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建設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海上無人作戰力量

美軍認為,海上無人作戰力量是構建“分佈式殺傷”和分佈式海上作戰環境的關鍵部分。基於未來海上無人化智能作戰的需求,美國海軍大力投資推進海上無人作戰力量發展。

一、積極推進海上無人艦隊建設

針對未來海上作戰的需求,美軍希望未來無人水面艦艇具備強大載荷,充當大型傳感器平臺或武器發射平臺,並能以較低成本在海上部署。美國海軍積極推動更多傳感器和智能化武器入列,讓它們實現分佈式聯網配置。


美軍建設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海上無人作戰力量


2019年12月,美國海軍提出一項名為“海上列車”(Sea Train)遠程無人作戰艦隊的新計劃。該計劃由無人艦艇組成的艦隊攜帶彈藥、監視和偵察模塊,並以彼此相互連接的編隊形式在世界各大洋長時間航行,執行巡邏、偵察和攻擊任務。這些無人艦艇將通過特殊技術減少海浪的影響快速航行,可以執行最危險的遠洋作戰任務,而且無需返回港口。隨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公開對外徵求設計方案,希望能在2024年前使“海上列車”概念進入原型艦試航階段。每個“海上列車”編隊中無人艦艇的具體數量尚未公佈,但美國海軍希望大型無人水面艦艇滿載排水量達到2000噸,長約55-90米,能夠攜帶反艦導彈和對陸攻擊導彈。

除“海上列車”外,美國海軍還於2019年3月提出打造一支由10艘大型無人水面艦組成的“幽靈艦隊”計劃。這些艦艇的噸位跟小型護衛艦相近,艦上將搭載標準-6導彈和眾多傳感器,戰鬥力強大。“幽靈艦隊”探測距離比普通的驅逐艦或巡洋艦更遠,一旦發現威脅,這些無人艦會立即進入戰鬥狀態。美國海軍目前已經訂購了兩艘無人艦,未來五年內還會繼續增加訂單。“幽靈艦隊”將成為美國應對俄羅斯高超聲速武器的一種有效手段。從美國方面公佈的信息來看,“幽靈艦隊”就如同一個個移動的雷達加導彈,不但可以提前發現目標進行第一波的攔截任務,還可以通知後方進行準備。依據美國方面的說法,“幽靈艦隊”就算不能完成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也可以讓美國有了準備,進行第二波的攔截,不至於如此被動。

美海軍計劃在2020~2024年間用大約40億美元購買10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和9艘大型無人潛艇。這些機器人艦艇可在美國海軍面臨削減和放慢傳統有人艦艇採購建議的背景下,幫助其繼續壯大艦隊。2018年2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將其反潛持續跟蹤無人水面艇(ACTUV)項目正式移交海軍研究局,11月開始在夏威夷海域開展續航和自持力等方面的測試。8月,美國海軍向波音公司授出MQ-25A無人加油機研製合同,首批4架計劃2025年開始在航母上部署,執行空中加油和情報監視偵查任務。至此,歷時近20年的航母大型艦載固定翼無人機論證和驗證落下帷幕,進入型號研製階段。

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海上編隊的感知和打擊能力,為創新戰術戰法奠定基礎。積極驗證無人系統跨域集成能力,2019年8月的“先進技術演習”中,試驗了潛艇發射“藍鰭”-21無人潛航器,“藍鰭”-21無人潛航器隨後釋放2個微型“沙鯊”無人潛航器和1架“黑翼”無人機,由“黑翼”無人機作為潛艇和“沙鯊”無人潛航器的通信中繼,實現水面和水下的跨域通信與指控。為避免海軍陸戰隊員的傷亡,美軍正在對一種名為“海上暴徒”(Sea Mob)的無人飛行器進行測試。該無人飛行器“能夠執行自主編隊任務”。也就是說,這些編隊飛行的無人機可以自主發起協同攻擊。

二、無人作戰裝備大量入役海軍艦隊

近年來,美國快速推進海上無人裝備的發展應用,研製了一大批無人潛航器、無人水面艇、無人機等,隨著這些無人作戰裝備研製成功,未來將逐步入役美國海軍艦隊。


美軍建設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海上無人作戰力量


一是反潛持續跟蹤無人艇。反潛持續跟蹤無人艇(ACTUV)是美國近年打造的無人反潛裝備中的一員,長40米,滿載排水量125噸,柴電推進,最大航速27節,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達10000海里(航速12節)。ACTUV最大續航力70天,可實現至少30天的有效跟蹤,並開創了貼身持續跟蹤的反潛戰模式。ACTUV平時在預定海域巡遊,其他反潛平臺/裝備發現潛艇目標後,將潛艇大致位置信息發給ACTUV。接收信息後,ACTUV駛向目標海域,並用多種聲、磁傳感器近距離探測潛艇。ACTUV確認潛艇目標後,通過高分辨率聲吶精確定位目標,自主規劃移動方向和航速,實施持續跟蹤,將大幅提升美國海軍的反潛作戰能力。


美軍建設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海上無人作戰力量


二是MQ-4C無人機。MQ-4C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有多種傳感器,具備持續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同時還可執行通信中繼任務。在中繼通信方面,美國海軍可出動3架MQ-4C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就能為距衛星4700海里的作戰區域提供通信鏈接,確保海戰場的通信暢通。即便衛星通信系統受到干擾或摧毀,也能依靠無人系統搭建臨時的通信網絡,極大提升未來戰場的作戰靈活性。

三是分佈式敏捷反潛系統。分佈式敏捷反潛系統主要利用數十個無人潛航器組網,首創自下而上探潛模式,克服了海面、海底聲散射的影響,在6千米潛深能仰視18萬平方千米,保護己方航母打擊群等高價值目標。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於2010年開始研發,2013年完成大潛深測試,2016年完成海試。

三、無人艦隊將顛覆未來海上作戰

隨著無人機、無人潛航器、無人水面艇的逐步入役,無人裝備將在未來空中、水面、水下情報監視偵察領域發揮重大作用,實現各維度態勢感知能力的大幅提升,徹底改變以前水下作戰環境複雜導致感知能力弱的局面,極大提升水下作戰能力,同時也能大幅拓展水面作戰範圍,拉大與未採用無人系統國家的作戰距離,從而形成巨大的作戰優勢,對未來海上作戰具有重大顛覆性影響。

一是大幅拓展艦隊現有作戰能力。憑藉其長續航力、大航程的特點,無人系統可為編隊提供大範圍情報、監視、偵察能力,廣泛開展空中、水面、水下、水雷等目標探測,或裝備大型電子誘騙和干擾系統,干擾來襲目標。如正在研發由水面艦布放的中空長航時無人機,作戰半徑達1670千米,可執行超視距目標指示和中繼通信任務,未來可能還會擴展打擊功能,將有效提升艦隊作戰能力。

三是未來將出現海上無人自主作戰新樣式。海上智能化無人作戰平臺還可進行潛艇戰和反潛戰、反水雷戰、對敵干擾和破壞等任務。“海上列車”遠程無人艦隊相當於空中無人“蜂群”“狼群”戰術,包含有打擊、偵察控制、海上補給等平臺,智能化無人作戰平臺實現偵打一體,可根據作戰樣態而改變,如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時可裝備大量導彈,執行近程打擊任務時則換裝為火炮。一旦美國“海上列車”無人艦艇編隊開始服役,美國海軍可大幅減少對有人艦艇的依賴,降低有人艦艇執勤力量和作戰成本。“海上列車”無人艦隊是美國海軍針對未來信息化作戰和體系對抗的一種很好的作戰方式。

三是創新未來海上作戰新模式。如正在研發驗證的預置式裝備將開啟深海潛伏、必要時喚醒進行突襲打擊的新模式,拓展了作戰空間,能極大的擾亂敵方作戰部署,達成出其不意的作戰效果。正在加緊發展的無人機群作戰概念與裝備一旦成熟,將推動現役大型昂貴有人平臺功能向眾多小型廉價無人機、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上分散,推動作戰向無人化邁進。在試用中的反潛持續跟蹤無人艇開創了貼身持續跟蹤的新型反潛模式,保持了對潛艇方位的實時定位。“海底星座”開創了自下而上探潛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海底混響對探測的影響,能形成上萬平方千米的探測範圍,極大改善探潛能力。

結語

未來社會將是智能化社會,與之對應的戰爭將是智能化戰爭。美國海軍著眼於未來智能化戰爭的需求,積極謀劃海上無人作戰力量建設,目的就是掌握未來智能化戰爭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