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介女流的張寡婦,是怎麼成為河南一帶悍匪的?

陳言舊史



答:豫西悍匪張寡婦,為害一方,殺人、放火、綁票、搶劫,無惡不作,當地人罵她“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他手下,挖苗斷根”,是個殺人如麻的主。

不過,可恨之人也有其可憐之處。

這張寡婦本名賀貞,河南洛寧縣洛河南岸草莊村,生於光緒六年(1880年),嫁洛寧縣東河南陳吳峪金山廟村富戶張安,生下了三個兒子:長子張振升、次子張明升、幼子張先升。

清末民初,時局動盪,世道不安。

豫西伏牛山一帶原本就民風剽悍,這當兒,無賴遊民不斷揭竿而起,導致土匪遍地,全境20多個縣無一片淨土,尤以洛寧為甚。

當時,流傳有這樣的俗話:“洛寧兩大特產,一是竹子,二是土匪。”

作為富戶,張安當然會擔心自己家的家財不保。

為了看家護院,張安購長短槍各一支。

由此一來,引起了匪人垂涎。

某個深夜,張家遭搶,張安被殺,槍支被奪。

賀貞因此成了張寡婦。

但她還沒成土匪——先成土匪的是他的長子張振升。

張振升年少張狂,做土匪喜歡幹大票,於1922年在匪幫火併中遭黑槍斃命。

42歲的張寡婦悲痛欲絕,帶著次子張明升接過長子張振升的舵,開始了她的土匪生涯。

張寡婦為人精細,她把發展途徑鎖定在綁“快票”(肉票)上,專綁未出閣的姑娘。

這招很靈,一則作案輕鬆,二則被綁人家也擔心閨女被蹂躪,早早交贖金。

以此一來,張寡婦的資金迅速積累,大量購進槍支,招兵買馬,隊伍人益壯大,引得附近許多土匪不斷來投。如後來鬧出大名的楊德廉、金老十、袁祿、王瑞等等。

到了後來,幾乎洛寧土匪全為張寡婦所統馭,人槍達到了四五千,可謂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1926年,坐鎮洛陽的吳佩孚下屬鎮嵩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前來收編。

張寡婦有心想讓兒子張明升由黑轉白,欣然同意接受。

其部被編成一個團,團長楊德廉,下轄4個營;其子張明升在其中一營當連長。

按理說,張寡婦可以金盤洗手,告別罪惡了。

但她犯罪已犯上了癮,沉浸於那種當土匪飛揚跋扈、呼風喚雨的自由和派頭,重回洛寧南山駕子嶺招兵買馬,仍做土匪婆,快活去也。

張寡婦的兒子張明升也是當慣了土匪的人,狗頭套不冠,於1931年奉命到陝縣頭峪籌糧,與當地紳民起衝突,被開槍打死在酒席上。

張寡婦勃然大怒,點起匪兵,血洗了頭峪村。

這一場大型血案轟動一時,讓人聞之色變。

而經過這次血雨腥風行動,張寡婦也徹底蛻變成魔,殺人不眨眼,在她的指揮下,土匪們在洛寧破村攻寨,打家劫舍,幾無虛夕,為禍極重。

民眾激於義憤,將張寡婦留在家安家立業的幼子張先升處死。

張寡婦愈加喪心病狂,率匪回家,屠戮了村民33人,砍傷百姓數百人。

1933年10月,張寡婦為籌措軍火資金,帶煙土前往許昌販賣。途經洛陽,被洛陽劉鎮華部武庭麟師駐軍抓獲,經審訊屬實,槍決於洛陽東關大石橋下,時年53歲。


覃仕勇說史


張寡婦原名賀貞,出生於洛寧,18歲嫁給德里村的張洛山為妻,張寡婦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是當地有名的賢惠媳婦。但是好景不長,他的公婆和丈夫接連去世,只留下她們孤兒寡母四人,守著幾畝薄田過日,轉眼,孩子們長大了,這幾畝田地根本不夠生活,為了生活他的大兒子想做佃戶養家,而村裡最大的地主便是張寡婦的哥哥,這位哥哥不僅不讓張寡婦大兒子去他家做佃戶,還打了她的大兒子。


張寡婦大兒子一怒之下,上山落草為寇,後來因為內訌被打死了,大兒子死了,張寡婦帶著二兒子也上山為匪,大兒子留下的人推舉張寡婦為老大,尊稱為“乾孃”。

土匪為了吃飯除了打劫就是綁票,張寡婦專做綁票,而且專綁黃花太閨女,張寡婦把人綁到山上後,自己拿槍守護,不準別人碰這些女人,後來由於聲譽好,她的名號越做越大,很多人都願意交錢。周圍的一些土匪都來投靠她,但是人多了她養不活,於是她請求駐守洛陽的鎮嵩軍收編他們,鎮嵩軍同意了,於是她將部隊交給了鎮嵩軍,自己由於是女人不能在部隊,於是她讓自己的二兒子為連長,自己回山繼續當土匪,人多了又給鎮嵩軍送來。


張寡婦落草為寇後,其哥哥將她的小兒子告進了官府,隨後被槍斃,二兒子下鄉索要軍餉被當地人打死。怒不可止的張寡婦率一隊人馬將那個村子屠殺得乾乾淨淨,由此張寡婦的惡名傳開。

給兒子報仇後,她準備給小兒子報仇但是天黑,屠錯村子了,由於當地土匪橫行,當地政府加大力度剿匪,張寡婦後來成為了孤家寡人,但是她還要為自己的小兒子報仇。一天她從許昌做火車回洛陽,準備報完仇後遠走高飛,但是在車上她被人認出來了,她一下車就被人告知官府,她住進一家旅館,政府軍將這家旅館包圍,張寡婦只有投降。


張寡婦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被判死刑,處決那天,洛陽人都跑來看這個所謂的張寡婦,張寡婦在車上大叫:“老少爺們,我就是張寡婦,我是被逼上山的,我想報仇,我想報仇。”隨後被槍斃。


司馬長史


沒有天生的壞人,壞人的故事也許更多,或許經歷很悲慘。

張寡婦本是一個19世紀晚期,出生在河南洛寧縣,一個貧困的家庭的良家女人,原名叫賀珍。有著和大多數當時的農村女性一樣的命運,就是在父母之命媒數之言之後嫁人,生孩子,侍奉公婆,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看著他們娶妻生子,就此過完一生。

但人生的遭遇就在於,他的稱呼裡有個寡婦二字。婚後沒幾年,她的丈夫就突然去世,本來好好地人生軌跡就此打亂。一個美麗的女人,帶著幾個孩子,在村裡人風言風語和一些流氓無賴的騷擾中,張寡婦艱難的都挺了過去,他覺得只要能把孩子拉扯大了,一切也都會好了。

因此孩子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可是沒想到的是在大兒子張振生長大成人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他心碎不已的事,那就是大兒子張振生由於和地主張根生有了一些矛盾,更是因為地主更是對張寡婦早就心懷不軌,大兒子一怒之下到山裡當了土匪,地主由於心裡害怕,僱兇殺人,把張根生槍殺了。

女人人生最為艱難的兩件事,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張寡婦都遇到了,那一輩子,實在是不想再忍了,於是就帶著兩個小兒子去了大兒子所在的土匪窩,決定繼承大兒子的旗幟,去找地主張根生報仇。

成為土匪之後的張寡婦,憑藉自己的手腕很快就在叢林裡的土匪中間,贏得了一席之地。突然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多年都白活了,自己好像是天生的土匪頭子,靈活的頭腦,很適合幹這些勾當,只是可惜地主仇人溜了。

成為頭領的張寡婦,就對山賊們宣佈了自己的原則和綱領,那就是隻搶富人,只搶財物,不殺人,不作大惡,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很快,張寡婦的隊伍嚴明的紀律之下,迅速壯大,有千餘號人馬的張寡婦武裝,成為了方圓百里,相當有名氣的土匪勢力。

後來來到河南洛陽的陝西軍閥劉鎮華的勢力,鎮嵩軍第二師知道附近有這麼一隻勢力雄大的土匪武裝,便派人來收編張寡婦的隊伍。張寡婦雖然是個農村婦女出身的土匪頭領,但也知道混居綠林終非長久之計,於他要給兄弟們謀個生路,於是乎,她大手一揮將1000人馬全部交由鎮嵩軍改編,自己一個女人獨自回到家鄉,繼續從事著劫富濟貧的營生。

在遠方的地主張更生聽聞,張寡婦的武裝被解散,只剩寥寥幾人的土匪隊伍,這就大模大樣的回來了,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地主打算利用當地的官府武裝去剿滅張寡婦,張寡婦在聞訊之前就火速在一個黑夜地主一家給滅門了。

大仇得報的張寡婦,後來也下場並不怎麼好。由於手上沾了不少血,再加上政府在1932年之後加大對豫西土匪的治理力度,身為匪首的張寡婦在1933年的一天被抓了,至此這個敢愛敢恨,名噪一時的女性土匪頭子的一生落下帷幕,也轟動一時。

臨終前她只說了兩個字:值了!

這個不識大字的女土匪,卻也有古時候的瀟灑俠客之風。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慷慨!


歷史好奇怪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並且三子相繼離她而去,53歲時被俘槍決。這就是河南女匪張寡婦淒涼的命運。因家庭失和,痛失親子。為替子復仇,憤而為匪,快意恩仇,不失俠義。


張寡婦出生在河南洛寧草莊村的貧農家庭,本名賀貞。成人後嫁與德里北村的張有。婚後日子雖然清苦,但連添三子,日子也過得和睦。天有不測風雲,不久張有患病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原本的賀貞也就成了張寡婦。

張有有一個伯父名張更山,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是個嫌貧愛富的勢利眼。對張寡婦的艱難,他冷眼旁觀,決計不伸援手,還冷嘲熱諷。性格倔強的張寡婦人窮骨硬,告誡孩子要有骨氣,窮死也不得去央求張更山。

而張寡婦的長子張振升為了家人的溫飽,聽說張更山要出租田地,央求大爺能租給他。而為富不仁的張更山因為張寡婦家太窮,吃飯的嘴又多,所以就把地租給別人。因為此事發生了打鬥,張更山指使別人把張振升一頓暴打。年輕氣盛的張振升誓言雪恥,一氣之下入夥“刀客”幫,成為一個土匪。因為他為人仗義,不久做坐上了匪幫二把交椅,成為“二當家”。


已有氣候的張振升於1922年秋殺回村裡復仇張更山。而老奸巨滑的張更山早已聞風而逃。張振升復仇不成,折返回山。不久,張更山怕張振升再次尋仇,決定斬草除根除掉張振升。他買通了張振升的一個同夥,名韋聚臣。韋聚臣乘張振升不備,殺害了他。

張寡婦聞知長子死訊,如晴天霹靂。她恨不得手刃張更山替子復仇。在一個深秋黑夜,她和次子張明升離家加入匪幫。由於長子振升生前在匪幫威望極好,殺害他的兇手韋聚臣也被他的手下兄弟處死了。而張寡婦母子,也受到刀客們的歡迎。張寡婦與眾匪相處極好,她本身就為人豪爽,乾脆果敢,不久就被大夥推選為大當家。張寡婦為匪亦講究俠義,只准劫富不許欺貧;綁架了女票,不準欺凌,必須以禮相待,只為財不劫色。曾有一次,一土匪對女票心懷不軌,被張寡婦一槍擊斃。不久,張寡婦的隊伍越發壯大,遠處聞名。甚至有別處的匪幫也打著張寡婦的名號四處作惡。

話說張寡婦的老仇人張更山,眼著張寡婦的隊伍越扯越大,他也不知是如何算計的,竟將張寡婦留在老家中的三子張先升暴打致死。這不是給張寡婦火上澆油嗎!舊仇未報,又添新恨。張寡婦發誓有朝一日,殺回老家,為子復仇。



隨著張寡婦隊伍不斷擴充,洛寧官府也開始感受到威脅,他們決定將張寡婦招安。張寡婦表示她為匪只想為子復仇,並不想為官。而手下人大多數想招安。張寡婦順從眾議,接受招安。所部改編為一團,團長由張寡婦指定的楊德廉擔任,其次子張明升任連長。

一切安置妥善後,張寡婦隻身回到南山,又幹起了刀客。很快當地的一些小股土匪又彙集到她的周圍,幾年之後,張寡婦手下又有1千多人馬。時值軍閥混戰,各路軍閥都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時任洛陽警備司令萬選才看上了張寡婦的隊伍,有意招攬。張寡婦又把隊伍交給了萬選才,自己還到南山重操舊業。

1931年,張寡婦早已被招安的二子明升因公幹到陝縣頭峪,因暴打當地士紳惹眾怒,被毆致死。張寡婦此後率匪怒洗頭峪,村民大多死傷殆盡。

1932年,張寡婦率匪殺回老家,為長子、三子復仇。誰知先頭的匪部認錯了村莊,錯殺了村民數十人,等到張寡婦趕到,為時已晚。

1933秋,張寡婦在洛陽一家旅社被警備司令部士兵包圍被捕。被捕後的張寡婦依然豪氣,對法官的審訊坦承不諱,不懼生死。

兩天後,張寡婦被槍決,時年53歲。在槍決時,她還在唸叨要為子復仇。


歲月是一條河流


張寡婦,馳名豫西的女土匪,下面給大家講講她的傳奇故事。

(民國土匪)

張寡婦原名賀貞,出生於1880年河南省洛寧縣。賀貞家裡很窮,18歲的時候嫁給了貧農張有。

賀貞屬於通情達理,孝敬公婆的女子,所以一家人都很喜歡她。丈夫張有沒讀過書,老老實實的農民,踏實種地,對賀貞也很好。

這個家不算富有,但日子也能和和美美的過下去。

結婚第二年,賀貞的第一個兒子張振升出生了。不過也是在這一年,賀貞一直生病的婆婆去世了,3年之後,公公也病逝了。公公婆婆的生病去世,讓這個家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夫妻倆日夜操勞,一直都沒還清。

此後,賀貞又添了兩個兒子:張明升和張先升。夫妻倆揹著外債,還要養著3個孩子,壓力非常大。

更意外的是,賀貞26歲那一年,他的丈夫張有病逝了。從此以後,人們就開始稱呼賀貞為“張寡婦”。



那個年代,一個寡婦帶著3個孩子過日子,有多麼困難可想而知了。

張寡婦日夜操勞,把3個孩子都帶大了。她40歲那一年,大兒子21歲了,二兒子19歲,三兒子17歲,都成了家裡的勞動力,能幹活養家了。

張寡婦的大伯名叫張更山,是當地的地主。這個人心狠手辣,一點親情都不顧,張寡婦最困難的時候,他都不伸手幫一點。張寡婦早就發過誓:凍死餓死也不會去找張更山幫忙。

1920年,張寡婦的大兒子張振升聽別人說,張更山有4畝地要出租,他就想著自己怎麼說也是親侄孫,也許會優先租給自己,正常交租就是了。

但是,張更山不願意把地租給他!後來因為租地的事情,張振升還被打了一頓。20多歲的大小夥子,受了這樣的委屈,怎麼能受得了?

張振升心一橫,辭別家人,上山當了土匪,為自己的報仇做準備。

張振升去了當時宜陽、洛寧交界的地區,那裡是有名的土匪窩。因為性格好,講義氣,沒過多久,張振升就成了一個小頭頭。

1922年的秋天,張振升帶著一幫土匪回來了,準備找張更山報仇。但是,張更山早就得到消息,溜走了。

讓人想不到的是,張振升離開後不久,就被人打了黑槍,含恨而去。



張寡婦聽到這個消息,悲痛欲絕,想來想去,毅然帶著老二張明升上山當土匪了。

張寡婦的年齡大,又是張振升的母親,所以很受土匪的敬重。多年的忍辱負重,張寡婦也變得更加堅韌,更加有勇有謀。

很快,張寡婦就被土匪們推舉為“總駕杆”。土匪們都喊她“乾孃”,他稱呼土匪“孩子們”。

張寡婦帶土匪,是有自己的規矩的:她要求手下要搶富戶,不能欺負窮人;賺了錢要買槍支彈藥,招兵買馬;綁了女票,尤其是沒結婚的女子,不能欺負人家……

就這樣,土匪隊伍越幹名聲越響亮,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張寡婦成了豫西幾百裡範圍內最有名的土匪頭子。到1925年的時候,她手下已經有了近2000人,讓周圍的城鎮提心吊膽的。

很快,駐紮洛陽的鎮嵩軍第二師師長張治公就派人來了,想收編張寡婦的隊伍。張寡婦當土匪,是為了報仇,但是考慮到手底下的土匪,都想混個安穩日子。張寡婦就把手下大部分人送到了洛陽,看著他們改編成了一個團,自己的二兒子也當了連長,這才放心。

之後,張寡婦單槍匹馬回到了洛寧南山架子嶺,從頭開始拉人乾土匪。

1929年的時候,張寡婦手下的人馬又一次達到了1000多人,官兵來招撫,張寡婦二話不說,又把“孩子們”送了出去,讓他們改編成了正規軍,過安穩日子去了。



之後,張寡婦再一次從頭開始乾土匪。

1931年,張寡婦的二兒子因為打罵地方鄉紳,被陝縣頭峪的一個土豪劣紳偷偷打了黑槍。張寡婦聽說這件事情,非常憤怒,帶人血洗了頭峪。報了仇,但是也欠下了一筆血債。

在這之前,張寡婦留在老家的三兒子,也被張更山等地主打死了。1932年,張寡婦帶領隊伍,前往洛寧老家報仇。但是,村裡早有防備,連縣保安團都趕過來增援。張寡婦看打不下來,只能離開了。

國民黨當局開始大力剿匪,豫西地區的土匪都被慢慢瓦解、剿滅以及招撫了。張寡婦已經50多歲的時候,手底下也沒有什麼人了。

1933年秋,張寡婦單槍匹馬從許昌返回洛陽,在火車上被人認了出來。等她在洛陽下車之後,官兵立刻包圍了她所住的旅館,抓住了她。

張寡婦被判了槍斃,當天很多人都去看了,在路上,張寡婦喊道:“鄉親們,你們都聽著,我就是張寡婦!我是被逼當刀客的,我殺過人,我放過火,可我的仇還沒有報!我今年53歲,再過53年,還是這粗這長……”

行刑前,張寡婦喊道:“死了也要報仇!”


七追風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作為一個女流之輩,誰不希望有個疼愛自己的老公,然後歲月靜好,子孫滿堂。

能被逼的做土匪,必定是有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近代豫西知名的女土匪——張寡婦,就是一個擁有傳奇經歷的女性。

張寡婦原名叫賀貞,老家就是河南洛陽的洛寧縣。

這裡地處豫西山地,是洛水之上游。在晚清民國時期,這裡的山區,本來就是比較自由的地方。

賀貞十八歲嫁給了張有,家境雖然貧寒,但小兩口非常恩愛。

如果一切正常,也不會有張寡婦和土匪頭子的故事了。

天有不測風雲,在結婚了八年後,張有及其父母都先後離世。

只留下賀真這個寡婦,帶著三個兒子。

張寡婦就是這樣誕生的。

之後張寡婦一直沒再嫁,含辛茹苦帶著三個兒子。

不料沒有當家的,總被人欺負,大兒子一怒之下就去當了土匪,想找欺負自己的人算賬,沒想到仇沒報,反而被人放黑槍打死了。

張寡婦喪子心痛,一怒之下也到了土匪窩子裡去了。

因為張寡婦歷經苦難,所以性格堅韌,有勇有謀,心存仗義。於是很快就成了土匪頭子,當地人稱她為“總駕杆”,眾土匪稱他為乾孃,都很敬重她。

張寡婦盜亦有道,專門劫富濟貧,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周邊無法生存的人,紛紛入伍。

隨後洛陽的鎮嵩軍想要收編這支地方力量,張寡婦為了給千餘人的孩子們謀一條好路子,就把隊伍交給政府整編,自己又單身去洛寧南山架子嶺拉人幹匪,就這樣先後兩次招人至千人之多,並且先後都給政府整編了,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

最終因為兩個兒子都被仇人殺死,張寡婦一怒之下率眾報仇,最終被國軍抓住了。

張寡婦最後被公開槍斃,當是河南有很多人去看女土匪被斃。

據說張寡婦臨死前,還打呼報仇,可見其愛子心切。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提到土匪,讓人自然想到“可惡”與“神秘”。大多數土匪確確實實是十分可惡的,大多數土匪身上都有一些神秘色彩,尤其是女土匪。

民國時期,河南西部有一個女土匪,一生曲折坎坷、充滿傳奇。

年紀輕輕,失去丈夫

18歲那一年,河南省洛寧縣的賀貞出嫁了,嫁給了鄰村的張家旺。

張家旺一個農民,其理想就是勤勤懇懇種地、平平安安持家。

張家旺帶著賀貞,踏踏實實地在田地裡勞作,不喊苦、不抱怨;回到家中,侍奉父母、孝孝順順。

一家人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時候,普通百姓家中只要出一件大事,很快就會導致貧窮。

19歲那一年,賀貞第一個兒子出世了,一家人非常高興。

同一年,因為沒錢治療,多病的婆婆撒手人間。

兩件大事連續發生,雖然有喜有悲,但是,經濟上確實很困難,可憐的結餘全部用完。

3年後,家中頂樑柱——賀貞的公公也丟下兒孫、到陰間報道了,原因還是貧窮、沒錢治病。

辦完公公的喪事,賀貞家已經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夫妻二人咬緊牙關、同心同德,用辛勤的汗水換取微薄的收入,一點一滴償還外債。

幾年中,張家旺與賀貞又生養了2個兒子。望著3個像小樹一樣的兒子,夫妻二人既喜又憂。

喜的是孩子們成長、家丁興旺,未來大有希望;

憂的是孩子們生活,需要不小的支出,而從土地中刨出的收入實在太少。

滿懷希望、頂著壓力生活的賀貞、張家旺夫妻,最怕發生意外打擊。

26歲那一年,又一個打擊不期而遇。

一天夜裡,丈夫張家旺突然咳血不止。僅僅過了兩天,張家旺便離開心愛的妻子、可愛的兒子們,去尋找父母了。

從此以後,賀貞這個名字被人們撇開,取而代之的是“張寡婦”。

公公、丈夫全都健在的時候,生活勉強維持溫飽;兩個主勞力不在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帶著三個很小的兒子,生活變得異常艱難,這一年,大兒子張振升年僅7歲。

年輕的張寡婦還會遇到什麼困難?

人到中年,痛失長子

歷經千辛萬苦,張寡婦的3個孩子都漸漸長大。

隨著三個兒子身體強壯起來,家裡僅有的那幾畝薄地不能夠養活一家人了。兒子們也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

張家旺的大哥張更山,家中土地很多。但是,張更山向來不願意與張寡婦一家來往,張寡婦從內心裡不願意乞求張更山幫助。

兒子們長大了,總覺得大伯與自己家有血緣關係,所以,大兒子張振升聽說張更山想把6畝土地出租給別人,便主動與大伯聯繫,希望租種這些田地。

張更山不但不出租田地給張振升,反而用冷言熱語挖苦、諷刺張振升。

年輕氣盛的張振升,實在咽不下這口窩囊氣,決定走一條獨特之路,振興家業、報仇雪恨。

張振升從大伯家出來後,沒有回家,直接上山當了土匪。

當時,洛寧縣的山上,分佈著很多股土匪,張振升投靠了其中的一支。

經過2年,在土匪窩中摸爬滾打的張振升,憑藉機智、果斷的才能,升任土匪中的二駕杆。駕杆是土匪頭目的意思。

42歲那一年冬天,張寡婦大兒子出事了。

張振升率領一支土匪潛回家鄉,打算幹掉張更山,報仇雪恨。

張更山老奸巨猾,平時晚上不在自己的臥室中睡覺。張振升撲個空。

張更山聽說自己家中進了土匪,很快報告了洛寧縣保安團。保安團趕過來,張振升帶著土匪在黑夜裡,沿著山路往回跑。

逃跑途中,張振升被打中一槍,受傷後滾落山崖,一命嗚呼。到死不知道這一槍是保安團打的、還是內奸打的。

張寡婦又失去了一位親人。

聽到大兒子死亡的消息,張寡婦肝腸寸斷。她再也不願意忍受命運的捉弄了,她要親自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帶上二兒子張明升上山、加入了大兒子生前的匪幫。

嚴管匪窩,兩受招安

因為是張振升的母親,土匪們對這位長輩挺尊敬的,都稱呼她為乾孃。

經歷了生離死別的張寡婦,看開了世間冷暖、看透了人是物非。

在土匪窩中,張寡婦任勞任怨、忍辱負重、堅韌頑強。土匪們信任她、愛戴她。

一次夜襲戰中,土匪大頭目被打死了,大家一致推選張寡婦為總駕杆。

對民間生活有切身體會,張寡婦給自己的部下約法三章:綁票女孩,不能糟蹋;只搶富人,不欺貧窮;賺錢買槍,壯大實力。

張寡婦言必行、行必果。

綁架一個富小姐,張寡婦派手下夜間看護,自己悄悄與守衛一起值班。

夜間,3號頭目偷偷來到富小姐的房間,準備欺負人家。

張寡婦突然來到面前,沒等3號頭目求饒,就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從此以後,張寡婦威望更高、名聲更大,河南西部很多土匪頭目都佩服她。

45歲那一年,張寡婦手下集結了3000土匪。

駐紮在洛陽的鎮嵩軍師長張志功,派人來招安張寡婦。

出於母愛,張寡婦接受招安,讓自己的手下改編成鎮嵩軍一個團,二兒子也去當了連長。張寡婦暫時放下了報仇的事。

送走了一幫小土匪,張寡婦留在洛寧南山野豬嶺,帶領小股土匪繼續謀生。

49歲那一年,張寡婦再次招收了1600人。

閻錫山手下派人來招撫張寡婦,張寡婦又一次大義凜然,把願意投誠的土匪全部交給正規軍。

張寡婦還是回到山上,繼續帶領剩餘土匪維持生活;同時,她的心牽掛著兩個兒子。

剛出五十,又失一子

51歲那一年,又一個沉痛的打擊像悶雷一樣狠狠地擊中了張寡婦,二兒子被暗殺了。

在鎮嵩軍中擔任連長的二兒子,被委派到陝縣頭峪負責抓壯丁、籌軍餉。

由於百姓實在太窮、沒有油水可榨,張明升就把軍餉攤派到土豪鄉紳的頭上。

這下得罪了土豪鄉紳。

乘著張明升在晚上來到鄉村抓壯丁,土豪鄉紳派人在黑暗中,對著張明升放了幾槍。

張明升被黑槍打中,當場斃命。

聽聞噩耗,張寡婦心如刀絞,她決心為二兒子血報血仇。

不久之後的一天夜晚,張寡婦帶著自己的300多名土匪,偷偷開進陝縣頭峪,屠殺了整個村莊。

二兒子的仇恨報了,可是很多無辜民眾被打死了,國民黨政府記下了張寡婦的一大筆血債。

僅過一年,三子又失

本想在家中守著幾畝薄田,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三兒子張先升,就連最基本的生存願望也是空想。

大伯張更山眼睛盯著張先升家的田地,做夢都想佔為己有。

夏天放水的時候,張更山不讓上游張先升田裡的水、往下方田裡流淌,說是把田裡的肥料沖走了。

張先升據理力爭,張更山叫來3名傭人,在田間將張先升活活打死。

52歲那一年,張寡婦率領自己的隊伍,悄悄開往洛寧,準備夜間襲擊張更山。

狡猾的張更山,早做好準備,不但自己準備了安鄉隊,而且跟縣裡保安團密切聯繫。

張寡婦與張更山的安鄉隊剛打起來沒一會兒,縣裡保安團的大部隊就趕來增援。

眼看寡不敵眾,張寡婦只得撤退,等待機會再行報仇。

人還未老,生命終了

隨著國民黨當局剿匪力度加大,河南西部的土匪要麼被瓦解了、要麼被招安了、要麼被消滅了,張寡婦的隊伍漸漸不能支撐。

53歲那一年,張寡婦獨自一人從許昌趕回洛陽。在車上,有人認出了她,但是害怕她身上有槍,沒敢抓捕。

晚上,張寡婦所住宿的旅館被洛陽保安團包圍,張寡婦被捕了。

由於血債不少,張寡婦被判處死刑。

執行死刑時,很多百姓跟著觀看,張寡婦臨死前呼喊的一句話是:下輩子都要報仇!

張寡婦一家親人病死的病死、打死的打死,可是她既不能拯救親人,又不能報仇雪恨,這是何等殘酷的現實!這是多麼悲劇的命運!

在那個時代,張寡婦只是一個縮影。像張寡婦這樣傷心的女人何止千千萬萬!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數學張教員


一個原本善良的農婦,她愛兒子愛丈夫,守著幾畝薄田度日。本來窮困,但家庭和滿,也還有活下去的勇氣。在亂世,地主惡霸橫行 ,老百姓的日子大多如此。但天有不測風雲,她早早死了丈夫,沒了依靠 ,三個兒子漸漸長大,依靠幾畝薄田生活無法為繼。後三個兒子又橫遭慘死,愛子心切,又憎恨這個世道的張寡婦 ,想以一己之力為兒子報仇,所以也終落草為匪。

張寡婦本名賀貞,原本老實 ,是千千萬萬個農村女子中的一員。1898年他嫁給河南洛寧的張有為妻,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名為張振升,二兒子名為張明升,三兒子名為張先升,原本這個普通的家庭掀不起什麼波瀾,但自打丈夫死了之後,日子越發貧困,張家大伯張更山就是當地的地主,所以張寡婦的大兒子張振升想從他那裡租幾畝地種,可是張更山此人只認錢不認這窮親戚,不但租金一分不少,還把張寡婦的大兒子羞辱了一番,張振升年輕氣盛,便回懟了幾句,便惹惱了張更山,把他毒打了一頓。



張振山一氣之下,離家上山當了土匪。慢慢混出名氣,成了匪中的二當家,於是想找張更山出氣,這張更山手眼通天,早就得到消息,在他去的時候,便撲了空。無果而歸的張振升,到了山上卻莫名的讓人給殺了。原來是張更山買通了土匪中的人,給張振升下了拌子。

張寡婦聽聞消息,怒從心頭起。她也是個有血氣的女子。當即變賣了家產,買了槍也上山當了土匪,誓要為兒子報仇。這張寡婦上山之後,對弟兄們非常照顧,洗衣縫補,再加上行事果斷有計謀,很快拉攏了人心,成了匪首。起初他定下規矩,要劫富濟貧,不危害百姓,手下劫來女子,他都要守著,不讓他們禍害。

後官軍來圍剿,張寡婦為了保全兄弟們的性命,同意收編。他二兒子張明升跟隨官軍到陝縣一村子收租,被當地人亂棍打死,張寡婦一怒之下帶人血洗了該村,不留一活口,從此他悍匪的惡名遠揚,他也不在約束手下,他的手下到處打砸搶掠,無惡不作。

張寡婦的三兒子原本在村子裡老實耕種,不參與這些事情,可也被張更山等地主惡霸害死。本來愛兒子護兒子的張寡婦,眼見兒子一個個慘死,也就殺紅了眼,不在有所顧忌。1932年民國政府加大剿匪力度 ,還到處通緝張寡婦。此時的張寡婦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她更是無惡不作,販賣鴉片,倒賣槍支,過起了刀頭舔血的日子。從一個逼良為匪的婦人,變成了真正的罪孽深重的悍匪。



1933年,在洛陽的東關大橋下,隨著幾聲槍響,結束了這個惡貫滿盈的土匪張寡婦。本來一個值得讓人同情的苦難人,他只是用最淳樸的愛兒心情,卻一步步把自己逼上了與民為敵的路,死有餘辜 ,可悲可恨。


說史聽濤




1933年秋天,一身灰衣的老太太剛剛從洛陽下火車。她目光堅定,舉止從容,手提一個皮箱,坐上一輛黃包車,向西關而去。一路風塵僕僕,可能是比較疲憊,她沒有發現背後有跟蹤的黑影。

這位老太太就是名震豫西的土匪張寡婦,背後跟蹤她的就是警察局的暗探。這名暗探擔心警察局的人對付不了張寡婦,就向洛陽警備司令部通報了這一情況。



一個連全副武裝的士兵,悄悄地包圍了這家旅館,並在附近的制高點架加上了機槍。闖蕩江湖十幾年的張寡婦明白自己這次在劫難逃,就扔掉手中的槍走了出來,跟隨這些士兵到了警備司令部。

審訊的過程非常簡單,張寡婦承認了自己的一切過往。兩天後,張寡婦被警備司令部拉到東關大石橋刑場進行槍決。一路上她都高喊著:我就是洛寧的張寡婦,只是被逼上了梁山,我的仇還沒有報。我死了也要報仇。這一年張寡婦53歲。



張寡婦原名賀貞,1880年出生於洛寧縣澗口鄉草莊村。從小她就是一個這事幹脆麻利、風風火火的人,走起路來疾如一陣風,被同村人稱為張大腳。

1897年,張寡婦嫁給陳吳鄉德里北村的張有為妻。婚後她一共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叫振升、明升和先升。全家人的生活雖然比較艱難,但也算和和睦睦。

1905年,公公婆婆和丈夫相繼去世。張寡婦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既當爹又當媽,辛辛苦苦十幾年,終於把這三個兒子養育成人。

老大張振升為了全家人生活過得更好,就去找大地主張更山家租借田地。但過去他們家孤兒寡母經常受村裡人的欺負,卻不料現在還是如此。張振升一怒之下和張更山家接下了冤仇,從此就上山當了土匪。



當時在豫西的大山中,有不少的土匪。這一帶的土匪俗稱刀客,土匪的頭目就叫總架杆,二當家的都叫二架杆。憑藉著自己的一身力氣和膽氣,張振升就迅速擔任了二把手。

1922年秋天,張振升率領一幫土匪,殺回老家,準備找張更山報仇。他們高喊著:殺死張更山,財產全分幹;抓住張清溪,套上去拉犁。但卻被狡猾的張更山逃脫了,張振升留下了狠話,一定要滅掉張更山。

寢食不安的張更山花費重金收買了總架杆和他的心腹韋聚臣,讓他們背後放黑槍,打死了張振升。張振升手下的兄弟活埋了韋聚臣,並質問總架杆,總架杆心中有愧就離開了山寨。

知道真相的張寡婦悲痛欲絕,她留下了三兒子在家務農。張寡婦帶著二兒子張明升開始落草為寇,以前忠於張振升的兄弟聚攏到了她的旗下。



很快張寡婦就練得了一手百發百中的好槍法,做事幹練的作風迅速贏得了土匪們的一致稱讚。張寡婦決定把山寨的發展方向定為綁快票,因為這樣來錢快,風險也小。

綁快票就是綁架那些未嫁人的富戶小姐,這些有錢人家擔心自己女兒的清白和聲譽受損,往往選擇不報官,當天就能把錢送到。張寡婦也信守承諾,不讓土匪們碰這些富戶小姐。


就這樣張寡婦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有了錢,她就把手下的傢伙事更換了一荏,大刀長矛全部換成了長槍和短槍。張寡婦名聲大振,許多土匪前來投奔。

1924年,張寡婦手下的人馬擴展到了1000多人,在宜陽、洛寧、嵩縣、澠池一帶到處活動,劫富濟貧。到了1925年,張華和他手下已經有了2000多人。附近的很多土匪都打著她的旗號無惡不作,當地人都在罵她“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他手下,挖苗斷根”。



當時駐紮在洛陽附近的軍隊叫鎮嵩軍,頭領叫劉鎮華。劉鎮華也是洛陽人,這時他的手下也只有3000人。於是他決定收編這隻土匪,劉鎮華派出了張治公去和張寡婦接觸。

張治公原本也是豫西的土匪,雙方很快就談攏了條件。畢竟當土匪也不是長久之計,當兵就有了固定的軍餉,還有可能升官發財。張寡婦的這夥土匪就被改編成了一個獨立團,有二架槓楊德廉任團長,她自己的兒子張明升擔任連長。


張寡婦自己則選擇了二次創業,重新回到洛寧山中當土匪。憑藉她的名號,很快又聚起了上千人馬。1929年,她的這幫手下又被萬選才收編。張寡婦再次回到山中為匪,可以說也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1931年秋天,張寡婦的兒子張明升奉命到陝縣去催辦軍餉。他從小嬌生慣養,再加上當土匪習慣了,就對當地的富戶非常的不客氣,打傷了不少人。在當地官員和紳士的合作下,悄悄地處決了張明升。



但紙裡包不住火,張寡婦很快就弄清楚了真相。於是她率領自己的部下長途奔襲,血洗了頭峪村,全村人基本上都被殺光。這件事也成為了民國時期河南的一件大案。

這時的張更山害怕張寡婦和自己的三兒子張先升裡應外合,前來找他報仇,就先下手為強,把張先升拉到洛河岸邊活活打死。就這樣,張寡婦再沒有親人了,悲痛欲絕的她決定為自己的兒子報仇。


張寡婦率領自己的大部隊在後邊策應,由二當家前邊衝鋒陷陣。結果碰上了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不熟悉地形的二當家走錯了村莊,來到了陶峪北村。在這個村子裡連殺了33人,當張寡婦到的時候,已經大錯釀成。

張寡婦馬上組織土匪,向德里北村出發。但這時天已大亮,附近各個村莊的民團都嚴陣以待,縣保安團也向這一區域聚結。張寡婦只能大哭一場後,向山中撤退。

這時中原大戰已經結束,全國都已經進入了建設時期。豫西的土匪大部分都被政府收編,張寡婦的手下也所剩無幾。最終張寡婦決定把手中的煙土送到外地去賣掉,就找個地方去安度晚年。最終在她回來的路上,就發生了開頭的事。

張寡婦是一個可憐的女人,但她堅強的個性鑄造了她一生的傳奇。張寡婦的後半生都是為了報仇而奮鬥,但最終也沒有如願。在新中國建立後,在人民政府的主導下,張寡婦的仇人張更山被槍決,這時她可以含笑九泉了。


新知傳習閣


土匪在古時候是很常見的,在古代總有一幫人啥也不幹,就靠打家劫舍為生,當然土匪之中也是有好有壞的。題目中所說的張寡婦,原名為賀貞,此女年僅十八歲的時候就嫁人了,賀貞為自己的丈夫生下了三個兒子,到了她二十六歲的時候,她的丈夫過世,在這之前其公婆也相繼離開了人世,從這開始人們都管她叫張寡婦。

一個寡婦帶著三個孩子生活自然是非常難的,可她並沒有被生活打倒,一直到了她四十歲的時候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張寡婦有個大伯叫張更山,這個張更山是個地主,張更山從來不想著幫助張寡婦,有一天張更山要將自己的一部分地租出去,張寡婦的大兒子便去租地,張更山不想把地租給他們。

張更山非常的瞭解張寡婦的家庭情況,他肆無忌憚的將張寡婦的大兒子狠揍一頓,大兒子因為氣不過上山就做了土匪,沒用多久就混了一個小頭目的位置,不幸的是他當上頭目之後便被人給打死了,張寡婦得知後決定為其大兒子報仇。

張寡婦上山之後,因為大兒子的緣故,有一小部分土匪是願意追隨她的,不久之後張寡婦便嶄露頭角,她也成為了一個頭目,有趣的是土匪們還都把張寡婦叫做乾孃。張寡婦的人馬是越來越多,人數將近有五千人,成為了一個大頭目。

張寡婦真正開始出名是因為她的二兒子被一個鄉紳所殺,她直接帶人去將那個村子血洗。一個活口都不留,這一仗讓張寡婦聲名遠揚,越來越多的人都來追隨她,不幸的是她的三兒子因為和張更山發生矛盾,被正更山活活打死,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剿匪,所以張寡婦沒能替自己的三兒子報仇,自己沒多久也被捉住判了死刑。張寡婦的一生是悲劇的,她選擇上山只是為了給兒子報仇雪恨,最後卻越走越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