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確保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


 要遏制疫情蔓延,儘快迎來拐點,關鍵是不打折扣地將所有可能的新冠肺炎患者都進行精準篩查、分類診療,真正做到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為此,全國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全力救治危重患者,與時間賽跑、與疫情鬥爭、與患者同心,誓要打贏這場防疫抗疫的阻擊戰。

精準篩查不漏診

  “核酸檢測標本已經做到了當天送檢,當天完成。”貴州省人民醫院檢驗科的高效率背後是6名醫務工作者日夜不停、24小時的輪流工作,目前他們每天能完成約300個標本的檢測。據瞭解,從2月5日到2月9日,貴州全省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篩查了37000人,實現了疑似病例、確診病人密切接觸者、湖北返黔等五類人群的全覆蓋。

  海南省提出各市縣要完成對所有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初篩工作,2天內實現對可疑病例的病原核酸檢測動態“清零”。目前全省每天最大檢測量大約為1200份,標本到達實驗室後,大約5-6小時就能出檢測結果。

  安徽省要求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現全核酸檢測初篩,加大疾病發現力度,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與各方責任,及時解決核酸檢測初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初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做到全覆蓋、不漏診。

集中收治不拒診

  2月9日下午,一輛載有6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護車駛入貴州省職工醫院。這也是該院被改造為貴州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收治醫院以來收治的第一批病人。據貴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貴州省職工醫院管理工作組組長梁貴友介紹,這6名患者都來自全省各醫院,目前病情平穩。同時該院有856張床位,200多名醫護人員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同在這一天,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將軍山醫院的醫護人員迎來首次“換班”,已經在這裡奮戰14天的20位醫務工作者進入了休息隔離觀察區。截至2月8日,該院已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4人,治癒出院3人。目前,貴州已經形成輕型、普通型患者的救治醫院8+1(8個市州定點醫院+職工醫院)和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醫院3+1(省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院、遵義醫科大附院+將軍山醫院)的格局,對疑似和確診患者實現了“應收盡收”。

  “從1月21日上午一名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轉入我院救治開始,醫院重症救治樓的負壓病房立即啟用,一切都按應急預案有序進行。”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董永康說,經歷了非典和幾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後,政府投資修建了一棟負壓樓。62間負壓病房,123張床位,這些設備專業的負壓病房,可以確保疑似患者和留觀患者第一時間接受到專業的診治,有效阻斷更多可能的傳染源。

  像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一樣的定點醫院,山西省一共有26家。據瞭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山西省明確提出,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要求,對確診病例實行定點醫院集中隔離救治,做好醫護人員防護工作。

  在四川,成都市公共衛生中心裝修改造項目於2月8日完工,新增了負壓床位370餘張。成都要求各區市縣在現有定點醫院基礎上,準備一傢俱有50—100張床位的醫院,收到接診指令後,能立即接收患者。成都市衛健委主任謝強表示,該市加強了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或居家隔離。截至2月3日24時,全市設置確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77個,可容納4678人,成都還將根據疫情發展變化情況動態調整。

一人一策不誤診

  為進一步加強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在疫情拐點到來前,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抽調39名省級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組成13個醫療救治小組,緊急奔赴17個省轄市,支援基層定點救治醫院開展醫療救治指導工作。醫療救治小組包括了中西醫專家,2月3日,全部專家組均已抵達目的地加入救治工作。專家組將充分發揮省、市級專家組力量,完善中西醫協同機制,深入隔離病區,參與重症、危重症病例治療,提升基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水平。

  青島市則積極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加快推進“互聯網+發熱門診”網上服務,增強線上複診能力。

  江蘇省注重老年人、孕產婦、兒童等易感人群防護,把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落細落實。進一步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對確診患者“一人一策”,調配精兵強將,尤其是集中最好的專家、採取最優的方案,全力救治重症患者;對疑似病例科學研判、關口前移,及早採取精準有效的措施。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楊珏、蘇雁、劉豔傑、王曉櫻、常河、王勝昔、周洪雙、呂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