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現山水畫中的水口?

賀宇宇


1、畫好水口分泉是畫泉水瀑布的關鍵,水口處常有亂石把永流分開,使泉瀑出現了高低、長短、寬窄等形態。因此要把握好亂石堆積的聚散疏密和大小的合理搭配,使流水生動,有空間,有層次。如下圖:

2、泉水瀑布的造型講究遮擋,以破呆板,直流而下的泉瀑,可從中間或旁邊用樹木、碎石、流雲去遮斷,使畫面靈動。幾條水流同時瀉下的泉水瀑布,要有主有次,前後、長短、寬窄都要有強烈對比。如下圖:

3、另外,畫泉水瀑布水源要合理,要符合大自然的一般規律,山頂上、山腰上突然出現大泉水大瀑布,就顯得有點怪怪的。一般兩山之間,森林深處有可能出現。源頭深,水流大;源頭小,水流小。如下圖:


TibetanAntiques


山水畫乃中國畫特有的畫種。在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使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宗炳的《畫山水序》以及王微的《敘畫》作為山水畫初期的山水畫理論,是難能可貴的理論文獻遺產。

山水畫,是稟愛大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所以陰陽、動靜、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著無窮的妙趣意境。山水畫傳統中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後世楷模的山水畫大家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山水畫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以黃公望為代表的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代沈周、文徵明及清″四王"及近代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陸嚴少等續有發展。

山水畫在人文精神方面的追求,自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仕隱分工”,形成了隱士階層,隱士們厭煩世事紛繁,深入山水迴歸自然,通過大自然中山水以“暢神”“澄懷觀道”,追求“天人無際”、“天人合一”。自古至今與自然對話,深入生活寫生,己形成山水畫家們永恆的追求與踐行。歷來文人墨客,常以瀑布詩或山水畫來傾訴自己的胸懷,山本靜,水則動。水是山川的血脈,它起源於岩石或山的交會處。“眾水匯而成潭,兩崖逼而為瀑。”山川得溪流泉瀑,便得空濛秀雅之生氣。故此,山,無水不秀。在山水畫中,山為骨架,水為血脈,有山有水則畫面豐富生動。水的種類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澗、飛瀑等。就水的形態講,又可分為平靜的、微波的、激盪的、洶湧的和飛流直下的泉瀑、水石交錯的溪流等。水的種類、形態不同其畫法也各異。山水畫中何謂水口,兩山相交時亂石重疊,水從狹窄的山峽中環繞灣轉而流瀉的稱之為水口。呈涓涓細流之生機為清泉水,有李白詩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氣勢的叫高山瀑布,呈現煙波浩渺之勢之水謂之江海。

山水畫當中瀑布和水口是經常表現的精彩之景,因水自高而下的落差總是集於低谷,順谷流下,在平坦地便為溪水,逢高低相差便造成水的瀉落,即成瀑布了。岩石的變化無一雷同,於是溪流和瀑布也就千變萬化,雖難以捉摸,究其規律還是有可循之處的。可以將其理解為階梯,既是解釋水的落差而形成的瀑布,又可以簡單展示岩石之間的關係。沒有山石的千變萬化,就沒有瀑布的千姿百態。要畫好瀑布水口,先得對山谷中常受水浸淌的岩石有一定的瞭解。水的落差既是岩石的高低距離。岩石的高低縱橫將決定水的流向,岩石的低處遇雨便為水的聚集處。水經過處,改變了石塊的形狀,但不改變岩石內在的結構。瞭解水的這些形態構成後,畫瀑布水口常用方法有三種:第一種,行筆多用顫筆,有頓留之意。此法可顯瀑布水口之厚度,並有水花濺落的運動感。第二種,行筆速度快,似有瀉落無阻之感。第三種,用線條勾出瀑布的流向。此畫法線條宜中鋒用筆。如宋李唐《萬壑松風圖》,鏡心刻畫的水口,成為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著名山水畫家陸儼少的《煙江疊嶂圖》也是以寫意的筆法表現了氣勢宏偉的水口風光而取得作品的成功。畫水口先以濃墨勾皴出澗石,然後用淡墨勾染水波。無論以哪一種勾皴筆法,對水口的描繪都應注重質感,以剛與柔、蒼與潤、虛與實、濃與淡、靜與動的對比手法,使山岩與流水有所區別。並應強調形勢的變化,巖洞的疏密、前後、動靜的妥善經營,這樣就能塑造出有形有色的水口,或奇偉、或險峻、或深邃、或開張,氣象萬千、驚心動魄的局面。另外,畫分水口的安排最見功力,要以石頭將出泉的“水口”分開,大小、疏密、高低、遠近要變化,要有層次感,要“遮”,泉水飄落半空要見“霧氣”,要“若隱若現”,“半藏半露”才能充滿詩情畫意。再有,畫瀑布水口要先抑後揚,“飛流直下三尺”的宏偉之勢,是經有峰巒間迂迴曲折的“醞釀”過程。曲直相映,便構成山谷的幽深的瀑布水口特有的氣魄。畫瀑布水口先以垂直的線條勾出瀑布的框架,然後以較凝重的黑色皴染山崖,以此黑白對比的方法突出泉水的清澈。瀑布水口畫至下端時逐漸虛化,以虛襯托出瀑布的高峻和煙雲飄渺的幽深感。為了增強畫面瀑布水口的空間感和豐富線條的變化,瀑布水口前面的近景中可採樹木或岩石掩擋,這樣有藏有露,景色尤能顯得深密含蓄。中國山水畫家都善於表現瀑布水口,李可染更是以此著稱,他擅以沉重而又神秘虛幻的光照感表現瀑布,極具藝術感染力。

山水畫水口的具體畫法操作,不是用文字能述說清楚能教畫明白的,重要的是明白了這些理論方面的啟示後,最主要還是要多動手去操作。學習中國畫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個階段。寫生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重要作用。唯有深入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山山水水中去多寫生,才能把真山真水的美昇華為藝術,美輪美奐的定格到你所創作的山水畫面中來!








吳自強書畫藝術


有山有水是為山水畫,二者合一是為意境。山水畫不是地理志,景物畫。最終還是要表現創作者的主題,心中的那個意境,那一瞬間的美。有寫實景的,但絕大多數都是自然中無處尋覓的。可染先生說過,對景創作就是對照景物融入自我吧!山有山勢,水有龍脈。有意境有走勢,山不能畫成墳頭土包,水不能畫成一潭死水。畫水口千古不易,來龍去脈要取法自然,所謂師造化是也。要走出去,看畫看多了沒進步,悟不成,就走出去,走進自然之中也就是走進了畫中,去學習那些山石溪谷背後的故事。之所謂,可以觀,可以遊,可以居。如果能夠悟出其中真諦也只是畫的像而已,而我們藝術早已不能再只停留在畫得像之中了,范寬的山水在他那個年代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了,我們畫的再像也沒有用,美術史一個字都不會提到你,他們只會記住范寬。說多了都是淚,所以水口難安只是一個開始,真正重要的是眼力的提升,審美觀念的改變進步要符合時代的需要。這才是我們真正探討,下功夫學習的方向。水口的方向是左右兩座山石決定的,審美的方向是我們自己的天賦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