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裡文學重要還是科幻重要?

聽-花開的聲音


文學永遠比科幻重要。一個人讀科幻小說或看科幻電影,最終打動人、把人按在電影院坐椅上的原因,並不是未來科技的暢想,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心路歷程,也就是文學。

金庸的武打小說何嘗不是關於人體科學的幻想呢?電影《功夫》講的是如何打通任督二脈吧?如果認為科幻比文學重要,大可不必花費時間去看文學作品,而只需鑽研《九陰真經》、《荷花寶典》、《如來神掌》等小冊子,電影裡賣得並不貴。

同理,喜歡看科幻文學作品的人,並不去追究原力是怎麼產生的,企業號翅曲發動機原理,《黑衣人》閃光如何精準抹掉某一時間內的記憶,終結者就不能穿著衣服穿越時空嗎?

不,因為這些都不重要,這些科幻元素不過是為故事展開設置的佈景而已,而且必須服從故事情節的要求而設定,甚至為此犧牲邏輯,造成科技硬傷——它們存在的目的不是給論功製造障礙的,就是準備被英雄征服的,或被技術宅破解的。

對於看科幻題材作品的收穫,也並不是《星球大戰》裡破推車子都反重力,也不是《星際迷航》裡的人體無線傳輸,還不是三體人的膠水。而是原力與你同在,也就是祝你天天好運;我需要這些痛苦,也就是一個人的當下是過往一切的總和;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也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歐比旺羅克


科幻小說,當然是文學性重要。首先你的小說要讓人讀下去,讀下去就是文學性的技巧。科幻的部分大多都是在文學性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

比如說《火星紀元》這部小說,前半部就像是懸疑小說,你要跟隨著作者去看火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這是懸疑推理。後半部分則是推理的小說。

就如很多書評人對他的評價

布拉德伯裡在書中豎起了一面折射人性的鏡子。揭示出人類對待“異族”的做派遠非高尚,因而一再飽嘗孤獨和隔絕之苦。當然,本書的結尾仍為我們保留了一絲重生的希望。
——美國亞馬遜網站

所以,無論是科幻小說還是懸疑小說,本質上要是小說,要有文學性。

這是開頭寫火星的描寫。文字優美,把火星描寫得美輪美奐,你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個星球。

這段的描寫建立在想象力之上,所以這是文學的魅力。

再看下一段:

這樣優美的文字,豐富的想象力,即便不是科幻,你也會愛不釋手的。


星期五文藝


當然覺得科幻更重要!

比如現在公認的《流浪地球》。我覺得小說家劉慈欣很不起,創意想法絕對一流。既然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領域第一部可以稱之為中國科幻的作品,那麼中國科幻想要做出的表達又和其餘的科幻有什麼不同嗎?這是我一邊看一邊思考的問題。除了藍白相間的校服、具有地域特色的社會大哥、《戰狼》的飾演者吳京以及居委會、交通部這些社會主義特色元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劉老師的作品中,關於家/親情/大團圓的堅持 ——太陽都要爆炸了,還要哭哈哈的把家整窩挪走,是長久以來潛移默化每一箇中國人關於愛(團聚)和勇氣(犧牲)的理解,讓這部科幻電影和其餘的科幻電影都不一樣。

看電影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希望。也許是劉慈欣的背景(文革的衝擊)讓作品中的人物老有一種“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先抑後揚,而科幻,正是表達這種轉折,這種末世危機中也有滿滿正能量的介質。

 




欲吟風滿袖


什麼是科幻小說?它首先是小說。什麼小說?“小說”前加定語“科幻”,也就是科學虛構的人物與故事。就是說科幻小說就是小說,什麼小說?科幻小說。因此,它依然是小說體裁,而不是戲劇散文。

(網絡圖片)

既然是小說,那麼就要按照小說創作規律去創作,用小說藝術寫作手法去創作展現科學幻想中的人物與故事。當然在科幻小說中文學所佔的充分要大寫,要比科幻重要的多。

我們可以設想許多科幻故事,設計許多科幻人物與故事情節。這些素材都需要用文學小說創作手法去結構,去粗取精,使用可行性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科幻小說主題與思想。

科幻小說講的是科幻人物與故事,而不是其它。科幻是在真實的科學基礎之上,發揮創作者的想象力即幻想。這種幻想是這類小說的定語,除此之外就不叫科幻小說了。例如我們說星球,這是天文科學知識。如果把它科普知識講那是另一回事,由於缺少形象化的生動的吸引力,讀者看後會感覺很單調,很無趣,短時間還能湊合,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吸引力。

文學小說體裁來完成科幻,對於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想象力,開發人們的智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使讀者既能感知科學的真實性,又能前瞻科學的先進性,同時,還能開發人們的智慧。

總之,科幻小說裡文學性還是佔有重要的作用,科幻是本身沒文化,而小說賦予科幻文化靈魂,使科幻真正插上會飛的翅膀,遨遊在天空大地!


言者青青


故而科幻小說如果說確然帶著科普意義的話,也必須有條件討論,這種科普或許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其一是其科學內核本身就是硬核(硬核還有另一種意義,並不是只有小說中的科學規律完全現實才叫“硬核”)而翔實的,那麼它就自然可以作為一種科普媒介而存在

其二是其對科學思維精神的表達與發揚,這種科幻文學對科普工作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為讀者傳達什麼是科學的思維精神和方式方法

反正這裡推薦一下《火星救援》,當然這貨大家肯定都看過了,但我想說的其實是這部小說集中體現了上面這兩種“科幻文學的科普意義”

但科幻文學本身的核心是美學表達,而並不非要有科普意義,雖然說科學精神內核在科幻中是一以貫之的,但其並不一定非要成為一種“作為直接、主要目的”的強表達,而是內化成情節與設定為美學價值的實現而服務

這樣的作品,比如《三體》、比如《基地》系列、比如《安德的遊戲》等等,是現代科幻文學作品中最多的類型。

而上述這些作品,我們都可以稱作“硬核”科幻,或者說核心型科幻,其科學內核不可被剝離,而以科學幻想的外衣為載體,如果表達內核可以脫離核心設定而存在,一般來說我們會說這是軟科幻或者說非核心型科幻


小可愛娛樂1


文學性最重要

如果我們把“科幻”替換成其他的詞語,如“愛情”,“懸疑”等等。答案依然是,文學性最重要。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關於“小說”這一體裁,不論小說的類型如何,它歸根結底是要還原到“小說”的根本。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是有相同的特性的。 比如,小說中出現的元素:人物,環境,事件起源經過結果,敘事的人稱等等。 不論是什麼樣類型的小說,都需要由此構成。

以上所說的小說必備要素,就是“文學性”所致。 不同的文學體裁有不同的文學特質,這是作為區分的重要標準。 首先需要保證其文學特質是屬於“小說”,這個提問才能成立。

我們再看問題中的“科幻”,它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充其量會影響到,小說的類型走向。 在“故事架構”屬於科幻類故事,再符合其小說的文學特質,才是一部科幻小說。

如果忽略小說的文學性,它很可能變成一篇科幻故事,甚至科幻散文都不一定呢!


書海編舟


看完標題,不自覺的想: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那是作者文學不行還是理科理論知識不夠?

小說裡,文學上體現的是作者的認知,人生閱歷,更體現的了作者的三觀。作品是否成功,那要看它是否有可讀性。如果人物不鮮明深刻,細節不重視,情節不吸引人,是沒人喜歡看的。

科幻,那是要關係到物理,就要要求作者具有一點的科學知識和理工思維。雖然可以臆想,但是也要有一定科學理論作為基礎的,把臆想圓的比較圓滿,不能胡蠻亂纏。一般看這種小說的人都是有一定的科學常識的,所以臆想要寫得比較合理,不然看不下去的。

所以,這不是誰比誰重要的事了,都重要;不然就不是一部好的作品了。除非你想寫垃圾作品。


Roots872


文學重要。科幻小說也要把住文學根本,應為人民服務,體現人文精神,崇尚科學,教育年輕人,體現當代核心價值觀。為統治階級服務,才有存在價值。當然,以上的注意把方向,再加科幻趣味性,就相當○K!


呂放


文學是小說的基礎和本質,不可替代,最為重要。而科幻只是輔助性質的表達和表現手段,就好比武俠小說,名目繁多的武功秘籍與招數,也只是輔助性質的手段,通過這些手段,小說要表達的是人文與人的價值,體現出來的就是文學。

可能有人會認為,文學也可以是手段、表達工具啊!沒錯,這個時候,工具與目的重合,最終,手段與工具,依然是為了目的。比方說,有的作者用文言文來表達,現代化的事物,似乎文言文成為了工具與手段,實則不是那樣簡單。文言文的文字化力量、思想、意境,就已經表達出了作品的追尋和目標,至於工具和手段作用,已經成為了輔助性質的存在。

科幻是什麼?是人的想象。

電腦產生之前,電腦是什麼?包括,電話、鐵路、電報、電視,等等。

所以,科幻不是新鮮事,文學的意境與思想、追求,可以駕馭任何體裁的小說。




信誠文化培訓師


科幻小說,是科幻的文學,失去科幻,失去特性,失去文學,毛都不剩了。

以劉慈欣的《三體》為例,沒有外星人,就沒有黑暗森林法則,沒有二向箔,就沒有三維坍塌引發的思考,沒有紅岸,地球人目光就是個球。所以,這就是嚴謹的硬科幻,以科幻推動內容,沒有科幻就沒有了命題,科幻是整個小說的靈魂,這也是劉慈欣值得稱讚的重點。大家的各種討論,都以他架構的科幻世界為基準進行。

所以,科幻小說就是科幻引發的思考,科幻導致的文學。

至於復聯、X戰警、以及超人蝙蝠俠,把它們套在金庸小說穿越小說玄幻小說宮鬥小說盜墓小說中,都行得通,另以為它是科幻,只不過是為了玩稀奇博眼球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