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食堂打飯被別人插隊,把別人的飯摔了打架了,老師批評兒子行為太沖動,你怎麼看?

用戶5676550568


老師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插隊的做法的確是令人反感的,要是再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就難免會引起衝突,但這並不是我們動手打人的理由。

老師對孩子進行批評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衝動並不能實質性的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更大的矛盾。試想一下,這一次你面對這件事情,大打出手的結果是並沒有引起多麼嚴重的後果,那麼下一次還會這麼幸運嗎?



老師批評孩子並不見得就是無理取鬧,也不是針對於孩子,恰恰是在保護孩子,並且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該如何正確的去處理,這才是老師的本意所在,家長千萬不能錯誤的理解了老師的好意。

插隊是一件沒有素質的事情,孩子進行阻止的做法是對的,只是用的方式錯了。有正當理由的插隊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前提是必須向大夥說明情況,如果沒有說明,那麼對不起,我們不允許。



其實孩子在學校面對這樣的事情,除了打鬥的方式外,還有很多的解決辦法。

第一,尋求飯堂管理者的幫助

學校的餐館都有相應的管理人員,在時刻堅守崗位,我們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全部都可以尋求管理員的幫助去協調解決,沒必要自己動手,用暴力的方式去打鬥。比如插隊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在勸阻插隊者無效之後,就要勇敢的去找餐廳的管理人員去反應情況,讓他們來處理這樣的事情,維持餐廳的秩序,切不可一時衝動,大打出手。

第二,勇敢的口頭制止插隊者

插隊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要勇敢的制止其行為,同其理論,不要退卻,因為你的正確行為,必將會引起周圍其他人的援助,這樣在大家的集體制止下,插隊者便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從而放棄插隊。

我們要以正確的做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切不可因為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事情。作為一名老師,教給學生正確的處理事情的辦法,這是老師的職責所在,家長應該給予理解。


行止將將


這樣子吧,問問自己,你吃飯被人插隊了,你會怎麼做?

罵對方?還是動手打人?還是忍氣吞聲?

如果你罵對方,對方動手打你,你還手進公安局,你不還手進了醫院,對方打完你當場跑了,你怎麼辦?

換個場景,你開車,旁邊一臺車不打燈突然變道插到你前面,你是一腳油門撞上去呢?還是踩剎車忍氣吞聲?或者踩完剎車再按兩下喇叭滴他幾聲?

很多時候我們都面對著這種選擇,明明知道是對方不對,但不得不選擇忍氣吞聲,因為我們知道大發脾氣雖然簡單,但發脾氣造成的損失和代價實在太大,例如要拘留,要進醫院,要等交警過來,要修車等等。倒不如暫時忍氣吞聲,畢竟別人只是自己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自己活得好才是真的好。

另外這裡教你兒子一個解決的方法,當有人在你前面插隊時你就大聲叫“你搞什麼,你這麼大個人不等的排隊嗎?沒看到後面還有這麼多人在排隊嗎?”然後拉上後面的人跟你一起罵他,最好還要告訴打飯的阿姨這個人插隊,不要打飯給他。煽動周圍的人的憤怒是解決插隊的一個好辦法。


午夜奢華


我的觀點:兒子還有插隊的同學都應該受到批評。插隊的孩子明顯有錯在先,換成誰大概也不能容忍這樣沒有素質的行為。但您兒子把他的飯摔了,這樣的做法確實有些衝動。這就涉及到怎樣教育孩子正確地處理矛盾衝突。

首先老師是否公平地批評了兩個孩子。

在這次衝突中兩個孩子都有錯誤,那麼作為老師在解決的時候就應該明確地指出兩個孩子都錯在了哪裡。這樣孩子才明白原來我這樣做是錯的,下次我要那樣做。

如果只批評您兒子,而對插隊的孩子卻不責問。那麼兒子心中肯定不服氣:明明是ta先插隊的,憑什麼只批評我一個?難以起到說服教育的效果。

您也要正確地引導孩子:衝動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衝動是魔鬼。很多時候我們在衝動的情況下做出令人後悔的事情,孩子也一樣。

  • 告訴孩子,不用打架也可以解決這件事。那麼聽聽孩子會說出哪些更可行的辦法,我們適當地引導:例如提醒插隊的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或者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處理。

  • 啟發孩子談談衝動的後果好不好,再列舉一些其它類似的事情讓兒子試著處理,幫助孩子強化對這件事情的深刻認知。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

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係,不要留下後遺症。

孩子之間的相處,說小事是小事,說大事還真不容小覷。如果這次沒有處理好很容易留下隱患。所以在指出孩子錯誤之後,應該讓孩子互相真誠道歉,做到彼此心服口服,以後還能和睦相處。

總結:孩子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不縱容,不包庇。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軒老師談教育


我覺得這孩子做的沒毛病!為什麼要批評?插隊就是不對的,就應該需要正能量去制止,至於摔飯和打架,肯定不是男孩剛出手就這麼做,一定是被制止的人不服或者惡語傷人了,還手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如果我是老師,會告訴他做的很對,但以後在這種事情中,伸張正義的同時注意保護自己,使用更恰當的方式方法,不到不得已不要先以暴制暴。並且帶著他去找插隊的,要求賠禮道歉!把插隊的人要公開批評。做人的基本素質和道德都沒有,學再多文化有什麼用。


愛吐槽的小草莓


老師的做法非常正確!

插隊固然是素質低下,理應被👎鄙視!但是如此衝動的去摔人家碗,引起衝突拳腳相向。難道還需要給點個贊?

那就像是用一個更大的錯誤,去打擊一個小錯。希望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以後能用正確理智的方法處理問題。應當是受益匪淺!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好像有點為此還鳴不平,希望我們幫你指責老師。那麼你想錯了!你首先要修正你的思想,插隊的學生老師要給予指責,你兒子必須給予嚴厲的批評!


乾坤清道夫


這種情況美蛙老師在中學時代經常遇到,很常見,問題的根源在於:

1、學校就餐管理混亂;

2、學校平時對學生的秩序教育缺乏;

3、當事人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較差;

是以上這些原因共同交織在一起,才最終導致打架行為的發生,所以任何單方面的處理問題都是片面的,無法徹底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

先說一件老師在中學時代遇到的事情吧,那時候是農村的高中,就餐條件不太好,住宿的學生早上在7點30分開始到食堂打飯就餐。早餐學校只提供稀飯和饅頭,要知道那個稀飯是很燙的,所以必須要有良好的就餐秩序才能保證學生安全,可是學校卻疏於管理,只是偶爾有個老師看看。有一天早上,窗口的最前面突然有個高年級的男生直接插隊,而且還是2份,被插隊的男生就不願意了,就說了句讓對方注意先來後到的話,插隊的男生就開始發飆罵人了,被插隊的男生也不是好惹的,順勢一把奪過對方的飯碗仍在地上,拿著自己碗使勁的往對方頭上砸,瞬時鮮血直流。最後雙方都被學校給與處分了,也從那次以後每天都有老師值班維持秩序了。

通過這件事,我們至少可以看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學校的就餐管理有待加強。

學校的管理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教育教學,秩序維護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要知道,中學生都是準成年人了,有著一定的體力和叛逆情緒,當很多學生群居在一起,如果不能很高的進行秩序管理,是很容易搞出群體性問題的,經常看到晚上半夜學生宿舍打群架就是這種情況。

那麼學校就餐看似問題不大,但實際問題很重要。學生就餐的實際都掐的很緊,誰也不願意落在最後,尤其是就餐條件不好的地方,同時打飯的窗口不多,更會催生學生擠壓衝撞的問題,安全隱患很大,學生之間潛在的矛盾很容易激化,所以維持秩序必須納入學校日程的管理中去,不可懈怠。

其次,學生的秩序意識任重而道遠。

我們經常在社會上能看到買票插隊,購物插隊,凡事有秩序和先後的地方都有人前赴後繼的打破規則,這些人毫不客氣的說都是學校教育的“次品”,雖然說有些人是有特殊情況,不得已而為之,但大部分違法秩序者都是出於自私的目的。

學校是秩序教育的最重要的陣地,必須擔負起責任,要時時刻刻教導學生從小事做起,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學生的機會,努力培養學生的秩序意識,讓他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有利於他人,更是在保護自己的權益,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如果在學校都做不到自主遵守秩序,如何在真正的社會上按照約定俗成的秩序去做事呢?!

當你不遵守秩序的時候,可能僥倖沾了幾次便宜,但從長遠來說,總是會受到別人的指責和唾棄,甚至是對自己的個人發展都形成影響。

記得有個故事,說世界500強企業招聘了一批一流大學的大學生,都在重要的崗位上儲備著,未來都要擔負要職,可是有一天突然有幾個人收到了公司的解聘通知,解聘理由上只有幾個字:缺乏良好的秩序意識,這對於我們企業文化是一種侮辱。

最後才得知,原來是公司有個項目時間特別緊,這三個剛入職的大學生為了趕時間,早上插隊考勤了,而這個問題被在後面的副總裁看到了,雖然瞭解到真實的原因是為了工作,但在秩序和企業文化面前,一切理由都是蒼白的。

最後,學生的情形控制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幾乎每天我們都能聽到關於因為衝動導致惡果的新聞,因為路怒症導致交通事故,因為情緒失控老師打了學生,因為一件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等,這些都是情緒失控的導致。

人們常說人之所以稱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情感和善惡美醜判斷能力的,其實還要再加一條,那就是人有獨特的情緒控制力,這不僅僅是適應環境的需求,更是與人合作,維持關係需求。

在學校教書育人的課題上,應該增加心理學課程,適度的干預和教會學生關於情緒控制的問題,而這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幫助學生弄清楚自己是如何失控的,為何失控,並明確的告訴學生意識到自己失控並不意味著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相反卻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意志力。

總結與建議:

孩子情緒失控導致衝動後果的產生責任是肯定的,接受批評教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作為教育工作者,還應該要看到更深刻的問題,不能批評了事。

在制度上要完善秩序管理,要將秩序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管理點滴之中,教會學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何去通過合理的渠道和方式去解決問題。我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完美的呈現出教育的意義和魅力。


美蛙英語


從描述看,插隊的孩子和把別人的飯摔了的孩子都犯了錯誤。

那麼對於孩子們的錯誤是否需要用批評的方式來解決,值得商榷。

成人對犯了錯誤錯誤的孩子往往用批評、責備甚至羞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知恥而後勇”,然而對孩子來說,在遭受批評、責備、羞辱的時候,已經完全不在思考如何改正錯誤的這件事上了,他能想到的也許僅是如何用反擊、否認、報復等等方式把自己從遭受批評、責備、羞辱的糟糕感受裡拔出來。

“孩子不拒絕改正任何一個錯誤,他拒絕的是成人指出錯誤的方式”——蘇曉航。

當成人用批評、責備、羞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希望孩子改正錯誤,可是往往難以達到期望的效果。

從樓主的反饋,可猜想孩子至少是忿忿不平,才會委屈地告訴家長,而家長也覺得有不妥,然而又說不出哪而不妥,才把它當問題提出來的。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相信大多數開明的家長和老師都很認可這句話,只是真正到了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卻把錯誤當成了洪水猛獸,希望孩子不犯這樣的錯誤,或者至少要低頭認罪,誠懇地點頭:“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成人忘了如何從幫助孩子成長的角度,看看能從這個錯誤中學會什麼。

也許我們可以把插隊的孩子和把別人的飯摔了的孩子,甚至還可以邀請幾位旁觀的孩子一起開個圓圈會,設立一個傳遞發言棒發言的制度,讓圍成一圈的孩子們傳遞發言棒輪流發言,未拿到發言棒的孩子保持安靜傾聽,拿到發言棒的孩子描述他所看到的場景,或表達自己所看到的事情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由教師負責引導,讓用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一次一人輪流發言,之後用傳遞發言棒的方式讓大家依次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把所有人的提出的解決方案記錄下來,最後選擇相關的、合理的、尊重的、有幫助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可以總結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能從這個錯誤中學會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


曉航說


  • 先看插隊原因,如果真有不得不插隊的理由,還是可以原諒的,那麼直接動手還是欠妥,既然人家有理由,那麼幫幫他可以。



  • 如果的確是不按規矩來,以自我優先為原則,那就該教訓,摔飯並不是直接傷害,雖然不是執法者,那也不能就該忍氣吞聲。


  • 那麼我是不小心摔了碗,我可以道歉,為什麼你來打我呢,你來打我了,那我就應該正當防衛,個人感覺沒錯。

  • 你們會忍著?

熱情酸菜


這種事情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

插隊肯定是不對的。當然打人也不對,但是看是在什麼的因素和大環境下。

在當今的社會和國情下,那些不遵守規則和法紀的人,違規犯錯誤的成本太低,它的收益大大超出他的付出。

有時候,一個男孩子在不是太出格的情況下。至少還要一點血性和丈義吧,不然都偽娘之流,梁啟超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捂臉][捂臉][捂臉]


相思結8


我會說摔得好,下回還摔。剛看了個電視劇有句臺詞不錯,外剛內剛人毀之,外柔內柔人辱之,外剛內柔人輕之,外柔內剛方能成大器。猛地一看好象很有道理,細想之下得分很多條件不可一概而論。就衝學校老師這不分青紅皂白的勁,規矩就是一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幹。惡人都是慫人慣的,打幾次後,自然沒人敢插你隊了。這時才有資格談什麼外柔內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