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

1928年9月的湘鄂邊界,天氣依舊非常炎熱,然而在湖北省保康縣大山深處,有一個被稱為堰埡的小山村卻非常涼爽,在山邊的一間茅屋裡,賀龍終於定下決心,對剛成立的不久的紅4軍進行整編。

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湘鄂根據地的紅4軍是1928年7月成立的,賀龍任軍長,黃鰲任參謀長,主要下轄1個師和文南甫、賀炳南和賀佩卿3個支隊,全軍共1500餘人。應該說,賀龍憑藉自己的威望一下子拉起這麼大的隊伍是非常不容易的。紅4軍的建立,使部隊在組織編制和領導指揮上得到了統一,但是這支部隊戰鬥力卻並不強。

賀龍發現,他的這支部隊成分非常複雜,思想也比較混亂,不少人對革命認識不清,對黨的一些政策有不滿情緒,有些人存在著升官發財、坐山為王等錯誤思想。即使是曾參加南昌起義並擔任過第20軍第1師師長的共產黨員賀錦齋,在認識上也有模糊之處,他甚至手撕了一些標語,講一些違背當時黨的政策的話,後來賀錦齋認識到了錯誤,並作了深刻檢查。

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1928年3月至9月,紅4軍在湖南桑植和石門等地區進行軍事行動,以期建立蘇維埃革命政權,遭到國民黨第14軍教導師、地方民團羅效之部的圍攻,應該說這兩支部隊屬於國民黨軍的三流部隊,戰鬥力並不強。

然而即使這樣,也使紅4軍損失慘重,第4軍參謀長黃鰲和第1師師長賀錦齋犧牲,最後賀龍僅帶領200餘人撤退到堰埡地區,堰埡被稱為高寒山村,雖十分貧困,但是十分偏僻,紅4軍得以在這裡喘一口氣。

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黃鰲是大革命時期的黨員,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被選入軍校政治部擔任了秘書股主任,其主要職責是代周恩來收發、保管、起草各種文件,協助周恩來從事政治訓練工作。1925年2月 黃鰲隨周恩來參加第一次東征,深得周恩來賞識,成為周恩來的得力干將,他1928年被派往湘鄂邊賀龍部隊,擔任第4軍的參謀長,是紅4軍不可多得的軍政人才,他曾經建議賀龍對部隊進行整編,他的犧牲對建立不久的紅4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也使賀龍深感悲痛,決心整編部隊。

紅軍在桑植和石門的重大挫折,使賀龍更加深刻認識到,由於部隊成員成分複雜,基層骨幹薄弱,黨的領導還未在軍隊中真正建立,一遇到困難和危險,不少人便發生動搖,攻則怯戰,退則潰逃,於是賀龍根據自己的經驗教訓,黃鰲以及姐姐賀英的建議進行整編,史稱堰埡整編。

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賀龍遣散了老弱和動機不純的分子,發展了黨、團員,加強了基層領導骨幹,嚴格了教育管理。整編後的紅4軍全軍只剩下91個人、72支槍,但賀龍感到留下的人員革命覺悟高,立場都非常堅定,部隊的凝聚力大大增強,因此這次整頓在紅4軍的建設和發展史上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賀龍在1961年2月回憶這段歷史時說:

“石門垮後比較苦,我身上的衣服都換不下來,腦子也清醒了些,驕傲個人主義也減少了。我姐姐(賀英)的話,過去根本不聽,現在也聽了一些。我把廖卓然、陳協平、張一鳴等召集在一起找我姐姐談,我姐姐說要好好整頓隊伍。就整了3個月,共9個班,每個班都有黨員。廖卓然當排長,王炳南(和賀炳南非同一人)當大隊長,也有了團員。”

周恩來得力干將犧牲,賀龍深感悲痛後整編第4軍,僅剩91人72支槍

這次整編後,紅4軍雖然人少,但是非常精幹,戰鬥力非常強,最主要的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加強了。這次改編僅僅過了半年多,也就是1929年5月,紅4軍就發展到3000人,並進行了南岔和赤溪大捷,到7月底,也就是8個月後,隊伍又擴大到4000人,成為紅二方面軍的火種和中堅力量。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