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平江路,其实远远不只是一条长不过1~2公里的老街,以它为中心的整块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犹如是微缩版的苏州古城

在这1平方公里多点的空间内,历史的风韵、文化的底色、大户人家的端庄素雅、小家碧玉的朴素情调都揉碎在水陆双棋盘的格局里,一条条蜿蜒交错的巷弄与河道以平江路为中心,共同织出了一张苏式生活的网。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平江路(街区),南起干将东路,北至白塔东路,西面是临顿路,东侧是仓街。在这方天地内故事太多,园林、古宅、古桥、古井、古牌坊甚至是古树都不是那么容易算的清楚,更不用说那些曾名满天下的历代状元、学者、名人……

虽然现在几乎每天这条平江路上都是游人如织,但这些熙熙攘攘为的却只是那一条从南到北店铺云集的老街,却完全无视了周遭那些枝枝叉叉的小巷,眼里只有文艺网红的内容,却看不见古城遗风,不免有些舍本逐末,叫人惋惜。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带着大家把整个平江路彻底走一回。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摄影师:张坤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本次走访区域


平江,其实是苏州的古称。提到苏州的曾用名,那不要太多啊,什么会稽、吴县、吴郡、姑苏,比起来“平江”这个称呼其实一点也不古老,

也就只有900来岁,在其他称呼面前勉强算个弟弟。

那是1113年宋徽宗年间的事。原来这位中国历史上毫无争议的倒数皇帝在成为九五之尊前曾担任过平江军节度使(绍圣三年(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进封为端王)。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宋徽宗

虽然只是挂个虚名,但老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登基为帝这样天大的事。于是苏州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升级成为平江府——扼守在长江口的苏州有这样的名字也不足为奇。(五代十国时期苏州也曾短暂的改名为“平江军”)

有了平江府,然后《平江图》、平江路就都来了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在平江路与干将东路的路口就是标志性的《平江图》碑亭(当然将南宋原版的《平江图》安放在苏州碑刻博物馆里,这里的是复制品),透过这幅南宋时的苏州地图不难发现,千年来苏州古城的格局总体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得不说这在人类历史上都不常见。

沿着平江路往前走,不远处第一座古桥就是思婆桥

思婆思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思念老婆的意思。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在《平江图》上可以看到这座桥叫“寺东桥”,因为有座唐代的古刹正好就在附近而得名。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平江路碑亭与思婆桥


准确来说这是座尼姑庵,苏州人过去管尼姑叫“师婆”,吴语里平翘舌不分,叫着叫着就变成了“思婆”。

倒是与现在对岸那家旗袍店意外的相配。这里常常能看见游客冲着那分外惹眼的旗袍招牌拍照打卡,不过很少会有游客真的往那条巷子深处走去。而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第一站,建新巷


建新巷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放眼整个平江路街区支巷的名字,建新巷算是画风最违和的,也难怪,谁让这个名字是文革时候改的。这条巷在《平江图》被标注为庆源坊,后来因为在大郎桥东侧(临顿路),就索性改叫大郎桥巷

据说这附近曾经住着北宋晋国公、丞相丁谓,所以也曾叫晋公坊。宋代出了名的奸臣多,最出名的当属以高俅、蔡京为首的六贼了,而丁谓呢则属于另一个与六贼相媲美的男子团体“五鬼”,“溜须拍马”这个成语就是丁谓的手笔。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建新巷里的古井与咖啡馆


名声臭归臭,老百姓倒始终记得他,建新巷与临顿路相连的地方就有条丁家巷,说的就是丁谓,这大概是“遗臭万年”另一种形式了吧。(卢熊《苏州府志》作庆原坊,并注:“庆原坊,大郎桥东,丞相丁谓所居,旧名晋公坊,今有丁家巷,嘉泰初易今名。”)

要说建新巷里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还真没有,除了好几处控保建筑外,最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走出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是中国钨化学研究奠基人、化学家顾翼东

平江路上走出的状元很多,但院士好像只此一位。可惜在90年代干将路改造时故居已被拆除,如今也只能站在窄窄的巷弄里看着家家户户门前颇有情调的绿植发发感慨罢了。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东大园,从建新巷到钮家巷


钮家巷


从建新巷有好几条小路都可以弯弯绕绕到钮家巷去,如今那里有着百年历史的著名旧书店文学山房曾在建新巷开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拆迁、经营等原因才辗转去了钮家巷。

钮家巷在平江路上算是相当开阔的一条路,许多故事我们已经讲过了,必须要划重点的是有着古城卫士之称、同时也是平江路改造工程的总设计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小时候就住在这里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阮仪三在平江路


从钮家巷去肖家巷有好几条很有趣味的小路,一条叫东升里,如今被几家别具一格的“艺文空间”占据,一条叫志恒里,还能看见民国时期的楼房。

其中最有意境的当属与平江路一河相隔的凤池弄,一头是寿安桥,一头是雪糕桥,大片斑驳的砖墙如同泼墨山水一般,以人为景,以墙为纸,在朦胧的烟雨里一举一动都是印象画派大师的作品。


肖家巷


肖家巷显然更小家碧玉些,这里的路更窄,有趣的店铺更多,不过最窄的还是从肖家巷到大儒巷那条只能一人行的窄弄。要是不巧对面来了一个外卖小哥,那就只能放慢脚步侧身紧紧贴着墙壁,勉强通过的时候甚至能嗅到保温箱里放着的是炸鸡还是米线。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大儒巷


等到了大儒巷那真叫豁然开朗,路宽敞的叫人感动。许多路痴的朋友可能分不清谁是谁,这里教大家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能一路到底在平江路上正好看到

“鱼食饭稻”四个大字的,就是大儒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从一名探花成长为一位大儒,这条路该怎么走?在其他地方我们说不好,但在平江路上这条路却非常清晰,那就是从南石子街的探花府走到大儒巷。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南石子街


探花府的主人潘祖荫出自苏州名门贵潘,他的祖父叫做潘世恩,故居就在我们刚才路过的钮家巷上,其中一部分成了现在的状元博物馆。

这样算起来探花、状元、大儒,这段平江路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学神是如何炼成的”,再加上横跨大儒巷、平江路的胜利桥(积庆桥),可不就是一群取得胜利的人生赢家吗?

南石子街西就是南显子巷,我们曾说过的那个民国第一女刺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李鸿章当年修建的安徽会馆同样就在此地。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悬桥巷


沿着安徽会馆旁边的小路向北,在跨过一顶小桥后就到了颇有名气的悬桥巷

我们曾详细介绍过,这条414米里的小巷里卧虎藏龙,晚清状元洪钧、吴中名医钱伯煊、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著名藏书楼的故居都在这里,历史大家顾颉刚、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也都出生在这条巷内,也不知从哪里来的这么条神仙巷子!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菉葭巷


如果说建新巷的大名太接地气,接下来要去的这条菉葭巷可就仙气十足了,从寻常的陆家巷硬是按着《诗经》的说法改成了同音的“菉葭巷”,大概也就是人家尽枕河的苏州人最能理解什么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曹胡徐巷


再沿着巷子往北走就到了曹胡徐巷,再往北它还调皮地拐了个弯,和姑打鼓巷与东花桥巷相连,又是打鼓又是鲜花,倒很有种锣鼓喧天、花团锦簇的闹猛。

不过这一片其实相当的安静,这里地处平江路西北角,极少会有游客闯入,这也是平江路的妙处——一条街巷、河流,正好分隔出快与慢的两个世界。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清同治的《苏州府志》记载:“曹胡徐巷,因桥得名。”


曹胡徐这个名字一看便知道是由三个姓氏组成的,所以就有人推测从前有这三个姓的大户人家定居于此。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但曹胡徐巷一带的确聚集了不少深宅大院。像有明代小型纱帽厅及清代砖刻门楼的郑宅、清代的怀德堂凌宅、中和堂汪宅等等。

沿着巷子向东,当看到两边店铺逐渐密集起来,你大概就能猜到离平江路也越来越近了,直到眼前出现一座石拱桥,老苏州会告诉你它叫做胡相思桥,是整条平江河上唯一的一座石拱桥

2020年了,你还不会逛平江路

胡相思桥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不对啊,刚才路过南石子街时也看到一座拱桥的哇,好像叫做青石桥(苏军桥)。这个时候老苏州一定会充满不屑地回答:

各个啊是后来造的,是假的,不算数的!

这大概就是苏州土著对古城遗风的一种坚持吧。

平江路走了一半,还有一半我们明天接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