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王朗對罵,王朗說的句句精闢字字在理,為何最後還會輸?

清新小豹紋


諸葛亮與王郎對罵,王郎說的很精闢,也說的是事實,只不過漢朝的制度已經穩定運行了近400年,雖然中間出了個王莽讓這個制度出了點岔子,但是很快就被劉秀擺回了軌道,可以說漢朝的制度深入人心,漢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君臣父子的等級觀念、忠君愛國的思想既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也是得到了各方的接受,這個思想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的推崇,更是受到儒家學者們的維護。



王郎早年師從太尉楊賜,楊賜出身“弘農楊氏”,少時便傳承家學研習儒術,學有所成後過著隱居的生活,以教授門生子弟為樂,州郡屢次請他出山都不去,後來受到大將軍梁冀的徵辟才不得不出仕,王郎拜楊賜為師,也是精通儒家經典的人,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在楊賜去世時還棄官服喪,後來又在陶謙的推薦下出山,在漢獻帝被李傕、郭氾控制時,王郎跟陶謙提議向漢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

王郎因此被漢獻帝任命為會稽太守,後來被“小霸王”孫策橫掃江東時所敗,孫策俘虜王郎後要王郎為他效命,王郎卻始終不肯,後來漢丞相曹操上表徵召王郎,王郎跑到許都去,成了曹魏的人。


《三國演義》在此基礎上寫了諸葛亮罵死王郎的故事,王郎逃亡至中原後,受到了曹操的賞識在朝中任職,成為曹操奪權的得力助手,在曹操死後威逼漢獻帝禪位給曹丕,是魏國建立的一大功臣,在諸葛亮北伐時,已經76歲高齡的王郎自告奮勇隨軍迎戰,還在陣前跟諸葛亮來了場舌戰,結果是自取其辱加上年齡大,一氣之下摔下馬死了。

王郎看到諸葛亮後說道:“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諸葛亮回道:“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王郎又道: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 自然之理也。曩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 造逆,、汜繼虐;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 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 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 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豈非天心人意 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耶?豈 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量腐草之螢 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 美哉!”



王郎說的是事實,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經過黃巾軍、董卓、李傕、郭汜之亂後,各地軍閥林立,為了奪地盤打來打去,死的都是老百姓,曹操經過努力成功統一了北方,讓老百姓生活相對安穩點,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不過曹操的身份是漢臣,王郎最早的身份也是漢臣,諸葛亮與王郎的罵戰為什麼會佔上風,就是因為漢朝在經過幾百年的統治後,其統治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也就是說漢室是當然的統治者,皇帝從劉姓出,這種思想已經高度固化。



從王郎被諸葛亮罵為老賊,有何面目見二十四帝時,王郎就沒有話反駁了,最後活活被氣死,就是說王郎也知道說一千道一萬都沒有用,身為漢臣就該忠於漢室,這種觀念深植於他們的思想裡,東漢外戚和宦官這兩大集團老是鬥來鬥去,可都是鬥而不破,沒有誰試圖徹底廢除這種遊戲規則,你可以專權,但不能篡位,這個在荀彧身上也有體現,作為曹操一方重量級人物,在得知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時,荀彧出來說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是作為臣子的基本守則,而不是趁亂奪取漢室江山,這樣只會留下一個奸臣的罵名,是當時以及後世所不恥的,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就有很多人認這塊招牌,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心,這種思想已經高度固化,需要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才能鬆動,所以王郎說天命所歸什麼的自己心裡也很虛,被諸葛亮罵了句漢賊就無話可說,所有的道理都不是道理,真理就是篡漢會被罵的,而且還會被後世的人罵!所以在《三國演義》裡就有了這麼一齣戲!


歷史紅塵


王朗:“我們平定了天下大亂”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我們勵精圖治,天下歸心”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我們統一全國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諸葛亮:“你是漢賊!”

王朗:……

諸葛亮:“你不但活著的時候是漢賊,死了也是漢賊”

王朗:……

諸葛亮:“不但你是漢賊,你祖上三代都是漢賊”

王朗:我……

諸葛亮:“我什麼我,我罵的就是你個漢賊”

王朗:你……

諸葛亮:“你什麼你!你個漢賊,簡直是漢朝的恥辱,民族的敗類!”

和現在互噴基本一樣,不管你說啥,反正我就問候你家人就完事了,罵人嘛,誰講道理誰就輸,誰臉皮厚誰就贏。王朗這樣的,在祖安連一盤遊戲都堅持不下來。





張家曉哥哥


王朗跟諸葛亮不叫對罵。王朗是秀才,是過來講道理的,諸葛亮用的是人身攻擊大法,所以王朗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是單方面捱罵的一方。



我們先看下兩人的對峙過程。

第一回合,王朗一開始稱讚諸葛亮,然後問為什麼要北伐魏國呢,諸葛亮回自己奉旨討賊。王朗說風水輪流轉云云,該是有德之人得之,諸葛亮回曹操是漢賊,不是有德之人。



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是把曹操放在了亂臣賊子的位置上。

第二回合,王朗拼命的誇讚曹操的功績,諸葛亮直接開罵“粗鄙之言”,罵其身為漢臣不思報國,反而成為曹賊的幫兇,順帶把王朗也歸到了漢賊。

反正任你王朗妙口生花,你就是亂臣賊子的身份,我們才是漢室的正統。



第三回合,王朗已經被罵的結結巴巴的,一句話還沒說完,諸葛亮的嘴炮就開始了,先是無恥老賊,後是斷脊之犬,最後一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直擊王朗的心靈,王朗墜馬而死。



王朗是文人,說出來的最狠的罵人的話也就是:諸葛村夫,這算什麼罵人的話啊。

如果兩人是辯論賽的話,那王朗可以甩諸葛亮幾條街,但是諸葛亮根本不管你王朗說什麼,我只管說我的,王朗死心眼,當然罵不過諸葛亮了。


歷史伶俜者


仔細想來,這個問題的確有一定道理,有必要說道說道。

王朗在曹真面前誇下海口,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孔明來降。他對於諸葛亮是何許人肯定非常瞭解的,所以他更知道勸降諸葛亮絕非易事,故事先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因為是勸降,不是罵街,那得講道理,以理服人,因此王朗所使用的言辭也是非常講究的。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腐草之熒光、天空之皓月,累卵之危、倒懸之急,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可謂教科書級別的修辭,且從王朗這位不卑不亢的老司徒口中而出,自然是分量十足,咄咄逼人的。要是一位武將面對他這番言辭,就算不降多半也是無言以對了。最多來一句“廢話少說,看刀!”

但他面對的是諸葛亮,在江東舌戰群儒時,面對幾十位江南大儒的冷嘲熱諷都毫無懼色反唇相譏,倒弄得所有人啞口無言面面相覷。


諸葛亮聽了他這番話後想的不是怎麼答對,而是怎麼反攻,怎麼誅心。於是採取先禮後兵的方式,層層深入。先是在兩軍陣前分析了國家當前的形式,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群獸食祿,狼心狗行之徒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輩紛紛秉政等等,在兩軍中取得一定的受眾基礎,然後以王朗是漢朝老臣的身份作為切入口,將本該有的作為和現在同謀篡位的實際作為進行對比,一下把王朗推到了道德忠奸的風口浪尖。而且言辭非常犀利,把家底都給翻出來了,這是王朗不曾預料到的。

有了這些鋪墊,後面就開始赤裸裸罵了,什麼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枉活七十有六,狺狺狂吠的斷脊之犬,潛身縮首苟圖衣食等等。這更是出乎王朗意料的,沒想自己老來竟被一代名臣如此謾罵,放誰身上都受不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王朗直接墜馬而亡,那就是年齡。七十六歲,在古代那可是超高齡了。縱觀整個三國,無論君王,還是文臣武將有幾個超過七十六歲的?王朗到了那個年齡本身就是風燭殘年,能騎在馬上面對敵軍已經很不錯了,哪裡還經得起如此的氣火攻心。就是現代人到了七十多歲大都是一身的毛病,骨質疏鬆加三高,外帶動脈硬化心臟病,就更別說那個時代醫療條件下的王司徒了。

諸葛亮也正是看到王朗年老體弱這一點才故意使用憤怒的神態和罵人的言辭來激怒他,致其死亡。試想如果諸葛亮面對的是年輕人,能這樣輕易的被罵死嗎?

歡迎批評指正!


十七阿哥


主要還是王朗的心理素質不行,其次是罵不過諸葛亮,有80%是被氣死的。

王朗自認為能辯善辯,一開始就覺得罵死一個諸葛村夫有何難,所以王朗根本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裡,以為此番罵戰勝券在握。但出乎意料的是那諸葛村夫口才了得,第一個回合就被諸葛亮佔了上風。

接著王朗想要扳回一局,起碼也要讓自己不是太丟面子,可是第二回合王朗又敗了,這時候王朗可是心虛了,因為他可是知名的辯士啊,要是再敗了那就糗大了,而且再罵不過,回去會被曹操看不起,以後也難以被使用了。

所以王朗是有顧及,而且王朗明顯詞窮,半天憋不出幾個直至心窩的語句。反觀諸葛亮,句句有理,而且還巴拉巴拉十連炸,狂轟濫炸之下王朗都被弄的暈頭轉向,剛要反駁又被諸葛亮罵回去了。

因為王朗是有知名度的人,在眾多軍士面前罵戰輸了,太丟人了,他會覺得無地自容,所以直接被氣死了。

王朗輸是註定的結果,因為在吵架的過程中,諸葛亮就像是個長舌婦,話多不說,還毒,管他有沒有道理,先罵了再說。王朗呢,詞窮,說話說不到點子上,不輸才怪。


陸柏熺


王朗所言當然不無道理,但在諸葛亮這個心理學高手面前,沒有討得半點便宜,諸葛亮在與王朗的對嗎過程中三段話都字字誅心:

第一段誅心之言: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 不容!

第二段誅心之言: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 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 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第三段誅心之言: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 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76歲的王朗一向以大儒自居,把名節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老儒生,聽了如此誅心之語,不死才怪,別說一個76歲的老儒生,就算是反覆無常、身經百戰的吳三桂,面對南明永曆帝的誅心三問,都要面如死灰、汗流浹背:

永曆帝得知面前此人就是吳三桂,就連發三問“汝非漢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為漢奸叛國負君若此?汝自問汝之良心安在?”吳三桂聽了這誅心的三問,“緘口伏地若死人,左右扶之出,則色如死灰,汗浹背,”

所以說吵架最怕誅心之言😃😄,而諸葛亮恰恰是這方面的高手,王朗不知深淺,自己討死而已。


阿君145807610


新搜神記,上窮古書,下知科學。

必須要明白,人世間所有的道理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小編你認為王朗有道理,是因為你的道德基礎與古人不一樣。

打個簡單的比方。象某個人說自己信奉佛教,但他吃飯時專門夾肉來吃,那你會相信他說的話嗎?當然不會,因為照普通的知識,一個信佛的人是不應該吃肉的。但如果他是濟公呢?那這道德標準就又產生變化,因為濟公好酒肉。

更直白一些的表述是,沒有一成不變的道德標準。但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道德是相近的。

就比如封建社公,其最基礎的道德“五常”,“仁義禮治信”。其中卻沒有“法治”和“文明”。在古代有很多法律現在看來都是不道德的。比如“連坐”,就是因某個親戚的犯罪而被株連。前幾天就有個例子,有人擬限制“老賴”子女的權利,引來網上一片反對聲。因為現代文明更把人看成獨立的個體。不會搞什麼“株連九族”,而更深一層的關係,你可以發現,其實是世界觀的不同。古人相信罪惡可以通過血脈遺傳,現代人卻並不持這看法。

當然反之亦然。現代人的很多習慣在古人看來也是不道德的。民國時期就有人提出過法案,禁止男女一起游泳,這引起了魯迅先生的嘲笑。

那麼,王朗與諸葛亮的罵戰的至高點是什麼呢?王朗反覆強調,魏國是有道之國,魏君是有道之君,這樣諸葛亮的進攻就不成其為理由,是無道不德的。這一理由現代人肯定能聽進去,因為在現代人眼中,能力為重,魏國的建立穩定了北方局勢,曹操就是個大英雄。但諸葛亮當然不這樣認為。他抓住了王朗最致命的要害,那就是王朗本來就是漢朝的大臣,在漢朝滅亡的時候沒有站出來貢獻力量。而且相比之下,蜀國,不,應該叫“漢”,因為劉備打的旗號就是漢,本來就是在這情況下站了出來的,正好是王朗的反面。人們判斷正誤,很大基礎是唯結果論。試想,如果諸葛亮真能夠恢復漢室,那不是證明了他的正確?可是他沒有。這又證明了王朗所說的“天命改易”。可是王朗本人不知道。雖然他用“天命改易”的道理來勸說諸葛亮,但對於曹魏是不是一定勝利,至少在小說中他是沒底的,他只是基於貪生怕死的理念,認為曹魏必勝。但內心卻充滿了恐懼,就正如諸葛亮所說的:“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王朗已經老了,的確有這種擔心。

更重要的是,王朗為什麼敢來勸說諸葛亮呢?是因為自己有道德上的自信。但在諸葛亮的指責中,把他的道德的外皮剝得一乾二淨。意指他就是貪生怕死的無恥小人。這讓其優越感蕩然無存。以後如何面對同僚?

有時候你必須把小說人物與歷史人物分開。因為歷史人物比小說人物更復雜。最簡單的例子,儘管在電視劇中著墨不多,歷史上的曹操是個真正的屠城能手,但電視劇擔心影響曹操的形象,把這些內容給刪除了。小說給了諸葛亮重興漢室很大的可能性,但電視劇上看不到這些內容。而且對古人的忠君觀念,現代人也不太可能欣賞,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王朗罵不過諸葛亮是必然的,雖然王朗說的並沒有錯。

王朗的觀點總結就是以下幾條

第一,大魏太強,蜀國太弱。兩者相爭蜀國必亡。

第二,天下大部分是魏武帝曹操定的,讓四分五裂的大漢歸為一統的是曹操不是劉備,所以現在諸葛亮乾的這事是沽名釣譽,逆天而行。

第三,漢朝氣數已盡,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沒必要拿著天下蒼生來強行續命。

王朗的觀點總結就是這些,言簡意賅,精確明瞭,而且讓人無法反駁。

但是,重點來了。諸葛亮有沒有反駁這三點呢?答案是當然沒有,諸葛亮只在反駁一個問題——王朗,你不該說這話

如果是魏國新臣子來說這話,諸葛亮或許無法反駁,但是王朗說這話諸葛亮就有反駁的理由了。

諸葛亮只在反駁一點,王朗的身份。王朗原來是漢臣卻背叛漢朝替篡漢的魏國說話,是不忠。王朗的祖上是漢臣,食漢祿,他卻背叛漢朝,是不孝。至於率軍阻擋諸葛亮的復漢大軍那就更是不仁不義,所以王朗雖然說的沒錯,但是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反而讓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再簡單一點,就好比抗日戰爭時期,如果一個日本軍官來勸降,說日本很強,中國很弱。要求中國人停止抵抗,投降日本,我們可能會本著雙方交戰不斬來使的原則,讓他回去。如果日本人換了一個漢奸來說同樣的勸降語,我想不出意外那個漢奸應該是沒法活著回去了。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王朗這段罵戰,古文讀起來確實精彩紛呈,可如果換成現在的話,也不過就是各說各的理而已。


王郎:大漢朝啊,自打桓帝、靈帝以後啊,黃巾軍就起來了,整個天下打得亂成一鍋粥了,多虧 了我們太祖曹操,這才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世祖曹丕啊,那也是德才兼備的人物,受個禪讓,那也是天意如此。可是你說說你,諸葛亮,還自比管仲、樂毅,反而逆天而行。我們現在大魏國帶百萬大軍來了,你們這點兵,還是趕緊降了吧。興許還能給你個侯爵,國泰民安,你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諸葛亮:我去!我還以為你這個漢朝老臣,能說點啥正經玩意呢,沒想到淨是跟我瞎扯。還是讓我給你嘮一嘮吧。說想當初,桓帝、靈帝那會兒,漢朝確實不咋地,結果召來了黃巾軍,然後董卓、李榷、郭汜這幫傢伙就起來了,把漢帝也劫持了,搞得老百姓也沒好日子過。那時候,您老人家那時候也是漢朝的大官,不知道您那時候在幹啥呢?你不好好做漢朝的官,反而幫著逆賊,跟篡位有啥區別?你這罪過可大了去了,真是天地都不容了。

後面,王郎就沒有啥抵抗力了,只能大罵“諸葛村夫”了。不過諸葛亮倒是挺來勁。

諸葛亮:閉嘴吧你個無恥老賊,全天下人都等著吃你的肉呢,你還在這瞎吡吡呢。得虧著,我大漢朝後繼有人,那就是我們蜀漢了。我現在就是奉命來討賊的。你這樣的為了點錢就出賣自己靈魂的人,馬上也就要掛了,你去地下可咋好意思去見漢朝那二十四個皇帝喲......

王朗這時候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只能“我、我、我”地卡在那裡。諸葛亮反正也沒打算停,就繼續罵唄。

諸葛亮:你看你,白活七十六了,一輩子了啥功勞沒有,就會嘚啵嘚,結果還叛變了。你也就是一條軟骨頭的狗,還跑我這兒來亂叫喚。我可沒見過像這樣厚顏無恥的人兒。

說罷,王朗墜馬氣絕。



咋說呢?王朗還算是個文化人,跟諸葛亮講理。諸葛亮可不管那麼多,什麼官話、髒話全都來了。王朗一看諸葛亮不講理,他就不知道咋玩了,反而被氣得說不出話來,自己好像都覺得自己理虧 了,結果,活活被氣死了。



這麼說吧,咱們常說的,有個詞兒叫“笑點”,笑點高的人,就不容易被逗笑。我們看《相聲有新人》那個節目,經常能看到德雲社的那幾個捧哏的,劉喆、李鶴東、周九良在場下觀戰的時候,總是表現一臉嚴肅,回頭還經常有人說他們情商低巴啦巴啦的,尤其是劉喆沒少因為這事兒捱罵。

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搭檔給的鏡頭多,顯的,其實沒啥區別。這幾個捧哏的,就是比他們的逗哏笑點高,所以看起來面無表情。


同樣的道理,王朗與諸葛亮的罵戰,絕不僅僅是口才的較量,還要看對方說的時候,你能不能保持冷靜,會不會受到干擾。就像辯論賽的時候,容易被別人帶著走的,不管你自己說得有多牛,最後也贏不了比賽。王朗太愛講理,反而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人家越罵,他越生氣,或者說是“氣點”低吧。

同樣一段話,你說完對方沒咋地,對方說完,你就生氣了。那你也就只能等著輸了。


水一白聊歷史


“東吳五大將,頂不過孔明一張嘴。”


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孫策、周瑜、太史慈、程普、黃蓋五個人合起來,不如諸葛亮一張嘴的效果。

這句話與王朗有關。

王朗是很厲害的,當年曾經驗大戰東吳一龍四虎五員大將,居然全身而退,有呂布之勇,不遜於趙子龍。大家請看《三國演義》第十五回中的具體描述。

回目: 太史慈酣鬥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看到沒有,這個老王朗不簡單,到了陣上,破口大罵,拍馬舞刀,直取孫策,幸虧讓太史慈給攔住了。要不然,王朗就要當場陣斬孫策。

雙方大戰,周瑜、程普也從背後偷襲,加入了圍毆。也不知道王朗上輩子犯了什麼錯,居然享受到這種待遇。

但王朗“殺條血路,走入城中”,全身而退了。這武藝,也太牛了。
所以說,千萬不能小覷王朗,他是《三國演義》


整部著作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員猛將。

後來,世事難料,人生道路曲折,王朗歸附了曹操,為曹家效力。

曹操死後,曹丕篡位,立魏代漢,王朗在其中立下扶立之功,他帶頭支持曹丕上位,並糾合文武百官,逼迫漢獻帝退位。這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回中

回目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大統


大家注意這個細節:曹丕篡位以後,論功封賞,王朗被封為司空。

那後來,為什麼司空王朗又成為了司徒呢?司徒和司空有什麼區別呢?

都是三公,地位很高,但司空管的事很多,刑獄、官吏、財政,工作很繁重。但司徒管得少,管典籍和禮儀,很輕鬆,比較閒。

這說明什麼呢?――王朗的身體出問題了,精力不夠。

通過前文,我們知道,王朗以前是上陣的猛將,經常上陣搏殺,要做劇烈的體力運動,熱量消耗多,飯量就大。而當了文官以後,運動少了,飯量一下減不下來,體內脂肪比例上升,心臟負擔就加重了。

心臟負擔加重,就體力衰減,幹不了太繁巨的工作。所以,就不能幹司空了,改成清閒些的司徒。

心臟不好,有幾樣忌諱:不能勞累,不能早起,不能經受天氣劇變,更重要的是,不能情緒激動。

但王朗他犯了這幾樣忌諱。我們來看《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中的描寫。

回目: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1.不能身體過分勞累

王朗自告奮勇,隨大軍出征,“時年已七十六歲矣”。從洛陽到長安,千里迢迢,路途遙遠,身體極度勞累。


2.不能早起

書中說道,“是夜傳令,來日四更造飯”,天還不亮就起床了,睡眠根本得不到保障。

3.不能經受冷熱劇變

王朗隨軍出征,是在十一月的洛陽,到了戰場上,是十二月的渭水,氣溫下降,又是凌晨,天氣很冷。
4.不能情緒激動

兩軍陣前,王朗與諸葛亮進行了一場對話,王朗地位高貴,養尊處優,很懂禮貌,開始對諸葛亮好言相勸。

但諸葛亮卻毫無紳士風度,開口就罵人。


這太侮辱人了,王朗萬萬沒有想到,諸葛亮居然用四川話對他當眾進行誣衊和謾罵,出言不遜,出口成髒。

王朗很憤怒,他以前是一員猛將,脾性也剛烈,受到如此侮辱,豈能容讓,於是,他準備拍馬舞刀,直取孔明,但手一摸,得勝鉤上並沒有掛著飛雪雁翎刀,心裡這一急,血就往腦門上湧,心臟病就犯了。於是,眼前一黑,仰身栽落馬下,扭斷了頸椎。

惜哉!猛士王朗,當年在東吳眾將的圍攻之下,尚能血戰突圍,全身而退,如今卻被諸葛亮一頓臭罵丟了性命,真是天意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