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謝京瀚


感謝提問者,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普文作為原產地製茶人,以下是個人淺見。

獨愛你你那一種——一層境界

我只喝一類茶,我只喝這類茶,這是偏好所產的或者是母性的口感來定義著,然而深愛著,每天必須喝上這一口,普文稱之為有一層境界。

味為而味痴——二層境界

這類人,喜歡品茶,喜歡嘗試,喜歡找自己的感覺,然而大千萬種,今日愛上這類,明日由於新鮮的口感合適自己的味蕾,那就跟著其感覺走吧,比一層境界的人,更為小資,更為有藝術氣息,找存在的價值與文化的融合,進步了,研究茶的工藝與製作。

與茶共眠如珍寶———三層境界

嗜茶如命,起床就來,擺弄各種器具飲茶與製茶,這類人以玩家與賣家居多,茶藝師等略懂茶中之道,以弘揚茶道為文化傳承商道,品各類茶以學而用。

嗜茶如命愛惜——四層境界

這類人基本是匠人,茶匠魂,茶匠心,真的大師,以為為中心的朝九晚五,還不厭煩,每天都在深入研究,茶的工藝製法,研究種植,比愛惜自己還愛惜茶樹,溶於自然。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喝茶有四種人、四個階段,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喝茶墮落史吧。

我出生在江西的客家地區,小時候,物資相對匱乏,家裡有幾棵老茶樹,有空的時候,媽媽就會帶著我們去摘起來,製作成幹茶,一年到頭,也只能省著點下。

每天的早晨,媽媽會燒一鍋熱水,水開了,先把三個熱水瓶裝滿,餘下的水裝入一個大茶壺,滿滿一壺三四升水,下一撮茶葉,我們不管冬天夏天,都習慣了喝冷茶,咕咚咕咚灌下去,解渴、痛快。沒有茶的時候,也喝白開水,但終歸有點味寡,有得選擇的話,還是選擇喝茶。

來客人了,或者去別人家裡做客,經常會用熱水瓶裡的水泡一杯熱茶,先放幾片茶葉,再倒滿熱水,客氣的或者有錢的家庭,會往裡面加芝麻、花生、菊花等。這是我們客家最粗礦的擂茶。這對孩童的我們來說,擂茶可以算是點心或零食,吃上一杯,非常享受,我們經常會學著大人的模樣把茶葉也嚼碎吞下去,說實話,茶葉渣子不好吃,或許這就是我喝茶跟風的最初模型吧!

十幾歲的時候,我來到潮汕,一接觸到工夫茶,天啊!真他媽的苦。打死我也喝不下去,更別說喜歡了,可是,走到哪都會被人請喝茶,又不得不喝,不喝也挺難為情的,那時候覺得喝茶是一種受罪。說來也不奇怪,慢慢的,我能接受潮汕這種濃濃的工夫茶了,可也談不上喜歡,但潮汕的自來水漂白粉的味道比較嚴重,白開水是喝不下去的。下點茶葉壓一壓水中不好的味道吧。

十多年前,我開始做生意了,招待客人得泡茶啊!我開始研究茶,一開始是研究什麼茶便宜又好喝,茶總要能見人吧,但太貴了也喝不起啊!那時候的潮汕很流行喝鐵觀音。可是茶喝多了,嘴叼了,沒有幾百塊以上的鐵觀音是不好喝了,可一天十幾泡,實在負擔不起啊!於是我辦公室裡會再準備一款便宜的紅茶,適口又耐泡。重要的客戶來了,泡貴的;平時自己喝,泡便宜的。我的喝茶心得由第一個階段“喝舒服的”過渡到第二個階段“喝划算的”。

或許是由於我經常會拿一些好茶來招待客人吧,不斷的有一些喜歡喝茶的人愛來找我喝茶,他們也經常會帶好茶來,我發現我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不自覺的也開始泡好茶了,這樣的習慣持續了五六年,受全國各地愛茶朋友的影響,我幾乎是把六大茶類喝了個齊,喝到最後,我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高山老叢的單叢茶。高山老叢喝多了,低山茶就喝不來了,的確是嫌棄。我的喝茶心得又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喝個性的”。這種狀態也包括了我一些專喝“杏仁香”的朋友,非“杏仁香”不喝。還有一些人,煮水還必須是紅泥爐、橄欖炭、紫砂銚、山泉水,泡茶必須用高骨甌。我的個性倒是沒那麼強烈,有條件的時候,我也這樣做,因為這種講究確實能提高茶的滋味。沒條件的時候,倒是簡單就好,但必須用心泡,好茶,還是不能糟蹋。

高山老叢,價格不菲,所以市面上假茶也多。由於好這口,讓我不得不研究如何去偽存真。我除了多上茶山參與制茶以外,喝茶的時候也開始注重評鑑製茶水平了。慢慢的就懂得了喝出茶產地海拔山高、叢齡品種、上午摘的還是下午摘的、種在山地還是田裡、有沒有下激素化肥等等,各種信息一喝就明白,與其說是為了不上當,還不如說自己沉浸在這種品鑑的樂趣中,我徹底墮落了,我的喝茶心得進入了第四個階段:“喝技術的”。

我突然發現不是我在喝茶,是我被茶給“喝”了,但培養起來的技能丟不了啊!就像我無法忘記“1+1=2”一樣,茶一入口,就習慣性的去感受一下好壞價格,以至於經常去到別人那裡沒茶喝。我決心改變一下自己的狀態,於是我又深入全國各地的產茶區去感受更多的茶類,抱著學習的姿態去接觸,我發現,各種茶有各自的魅力和作用,我也體驗到了喝茶是真舒服。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沒有那麼多的流程講究。水開了,衝出來,怎麼舒服怎麼泡。我終於回到了第一個階段:“喝舒服的”。

想念媽媽的茶了!





建盞匠人愛單叢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有茶似無茶,無茶若有茶。

經常喝好茶的人,嘴喝刁了,結果喝低幾個檔次的茶葉就難以下飲。

喝好茶一斤都是幾千上萬元一斤,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我這是武夷山產茶區,我周邊很多評茶師她們很懂茶,他們哪一泡茶好,他(她)一入口就懂,能品茶葉的山場。

他(她)遇上一泡好茶,就如年青人看上了帥哥美女,就心中記掛,喜歡上了,就飄飄然了,這也是術業有專攻吧。

但是後來他(她)轉行了,因為他們自己沒茶山,又沒人送茶葉喝,只能去買茶喝了,當然靠打工是很難買得起好茶的。一斤優質的好茶葉可是一、兩個月打工工資呢。

我認為喝茶喝到根據自己的收入支出就行,一味的喜歡喝好茶的人,很難養得起,好茶葉太貴了,還有好茶一泡難求啊。



武夷山獨行俠


喝茶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何意義?

你喝茶的初心是什麼?

聽茶人說茶,品味不同的茶境~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430506892324697237, "vid": "v02004d30000be38qg02saj19l8bgvn0\

阿鵬說銀壺


每天我都雷打不動做的一件事:喝茶。

若問我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回答則是一句話:人在草本中。

茶是有“七情六慾”的植物,好茶生長的環境,那是無汙染清潔之地~青山綠水。

我目前喝的大紅袍茶,是親臨武夷山的茶農家而選擇的。

看到武夷山的環境,便可以放心飲用了。

飲茶第最重要功能便是:茶壽一百零八歲。

茶字分解開,就是108歲,民間有一說法,善飲茶者,可以活到108歲,幾年前,有位烏龍茶大師果真活到108歲而仙逝。

茶不是用來喝的,是慢飲與品的。

活字離不開的首先就是水,千口水組成了活字,飲茶宜小口慢飲,才能活的更有滋有味,有質量。

茶,本身還是一位奇妙的“植物藥”,四季選對了茶,則讓你神清氣爽,又免生疾病。


盧軼稱心


靜心感悟人生,拿起、放下




樂在其中99




愛在搖滾的歲月663388


茶葉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我們在平時喝茶也人分境界,這也太有學問了吧?可是,茶葉它就是那麼的讓你著迷,為了追求最高境界,為了能學到茶葉給我們帶來的養生體驗。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茶葉的四個境界,看看你喝茶喝到哪個境界了,它能帶給你什麼樣的魅力。

第一、這 一層的境界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了,因為它太過於簡單,我都差一點忽略它了,那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喝茶時只是為了一時的解渴,泡茶的方法和要求都不在乎了,這樣喝茶的確是能很好的解渴,我們不追求茶葉深層次體驗帶給我們的愉悅感。

第二、我們都知道,茶葉裡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它能給我們解渴的同時也能給我們帶來保健的作用,這一境界喝茶的人,他也是不在乎泡茶的技藝和方法,只是覺得喝茶對身體有好處,我就每天都簡單的沖泡來喝就行。只在乎養生價值的人我認為這也是不算喝茶的高境界。

第三、在對茶葉痴迷的人眼中,他們喝茶就是為了純粹的追求茶葉的美味了,茶葉的細微變化都逃不過他們那挑剔的味蕾。為了能泡出一杯好茶,他們不斷的變換泡泡茶方式,並逐一嘗試。這一群人他們的家裡,會有很多的茶具,哪一種茶用哪種具來泡,每泡出一杯茶都要追求味道完美,泡茶用的水也要求非常的高,不惜花時間去尋找山泉水來,一般的自來水基本不泡,至少要經過沉靜和過慮。他們對茶葉和茶具的投入都非常高,也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

第四、這是喝茶的高手了,他們喝茶不只是為了解渴、養生、和追求味道。所謂高手,人家喝茶是能讓自己感覺到內心快樂,能夠提供很強大的精神力量,充盈內心。在生活中我們不是一凡風順,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那這類的人群,可以在喝茶中得到緩解和釋放,他們就會在喝茶時,嗅著嫋嫋升起的淡淡茶香味,陷入沉思,讓自己冷靜下來,逐漸恢復心情,將心底裡滿滿的負能量釋放出來。迴歸平靜,這一類人,懂生活、事業有成,從不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悲觀的心態。

喝茶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他們喝茶就是在口味人生。

你平時喝茶嗎?你在喝茶的時候有想過喝出境界嗎?其實,我喝茶也只一種


許飛揚說茶葉


在廠的宿舍裡雪茄+茶,茶從早喝到晚,度過了四年!生意不好,錢都投入了廠裡,常常睡不著想家裡兩個寶貝,半夜起來繼續泡茶吸雪茄,思緒飄到天邊。算是一種逃避吧……




呵該名字已存在


這個問題似乎是在問為什麼喝茶,喝茶的意義和喝茶時的感悟。而不是喝那類茶、什麼價位的茶、用什麼手法泡菜和用多麼奢華的器皿喝茶等。

中國人喝茶離不開儒釋道的傳統文化。一是儒家的中庸仁禮;二是佛家的禪茶一味;三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這三種文化裡體驗。比如柏林禪寺趙州古佛從諗禪師的一句"吃茶去"千年以來讓許多人端起茶杯各有參悟。再比如洛陽古道上的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走東西。使人聯想感嘆。

不知這算不算一種喝茶的較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