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

燕子李三fighting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以“三藩平定”為理由,東巡盛京,回自己的老家祭拜列祖列宗。當時,高士奇作為內廷大臣,是隨行御駕中的一員,在途中,他寫詩讚嘆:“身隨翡翠叢中列,隊入鵝黃者裡行。”這首詩,直接反映了當時護駕的侍衛,身著黃馬褂的壯麗場面。

黃馬褂的正式名稱叫“明黃行褂”。行褂是清朝的王公貴族、大臣行服的一種,主要為官員騎馬、行路時穿著,在其裡面再穿著行袍或其他袍服,長裝短衣,藍黃相配。

黃馬褂是清代宮廷御前大臣、侍衛隨扈出行時穿著的服裝,也是皇帝用以賞賜親信大臣、宗室,讓其身著賜衣而效忠自己的特殊方式。

縱觀整個清王朝,黃馬褂在其官制中,一直代表著特權和榮耀,許多高品級的大臣終其一生而不可得。最耀眼的黃馬褂,就是李鴻章的那件。1895年,李鴻章赴日本談判,被人行刺,血染黃馬褂。李鴻章特地叮囑下人,要將帶血的黃馬褂保存好,不要清洗,還感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清代制度,官的品級與職能都有相應的服裝搭配。皇帝出巡時,“凡扈從、侍衛,皆服黃馬褂”,可以穿黃馬褂的人有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領班、護軍統領、銳建營翼長等,其下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前引大臣等,也依據制度穿黃馬褂。宮中侍衛之外的八旗護軍及其他營的官兵,根本無權身著黃馬褂。

從清代官制中黃馬褂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主要分為三種形式:

第一,御前大臣、侍衛等穿用黃馬褂,是為皇帝的出行保駕護航,以明黃服裝區別警戒區域。

“明黃”就是“淡黃”,是皇家專屬顏色,貴族只能穿暗黃,普通人只能穿“杏黃色”。《雍正王朝》中,圖裡琛和德楞泰穿的黃馬褂就是這種。

用明黃色代表為皇帝服務,增強皇室的威嚴,即所謂“扈從鑾輿,以為觀瞻”。此時的黃馬褂,如同員工的工作服。如果不再擔任御前侍衛,黃馬褂就不能繼續穿了。

第二,皇帝恩賜宗室、近臣和獎賞武職官員的黃馬褂,其中賞給武官的,要不是在八旗騎射比武中奪魁,要不就是得勝回朝,皇帝讓他們高人一等;偶爾統治者高興,也會賞賜給身邊人,比如,慈禧就曾賞賜一件黃馬褂給她的火車司機。

第三,皇帝賞賜大臣,有兩種情形;其一,賞賜黃馬褂,只賜予一件,即由受賞者穿用;另一種為賞穿黃馬褂,這種級別較高,是受賞者既可一直穿用所賞之褂,也可以按季節自己製作其他明黃色的馬褂。

被皇帝賞賜黃馬褂就如同得到一張榮譽證書,平時只能放在櫃子裡,偶爾重大場合拿出來顯擺一下,是皇帝駕馭臣子的工具,激勵他們努力幹活,忠心耿耿。有了這件褂子,相比其他賞賜“巴圖魯”“雙眼花翎”等,會多出一份與皇帝的親切感,頓時感覺自己就是心腹,見到其他官員也會有種高出一截的自豪感。

和珅能夠得到數量眾多的黃馬褂,不外乎兩個條件,第一,與皇帝關係近,馬屁拍的好又深諳臣道,深的乾隆賞識,適應了當時的風氣;第二,才能出眾,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多次立下功勞。


秋媚讀史


黃馬褂是清朝僅有的一種官服,它並沒有什麼特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穿上黃馬褂我就不認識你啦,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絕不是,說白了黃馬褂,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知道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寓意皇權至高無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黃色龍袍的傳統應該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這之前龍袍的顏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時期,黃色龍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專用顏色。官員和普通百姓是不許穿黃色服飾的,黃色也就徹底成了封建皇權地位的象徵。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鬆款式設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後來的“黃馬褂”。

黃馬褂的顏色呢,也分“明黃”胡“淡黃”兩種顏色。皇皇室成員穿的自然是比較鮮明的顏色明黃色,大臣侍衛們則是淡黃色的那種。除了顏色有差距之後外,黃馬褂的扣子顏色也是不一樣的。黃馬褂只有御前侍衛和一些權高的大臣們,以及護衛軍的統領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除了這些制定的人員可以穿黃馬褂之外,另外皇帝還會賞賜給一些立過汗馬功勞的武將大臣們黃馬褂,這些人在重要場合也是可以穿黃馬褂帝。



黃馬褂這種清朝獨有的官府,除了可以顯示身份的不同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至於權臣大貪官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寵信,在清代我們說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權臣們就會得到皇帝賜給的黃馬褂,所以作為乾隆的愛臣和珅自然也就擁有了很多件黃馬褂。更何況和珅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顧這個老臣啦。


不過穿上黃馬褂雖然很神氣,但是也僅限於陪同皇帝出城打獵,或者參加朝廷的各種重大盛典儀式上才可以穿,平時在家中和宮裡是絕不允許穿的。如果那個敢穿,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會被定罪或者臨時處死的。

所以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是也不是隨便亂穿的。


任馳贏天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黃馬褂?這可是滿清特有的物件。咱瞅電視劇裡邊,那老太監杵在大門口,臺階下邊蹲著一幫子大臣的三妻四妾,都擺弄好之,這太監“刺啦”一聲把那聖旨一打開,捏著嗓子眼:“……賞雙眼花翎,外加黃馬褂一件……”

這小嗓子一扯完,那大臣寬臉蛋笑的跟朵菊花似的,捧著那黃馬褂,眼珠子都發光,就差拿著黃馬褂擦擦留出來的口水了。

所以大傢伙從細節上就不難發現,這黃馬褂他所象徵的意義有多大!說簡單一點,這物件整身上,那就是見官就長,直接就大三級啊!

所以這有時候,瞅電視劇的時候,那犯人整一件黃馬褂穿身上,見了縣太爺跪地上?這壓根就不可能,縣太爺得給人家下跪。您就說吧,這案子還咋審?就沒地說理去。

所以一般人要能整這麼一件穿穿,這祖墳他也冒青煙啊,棺材板子都摁不住。

而和珅居然有二十多件,就這數量他們家那墳頭估計都得炸天上去,地球這小村子都快擱不下了。

那麼要想弄明白這事,俺覺得大傢伙先了解一下這黃馬褂究竟是個啥物件,有這東西打底,那麼題主的問題也就好說了

黃馬褂

話說,滿清那階級制度整的是非常的嚴厲,就說這穿著他也有嚴格的規定。

明黃色(其實也就是淡黃色)這全天下,就皇帝那老頭才能用,瞧見沒,皇帝一個人就霸佔了一種顏色,別人壓根就不能用,但凡用了,你那小腦瓜在脖子上就長不結實了,這可是藐視皇權的大罪。

還有一種金黃色,這色彩只能是宗室和皇帝的大小老婆才能用,其他人壓根就不能碰。

那麼像俺這樣的平頭老百姓,瞅著黃色眼饞,也想整點塗身上,那麼只有一種杏黃色,也就是紅黃色,這能行。

但這種色彩,除了腦仁起坑了會真的碰上一碰,一般人瞅都不會瞅一眼,畢竟那會指鹿為馬的事,他也不老少,沒人會幹這種缺心眼的事。

所以黃色基本上就被滿清皇帝他們家壟斷了。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說了:“那黃馬褂這物件,除了皇帝之外,別人就沒有資格穿了?”

這您說的可就有點子太肯定了,話說這黃馬褂要細分去,一共分四種。

第一種

其實就是制服。為了顯示皇家的威嚴,那幫子隨著皇帝出行的侍衛,內大臣可以整這麼一件穿穿。

這時候的黃馬褂本質上就是一件工作用的服裝,沒啥特權可以講的。

為嘛會這樣呢?

大傢伙想一想,皇帝出去溜個閒彎,老長一個隊伍中,就皇帝一個人穿著黃色的衣服,那不起眼。但如果一大串全部都是,好傢伙這威風可就抖起來了,加上各種樂器,“子啦哇“”子啦哇“這麼一吵吵,那就更得勁了。

就這黃色明晃晃的都刺眼,大老遠您就知道皇帝來了,無關人等全部迴避,或者爬地上叩頭,這多氣派。

這也不用敲鑼打鼓的聽聲了,畢竟光的速度要比聲的速度快了不老少不是。

當然這種黃馬褂,您如果離職了,不幹了,皇帝瞅您不順眼把您給開了,這黃馬褂就得留下,壓根就不能帶回去。

所以這種黃馬褂就是為了給皇帝抖威風,耍酷用的,實用價值不高。

第二種

這叫行圍褂子,簡單的說就是娛樂用的。滿清的皇帝摳門,用這東西當獎品。

話說滿清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之前,這些個皇帝每年到了樹葉落地的秋天,就會拉著一大幫子人,跑到木蘭這地打獵二十天,用人家滿清的官話講這叫行圍。

當年多爾袞就是行圍行的跑的太歡快了,把自己個從馬上摔下來摔死的。

這個時候,最倒黴的就是腦瓜頂上長小樹的鹿,大傢伙的主要目標就是它。

在行圍的時候,如果遇到蒙古人獻上獵物,這皇帝就會照慣例給這蒙古人賞一件黃馬褂。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比試射箭,漢人官員射中三箭,滿人官員射中五箭,而且這官位必須夠格,高階官位那麼就能撈這麼一件黃馬褂穿穿。

這種褂子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上娛樂節目時候穿的,您比如上行圍,比武這都行,但平時您整一件穿上,這可是掉腦袋的事,罪名就是窺視皇權。

您瞅瞅這罪過大不大,所以這種褂子,整上一件他也沒多大用處,還遭罪。

第三種

這就厲害了。

這是正兒八經的御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還有一個別名叫“武功褂子”,聽這名大傢伙就知道,這是賞給那些個有戰功的將領。

當然這種褂子,後頭也爛了,被慈禧隨便的發,只要您吹的她開心,指不定就能賞一件,當年給她開火車的司機都能撈一件穿。

這種褂子發行最多的時候,是幹太平天國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年間,一旦咸豐賞你這褂子,這武將就得撅著屁股騎著馬,繞著北京城溜達一圈,讓大傢伙瞅瞅以示恩寵。但這事整多了也就爛大街了。

請你記住了,就算是這樣,這黃馬褂他也不是隨便穿的,只要在盛大節日,慶典的時候,能套身上,一般的情況您只能擱家裡邊找個高高在上的地供起來。

如果實在是想穿的不行,撓心挖肺的想穿,皇帝他也給你開了一條縫,可以照著仿照一件,整身上。所以您瞅著電視劇裡邊,跑到衙門口穿的黃馬褂,那都是仿照以後的物件,不是原物。

第四種

特使

您比方說,李鴻章幹外交的時候,也能穿,這就相當於皇帝親臨,就是這麼一個象徵意義而已。

好了現在大傢伙,對這黃馬褂瞭解了不少。

那咱就明白了,和珅這貨弄了這麼多黃馬褂到底是個啥物件了。

首先他不是制服,畢竟這物件,一旦不幹了就得退回去,壓根就不可能私人擁有。

接著他不是武功褂子,畢竟這物件只能是武官,或者領兵大將才能有的,而和珅這輩子就沒有帶過兵,所以這就不可能。

還有就是特使,他和誰特使去,和老外打交道才會用到,他?沒見過。

所以這二十多件的黃馬褂只有一種可能行圍褂子。話說這夠不要臉的,基本上乾隆出去玩,他每年都撈一件。

好了,事就是這麼個事,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縱橫小時候很喜歡一部叫做《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曾看了許多遍,時隔多年電視劇的劇情我只記得個大概,但是有一個片段卻記得非常清楚。

那段講的是神醫喜來樂為太后老佛爺瞧好了頑疾,老佛爺賞了喜來樂一件黃馬褂,喜來樂回家就把黃馬褂小心翼翼的裝好供了起來。喜來樂的小徒弟來福覺得新奇,揹著師傅師孃將黃馬褂偷了出來,將黃馬褂穿在了外衣裡面。

他在上街採買時偶然發現商販們看見他穿著黃馬褂不但不要貨錢,還主動多送。嚐到了甜頭的來福日日穿著黃馬褂上街,喜歡什麼買什麼,付錢的時候亮出黃馬褂就會享受免單待遇,屢試不爽。直到喜來樂發現黃馬褂被掉包了,抓到來福這個小賊,將其暴打一頓沒收了黃馬褂,來福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才結束了。

在清朝賜穿黃馬褂是件無上榮耀的恩典,好處絕不僅僅是能蹭吃蹭喝那麼簡單,賜穿黃馬褂到底有多麼牛氣,且聽縱橫娓娓道來。

黃馬褂也是清朝官服的一種,在皇帝身邊當差的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御前侍衛都身著黃馬褂。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在清朝明黃色是皇帝皇后的專屬用色,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御前當差的侍衛穿著的黃馬褂是最貼近皇帝服飾顏色的,由此可見只有皇帝身邊的近侍才能有此特權。

皇帝近侍的制服黃馬褂也叫行職褂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崗位、履行工作職責時穿的工作服。一般都是皇帝出行時,內大臣、御前侍衛等隨行人員必須穿著的黃馬褂,這種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就是簡單的黃色褂子,用以彰顯皇家聲威。在離崗期間或者不在皇帝跟前伺候時是不能穿。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之前縱橫寫過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的高級官員象徵,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遊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徵,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於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徵,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聖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連皇帝都能代表,穿著黃馬褂去吃飯,誰還敢收錢啊?

不過在嘉慶及其之前並未有可考史料記載過這種恩賞方式,而是多見於咸豐以後,這種賞賜很可能是在清朝晚期才出現的,所以題目中和珅有20多件黃馬褂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天平天國崛起後,“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了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據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得到了一件黃馬褂。再後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史論縱橫


不請自來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黃馬褂的發展歷程,所謂黃馬褂大致有四種:

一是隨皇帝出行時大臣、侍衛等人穿的,稱為“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及圖案。離開工作崗位或非與皇帝同行時,就不能穿了。

二是隨皇帝狩獵校射時表現好或向皇帝獻獵物者,皇帝賞賜黃馬褂,這稱為“行圍褂子”。清代的各皇帝至咸豐為止都有每年狩獵的習慣。在皇帝圍獵、校射時表現出息,或者向皇帝獻獵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賞賜的黃馬褂。只是在跟隨皇帝行圍打獵時才可穿,平時無故穿上屬於犯禁,要被治罪。

三是因特殊戰功、功勳而得到獎賞。這種賞賜又稱“武功褂子”,得賞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這才是平時所說的“賜穿黃馬褂”。據考,賜穿黃馬褂之事,清初並不多見,直到嘉慶年間都未見於史書。到了太平天國起義後更多見賞賜於對太平軍作戰有功者。當然,戰敗將領也要受到處罰。甲午戰爭中,1894年9月16日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擊李鴻章:“合肥(李鴻章)事事落後,不得謂非貽誤。”光緒皇帝一氣之下,給李鴻章予以“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的處分。甲午戰敗後,清朝政府派代表赴日本談判,日本不予接待。1895年2月13日,光緒諭令指斥李鴻章“作為頭等全權大臣”不作為,著即“賞還翎頂、黃馬褂,開復革留處分”。對此《紐約時報》1894年8月6日曾以《李鴻章黃馬褂被清廷褫奪戴罪領軍》為題進行報道:“李鴻章黃馬褂被褫奪,算不上什麼劃時代的事件。然而引人注目的是,這可被視為大清朝廷力圖以加強法紀來整合民心所用權術的一個範例。對西方觀察家來說,本想弄明白如下事實,即為什麼李鴻章在頭天被任命為清軍最高統帥,而次日甚至同日又被褫奪清國貴族的最高榮譽?這項榮譽賦予清國臣民身著‘黃馬褂’的權力,而這種‘黃馬褂’據說是大清皇族專用服裝,禁止非皇族人員穿用。這個矛盾的結果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四是隻要皇帝或者皇太后就可以隨意賞給的黃馬褂。晚清道、鹹之後,獲得賞賜者不單是有軍功的戰將,有時為皇帝(或太后)辦事得其歡心亦可能獲得賞賜。慈禧太后就曾賞賜給為她開小火車的司機一件黃馬褂,胡雪巖也得過黃馬褂亦屬此類。這就從另外方面顯示出在國家衰弱、民命不堪的歲月中,禮崩樂壞導致制度、法紀的規範作用喪失。

其實作為官服,黃馬褂一般由皇上賞賜給有功績殊勳的官員,穿上黃馬褂,意味著是皇帝身邊的人,因此,文武百官均以得到黃馬褂為榮耀,受賜黃馬褂者可以在隆重場合穿。而黃馬褂的得失之間,也體現著獎懲的示範意義。可見,在清朝,能獲得賜穿黃馬褂代表著皇帝的寵信,是一種個人極大的榮耀。所以黃馬褂作為清代政治生活中體現皇權恩澤的工具,其發展過程及其具體運作機制成為朝廷籠絡臣工,樹立典型的一種有效方式。當然,隨著國運衰減,制度廢弛,法紀失效,黃馬褂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明日黃花,不再具備高高在上的地位,就沒有了吸引力和凝聚作用。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經常要陪皇帝出行的,所以有“行職褂子”和“行圍褂子”,以及被皇帝賞賜,有個幾十件黃馬褂很正常。


冷兵器研究所


黃馬褂有多少特權?這東西最主要是賞賜的人只能是皇帝,是一種榮耀,有其特殊性,黃馬褂也就代表跟皇帝有點關係,得到皇帝的賞識,這種特權有見官大三級的威勢,被賞賜黃馬褂的一般都是官階較高的人,其本身地位就不一般,賞賜黃馬褂就更加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不過黃馬褂分為兩種,分為工作服和賞賜黃馬褂,賞賜黃馬褂又分幾種,有打獵時賞的,或比武時賞的,有賞給有功的高級武將或統兵的文官的,還有特賜朝廷特使的。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帝穿的龍袍是黃色的,正因為皇帝的龍袍是黃色,這黃色就成了官員、老百姓的禁忌,不過古代皇帝的龍袍顏色最早並不是黃色,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因為秦始皇相信五德之說,秦是水德相對應黑色,秦始皇的袍服就是黑色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也是信奉五德終始說,所以皇帝袍服的顏色一般也是按五行相對應的顏色,而黃色變成龍袍的主要顏色,則是從隋唐開始,隋文帝、隋煬帝著黃袍的時候並沒有明令禁止他人穿黃色衣服,到唐高祖時則是明令禁止百官、百姓穿黃色衣服。

《新唐書·車服志》裡記載:“至唐高祖時,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


黃色在那時候就成了尊貴色,所以趙匡胤奪權的時候有個成語叫“黃袍加身”,唐以後皇帝的龍袍顏色雖然以黃色居多,但也並不完全以黃色為主,象明朝崇尚紅色,龍袍也出現過紅袍,到清朝時則是以黃色為主,不過清朝的龍袍以明黃為貴,是帝王專用的顏色,而黃馬褂則是清朝特有的服裝,也是用明黃色,只有為皇帝服務的人才特許用這種服飾。

象內大臣、御前大臣和御前侍衛就要穿黃馬褂,這種黃馬褂等於是工作服,被稱為“行職褂子”,這些人陪皇上出行的時候,跟在皇帝身邊,皇帝穿著明黃色的龍袍,他們穿著明黃色的馬褂,大家一看這個方陣就知道是皇上來了,遠遠的就跪下迎接,這多威風,要不然就皇帝一個人穿著明黃色衣服,侍衛們穿別的顏色褂子,眼神不好的要到近前才知道皇帝來了,這就“有失遠迎”了,不小心被治了罪,皇帝也沒面子啊,不過這種黃馬褂是工作服,離開工作崗位就不能穿了。


還有一種黃馬褂叫“行圍褂子”,這個不是工作服,是皇帝賞賜的,清代的皇帝是以馬上得天下,為了不忘本,每年都要跑到木蘭圍場去狩獵,這時候跟在皇帝身邊的就有機會得到賞賜,這些人如果獵到鹿,皇帝會賞他一件,在打獵時也會搞射箭比賽,滿人要射中五箭,漢人則只要射中三件,這些人官階高的才能得到一件黃馬褂,皇帝在打獵時遇到獻獵物的蒙古人,也會賞一件黃馬褂給他,這裡得到的黃馬褂只有跟隨皇帝來狩獵時才能穿,平時只能供在家裡,要不然會被認為是覬覦皇權,是會被殺頭的。(和珅獲得賞賜的黃馬褂以這個居多)。


而真正的“賞穿黃馬褂”則是“武功褂子”和特使特賜,清朝統治者為了籠絡武人,會給那些立了戰功的武將搞什麼“巴圖魯”稱號、“賞戴花翎”等,而賞賜黃馬褂也是一種手段,而且穿黃馬褂的一般都是皇帝近侍,所以得到御賜黃馬褂的功臣就會覺得皇帝將他們視為了心腹,更有一種親近感,更有一種無上榮光的感覺,象這些受獎的功臣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著,象有什麼盛大節日或者慶典之類的都可以穿出來顯擺,為了有所區別,這種黃馬褂的紐絆也是明黃色的,而近侍穿的工作服和“行圍褂子”的紐絆則是黑色的。


特使特賜就是代表皇帝跟外國打交道的會得到一件黃馬褂,象和珅就代表乾隆皇帝和英國使節馬戛爾尼談判過,得到這種特賜的黃馬褂自然不在話下,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擔任了那麼多職務,乾隆賞他“武功褂子”也很正常,黃馬褂雖然沒什麼的特權,卻是皇上御賜的,跟皇權沾上邊的,身份自然就特殊點,一般人誰敢不給面子?所以有見官長三級的威力,誰都要給皇帝面子不是?


歷史紅塵


清宮戲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要賞賜某位功勳卓著的大臣的時候,經常會說“賜雙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賞穿黃馬褂”。

《雍正王朝》電視劇裡,大將軍年羹堯被貶,到了地方官衙,人家讓他下跪,他很牛逼地拿出了皇上賞的黃馬褂,眾官員就紛紛向他行禮了。似乎“黃馬褂”頗有特權。

但同時,在清宮戲裡,我們還可以看到,皇帝身邊的侍衛也都是穿的黃馬褂。

這就讓人疑惑了,到底黃馬褂有沒有特權呢?如若有特權,那麼多侍衛都穿,還談得上什麼“特”呢?

讓我們先來看下到底哪些人在穿“黃馬褂”吧。

大家都知道的,自隋唐始,明黃成了皇室的專用色。但黃馬褂的出現,是清朝才有的。在清朝,有四類人能穿“黃馬褂”。

一、大內侍衛。

他們之所以穿黃馬褂,完全是為了彰顯出皇帝近侍的尊貴,這些人跟隨在皇帝身邊的時候,可以穿著黃色的馬褂。

但是,隨行結束以後就必須要把黃色的褂子脫下來了,而且他們穿的這些衣服上不能有任何的花紋、圖案,釦子的顏色只能是黑色的,就相當於現在的“工作服”了。

二、皇帝狩獵時賞賜。

清代皇帝(咸豐皇帝之前)都有每年狩獵的習慣,在皇帝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或者向皇帝獻獵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賞賜黃馬褂。

三、有功勳者。

類似於大將軍年羹堯這樣的重臣,所穿的黃馬褂,是皇帝對特殊功勳者的獎賞。這種黃馬褂又稱“武功褂子”,這種黃馬褂在清初並不盛行,一直到嘉慶年間都未見記載,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多見於清廷賞賜給對太平軍作戰有功者。

四、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這主要是為了朝廷的體面,可以讓使臣在外邦面前長面子。

後三類被賞穿或賞賜的“黃馬褂”紐扣是黃色的,與褂色一體,與侍衛們穿的“工作服”有所區別。

受賜黃馬褂的功臣們只有當國家舉行大典時才能穿一次,平時則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榮耀。不過,他們可以複製一件較原物簡單的黃馬褂,以備公務需要時穿用。

但實際上功勳大臣們違背皇規或犯錯誤時,不但不能以“黃馬褂”拿來救命,皇帝還要將黃馬褂收回,以示懲罰。所以像影視劇中年羹堯那樣抖威風的場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再來說說和珅的那麼多件黃馬褂。

如上文所述,“黃馬褂”實質上沒有戲臺上展示出的那樣有特權,更多的是一份榮耀與面子。所以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會得到20多件“黃馬褂”似乎也就不出奇了。

眾所周知,封建帝王實行的是“家天下”,皇帝本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上“黃馬褂”並沒有實質上的特權,相當程度上,可以由著皇帝的喜好來,皇帝願意賞賜就賞賜。

所以,乾隆時期的和珅得到皇帝喜愛,受到重複賞賜也不稀奇,畢竟這可以讓得寵的他在各個重大場合長面子。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屬顏色,所以那時的黃色是高貴與權力的象徵。到了清朝時期皇帝經常賞賜“黃馬褂”給重臣、權臣也是為了表彰和突顯那些大臣的功德並無特權。

在清朝能穿黃馬褂的有以下兩種人:

第一種人:皇家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皇帝及皇帝身邊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親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為了突顯是皇帝的侍衛,所以要用黃馬褂為官服表示其與眾不同。

第二種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人。他們在某一方面對皇家對百姓都有巨大貢獻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各種證書與驗證。不同的在於這是皇帝通過聖旨親自頒發的。

比如:權臣和珅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並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

有一點很重要: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結語:“黃馬褂”在古代並沒有什麼特權,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清朝官服基本上都是暗色調為主,從1品到9品,單純從衣服的樣式和顏色上,你可能都不太能分得清誰幾品幾級,只能從補子和頂戴上分辨。

但是皇帝的身邊總是圍著一群穿著明黃黃顏色的馬褂的侍衛,顯得特別扎眼。沒錯,這種明黃黃的褂子就叫“黃馬褂”。

但除了這些“親軍侍衛”穿黃馬褂外,某些功勳卓著的大臣,皇帝在賞賜功勞的時候,也會大方地賜給他一件“黃馬褂”。准許他供在自家的祠堂香案上,只有碰到重大的儀式或者活動,親隨皇帝身邊時,才可以穿這件黃馬褂。

和珅的二十來件黃馬褂,基本上就是這麼來的。我先從一個儀仗隊的侍從,一路幫著乾隆幹各種雜活,一路往上攀爬,基本上六部的掌印堂官他都幹了;戶部國庫管著,內務府乾隆的內帑他也兼了;修書修史,也要他管;西北東南的平叛也要他去。每升一次官,搞一件黃馬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此外代表朝廷涉及邦交,宣慰屬國等時候。通常代表朝廷體面,所以身負“欽差”的人,是必須穿著黃馬褂去工作的。李鴻章去日本籤《馬關條約》的時候,就是穿著照片上那件黃馬褂去的,結果被人刺殺,彈中臉頰。血呼哧地流在了那件黃馬褂上。李鴻章於是回去之後就把那件帶血的黃馬褂給慈禧看。慈禧說,“難為你還留著了。”

在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不只在此兩項,清朝的皇帝有可能會將黃馬褂作為獎品,或是彩頭,去獎勵那些圍獵、校獵出色的。

但是後來木蘭秋彌也取消掉了,清朝也開始遇到了大變局,徹底走下坡路了,黃馬褂也就爛了大街了。

但是“黃馬褂”還值錢的時候。為什麼很多影視劇裡面會有“穿著黃馬褂享受特權”的橋段呢?黃馬褂本身雖然只是一個榮譽性的物品,但是由於黃馬褂只能由皇帝能夠賞賜給你。所以無論你是怎麼得到的,對外界透露出來的信息,都是你曾經得到過皇帝的認可或者與皇帝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為什麼穿著黃馬褂,會彰顯出你的特權來?本質上不是因為你穿著黃馬褂,而是大家覺得你和皇帝有關係。無論是害怕你還是想巴結你,實際上衝著都是你背後的皇帝。

所以到了民國初期,穿著黃馬褂掃大街,都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



炒米視角


古代的皇帝權力至上,但是有時候會分身乏術,鞭長莫及,因此就把部分權力賦予到一些物品上面,以代替他不在現場時候行使特權。諸如“上斬昏君,下砍奸臣”的尚方寶劍,此劍一般是先皇御賜,可殺該殺之人,倘若旁邊有人敢阻攔一樣格殺勿論。

不過有人認為還有一件“皇器”可以對付尚方寶劍,它就是“黃馬褂”,該馬褂由皇上御賜,跟免死金牌一樣,具有不能殺特權。據說清朝大貪官和珅就擁有二十多件黃馬褂,他到底從哪裡弄來的?黃馬褂真的能免死和不能打嗎?

看過星爺電影《九品芝麻官》的朋友,都會記得當中的一幕戲。常威即將被包龍星用尚方寶劍斬殺之際,公公李蓮英突然駕到,給他的義孫披上了一件“黃馬褂”,這一下子就讓包龍星不敢砍他了。因此在大部分觀眾眼裡,這“黃馬褂”的特權就是不能砍可以免死,然而歷史上的黃馬褂用途並非如此。

首先馬褂是清朝滿族人特有的服飾,當初女真部落的族人善於騎馬射箭,因此裁剪的上衣較短袖子較窄,以便利於他們活動,時間久了之後就衍變成馬褂,併成為女真的民族服飾。滿人入關建立大清朝之後,開始對漢人施行剃髮易服計劃,為此這種馬褂服飾就逐漸被流行起來。在清廷官場中,“黃馬褂”則是一種代表著榮譽功勳的皇家時裝,一般只要是在紫禁城內擔任官職的人都需要穿黃馬褂,比如御前侍衛跟內政大臣等群體,這樣是為了彰顯王室尊嚴跟傳統。

我們在清朝影視劇中曾見過,皇帝身邊總包圍著許多身穿黃馬褂的帶刀侍衛,但是離皇帝較近的侍衛是不準帶到刀的,這是為了防止有侍衛對皇上不利,但一般能貼身保護皇上的人都是大內高手,只要有刺客出現,這些高手就會以命相搏,而遠處的帶刀侍衛就會一湧而上。不過這些御前侍衛所穿的“黃馬褂”跟皇帝以及賜封給人的黃馬褂有所不同,侍衛的黃馬褂必要採用黑色釦子,以便令人容易區分,凡有御前侍衛離職,那麼他的黃馬褂就一定得歸還朝廷。

獲取黃馬褂的途徑分二種情況,一種是建大功者受賜,另一種是打獵所賜。每年清朝皇帝都會到皇家圍場組織打獵比賽,當中的勝出者可獲賜黃馬褂一件。因此騎射厲害的將士一般都很容易贏得多件黃馬褂,但是這種類型的馬褂只能在圍獵賽事中穿著,平日裡不能隨便穿,並且還要尊敬的供奉起來,不能損壞,否則就是對皇帝的不敬。

另外一種就是賜給有功之臣的“黃馬褂”,該褂穿著自由度高,只要覺得是盛重的場合都可以穿出來炫耀一番。和珅當年是乾隆的大紅人,而黃馬褂又可以重複賞賜,所以根據和珅的勢力跟地位,重複受賜20多件黃馬褂也不足為奇。黃馬褂雖然多,但其實沒有什麼特權,主要是穿在身上眾人就會知道你是有功之臣榮譽滿滿,會對你很敬重,在見面時多數會對你行禮。

如果穿著黃馬褂去執行一些差事,對方的官員也不敢對你有過多刁難。因此說明黃馬褂僅是一種榮譽的象徵而已,並沒有過多的實質特權,它其實跟現代的功勳章差不多。到了清朝晚期,擁有黃馬褂的官員越來越多,幾乎人手一件就開始氾濫起來,這時黃馬褂的榮譽跟地位就被大幅拉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