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多少錢能和以前萬元戶持平?

用戶55470051976


以前的萬元戶其實很虛偽的,1986年我家就評為萬元戶,家裡有幾間破瓦房,一間牛房,一間豬欄,一頭大水牛,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一部華南牌縫紉機,加上幾千元存款就成了萬元戶,拿現在來說這些東西就成萬元戶著實可笑。


只因那次


萬元戶,顧名思義,家庭存款或者收入在1萬億以上,萬元戶的由來,始於新華社的一篇報道。1980年4月18日,新華社播發的通訊《雁灘的春天》中提到甘肅蘭州雁灘公社社員李德祥從生產隊裡分了1萬元錢,社員們稱他家為萬元戶,萬元戶的叫法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流行起來,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受關注的詞彙之一,那時候1萬元是一筆大錢。

1980年,1萬元能買到啥

  • 那時候米價0.14元,1萬元可以買7.1萬斤米;現在的米價約3元/斤,1萬元可以買3333斤米。

  • 豬肉價0.95元,1萬元可以買1.05萬斤肉;2019年8月鮮豬肉超市價格為46.25元/公斤,現在可以買434斤豬肉。

  • 壓歲錢1毛~2毛,現在壓歲錢少於100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 國家工作人員工資20元左右,現在國有單位平均工資7456.16元。

現在多少錢可以和80年代萬元戶持平?

不同商品的物價漲幅不一樣,比如說按照豬肉價格看,1980年的1萬元,只相當於現在的24.34萬元;按照米價計算,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17.64萬元。按照不同的商品,計算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我們再使用M2貨幣餘額和CPI指數分別計算看,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 按照CPI計算

1980年CPI指數為109.5(1978=100),2018年CPI指數為650.8(1978=100),增長5.94倍,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萬元*5.94=5.94元。

  • 按照M2計算

1980年末M2餘額為1671億元,2018年末M2餘額為182.7萬億元,增長1093.35倍,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萬元*1093.35=1093.35萬元。

綜上所述:按照CPI計算,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5.94萬元;按照M2計算,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1093.35萬元,按照豬肉計算,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24.34萬,按照米價計算,1萬元相當於現在17.64萬元,cpi、米價、豬肉都不可信,因為1980年萬元戶是稀缺,現在幾十萬太平常了,相反按照M2計算的可信度更高,現在千萬富翁也是比較困難的,以上供參考,因為無法準確的知道1980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互金圈


現在要有多少錢才能跟以前的萬元戶持平?這個關鍵要看你是跟那個年份的萬元戶相比,因為萬元戶是80年代的一個概念,而從1980年到1989年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都是不一樣的。為了方便對比,我們就拿中間的1985年萬元戶來跟現在對比,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對比下。

工資收入水平


1985年工資水平:

根據有關數據統計,1985年國有單位年平均工資是1148 元,平均每月是95元左右。

2018年工資水平:

2018年我國的平均工資水平已經達到了6.8萬元,其中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大概是8.2萬元,平均每個月的工資在6800塊錢左右。

相當於從1985年到2018年我國平均工資大概是漲了71.5倍。所以從工資的角度來看,現在有70萬以上才能相當於1985年的萬元戶。

物價水平

下面我們就從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來對比下1985年跟2019年的物價。

1、大米:

1985年大米價格大概是在0.2元,現在大米在3元左右,漲幅15倍;

2、豬肉:

1985年豬肉在1.5元左右,現在豬肉均價在13元左右,漲幅8.6倍;

3、雞蛋:

1985年雞蛋價格大概是1.3元每斤,現在雞蛋價格8元左右,漲幅6倍以上;

4、青菜

1985年青菜價格0.1元左右,現在青菜價格3元左右,漲幅30倍;

6、酒類:

1985年一瓶茅臺價格在8元左右,現在茅臺均價在800元以上,漲幅100倍;

7、房租:

1985年每平方米0.12元元左右,現在一線城市一平米在100元左右,漲幅800倍以上;

8、房價:

1985深圳的房價大概是在1500元左右,現在深圳房子均價54000元,漲幅36倍。

通過對比1985年和2019年的物價水平,再結合各項開支的佔比,從1985年到2019年,物價大概是上漲30倍左右,相當於現在的30萬可以和1985年的萬元戶持平。

萬元戶人口數量以及人口占比

1985年我國到底有多少萬元戶這個沒有一個官網的統計數據,但是1985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剛剛不久,當時除了廣東等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之外,中西部地區的居民收入其實是很低的,所以從全國範圍來看,我估計1985年萬元戶占人口的比例不會超過1%。

如果按照1%的標準來計算,那按照2019年14億人口計算,大概有1400萬的人跟1985年的萬元戶相當,如果按照家庭來計算,就是400萬個家庭左右。那這400萬家庭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呢?根據2018年中國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家庭資產在600萬的家庭數量是488萬個,參考這個數據,那目前至少要有600萬資產以上才能跟1985年的萬元戶相當。

綜合各種條件之後,我認為目前家庭資產至少在300萬以上,並有50萬以上的現金以及有價證券才能跟1985年的萬元戶相當。


貸款教授


多少錢能和以前的萬元戶扯平,要先來看看以前的10000元錢的購買力。

萬元戶,顧名思義就是存款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戶,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現萬元戶這個詞。

萬元戶時代,米價為0.41元、肉價0.95元。工人平均工資每月28元,每年336元,需要29.8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10000元。

要按照這樣計算,以現在工人平均工資4000元計算,年薪48000元,29.8年就是143.04萬元。但是現在的143.04萬的含金量還遠遠比不上以前的1萬元。

當然,當時的萬元戶的生活品質遠遠趕不上現在的普通工人,因為再有錢,很多東西也買不到,資源睏乏是現實。但是現在的月薪4000元普通工人似乎又比以前的月薪28元的普通工人壓力大的多,就拿一個房價來說吧,現在不吃不喝苦幹29.8年也就是夠在4線城市買個房。但是那時候效益好的工廠能分房,大部分工人家庭租房住,大家大部分都這樣,也感覺不出什麼來,雖然生活

以上只是從收入一項來做個比較,不能代表兩個年代真正的水平差距。







聊城談資


萬元戶對於現在的八零後乃至更之前的人,大家應該都印象非常深刻,可對一些九零後跟零零後來說,好像就是個笑話,會被他們笑話:“那有什麼了不起,還沒我過年的壓歲錢多呢!”也難怪會這樣,畢竟他們沒經歷過那個時代,這個詞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那個年代假如說是能被稱得上是萬元戶的,那絕對是妥妥的老闆級別。在那個時候人們的工資普遍偏低,米價基本上是幾毛錢一斤,肉價也是一塊錢左右,走親戚送個禮頂多拿上兩元錢足夠大包小包提的過去了。而且那時候過年的時候,長輩們給的壓歲錢,1毛兩毛就算是非常普遍的了,轉上一上午有時候也很難湊夠個整數,有的甚至是瞎跟著跑,能要到兩塊糖就很滿足了。由此可見在當時能成為萬元戶,那是相當的了不起的。



不過在近年來隨著通貨膨脹的侵蝕,“萬元戶”慢慢成為了很多人追憶童年的一個詞語了,人們不禁提出,現在有多少錢才能抵得上當年的萬元戶呢?有人提出把當年的萬元戶採取5年定期存到銀行,即使是考慮到保值以及貼補,當年存入到銀行的1萬元到今天最多也就能創造出10萬元左右的利潤。 我們再往前說一下,50年前10元錢在中國能買什麼?對比下來絕對能嚇大家一跳,在60年代末的時候物價情況最低生活費四五塊錢算小康生活。可到了現在最低的生活保障每個月也要將近1000了,就這還得算計著過。小編是個80後(89年),記得在小時候聽父母說起過他們那個年代結婚的時候是要買三大件的,也就是縫紉機、手錶、自行車,這三大件得當時來說就相當於現在的汽車、房子和三金了,而且在當年,這三大件買牌子貨最多也就不超過五千,這麼對比下來,相信大家也能直觀的認識到差距。



在我童年記事時候,一個黑白的電視也只是買到三四百塊錢,而三四百塊錢就相當於一個平常人家好幾年的積蓄了。


別看是個黑白電視,如果說在農村的話,也沒有幾戶人家能夠擁有的。假如說誰家有,到了晚上或者說是閒暇的日子,家裡面總是人滿滿的,就好像是以前人們看電影那種場景一樣。 我們的工資算是這幾年才逐漸的漲上來,我們可以問一下家裡的父母,那一輩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工資都是非常少的,能拿到1000塊錢的已經算是很高的工資了。

所以說想要擁有1萬塊錢,除去花銷,那需要的時間可是相當漫長的。一說到當年的萬元戶,一些人對他們的印象都非常的深刻,那就是開著桑塔納,手裡拿著大哥大,走上走到哪裡的時候,都會在人群當中搖上兩下,好像這就是身份的象徵。 我們現在一般人手裡邊有個三五十萬跟以前相比的話,那真的是不叫錢。哪怕是有個上百萬,在人前提起自己的存款的時候也會不是那麼自信,遠遠比不上當年的萬元戶。由此可見萬戶在當年絕對能算得上是500萬+級別的富豪了。


呂布戲小貂蟬


現在的100萬,差不多能和過去的萬元戶持平

萬元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產物,80後都鮮有印象,70後才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80後孩子,我還是有點印象的。

當時的萬元戶是一年能掙1萬元的家庭,放在今年,那就是年入百萬的家庭。

為什麼這麼說,有根據嗎?

當然有。

第一,工資水平差距。

當時平均工資是一個月30-50元一個月,一年下來也就三四百元,萬元戶是普通人收入的30倍左右。所以,僅以工資比的話,至少是30倍的差距,相當於現在的30萬。

第二,通脹的力量。

當時的一塊錢,相當於現在的100元。

小學課本不都改了,當年在馬路上撿到的是一分錢,現在撿到的已經是一元錢了,100倍,沒毛病啊。

三,小時候肉丸5分一碗,現在5-10元一碗

這個是計算人工人力在裡面的,跟工業效率無關,可以反應過去和現在的差距。

小時候吃的肉丸,都是人工的,現在也是。我又回到過去吃肉丸的 地方,老店還在,過去是5分錢,現在小碗5元,大碗要10元,漲了100-200倍。

別跟我拿工業品比如汽車家電比啊,這沒什麼可比性,純人工的東西更有可比性。還有現在做的手工椅子,過去只給工錢,材料自己找,工錢很低,現在買一個很普通的木椅子,都要50到100元了。

以上,都是很生活的東西,各位也可以回憶下,當然,70後80後才有這個回憶。


趙冰峰財經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萬元戶”的叫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最為流行。在當時,農村萬元戶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有一臺“熊貓”牌電視、幾輛“鳳凰”牌自行車、一臺縫紉機(牌子忘了),如果再有一臺“海爾”或“榮事達”洗衣機,那就更厲害了!

對於我們80後來說,能搬個小板凳,扇著蒲扇、看《新白娘子創奇》,那就是相當富足、且安逸的生活了!

就拿我家來說,父母跑船做米商,就是用鐵船到農村各家收糧食、玉米、油菜籽,然後“倒賣”到糧庫,賺點差價!記得家裡應該是村上最早一批萬元戶咯,電視、縫紉機、洗衣機都有,當時甚是風光!就連我這個“二胎”要被罰款,也只象徵性“罰了”一袋米而已!這在當時已經算是最輕的處罰了!

現如今多少錢,與當時萬元戶持平

雖然只短短過去不到30年,但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的不是一星半點。

  • 猶記得90年代初上小學,一個棒棒糖才5分錢,讓我高興一整天。現在,普通的棒棒糖怎麼也得1元起步,上漲了20倍不止!

  • 一斤肉也就1元左右,而2019年8月,超市肉價22元/斤,上漲22倍。


  • 那時候,喝井水、河水,要吃魚、直接到河裡釣;要吃龍蝦,也簡單,買兩小瓶“敵殺死”,兌點水,撒在河兩岸,然後就可以盡情的做龍蝦咯!這些,都是不需要成本的,和現在相比,龍蝦38元起步,相差幾十、上百倍啊!

在80、90年代,1萬元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具體現在價值幾何,是很難進行量化的!不過,從一張圖中(如下),我們大抵可以看出,1986年的100元與2019年的22.6元購買力相當,可見貶值得幅度還是非常大的!

總之,90年代初的萬元戶,很是自豪、在村裡也算是響噹噹的人物,而現如今,沒有2、3百萬,不開輛好車,你都不好意思回家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以前的萬元戶就是村裡的企業家了,基本都不應該說是農民了,只有做生意比較好,或者在村裡開工廠才可以成為萬元戶。



小時候我有兩個親戚就是存在的萬元戶。一個是開造紙廠的,另一個是收廢鐵生意的。都做的挺大。收廢鐵生意的親戚向村裡買了很大一塊宅基地,把新房建的很豪華,前後兩院,很多間房子。
當時的萬元戶身邊都有一堆人跟著他們幹,非常風光。多少錢可以持平,光看三十年來房價的漲幅就知道了。那時候北京的房價每平方米也只有一千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的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答案是“255萬”。那時候豬肉價格不到1塊,現在都超過20塊錢了。


從貨幣或者資產的角度,再通貨膨脹其實也就百倍、千倍,如果只是把錢存在銀行,可能也就只是幾十倍。但是八十年代的萬元戶都算是企業家了,那批人如果後面繼續做下去,很多人現在已經擁有上億家產。機會比金錢重要,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和弄潮兒,在最好的時代有最好的機會可以去創造未來。


上林院


近日,有年輕網友提出,現在多少錢能和80年代初期的萬元戶持平?對此,專家回答是,萬元戶僅是80年代的一個概念,從1980年至1989年萬元戶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都不一樣,所以,不同口徑算出來的萬元戶是不一樣的。

那麼,現在需要多少錢才能與80年代初的萬元戶持平呢?如果按照工資標準來算,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現萬元戶這個詞,當時工人平均工資每月28元,每年336元,需要29.8年才能攢夠10000萬元錢。而目前在全國普通職工的平均工資是4000元,年薪48000元,29.8年就是143.04萬元。也就是說,現在與萬元戶剛開始時相比,70年代末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143.04萬元。

但是還有一種算法,就是當時的物價與現在的物價漲了多少倍,來測算現在多少錢相當於1985年時的萬元戶。比如青菜0.1元,現在青菜價格少到了3元,漲幅達30倍。漲幅低的有豬肉,1985年豬肉在1.5元,而現在漲幅達8.6倍。雞蛋1985年雞蛋價格1.3元/每斤,現在雞蛋價格只有8元左右,漲幅6倍。

而房價是1985年深圳房價只有1500元,現在深圳房價是54000元,漲幅36倍。房租1985年每平方米0.12元,現在一線城市一平米在100元左右,漲幅800倍以上。綜合來看,從1985年到2019年,整個物價平均是漲了30倍左右,這相當於現在的30萬和1985年的萬元戶持平。

當然,還有一種萬元戶的計算方法是人口的佔比,1985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不久,當時除了一些沿海地區之外,其他地區的居民收入都很低。從全國範圍看,1985年萬元戶占人口的比例不超過1%。

如果按照1%標準來算,現在中國14億人口中1400萬人跟1985年的萬元戶相當,而按照家庭來算,就是400萬個家庭左右。根據2018年中國財富報告,去年我國家庭資產在600萬的家庭是488萬個,按照這個數據,那至少要有600萬資產以上才能與1985年的萬元戶相當。

現在多少錢能與當年的萬元戶持平?在學術界有不同的標準算法,有的人拿工資收入對比來測算;有的拿當時物價與現在物價作對比測算;更有的人把萬元戶所佔人口比重進行對比測算,這樣測算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上世紀80年代是可以單位福利分房的,學生讀書是免費的、看病是有醫保的(企業家屬看病半勞保),雖然當時的職工收入不高,但是各項福利條件還是不錯的,人們感覺還是挺幸福的。所以,兩個時代是並不完全相同的。現在的人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則遠超過上世紀80年代。


不執著財經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家是什麼時候成為萬元戶的了,但是我記得,上個世紀的80年代,的確是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好時代。每一年村子裡都有新的變化,比如,買了新的家用電器,接通了電話,通了電,有線電視等等。這些關係著民生的重大進展,基本上都是在那10年左右完成的。


萬元戶這個詞,一度非常讓人羨慕,因為那個時候,工廠工人的工資,不過是幾十元一個月。攢1萬元差不多要三四十年,不吃不喝。也就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全部工作時間,人們就會覺得要是我有1萬元,這一輩子就用不完了。

但是時代的變遷讓人措手不及,今天回過頭來看,1萬元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小了。如果按照相當於個人年收入的倍數來考慮,現在年收入過10萬的已經不再少數,那麼當年的1萬元應該相當於今天的三四百萬元的水平。


最近,關於豬肉價格的新聞,時常出來刷屏。在我的記憶當中,當年的豬肉價格,有比較長的時間大體在接近一元的水平。而現在高的時候也不過是三十幾元。按照這個比例來推斷,當年的1萬元,可以買上萬斤豬肉,那麼就相當於現在的三十幾萬。

還有很多人總認為,黃金是能夠保值的產品。那麼真實的情況如何呢?假設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你是一位萬元戶,當時的黃金價格大約是100元一克。你可以把1萬元變成100克黃金放在家裡。而今天的黃金價格是什麼樣的?儘管最近黃金的行情非常好,季度漲勢兇猛,然而黃金每克價格也不過是35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用黃金作為對比的標準,今天的你只要有35,000元,就可以和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媲美了。


回顧人們財富變遷和社會物價變動的歷史,聰明的人會發現,其實最保值的是人們的智慧和本領。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技術性人才的收入水漲船高,遠遠超過了通脹影響的水平。而從歐美髮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來看,假設我們在經濟方面的一些發展,會有類似的階段,那麼,將來什麼東西最貴?人才!人的勞動人的技能最貴。

所以大家不要再羨慕說,哎呀,這個美國人怎麼這麼能幹,自己刷牆自己修籬笆。其實那不是因為他們能幹,那是因為請別人幹,實在是太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