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到了山頂,才發現原來上面什麼都沒有

“秘密已經爛大街了,聰明人就是不相信”

--這句話出自一位頭條朋友的評論,我看了以後,回了他這樣一句話,就是我這篇文章的標題。

期貨市場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要說秘密,可能真的沒有秘密可言,從江恩理論、利弗莫爾的關鍵點交易、再到海龜交易法則、格蘭威爾均線交易,這個市場中所有能夠想象的交易邏輯,基本上都可以從之前的市場中尋得蛛絲馬跡,沒有一絲神秘感,或者是後人創作的。

當然,市場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戰法、各種各樣自創的指標,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價格,價格是基礎,先於指標走出來,後來才是指標所形成的各種買賣信號,就連最應用最廣的均線,也不例外,這就是投資市場。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的事物,可為什麼這麼多交易者,對前人所研究出來的東西放置一旁,拿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在市場上各種嘗試,當試驗品呢?

別等到了山頂,才發現原來上面什麼都沒有

投資簡單的事

這,我覺得應該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答案。

贏利的秘密

利潤是在嚴格控制虧損的前提下,跟隨市場趨勢,用小幅的虧損去測試和捕捉大的行情,利潤就是在這樣基礎上獲取的。

小虧、小贏、大贏,這是投資市場中,凡是能夠適用於技術分析的市場,所以操作者盈利的全部秘密,沒有例外,一定是這樣。

先來說說市場,無論股票、期貨、外匯、原油市場,能夠用價格K線圖來描述出走勢的,都是單邊--震盪--再單邊的運行狀況,只是這裡的單邊,或震盪運行的時間週期長短而已。

如果要細分交易者,趨勢交易者賺的是大贏,放棄了小贏,當然他們也會面對小虧,認輸,不然盈利虧損各半,最終虧損的結局肯定不是交易者所想要的。

日內交易者追求的是小虧、小贏,偶爾一次日內單邊性的走勢,給了一波大的利潤,資金曲線就會漂亮很多。

別等到了山頂,才發現原來上面什麼都沒有

交易的真相

更小級別的交易者,高頻炒單交易,也是小贏、小虧,最終的盈利是靠交易所手續費的返還,不是靠賬戶上的盈利,當然有了盈利更好。

堅持按照一種規則,在合理盈虧比的基礎上,用小虧去捕捉行情,這就是投資成功的全部秘密

簡單的規則,為什麼沒人相信會贏利?

世人都崇尚複雜,不屑於簡單,因為可能很多的行業,或者事情,給我們的感覺都是從簡單入手,逐漸過渡到複雜,越複雜的東西價值更大,創造財富也會更多。

就從學習開始,我們從小學的算數開始,到函數、到微積分、到高等數學,越學難度越大,伴隨你的學習經歷,學位也會越高,走向社會後,這部分受歡迎的程度也會越高。

再來說生活的用具,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車,到電動車、再到汽車,逐漸的運行原理變得複雜,舒適度安全係數越來越高,這似乎也說明了這樣一種道理,複雜的東西具有更高的實用性。

可放到期貨市場上,卻真的不是這樣。

期貨市場的未來走勢,沒有人能夠預測,這一點,應該都是共識的,對吧?那好,既然如此,不能預測,我們做的是可能性、是概率(微信 xindiryh),從影響市場的因素入手,到這個市場中多空博弈的階段性分析,概率只要不是100%就意味著餘下的部分就是錯誤。

錯誤即虧損,虧損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所以就必須限制虧損,止損是最合理的控制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相信簡單規則的實用性的緣由,一是思維的認知;二是不願意接受虧損

如果按照交易者自己的想法,可能每次進都是對的,都是賺錢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對的,就會選擇性忽視不利的因素,不接受止損的做法,簡單從而變成了複雜。


別等到了山頂,才發現原來上面什麼都沒有

刻意練習

追求複雜的交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追求複雜的交易,從交易的角度上來講,是想追求不斷的贏利,從人性的角度來講,這就是貪婪

貪不屬於你的利潤,這個市場是一個零和有人,有人贏利,就一定有人會虧損,算去大家都要交的手續費,這就說明,一定要有人虧錢,才能湊出所有交易者的交易費用,這是在大多數人贏利的前提下。

當然這個假設不能成立,即使有人虧損,湊出了交易費用,那麼贏利的錢從哪來?

每個人都贏利,沒人虧錢,這樣的交易機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違反了事物本來發展的邏輯。

既然是要贏利,所有的人都想盈利,沒人願意虧損,所有越來越多的交易者比拼交易的速度,交易程序設計的複雜性,比拼應用參考的指標多少,比拼研究的深度......

這樣做,有用嗎?真的能夠盈利?

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用的,因為做不到全面,但對於專業機構投資者而言,追求的是超越市場收益率,最大程度的盈利,而不是盈利的多少,即使一年8%的收益,10萬本金,年化收益8%,投資十年時間本息總共21萬5元,總收益率為115.89%。

投機市場上沒有人能看的這麼長遠,8%的收益率基本上是這個市場的固定收益率了,可沒人能看的上,不顧一切的追求各種系統優化,交易系統改變,總希望尋找到一個更好更快的賺錢方法,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永遠是下一個最好,一直在這個市場中尋找中。

最終可能連本金也沒能保住,這就是市場的現狀,一年又一年在重複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