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型肺炎,營養怎麼“補”可增加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均衡膳食、合理營養搭配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次我們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教授,就疫情下大家如何從飲食營養角度防控新冠肺炎進行講解。

從臨床營養學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幫助公眾積極控制疫情防範病毒?

石漢平:營養無論是在新型冠狀病毒預防還是在治療過程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免疫力、良好的抵抗力來源於良好的營養,有更好的營養狀況才可能有更強的免疫功能,有更低的感染風險。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是一個特殊時期,每一個人都易感,因此要求我們的營養比平時更加充分。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近日發佈了“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您如何對此進行解讀?

石漢平:本次專家建議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營養素更加全面,更加豐富。蛋白質、熱量的攝入量比平時要求會更多一些,這是總的原則。其次,我們要增加獲取優質蛋白質以及優質能量的攝取。

一個人平時的蛋白質攝入量是0.8—1.0克/公斤體重/日,而現在推薦是1.0—2.0克/公斤體重/日,不同的人可能存在差異。我們建議大家攝入優質蛋白質,比如說蛋、奶、魚肉、豆類、還有堅果,再一個是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我們希望增加食物的品種,平時每天要求是12種,每週要求是25種。在特殊時期建議攝入更加豐富一些,每天攝入如果到20種以上的食物可能就更好。

食物之間彼此搭配有哪些講究?

石漢平:合理搭配非常重要,我們主張葷素搭配以及粗細搭配,粗糧和細糧搭配,精加工的和粗加工搭配。強調不要偏食,不要節食,不要減重。

我們注意到整個“戰役”的過程中,“野生動物”這個詞反覆被提到,吃野生動物最大的危害到底在哪裡?

石漢平:不吃野生動物,不僅是現在,而是一直在提倡的。野生動物攜帶的各種致病菌和病毒,已經給人類帶來很多災難,希望我們大家能夠吸取教訓。此外,這些野生動物蛋白質和味道沒有比家養動物更加優秀。因此,從營養學角度也沒有必要去吃它。

需要強調的是,野生動物可能傳播給人類更多的疾病,甚至我們原來沒有的疾病。比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003年的SARS都證實病毒源於野生動物,從這個角度來講,也要禁止吃野生動物。最後,從生物的多樣性方面、和平共處方面,以及人和自然的關係等多個方面來講,我們都不應該吃野生動物,而是應該保護它們。

防控新型肺炎,營養怎麼“補”可增加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很多人關心在家哪些食物既能夠吃飽吃好,但又不會給身體增加負擔?

石漢平:很多網友有疑慮:我在家裡面現在怎麼吃?動的少,吃的卻不少,體重就會增加。此時,中華醫學會剛剛發佈了一個關於如何預防體重增加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可對此進行解答。

建議第一條指出,每個人正常的體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沒有疾病情況下,6個月之內的體重的動態變化不超過5%屬於正常情況。第二條指出,在疾病流行期間,體重的下降是一個不利因素。體重穩定或者適度的增加,有助於增強抗感染和抗疫的能力,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體重發生些許的變化。

此外,現在體重增加是因為運動減少,等到我們恢復正常生活,恢復正常的生理活動之後,體重會自然下降。

在整個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過程當中,“多喝水”發揮怎樣的作用?

石漢平:我們鼓勵大家喝水,喝水可以增加毒物的代謝,各種代謝產物,包括炎症產物的排洩。喝水也有助於維持我們體內水液平衡。人體發熱、發燒時會丟失大量的水,這個時候補充水分就非常重要。

很多年輕人不愛喝白開水,用茶水或飲料來代替是否可行?

石漢平:用茶水來代替是可以的。用飲料代替,尤其是含糖飲料,或者任何甜味飲料是絕對不被推薦的,希望大家這個時候千萬要節制含糖飲料及甜味飲料的攝入。白水是最好的飲品。

“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的第6條提到了老年人以及慢性消耗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的營養建議。為什麼針對這些人群有特殊要求?

石漢平:在疾病感染流行期間,我們希望增加每個人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但是,有些人其實通過正常飲食攝入量不夠,特別是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及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比如說結核、腫瘤患者等。他們由於多方面原因,比如牙齒脫落,消化功能、吸收功能不好,單純通過飲食往往不能夠滿足他的需要量。

這個時候我們特別推薦口服營養補充,說通俗一點,就是用商業化或者工業化腸內營養劑,或者特醫食品補充我們日常飲食攝入不足的部分。口服營養補充一個基本原則是每天補充400到600大卡。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當前推薦的是每天500大卡,這是特別考慮到這段時間每個人需要的熱量更多,因此高於平常的400大卡的推薦。我想這個建議是合理的,也是有利於在病毒流行期間,更好地更好地增加我們的免疫力,保護每一個人。

注:根據中華醫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學分會《對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一線工作者的飲食營養建議》,同樣也建議一線工作者每日口服補充特醫食品,不少於500大卡。

上述商業化腸內營養劑,也就是“特醫食品”,大眾或許不是特別瞭解,究竟什麼是特醫食品呢?

石漢平:商業化、工業化腸內營養劑屬於一大類的特殊營養食品,工業化產品生產規範、配方合理、營養素更加全面。目前市場上有非常多的特醫食品產品都可以供廣大的民眾選用。我們一般推薦腸內營養劑來補充,即所謂的醫學營養補充。

醫學營養補充就是患者通過正常飲食不能夠滿足生理需要,或者完全不能接受飲食的情況下,通過人工(或醫學)的方式來為患者提供營養,起到替代或者部分補充的作用。現在臨床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腸內營養最常用的方式是口服營養補充。

現在市面上的特醫食品選擇很多,我們在購買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事項?

石漢平:現在市場上腸內營養劑和特醫食品琳琅滿目。希望大家在選用的時候一定認真看一下說明書,一般來說我們推薦蛋白質豐富,能量密度比較高的產品。希望以比較少的體積,提供比較多的能量,這是挑選的兩個基本原則。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80%以上是60歲以上老人,75%以上擁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一些基礎性疾病。我們剛剛在談論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特別是糖尿病人,他們是否有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項?

石漢平:這項數據非常重要。這種新型病毒對所有人都易感,但有些人感染之後風險更高,預後更加兇險,即65歲以上老年人和原來有基礎疾病的人。這些人共同特徵是營養狀況比較差,因此特別強調對他們要注意醫學營養治療,這些臨床數據也更加凸顯了醫學營養治療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呼籲廣大的一線臨床工作者,把營養治療作為新冠肺炎綜合治療核心內容之一。比如說新冠肺炎糖尿病患者,他們可優先選擇糖尿病患者適合的腸內營養劑

普通人從春節開始聽政府號召宅在家裡,那麼居家運動方面有什麼樣的建議?一些室外運動、戶外運動是否可以考慮呢?

石漢平:每個人由於身體活動減少,體重會增加,這是現在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增加攝入量的同時,一定要把運動量加上去。中華醫學會指南建議非常明確:增加個人性運動,不參加群體性運動,比如說打球這種運動就不要參加了。

個人性運動非常多。首先做家務是一個非常好的體力活動,平時不愛做家務的先生們、女士們這個時候可以做做家務。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增加運動量。第二個是有意識的增加一些體育活動,比如說在家裡跳繩、蹲下起立、俯臥撐、動感單車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運動,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

我們一定要動起來,動不起來至少要站起來,儘可能減少坐的時間,減少花費在屏幕上的時間,如減少看電視、看手機、看微信的時間。

大家即將返回工作崗位,您有哪些事項要提醒大家?

石漢平:返回工作崗位,最應該注意的還是要做好個人隔離,減少暴露和接觸風險。每一個人把自己保護好,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更是對醫務人員最大的愛護,對你家庭最大的愛護和最大的負責。

本採訪由雅培醫學營養全程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