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三條思路應對波動行情

導語:

連續5天上漲之後,無論是情緒面還是技術面均進入分歧階段,此時應該以防守思維、進攻思維;遊資思維、機構思維;中期邏輯、短期邏輯三條思路同時應對市場波動。


上週五市場初步產生分歧之後,昨天市場分歧加大,近30只個股跌停,幾乎全部集中在醫藥股中,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主流熱點也大幅分化,農業、新能源汽車、水泥等板塊漲幅居前,市場開始從近期邏輯向“遠期聯想”縱深挖掘,本質上也是高低的切換。


首先說一下大盤,前幾天的文章中,鯤鵬哥沒有重點對大盤進行分析,因為政策呵護+散戶入場,市場上漲趨勢短期沒有那麼快熄滅,並且週一的大幅跳空低開導致K線空間缺失太大,技術上無法連貫分析,但到昨天為止,春節之後已經形成了連續的6根K線,具備了30分鐘週期分析的基礎。


從短週期結構看,三大指數均出現了背離,但背離不意味著一定會跌,也可能通過橫盤震盪的方式消化,甚至可能繼續上漲消化背離,這個時候券商股能否表現非常重要,因為券商股代表著資金對市場中期走勢的態度,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拉昇券商,則代表資金認為股市中期走牛的邏輯沒有變,如果券商股開始帶頭殺跌,則代表中期走牛的邏輯不被認可,大盤有可能開始折返跑。


從熱點演變角度,資金正在從近期邏輯向遠期邏輯挖掘,比如農業股,是基於CPI的超預期和人造肉兩個邏輯,水泥股基於基建對經濟下滑對沖的預期,只有新能源汽車是基於中、短期雙重邏輯,但漲幅居前的股票一部分也是新挖掘出來的低位、低價股。


如果僅僅是基於遠期聯想角度,很多主題是走不遠的,因為從上週五開始,市場開始產生分歧,資金從疫情相關主線中部分撤離後,在其它熱點中很難形成像炒作口罩股一樣的合力,現階段大概率是要在不同的新熱點中“做實驗”,通過幾次“實驗”以後,才會最終找到達成共識的品種。


雖然疫情沒有結束,但股市已經進入“後疫情時期”,無論遊資還是機構都在挖掘新的品種,機構目前仍然在芯片、半導體、特斯拉概念等科技股中抱團,就像19年抱團白酒股一樣,所以總起來比較抗跌,有的個股還會創新高,隨著對疫情對行業影響的逐步評估,個股會產生很大的分化,但現階段還是比較好的避風港。


遊資挖掘的品種會緊跟政策熱點,昨天新聞中有句非常重要的話——“要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要穩定居民消費,發展網絡消費,擴大健康類消費。”這句話包含了幾個未來有可能的市場主線,包括快遞物流、電商、健康食品、基建等,基於這個邏輯,人造肉等素食概念、快遞物流、無接觸式機器人、建材水泥等有可能成為資金關注的焦點。


2.11 三條思路應對波動行情


來源: 國泰君安【薛峰_S088061204002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部分資訊內容、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或第三方,不代表國泰君安觀點,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本資訊內容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需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