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不難—48GW增量空間背後的無限“風+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韓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三面環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對於可持續能源的需求、環境保護的意識也越加強烈,在能源方面力爭成為一個不依靠他國的獨立能源國,也因此,核能曾在韓國的能源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自從2011年福島核輻射後,韓國在核能發展上的腳步極速放緩,轉而尋求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雖然起步早,但是由於國土面積僅約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164萬,並且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佈,對於當時整個新能源技術、可應用模型還沒有起來的市場來說,除了韓國本土公司一心為自己的獨立能源努力之外,並沒有吸引多少外界的目光。

韓國在2012年起推出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RPS),其配額逐年遞增,在此機制推動下,韓國光伏裝機實現了飛躍。RPS(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Scheme)方案作為替代FiT的強力政策,強制發電公司在總髮電量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2012年同期,為擴大新能源的應用,韓國政府還啟動了REC補助金制度。政策規定,50萬千瓦規模以上的大型發電企業,每年總髮電量的6%必須來自太陽能等新能源,無法達標的企業將被處以罰款,6%的這一比例還會逐漸提升,計劃到2030年,將提升至10%。大型發電企業如果自身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足,可以在市場上購買REC來完成目標,並且企業有義務每年向韓國可再生能源中心備案所獲得的REC。

不負眾望,持續數年將推動光伏行業的發展,如今約有68%的光伏安裝量是受到RPS和REC的影響而起。

原本看來漫漫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從2017年開始變得不同了,韓國在2017年成為光伏GW級國家之一。

2017年6月19日,韓國總統文在寅正式宣佈能源改革,將能源從核能和煤炭燃料轉為新能源和天然氣,也以此更加符合民生對於更加安全、清潔、健康能源的訴求。他先後取消了6個核反應堆的計劃、限制核電站的執照更新、制止了煤炭電站的新建……並提出了現在廣為人知的“RE3020”計劃——新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將於2030年上升至20%。

20%意味著什麼?

20%=光+風>95%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意味著屆時整個電力結構中超過95%的電將來自於太陽能與風能。韓國未來的新能源市場將有太陽能和風能主宰。

20%=新增30.8GW光+16.5GW風

意味著對於當時僅有5.5GW太陽能裝機量和1.1GW風能裝機量的韓國,會新增30.8GW的太陽能裝機量和16.5GW的風能裝機量。也難怪言語一出便引發四方關注,相較於韓國目前可再生能源佔比僅為7%-8%,20%的目標頗有天方夜譚的味道,許多研究機構也直接寫報道稱這一計劃過於雄心壯志,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隨後,2017年12月,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MOTIE)發佈了一項電力供應和需求基本計劃,將計劃落實到數字,要求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達到58.5GW,其中包括高達30GW的太陽能,以產生國家電力的20%。

在看好與質疑中本土開發商、投資商迅速行動,海外玩家也時刻關注著項目的開展,至此,每一年的光伏累計安裝量都完成目標,2018年更是以一年超過2GW的安裝量、1GW的超額成績給RE3020完美交代,裝機量躍升世界第十。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風能也在按照規劃的節奏逐步落實之中,整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按照這樣的速度與規劃發展下去,20%的目標確實只是一個“小目標”。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接著就到了2019年4月,韓國提出了《第三次能源基本規劃方案》草案,並在6月份基本通過草案,決定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40年提高至30%-35%,並認為今後光伏以及風能的佈局潛力高達235GW,有潛力到2040年安裝103GW至129GW的可再生能源。

轉變為清潔安全的能源結構;促進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等分佈式發電的比例,將分佈式發電的份額從2007年的12%增加到2040年的30%。

得益於好學的心態與發展模式,政府在新能源發展上有著非常明晰的節奏,並且保持喜人的更迭速度。踏著政策的花路,韓國新能源市場就這麼以“小面積、大市場”的形象聚焦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目光。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利好政策下的市場增長點

根據韓國能源機構的保守估計,2018-2022年有12.4GW的短期安裝量目標,2023-2030則有36.3GW的長期安裝量目標,總量中19.9GW的安裝項目將結合民眾生活,28.8GW的安裝量將由大型項目完成。如是細分,可歸納為四點:

01用戶自主消費模式下的社區微電網與綠色能源建築從韓國的能源規劃中不難看出未來能源政策基本方向從供應中心結構轉變為消費中心結構,在實驗性微電網社區項目供用戶自由“傳輸”電力之餘,推出更多電費制供消費者選擇,繼續整頓天然氣資費體系等。021MW小型項目根據MOTIE統計數據,韓國2019年前7個月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1.64GW。其中約92.1%,即1.5GW是以低於1MW的系統形式出現的,可見1MW光伏項目在韓國的盛行程度。而這主要的原因還是背後韓國政府計劃擺脫以大型傳統發電站為主的能源生產體系,通過光伏、風力等進行小規模發電來實現這一目標,例如,根據韓國的《電力公用事業法》,如果工廠位於島上,或發電容量不超過1MW,電力生產商就可以根據電力購買協議向公用事業公司KEPCO出售電力。03農業用地項目MOTIE表示,155GW至235GW的太陽能和風能可以部署在屋頂,以及在未使用或低質量的農田。項目的可用土地一直是韓國市場所困擾的問題,能源部指出,阻礙清潔能源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缺乏可用於項目的土地和較低的太陽輻射水平,而利用率低的農業用地則可以較好地滿足中等規模的項目用地需求。

04大型項目說起在韓國近年勃發的新能源市場上最大刀闊斧的動作,不得不提到“新萬金”和“蔚山”這兩個地方。

韓國MOTIE宣佈將在新萬金地區開發2.1GW的浮動太陽能發電項目,這一體量將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式太陽能項目。據介紹,該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預計到2022年完成1.2GW的目標,其餘900MW將於2025年完工。不僅如此,新萬金地區的這一項目將開拓成為3GW太陽能+1GW風能的綜合新能源項目。

而蔚山則是一個漂浮式項目競相爭奪的寶地。Equinor(挪威石油),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和韓國東西電力公司已經確定合作,在蔚山市開發亞洲第一個海上漂浮式風電項目,這一項目的容量也將達到200MW。此外,殼牌Shell和瑞典-韓國合資企業CoensHexicon公司也已簽署協議,會在位於蔚山海岸約40公里處建設和運營漂浮式風電項目。

就目前有統計的數字來看,到2022年的短期目標兩年內還有超8GW的體量等待開發。

計劃中的待落實項目

光:2030年30+GW

除了新萬金的3GW巨型項目之外,被行業聚焦的另一項目就是“1GW首爾太陽城”。

早在2017年11月,首爾政府宣佈計劃投資1.7萬億韓元推動到2022年增加1GW太陽能容量來推動住宅太陽能行業的這一規劃,在今年終於在2019年末迎來了大動作。

這一計劃打算將首爾市內的住宅光伏設施的數量增加到100萬個,使1/3的家庭配備太陽能光伏板。相比2014年僅有3000戶家庭擁有小型太陽能發電機,2019年的的數量已經悄然增至1.8萬戶,在陽臺和屋頂上安裝光伏板的家庭約3萬戶,然而距離達成100萬的目標還有巨大空間。

據悉目前首爾市內已經安裝的體量約為200MW,即要完成這一規劃,還有800MW的光伏需要安裝在主要建築物屋頂以及公園等處。通過這一措施,首爾預計每年可減少54萬噸溫室氣體排放。

在新萬金、蔚山、首爾之外,位於朝鮮半島西南端的全羅南道也不容小覷,這一地區的太陽能的新增量為18.3%,據MOTIE表示,該地區正在開發約18,000個小規模項目,以及幾個較大的太陽能電站項目,預計規模為18GW。

風:2030年16+GW

目前,韓國共有8.19GW的風能安裝量正在規劃中,這些項目也將會主要集中在風資源更好的南部海岸線。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與太陽能政策不同的是,韓國政府對於風在REC“綠證”上的扶持更為積極。相比於不論“再怎麼努力”也只有漂浮式光伏享有1.5REC加權的太陽能來說,離岸風電站的REC加權都是2.0起,一旦配備上儲能設備,便能獲得最高的4.0REV加權。(表格中的4.5REV加權政策截止2019年7月,如今為4.0,這一4.0的利好政策扶持也將於2020年年底結束。)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值得關注的是現在公開的8.19GW規劃都是離岸的風電站,並且離岸風電的REC加權都是地面風電REC加權的兩倍及以上,可見在風的項目中,得益於不佔用土地面積、豐富的風資源,政府已開始全力側重離岸風電的發展。

下圖是目前公開信息可得的22個項目,總量在4.8GW。

南韩不难—48GW增量空间背后的无限“风+光”

原標題:南韓不難 – 48GW增量空間背後的無限“風+光”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