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新聞戰士,始終衝鋒在抗疫最前沿,日夜奮戰在信息發佈第一線——逆行而上 戰“疫”必勝

2020年的春節,對南陽報業傳媒集團新聞人來說,是個戰鬥的春節。

  

  1月24日,隨著南陽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一場抗擊疫魔的阻擊戰,在除夕全面打響。

  

  向險而行,“無畏”採訪——

  

  “我是記者,就要衝在最前線!”

  

  疫情襲來,記者部副主任崔培林的第一反應是,翻出17年前他在抗擊“非典”一線拍攝的照片,他想找回那種重返戰場的感覺,整裝再出發。當他把照片發到報社輿論監督部,迅速在同事中傳播開來。當年與他並肩而戰的“直播南陽”雲播臺副臺長周若愚,當即寫下《這一刻,我們都是逆行者》為他點贊。

  

  為到抗“疫”最前沿,崔培林從大年初二開始,克服重重困難,先後三入醫院病房隔離區,採訪危重病患和醫護人員。

  

  在隔離區病房,他穿著四層的防護服採訪,為不影響拍攝,他放棄佩戴眼罩,僅戴著防護面屏,連續採訪近兩個小時。採訪完成後,醫院一位主任由衷欽佩:“不愧是黨報記者!勇氣可嘉!”

  

  採訪回家,妻子和孩子一開始不讓他進門。這個時候,他才有些後怕,擔心給家人帶來危險。他按醫生叮囑,回去後把衣服裝起放在陽臺,並用酒精把眼睛周圍清洗一遍,又洗了個澡。

  

  在後期編輯照片時,看到醫生、護士戴的眼罩上全是密密的小水珠,崔培林被震撼了:自己呆在病房不足兩小時就難受,醫生、護士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吃不喝6到8個小時,那得超出常人多少倍的艱辛!

  

  “我是記者,就要衝在最前線!衝在第一現場!”這是崔培林對記者最生動的詮釋。

  

  像他一樣,衝在抗疫一線的記者有很多。他們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奮力書寫、記錄,傳遞著溫暖、信心和力量。

  

  記者部主任陳琰偉患椎間盤突出,住院治療後,醫生叮囑靜養一個月,但他卻打著腹帶,衝在一線,忙完白天採訪,晚上仍堅持跟隨市領導暗訪疫情防控,連夜趕稿;記者於曉霞大年三十把兒子一人留在家中,自己趕到疾控中心,記錄下疾控人日夜戰"疫"的感人瞬間;記者徐蕾為報道基層疫情防控先進典型,中午11時,她讓家人把自己送到城郊,跟隨採訪對象,實地體驗“女鐵人”“一天兩頓飯”的工作狀態,一直採訪到下午4時,餓著肚子趕回報社寫稿;政務新媒臺記者周陽、陳琢為了直擊全城大消毒,2月2日,他們從晚上6點採訪到深夜11點,藥水浸滿臉上和身上,卻全然不顧,連夜趕回報社,趕在當天最後一分鐘發出新聞。

  

  不捨晝夜,“忘我”堅守——

  

  “爭分奪秒,黨媒就是主戰場!”

  

  從除夕至2月8日,晝夜不息,連續奮戰16天,滿負荷運行,深夜、凌晨發佈消息是常態,這是報社新媒人的真實寫照。

  

  在政務新媒臺,臺長王笑荷時刻戴著耳機,隨時接受指令或信息。只要指令傳來,她的團隊都必須在七八個平臺分別創作,第一時間發佈。

  

  她說,這就像戰場,分秒必爭,有時晚一秒,就會讓幾萬十幾萬讀者不能第一時間瞭解真相。 “每條信息傳來,我的頭上直冒煙!”而新媒人正需要這種風火幹練的作風。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是他們的誓言。在繁雜信息下,看到疫情籠罩下的人們,對權威真實信息的渴求,王笑荷彷彿找回自己當年在紙媒拼搏的感覺。她對同志們說:“作為黨媒,在新媒這個主戰場,我們必須爭分奪秒,把真實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出去。”

  

  為了確保第一時間收發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他們日夜值守,吃飯時刻,吃著泡麵,還不忘盯著屏幕,生怕漏掉一條信息。

  

  南陽網總編輯周首相除安排部署新媒宣傳、監控輿情工作外,還自我加壓,找素材,親自制作抖音,傳送作品;“直播南陽”雲播臺,迎難而上,衝在前方,幹在實處。梅溪視頻“雲播臺”全體員工聞“疫”而動,每天早早趕到,精心策劃編導,發佈民生關注的消息。

  

  新媒人員晝夜不歇,人手急缺,青年黨員包蕾、張苗苗、陳菲菲、張冬梅、黃翠、王涵、冉園園、周聰、胡楚強、張萌萌等10名黨員主動請纓,自願放棄休假,踴躍報名,參與到採編一線中。中醫藥(艾草)產業工作部主任田華冉主動放棄假期,參與到政務新媒臺一線工作中。

  

  1月31日,“直播南陽”雲播臺抖音號發佈的“緊急提醒 戰‘疫’關鍵 切莫出門”作品,10個小時內點贊量即超過369萬,瀏覽量總計突破1.3億人次。為創作這個作品,臺長柏伴雪和編輯關政反覆琢磨,本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準反覆擬標題,採用與同類題材不同的旁白提醒,並從數百首樂曲中精選配樂,力求卓越。 2月2日,南陽網官方抖音號發佈《頂風聚賭,查!》閱讀量也達到1.7億人次。正是這種精益求精、匠心獨運的精神,集團旗下各新媒的爆款產品不斷出現,大大提升了報道感染力、影響力。

  

  心手相牽,“情懷”飽蘸——

  

  “再堅持一下,共克時艱迎春天!”

  

  在疫情面前,大家心手相牽,共築信念,在平凡崗位上,彰顯了新聞人的家國情懷。

  

  黨報印刷職工是城市中為數不多的夜行人,大年初二,接到應急出版任務後,共產黨員閆曉、荊萌、王雷、馬宏鑫、高鵬及其他幹部職工高炳奎、姚松、劉圓元、宋偉、呂瑩等主動請戰,組成兩個應急小分隊,確保報紙正常印刷。“印好報紙,是咱的本分,只要能為戰勝疫情做點貢獻,這夜就算沒白熬。”樸實的話語,道出職工的擔當。

  

  2月3日,南陽日報社印刷廠長周磊飽蘸深情,給全廠同志寫了一封信《同志們,再堅持一下》,號召同事們再堅持一下,上下一心,同舟共濟,“十雙筷子抱成團”,就一定能趕跑病毒,迎接美好的春天!這封信,凝人心,提士氣,鼓幹勁,迅速在報社幹部員工中傳閱開來。

  

  戮力同心,共克時艱。通訊智能工作一部主任譚瑛外出俄羅斯期間,仍心繫報社,在獲悉一線記者“一個口罩反覆用”後,就千方百計買來口罩,委託物業服務中心的同志送給一線記者,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

  

  正是抱著這份情懷,新聞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大年三十便投入戰鬥,每天24小時在線隨時接受上級指令,並協調全媒體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確保抗擊疫情宣傳政令暢通;正是抱著這份情懷,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兩個編輯中心的同志們,無一特殊,迅速返回崗位,精心編輯稿件、設計版面,每天忙到凌晨一兩點,無怨無悔;正是抱著這份情懷,在車輛禁行的情況下,晚報編輯中心主編史春雷翻出兒子上高中時的舊自行車,依然拿出當年衝在抗擊“非典”一線的勁頭,信心滿滿地面對疫情,堅守崗位,而日報編輯中心趙良耿年前已申請好公休假,得知增出報紙,當即取消休假……

  

  非常時期,非常戰“疫”。在疫情襲來的第一時間裡,南陽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大年初一上午迅即召開新聞研判會,調兵遣將,加密網絡和新媒體產品製作發佈,果斷安排採編人員放棄節日休假,從正月初三起,增出《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儘快實現了疫情防控宣傳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蓋。

  

  至2月8日19時,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出版南陽日報52個版、南陽晚報100個版,雲日報5期(每期閱讀量10W+),手機報14期(每期閱讀量15萬)。集團所屬各新媒體在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今日頭條、快手、百家號等平臺,密集刊播各類文字、圖片、漫畫、短視頻、H5等形式的疫情防控消息11545條,總點擊量約14.4億人次。其中,學習強國採用44篇,人民號發佈532篇。(全媒體記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