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危機顯現:零部件企業復工生產受限,汽車主機廠“督促”供應商復產

“斷供”危機顯現:零部件企業復工生產受限,汽車主機廠“督促”供應商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供應鏈的影響正在顯現。

近日,匯大機械製造(湖州)有限公司因受疫情的影響停工超過一週,無法按時履行此前簽訂的"每週向法國標緻集團非洲工廠交付1萬套轉向機殼體"合同,面臨承擔240萬元人民幣的合同損失,還要被追償因導致客戶生產線停產兩週而造成的約3000萬元人民幣等多重損失。該公司不得不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州市委員會緊急求助,申請領取了全國首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

匯大機械製造(湖州)有限公司只是當下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一個縮影。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乘用車企業及零部件供應商均延遲復工,只有福田汽車、中國重汽等少數商用車企為生產保障車輛在提速供應商復產。復工延遲外加上生產受限,當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

主機廠受此影響或將出現“斷供”危機,部分車企已“焦急萬分”。有媒體報道,日前北京奔馳已向天津武清區發函,請求特批其在天津武清的19家零配件供應商提前復工。函件稱,北京奔馳已經進入停產倒計時的危急時刻。此外,由於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全球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停工也影響著全球汽車產業的正常運轉。

商用車企提速供應商復工

受疫情影響,目前包括負壓救護車、醫療廢物轉運車、藥品專用冷藏車、快遞物流運輸車等特需車輛需求量加大。據記者瞭解,為儘快完成生產任務,包括福田汽車在內的多家商用車企已經提前復工,並給供應商下了“死命令”。

近日,福田汽車發佈的一則《關於供應商復產的通知函》稱,根據抗疫需要與國家“六穩”精神要求,要求供應商2020年2月6日復工生產。非常時期福田汽車集團將對供應商績效嚴肅考評,對訂單保障做出貢獻的供應商給予獎勵和支持,對影響訂單的供應商將按福田汽車集團制度加倍考核,對產生嚴重影響的供應商直接列入黑名單。

“我們之所以要求供應商按時完成零部件交付,是因為負壓救護車等特需車型的一些零部件非常緊缺,員工大年初一就已經在加班加點地生產。”福田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福田汽車陸續接到工信部和全國各地救護車生產訂單,目前已接各類救護車訂單超1800輛。後續根據疫情發展的需要,福田也將加大交付量。

2月6日,上汽大通首批60輛負壓救護車交付武漢抗疫一線。為完成任務,上汽大通將負壓救護車原本1個月的生產週期壓縮到10天。一位上汽大通的負責人表示:“此前上汽大通沒有生產負壓救護車的經驗,為了完成任務,我們和每一家供應商都做好提前復工的溝通,工信部也幫助我們協調了一些關鍵零部件廠商的生產檔期。”

此外,中國重汽也已提前復工。“我們接集團辦公室通知,大年初三(1月27日)已開始上班。公司禁止員工集中就餐,改為統一配送盒餐。”一位中國重汽的員工說。

為保證零部件方面不拖生產“後腿”,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於2月6日到濰柴鑄造車間和鍛造車間檢查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和生產復工情況。譚旭光表示:“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我們要開足馬力加大生產,提前做好鑄件與零部件的儲備,避免發生零部件‘卡脖子’現象,確保疫情防控、生產運營兩不誤,全力完成預定任務目標。”

據瞭解,為確保負壓救護車等保障車型的順利生產,各地政府均為此專門開了政策“綠燈”。以山東省為例,1月29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關於延遲省內企業復工的緊急通知》,要求省內各類企業不早於2月9日24時前復工,但涉及保障公共事業運行必需(供水、供氣、供電、通訊等行業)、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生產和銷售等行業)、群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和供應等行業)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除外。

零部件企業復工生產受限

不過,當前大多數零部件供應商仍需根據當地政府要求延遲復工。華西證券報告顯示,根據各省份規定的復工時間指導,零部件體系大部分延期一週時間復工,而湖北地區的影響則會更加嚴重,供應鏈體系將受到延時復工以及訂單波動的雙重影響。

據瞭解,湖北省內除了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雷諾、東風風神、神龍汽車、上汽通用等整車企業外,還聚集了博世、德爾福、法雷奧、佛吉亞、霍尼韋爾、偉世通、安波福、天納克、施坦達等全球知名零部件企業。

一位博世中國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博世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已經於2月10日開工,位於湖北的企業則根據當地政府要求將在2月14日開工。博世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共有兩個工廠,其中一家主要從事汽車轉向相關零部件和系統的生產,大約有600名員工,另一家主要從事熱力技術相關產品的生產,大約有160多名員工。”

雖然部分零部件企業已經於2月10日開始復工,但仍面臨著多重困境。一位主要生產線束的零部件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的生產線已經於2月10日開工,年後公司有了新的訂單需求,就趕緊投入生產。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特斯拉、一汽、吉利、名爵等品牌,雖然他們已實現開工,但是公司生產仍受到原材料緊缺、人員不足的限制。”

“一方面,工廠生產必需的電線、銅線、護套等原材料供應不足;另一方面,我們很多員工被‘封’在居住地出不來,公司不能夠實現全員開工,所以我們很難保證產能。”上述生產線束的零部件廠商負責人稱。

除此之外,一位零部件行業人士表示,受資金鍊短缺、防禦物資不足、人員保障不充分等因素的影響,一些中小規模的零部件企業抗風險能力較低。再加上目前整車廠的復產情況不穩定,加大了供應商的生產難度,或將加速部分零部件企業的淘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212家零部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零部件企業營業收入損失最高的達到20億元人民幣,營收損失在2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企業佔比為16%。

主機廠或現“斷供”危機

延遲復工和零部件供應不足會導致整車廠生產出現“斷供”風險,整車產量也會受到壓制。目前,受零部件供應以及當地政府要求,大多數車企均延遲了開工時間,具體開工日期不早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時間。

其中,豐田中國合資工廠、華晨寶馬、現代起亞汽車合資工廠等將延遲到2月17日開產,目前仍處於停產狀態。豐田汽車公司稱,在考慮了地方和地區政府對疫情的指導方針,以及鑑於當地物流、零部件採購等情況作出的判斷,豐田決定延長所有中國工廠的停產時間。

雖然多家車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零部件的短缺供應對整車廠的影響仍需進一步評估。但是,零部件延遲開工使得部分車企已經“焦急萬分”。近日,北京奔馳在一封給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的函件上表示,“公司僅有一天安全庫存,一旦停限產超過一天,都將導致北京奔馳停產。如果北京奔馳不能在2月10日復工,經濟損失每天將超4億元人民幣,這也將為京津冀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

鑑於此,北京奔馳懇請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給予此19家供應商以下許可:1、允許北京奔馳供應商2月8日可以將成品庫存運往北京奔馳;2、批准供應商2月10日正常復工。

不過,一些企業主機廠已經預判到了風險,並提出系列幫扶和補救措施。據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馬仿列透露:“復工以後,針對生產資源風險問題,我們也為供應商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比如,有的供應商上游的二級供應商受疫情影響無法及時為我們的供應商供貨,我們就會調動公司乃至北汽集團力量,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短缺物料,幫助供應商渡過難關。”

全球汽車產業鏈受波及

基於全球生產網絡的跟隨採購和控制成本的需要,汽車零部件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大陸投資建廠,或與國內零部件廠進行技術合作,將其在中國的產能納入全球汽車生產網絡。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產值近4萬億元,零部件出口額達700億美元,佔全球出口額10%。眼下,疫情對中國零部件企業的負面影響正波及到全球汽車產業鏈。德國《明鏡》週刊稱,中國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如果各大企業在中國繼續延後生產,可以預期全球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近日,博世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也公開表示: “我們需要等待事態的發展,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博世的全球供應鏈將會中斷。由於博世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影響其全球供應鏈。”數據顯示,博世在中國擁有近60家公司,2018年中國為其貢獻了18%的銷售額。

目前,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中國零部件供應中斷,韓國多家整車企業已經被迫停工。此前,韓國現代汽車宣佈,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導致零部件供應中斷,該公司將暫停在韓國的生產,這也使現代汽車成為全球首個受疫情影響供應鏈中斷而暫停在中國境外生產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緊接著,雙龍汽車、雷諾三星汽車、韓國起亞汽車也宣佈暫停生產線。據韓國媒體報道稱,韓國車企何時重啟生產取決於中國的汽車零部件配套工廠的復工時間。此外,特斯拉、豐田、大眾等多家車企亦相繼發佈了供應鏈中斷的預警。

“零部件供應商延遲復工對中國本土車企以及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影響程度,還要看接下來疫情的變化。如果疫情能夠很快控制住,零部件企業也將很快恢復生產,這場危機預警將早一天解除。”上述生產線束的零部件廠商負責人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