日報》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剛領完獎,團隊成員們就立刻趕回了學校,籌備學術研討會,所有40週歲以下的成員都要在會上彙報研究情況,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研討會已持續多年。這支在大連理工大學機械製造教研室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科研團隊,面向高端裝備的高性能精密製造需求和挑戰,接力攻關20多年,提出並系統研究了高性能精密製造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解決了一批高端裝備研製和批產中的高性能精密製造難題,成果廣泛應用於近200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一個零件,按要求加工到設計尺寸,就能正常使用嗎?這個問題曾長期困擾著我國科研人員,制約著我國製造技術變革和高端裝備製造。1997年,郭東明院士開展研究時發現,對於性能要求特別高的一類零件,僅依據幾何尺寸加工,性能往往無法達到要求,而通過手工反覆修整加工的“試湊”方法,既非最優,也不科學。在機械工程領域,從航空器、輪船到高鐵、汽車以及重大工程的成套設備,零件形狀多樣、材料構成複雜,它們需要在高溫、強冷、輻射等超常工況下運行,對性能的要求極高。因此,直接加工出僅符合幾何精度要求的零件,存在著廢品率高、效率低,尤其性能指標難以保證等突出問題。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有些零件材料會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非均勻性,即使按照加工尺寸做到‘準確’,使用中的性能還是會差一點。”團隊成員、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王永青教授提到的這“一點”,正是團隊20多年來持續發力的方向。“裝備製造已經從以往的以幾何精度要求為主,躍升為以性能要求為主和性能與幾何、材料並重的高端裝備和產品製造,這也是國際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郭東明院士敏銳地意識到,高端裝備性能指標的要求越高,高性能零件的製造問題就越突出。由此,他提出了“高性能精密製造”的理念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我們這個團隊是自然形成,慢慢匯聚起來的。”王永青2002年加入時,團隊只有六七位成員,有的來自其他院系,有的來自兄弟院校。在他看來,能把大家聚到一起的,除了所承擔的課題項目外,更重要的是一個相同的目標。“我們遇到的困難靠常規制造無法突破,這其中蘊藏著科學問題,靠引進或模仿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從無到有,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郭東明院士帶領著團隊面向國家需求,針對高端裝備製造中關鍵技術和瓶頸問題,開始了全新的基礎理論、製造技術和裝備的系統研究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困難大、問題多、沒有現成東西做參考……但團隊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多年攻關,他們先後研究出高性能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理論與方法、高性能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高質高效加工理論與技術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成果,高性能精密製造這條路也越走越寬闊。他們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勁頭,持續“聚焦”研究主線,從應用基礎研究出發,從機理上找出問題根源,再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解決共性問題的方法。這種研發路徑被他們稱為“貫通式”研究。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融合”是這支團隊的鮮明特色。經過多年發展,團隊形成了高性能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難加工材料複雜構件精密加工、超高精度表面和功能性表面層零件製造、高性能製造的建模與測量等4個優勢突出的研究方向,彙集了不少來自物理、材料等專業的交叉學科人才。多年來,這支團隊研究能力持續增強,不同學科間的學術思想交叉融合,團隊效應明顯:在團隊35位老師中,40歲以下、40至50歲、50歲以上科研人員比例基本保持在1∶1∶1左右,年齡結構合理,團隊培養的研究生規模穩定在300人左右。

人民日報:大連理工大學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團隊成全國唯一!

團隊一直堅持“來去自由”,但人才隊伍卻保持著極高的穩定性,“氛圍好、能幹事”也吸引著更多的“新鮮血液”充實進來。郭東明院士很關心年輕人的成長。“項目做完分獎金時,郭老師總是主動要求拿得最少,說年輕人要買房子,比他更需要用錢。”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劉巍說。這種先人後己、淡泊名利的風氣,不僅事關團隊氛圍,更決定了團隊的長遠發展。熟悉這支團隊的人,對於他們從事科研的執著精神無不欽佩。這支團隊中,幾乎沒有主力、替補之分,無論誰衝上去都能獨當一面。團隊成員們在相互扶持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就像精密的裝備一樣,緊緊地“咬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