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黑熊精偷袈裟分明是錯誤行為,為何還會被觀音菩薩收作守山大神?

黑暗騎士駕到


另類君解題^_^

這是西方佛界對玉帝為首的天庭分化瓦解的微操作。

我們首先應該注意金池長老。金池長老算是西方佛界在東土大唐所在的凡間小弟一枚。他本應是個六根清淨的高僧,然而卻和黑熊精成為莫逆之交,經常交流佛法造詣,而黑熊精則交給他一些“呼吸吐納導引之術”,助他延年益壽。

須知人類壽命有限,所謂“人到七十古來稀”,凡間皇帝也大都三四十歲就駕崩,所謂八九十歲的杖朝之年更是少之又少(陳果認為是毛至之年),而金池長老卻能活到二百七十多歲,這哪裡是高壽,簡直就是“壽立方”!

所以從金池長老和黑熊精的交往可以推測,這是西方佛界對中國道家的滲透策反行動。

黑熊精本領高強,書中說他和孫悟空打成平手,孫悟空的神通毋庸置疑,然而和一個野生的黑熊精都打不出個眉目來,可見黑熊精是個有本事的妖怪,按行政管理學的概念來說,他“是一個可用之才”。

加上金池長老作為有道高僧,居然原意屈尊和一個黑熊成為密友,足見西方佛界對道家邊緣人士的拉攏(統戰政策)真是綿密有力。

反觀玉帝這邊,以孫悟空的大神通,居然被玉帝分配到一個弼馬溫和果園看守的位置,足見玉帝識人不明,用人不當。

我們再看黑熊精,他盜竊袈裟是臨時起意,他的本意是到觀音禪院救火,而非盜竊,但他見到袈裟後貪慾萌生,說難聽點是“萌生歹意”,可說好聽了就是“一心向佛”,因為黑熊精平日裡是“吃飯食”而不是吃人的,否則觀音禪寺附近也不會“人煙稠密”。

對此等“有慧根”“有覺悟”而且有本事的妖怪,莫說是觀音,就是項羽都會想將之收為己用的吧。

再聯想供奉觀音的金池長老一直和黑熊精暗通款曲,如果說後面沒有觀音姐姐的授意和默許,那才奇了怪了嘞!

綜上所述,觀音將黑熊將收為門徒,讓他做守山大神是有計劃有步驟的行為,並非臨時起意。


另類文史


《西遊記》第十七回,孫悟空聽聞觀音禪院附近的黑風山上有妖怪,斷定是妖怪將袈裟盜走了,趕到那裡,果然不出所料,盜走袈裟的是個黑熊精,武藝與孫悟空不相上下,悟空無計可施,只得到南海找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用禁箍套在黑熊精頭上,將其降服,悟空奪回了袈裟,觀音菩薩把黑熊精帶回普陀山做了守山大神。

熟悉《西遊記》的讀者都聽過這樣一個梗,就是在西遊中凡是沒有背景的妖精都被打死了,凡是有背景的妖精都活下來被帶走了,

這個梗對眾多妖精命運的概括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黑熊精,它盜走了唐僧的袈裟,還意欲對孫悟空請來的觀音菩薩動手,但觀音菩薩卻只是把它制服而已,之後還讓它做了自己的守山大神。

黑熊精為什麼會這麼幸運呢?

其實原因就在於中國古代普遍存在的熊崇拜和中國源遠流長的熊文化。

熊,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各種類的通稱。據調查,熊崇拜遺蹟大量存在於北半球,在遼闊的北方普遍存在著大量有關熊崇拜的遺存,其中可以見到的“熊祭儀”和與熊有關的習俗禁忌。中國的“熊祭祀”最早出現在紅山文化的祭祀儀式裡,牛梁河遺址的女神廟中,考古人員曾發現真熊的下頜骨和泥塑的熊頭、熊爪。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徵著勇氣和力量。

出處

熊的神化來自於古人對熊的生活習性的觀察,《山海經》中記載:“熊山有穴,恆處神人,夏啟冬閉”!古代先民認為,熊是能夠像昆蟲一樣冬眠夏出的動物,給人一種“死而復生”的感覺。熊在冬眠期依然能孕育新生命的特性,被上古先民視為一種神奇的力量,加以頂禮膜拜,熊圖騰因此應運而生,並誕生了中國熊文化。

熊的圖騰崇拜

千百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龍”是中華民族的標誌,也是精神圖騰,其實,早在8000年前,中華龍文化尚未誕生之時,熊文化早以蓬勃發展。

熊最早是中華民族公認的祖先——黃帝所在部落的姓氏,還是傳說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信仰物。《史記》載: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在繼承父親少典有熊國氏族部落首領職位後,以熊作為圖騰,號軒轅氏,並自稱熊的孩子。至於夏,據《史記·夏本紀》,原本就是黃帝有熊氏的後裔,且文獻中多有鯀、禹死後化熊的記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容成氏》篇講禹聽政三年後“始為之號旗”,製作了東、西、南、北、中五方之旗,其中將熊作為最重要的“中正之旗”的標誌;還有目前被認為是夏文化遺存的二里頭遺址出土銅牌上的饕餮紋,也有學者認為就是熊,這些都暗示了熊在夏文化中與眾不同的地位。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各式各樣的圖騰,紛紛出現在我們祖先創造的精神文明璀璨畫卷中。

熊在代表我們祖先精神信仰的圖騰動物園中絕對是舉重若輕的角色,它和其它圖騰一起扮演民族心靈慰藉的角色,持續不斷地承載著歷代中華兒女的精神寄託。

熊的寓意

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男性,象徵著勇氣和力量;也有學者認為熊的季節性活動規則,尤其是冬眠的習性,給原始人造成一種死而復活的印象,因此熊被視作大自然力量重生的體現受到崇拜。

文學作品中的熊

《西遊記》第十七回,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在觀世音菩薩的幫助下,用禁箍降服偷袈裟的黑熊精,並把黑熊精帶回普陀山做了守山大神的故事。

《莊子·刻意》文中寫道:“吹呼吸,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說模仿熊、鳥的活動形態,伸展肢體、調和氣血,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孟子》中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今人多誤解為“魚與熊掌皆為珍饈美食,二者不可同時獲得。進而演繹成二者皆為所欲,難於取捨。”

《左傳》等史書中也有楚成王、晉靈公食用熊聖餐的記載。“圖騰聖餐”是廣泛流行的聖餐儀式的原始形式,在原始人看來,用圖騰的血和肉作為聖餐廳,能夠鞏固他們與圖騰的親密關係,重新獲得圖騰的靈威。

詩詞中的熊意象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冬十月》—魏晉·曹操

熊虺食人魂,雪霜斷人骨。《公無出門》—唐·李賀

水至亦不去,熊來尚可當。《雜曲歌辭•秦女卷衣》—唐·李白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夢遊天姥吟留別》—唐·李白

熊耳應初到,牛頭始去登。《上馮使君渡水僧障子》—唐·貫休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魯山山行》—宋·梅堯臣

此叟神完中有恃,談笑可卻千熊羆。《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在天柱寺》—宋·蘇軾

熊的雅稱

子路:《續搜神記》 雲∶熊居樹孔中,東土人擊樹,呼為“子路”則起,不呼則不動也。

能:《述異記》雲∶在陸曰熊,在水曰能(即鯀所化者)。故熊字從能。

熊的成語

夢熊之喜:夢熊,指生男孩。祝賀生男孩之語。

熊熊大火:常用成語,形容火勢旺盛而猛烈。

虎背熊腰: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魚與熊掌: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熊心豹膽:比喻非常膽大。

熊經鳥申: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

飛熊入夢: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後比喻聖主得賢臣的徵兆。

熊羆之士:比喻勇士。

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熊韜豹略: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熊據虎跱: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畫荻丸熊: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熊的歇後語

北極熊打呵欠——盡吹冷風

掉進陷阱裡的狗熊——熊到底了

狗熊掰包穀——掰一個丟一個

狗熊拜年——不敢受這個禮

狗熊變黑瞎子——騙(變)自己

狗熊穿衣服——裝人樣

狗熊戴手錶——假裝體面

狗熊彈琴——沒音

狗熊爬樹——上勁

狗熊耍把戲——裝人樣

狗熊捉麻雀——瞎撲打

黑狗熊耍扁擔——胡掄

黑瞎子(狗熊)挨鞭子——耍壞啦

黑瞎子打花臉——熊樣

黑瞎子叫門——熊到家了

黑瞎子敲門——熊到家了

黑瞎子上房脊——熊到頂了

黑瞎子耍門扇——人熊傢伙笨

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黑瞎子頭上長犄角——還是那個熊樣子

黑瞎子照鏡子——熊樣

熊姓起源

源於有熊氏,出自黃帝的部落姓氏,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相傳黃帝生在壽丘,長於姬水,居軒轅之丘,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又稱有熊氏。黃帝的後代中便有人以地名為姓,稱熊氏。熊氏是中國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四百四十八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2%左右。

熊姓名人

熊侶,諡號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寫作臧王,漢族,羋姓,熊氏,名侶(一作呂、旅。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該稱為熊侶而不是羋旅),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熊安生——北朝經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長樂阜城(今河北省阜城東)人。通五經,精“三禮”,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後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宮露門學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襲東漢儒家經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諸義疏,皆劓。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禮記熊氏義疏》四卷。

熊廷弼——明湖廣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飛百,萬曆進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遼東經略。他召集流亡,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在職年餘,後金軍不敢來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賢專權,他被排擠去職。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瀋陽失守,再任經略,與巡撫王化貞不和。次年王兵敗潰退,他同退入關,後為魏忠賢冤殺。

熊賜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時大臣、政治家、一代學者。累官至吏部尚書,治程、朱理學,認為可以用理學指導政治,強化思想領域的統治。有《經義齋集》等。

熊十力——湖北省黃岡人,近代著名學者。早在武昌起義,任都督府參謀。後到北京大學任教,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論學語要》、《原儒》等。

熊向暉(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原名熊匯荃,安徽鳳陽人,生於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共產黨情報工作“後三傑”之首(申健和和和陳忠經是另二傑)。

熊耀華(1938.6.7—1985.9.21),筆名古龍,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

熊欣欣,中國著名導演,演員、武術指導。好萊塢歷史上第一個亞洲動作導演,熊欣欣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涉足電影行業,經過20多年的執著與努力,終於成功轉型為“導演”。代表作品有:《黃飛鴻》《光輝歲月》等。

熊在代表我們祖先精神信仰的諸多圖騰動物中,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因為如此,熊在《西遊記》中就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禮遇。

黑熊精雖然是個妖怪,但它所居住的地方清幽別緻,它的談吐溫文爾雅,處處透露出一種高人逸士的風範,連孫悟空也不無感慨的說:“這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觀音菩薩接受悟空的請求,前來降妖,一踏上黑熊精的洞府也竟然心中暗喜說:“這業畜佔了這處山洞卻也是有些道分”。

結語:《西遊記》中黑熊精的形象基本還是比較正面的,能有個好的結果並不是偶然,使得作者做出這種處理,應該是潛意識受到中國文化中對熊的尊崇的影響。


晉唐風骨


這要看從那個角度理解了,如果您站在黑熊精的角度,就會覺得,偷袈裟,其實是非常正確的行為。

為什麼這麼說吶?

這個還是要從觀音院說起!

黑熊精和觀音院是啥關係?

觀音院是供奉觀音的寺院,是觀音接受人間香火的地方,說白了,這個地方,就是觀音在這裡的地盤,肯定和觀音脫不了干係。

那個覬覦唐僧袈裟的院長,叫金池長老。

這個老頭也不是一個凡人,他活了270歲了,顯然是在觀音院,學習觀音的經文有關係,雖然書裡面沒有明說,但是我猜,金池長老肯定是見過觀音的。

他在觀音院,一個是收集香火,給觀音“效勞”,二是聽觀音講法,自己修煉。

在原著裡面,他看見唐僧的袈裟是這樣說的:

老僧道:“看的不長久。我今年二百七十歲,空掙了幾百件袈裟,怎麼得有他這一件?怎麼得做個唐僧?”

可見金池長老,一生“掙”了幾百件袈裟,那麼他是從那裡“掙”的,肯定是從觀音那裡掙的,給觀音打工,掙觀音袈裟,可見金池長老和觀音的關係不一般。

既然說黑熊精,為啥要說金池長老?

大家別忘記了,這個黑熊精可是經常找金池長老談論佛法的,這可不是談一年兩年,而是幾百年,說白了,黑熊精也是聽著觀音的佛法長大的,也算觀音的半個“徒弟”了。

這些年,黑熊精肯定也是勤修佛法,在他的“人生理想”中,自然也是“成佛”。

因為唐僧的這件袈裟不是凡物,原著裡面寫到: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 ,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袕,便是好處。

不入輪迴,不入地獄,說的直白一點,其實穿上這件袈裟,就基本是個“佛”了。

所以黑熊精和金池長老這幾百年,見過的袈裟無數,可以說是“研究”袈裟的高手,所以他們一眼就看出了這件袈裟的妙處。

所以黑熊精對唐僧肉一點都不感興趣,他取這件袈裟,也是為了成佛。

這樣虔誠的“徒弟”,觀音自然不會懲罰,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黑熊精沒有錯。

第二個原因是,黑熊精並不是普通的妖怪

黑熊精這麼說,也是聽著觀音的佛法“長大”的熊,所以他的能耐,其實並不比孫悟空小。

孫悟空自報家門的時候,黑熊精嘲笑他說:

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

要知道,這可是五百年前的事情,黑熊精怎麼一清二楚,可見,黑熊精至少修煉了五百多年吧。

還有一個就是,孫悟空打不過黑熊精,只能打一個平手,看原著如下:

那怪與行者鬥了十數回合,不分勝負。漸漸紅日當午,那黑漢舉槍架住鐵棒道:“孫行者,我兩個且收兵,等我進了膳來,再與你賭鬥。”

可見黑熊精還是很有“個性”的人,既然你打不過俺,俺可是要“用膳”了,這對曾經大鬧天空的孫悟空來說,簡直就是“恥辱”。

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你打不過人家啊。

而且看黑熊精這個口氣,壓根沒把孫悟空放在眼裡,反正“俺老熊”有的是時間,吃飽了咱們再“打”,要是願意,在這裡打五百年又如何。

但是孫悟空等不及啊,猴子的脾氣,一向是速戰速決,但是真心打不過,也沒辦法,估計猴哥氣得夠嗆。

觀音這樣對孫悟空這樣說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看來這黑熊精武力高強,不亞於孫悟空。

否則觀音也不必化作妖怪,用計謀收服黑熊精。

總結:

黑熊精“偷”袈裟其實並沒有錯,人家其實也是“佛道中人”,自然覬覦這件寶貝袈裟。

二是,黑熊精法力高強,是難得的“人才”,對觀音來說,收來做守山大神,其實並不“虧”!


太行山下小小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黑熊精沒有大的罪行。

比如獅駝國的3個傢伙,吃了好幾萬人,這還是被收走了,沒有被殺掉。

而黑熊精除了盜竊袈裟,沒有什麼惡行。

書中沒寫他吃人、殺人之內,說他藉口要吃飯,吃的應該也就是普通的飲食。

而且,發現金池長老那邊失火了,黑熊精最初還跑來救火,說明這個妖怪還是不錯的。


而盜竊來說,在中國古代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叫做小偷小摸。

既然獅駝國那群人可以原諒,小偷小摸的黑熊精這點就根本不算是個事情。

第二,黑熊精的法力很強。

大家注意,黑熊精雖不是孫悟空的對手,但至少能夠堅持十幾個回合。

那怪與行者鬥了十數回合,不分勝負。漸漸紅日當午,那黑漢舉槍架住鐵棒道:“孫行者,我兩個且收兵,等我進了膳來,再與你賭鬥。”

看看,這麼法力高強的妖怪,也是不常見的。

大家要知道,菩薩的大弟子木吒同孫悟空單挑,也是堅持幾十個回合被打敗了。

黑熊精比木吒差不了多少,當一個守山大神還是沒有問題的。

第三,黑熊精修行頗高。

黑熊精的修行很高。

大家注意,他和金池長老就是朋友,傳授了後者一些修行的成果。

結果,金池長老就活到了二百七十歲。

另外,連菩薩對黑熊精的修行都有讚賞: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

恐怕就算菩薩不收黑熊精,最終他也能修成正果。

第四,黑熊精成為守山大神是最好的結局。

黑熊精之前只是妖怪,而妖怪是沒有任何地位的,隨時可能被上天派神仙殺死,或者被更強的妖怪殺掉。

比如二郎神收那些草頭神的時候,就將不服從他的妖精都殺掉了。

但黑熊精成為守山大神,就是修成了正果,不生不滅,也是菩薩身邊的正神。

所以,後來黑熊精還主動向孫悟空道謝。


薩沙


在《西遊記》中,黑熊精這個妖怪還挺特殊的。首先他是個野生妖怪,不是家養的,而且出場也較早,其次他沒有要吃唐僧,只是偷了袈裟,而且最後結局還不錯,被觀音菩薩收走了,成了家養的妖怪。

黑熊精偷袈裟的確是錯誤的行為,但也不是什麼大事情,這並不妨礙觀音菩薩收他。制服黑熊精後,觀音菩薩說自己那落伽山山後無人看管,所以便將黑熊精收去做了個守山大神。那麼為什麼要收黑熊精呢?

一、黑熊精本性不壞

從《西遊記》的描述來看,黑熊精本性不壞,他能耐不小,但不欺負人,和鄰居相處的都挺好的。他有不少朋友,其中有一條蛇精(白衣秀士)和一隻狼精(道人凌虛子),都被孫悟空打死了,這兩妖怪能耐遠不如黑熊精,但卻能和黑熊精做朋友,可見黑熊精不是恃強凌弱的妖怪,不像孫悟空,把七十二洞的妖怪和東海龍王欺負的夠嗆。

此外,黑熊精住的地方離觀音禪院僅二十里,經常和那禪院的金池長老聊聊佛經,還傳授了他一些養神服氣之術,讓那老頭活了二百七十歲,並且兩人是以朋友相稱,黑熊精並沒有欺負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黑熊精不吃人,也不殺人,不然附近也不會有人住,小說中說過他吃飯,但沒有說他吃人。

小說中還有一段,也可看出黑熊精不壞。當初觀音禪院著火時,黑熊精本來是打算去救火的。

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裡失火了!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西遊記》第十六回)

鄰居家失火了,黑熊精還想著去救火,雖然後來沒有救火,甚至是趁火打劫偷了袈裟,但本來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被寶貝迷住了眼,引起了他的貪慾。

不過不管怎麼說,黑熊精這樣的妖怪還是比較少的,雖然幹過趁火打劫的事,但綜合來看,他也算是妖怪中的一股清流了,在人品方面來看,至少比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要強很多。

二、黑熊精能耐不小

黑熊精的能耐不小,不亞於孫悟空,而且修行時間應該也挺長了。從他居住的洞府便可看出,他道行不淺,他那洞府雖然不及鎮元大仙的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但和孫悟空的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他第一次與孫悟空交手的時候,曾說孫悟空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不僅知道孫悟空的故事,並且毫不懼他。

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西遊記》第十七回)

事實證明,黑熊精的確不懼孫悟空,兩人大戰了兩次,但都未分出勝負。第一次鬥了十數回合,不分勝負,然後黑熊精就回家吃飯了;第二次,兩人鬥了半天,然後黑熊精便回家睡覺去啦。可見,黑熊精能耐不小,而且還是個飲食作息規律的妖怪。

孫悟空自己也承認,黑熊精的本領不小,比自己差不了多少。

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西遊記》第十七回)

黑熊精的能耐,孫悟空也是佩服的,認為他就算不如自己,也差不了多少,自己也只能和他打個平手。要知道,觀音菩薩的弟子惠岸(木吒)也只能和孫悟空戰個五六十回合,便不敵孫悟空了,而那黑熊精卻可以和孫悟空打成平手,可見能耐不小。

後來觀音菩薩也說,黑熊精能耐不小,不亞於孫悟空。

菩薩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西遊記》第十七回)

綜合來看,黑熊精的能耐不小,道行不淺,完全有資格做觀音菩薩的守山大神。

三、觀音菩薩早便盯上了黑熊精

前面說到,黑熊精住在觀音禪院二十里外的地方。

黑熊精住的地方離觀音菩薩下界的禪院那麼近,觀音菩薩受著當地人的香火,不可能不知道黑熊精的存在,這也是為何孫悟空要去找她的原因。

行者道:“我想這樁事都是觀音菩薩沒理,他有這個禪院在此,受了這裡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鄰住。我去南海尋他,與他講一講,教他親來問妖精討袈裟還我。”(《西遊記》第十七回)

當孫悟空找觀音菩薩麻煩時,她卻反過來教訓孫悟空,怪孫悟空拿寶貝出來嘚瑟,引起了小人的窺視,還助風燒了自己雲留下院。這說明觀音菩薩對下界禪院的事情瞭如指掌,黑熊精能在附近居住,想來也是她默認的。

當觀音菩薩看到黑熊精居住的洞府時,心中便有了計較,打算收服他。

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有此有個慈悲。……(《西遊記》第十七回)

後來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觀音菩薩把如來佛祖給的箍兒往黑熊精頭上一套,念起真言,痛的黑熊精滿地打滾,然後便皈依佛門了,到落伽山做了個守山大神。

四、結語

總而言之,黑熊精偷袈裟,只不過是一件小事而已,並不妨礙觀音菩薩收他。他的本性並不壞,和周圍的鄰居也相處的很好,觀音菩薩既然默認他居住在自己下界禪院的周圍,顯然是覺得他有佛緣,是個可造之材。而黑熊精本身能耐不小,道行不淺,也不恃強凌弱,這也是觀音菩薩非常看重的一點。

能被觀音菩薩收入佛門,其實也是黑熊精的造化,讓他從野生妖怪變成了家養妖怪,後來在見孫悟空時,他還主動向孫悟空道歉,可見他還是挺滿意的。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綺羅堆裡埋神劍,簫鼓聲中老客星。堅持原創,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卓爾不群黃老邪


《西遊記》裡黑熊精偷袈裟的行為是錯誤的,能被觀音菩薩收作守山大神說明黑熊精是一個可塑之才。



一、黑熊精沒有大的過錯,且有善根

在金池長老和徒弟企圖放火燒死唐僧和孫悟空時,燃起的大火引起了黑熊精的注意。起初黑熊精以為是天亮了,仔細一看才發現是觀音院著火了,大吃一驚的黑熊精一邊責怨觀音菩院的和尚好不小心,一邊架起雲頭趕往觀音院救火。

無意中,黑熊精發現了屋裡的錦襴袈裟乃是佛門異寶,遂動了歪心思,趁火打劫盜走了錦襴袈裟。

黑熊精沒有大的過錯,《西遊記》中也沒有記錄黑熊精吃人、放火的事,但小偷小摸的事倒是難免,人且尚無完人,何況黑熊精是一個妖怪。再從黑熊精有救火的念頭可以看出,黑熊精是有善根的,心中有善也是一個修行者所必備的條件之一,也是被菩薩或諸神點化的理由之一。




二、黑熊精有九竅,有參禪悟道的能力和修成正果的潛力

(1)孫悟空有九竅,黑熊精也有九竅。

在後面,行者道:

“你看那帖兒上寫著侍生熊羆,此物必定是個黑熊成精。”

三藏道:

“我聞得古人云:熊與猩猩相類。都是獸物,他卻怎麼成精?”

行者笑道:

“老孫是獸類,見做了齊天大聖,與他何異?大低世間之物,凡有九竅者,皆可以修行成仙。”

根據孫悟空和唐僧的對話可以得知九竅是成仙的一個基本條件,恰好黑熊精具備了這個條件。



(2)黑熊精有參禪悟道得能力和修成正果的潛力

從觀音院院主的話中可以知道,黑熊精修成人形以後經常和金池長老一塊講經論道、交換意見,並傳了金池長老一些養神服氣之術,使得金池長老活了二百七十歲。

在觀音菩薩看到黑風洞時,心中暗喜道:“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此有個慈悲。

從黑熊精和金池長老的交流來往中,和觀音菩薩對黑風洞的評價可以看出,黑熊精也確實有參禪悟道的能力並參悟出了一些闡道道理,具備了修成正果的潛力;黑風山黑風洞和觀音院是鄰居,這也說明了黑熊精卻有成仙得道的緣分。冥冥之中卻是等待著觀音菩薩的點化。

三、黑熊精本領高強

在黑熊精認出孫悟空後並沒懼怕的表現,反而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 從黑熊精的這一句話看出,黑熊精完全沒把孫悟空放在眼裡,這也是黑熊精對其本領的一種自信。

在黑熊精和孫悟空鬥了十多回合,不分勝負。漸漸紅日當午,黑熊精餓了要回去吃飯。虛幌一槍,撤身入洞,關了石門,收回小妖,安排宴席,並書寫請帖,邀請各山魔王慶會。黑熊精的這一做法顯然是對洞外孫悟空的鄙視,不但黑熊精自己吃飯,還邀請了一些魔王朋友來慶祝。

需要知道的是在後面的妖怪中,當聽說孫悟空打上門時,個個都是驚慌失措,緊閉洞門準備法寶商量對策。反觀黑熊精倒還有心擺宴席搞聚會。若沒有一些看家本領,黑熊精斷然不敢如此的放肆。

在後面,孫悟空也承認了和黑熊精不分勝負。觀音菩薩更是說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說明此時,觀音菩薩已經有了收服點化黑熊精的想法了。這也是對黑熊精本領高強的一種認可。



除了上述三個原因,黑熊精本人也有成仙得道得渴望。

在孫悟空第一次敲黑風洞的山門時,有一小妖問道:“你是何人,敢來擊吾仙洞?”

既然黑熊精把自己的黑風洞稱為“仙”洞。仙洞:顧名思義就是仙人居住的洞府。也就是說黑熊精在以仙人自居。

黑熊精敢以仙人自居,這和觀音院、和金池長老有很大的關係。觀音院是觀音菩薩的留雲下院,觀音院的鄰居黑風山黑風洞自然也是仙山洞府了;觀音院的金池長老也是個修行的僧人,黑熊精和金池長老以朋友相稱,既然是金池長老的朋友黑熊精也就有了以仙人自居的理由。

雖然此時黑熊精還沒有成就正果,卻表達出了對修仙成道的渴望,至少在態度上黑熊精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出了自己是個可塑之才。

觀音院和黑風洞是鄰居,黑熊精和金池長老常有來往的事觀音菩薩不可能不知道。也許觀音菩薩早就從黑熊精的本領和積極的修道態度上認可了黑熊精是個可塑之才,只是在等待機緣成熟,也就是唐僧師徒借宿觀音院引發出的黑熊精盜錦襴袈裟的事情。然後觀音菩薩順理成章的收服點化了黑熊精,將其收作守山大神。



補充:黑熊精能被觀音菩薩收作守山大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佔了姜子牙的光。

姜子牙,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用一句話概括:姜子牙是個人才。

在西漢·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釋義:原指周文王夢見飛熊而遇姜太公。也指聖主遇賢臣。飛熊也指人才。

在這裡也暗指觀音菩薩收服點化的黑熊精確實是個可以栽培的可塑之才。


讀書小院


觀音菩薩收服黑熊怪,讓他做了守山大神。既是菩薩慈悲,也是因為黑熊怪自身因素。

  表現在:

  一.菩薩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

  黑熊怪也是生靈,最大的錯誤是偷袈裟,犯了貪念,並沒有傷害唐僧之心,罪不至死,有能改惡從善的可能,因而菩薩收服黑熊怪,給予它菩落伽山的後山做守山大神的職位。

  二.菩薩心存仁慈,又有無邊法力支撐。

  收黑熊怪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最開始黑熊怪野性難馴,逞強反抗。

  菩薩心知肚明,給他戴上與孫悟空一樣的緊箍,使其反抗的時候疼痛難忍,滿地打滾。只能跪地求饒,誠心服軟,徹底丟下反抗人之心,接受菩薩的安排。

  菩薩這才給他摩頂受戒,讓他手持長槍跟隨左右。

  三.黑熊怪所住黑風山與觀音院正南只有20里路程,又與觀音院的主持金池長老是朋友,經常在一起講經論道。

  黑熊怪贈之以丹藥,授以養道之法,助金池長老延年益壽,活了270歲,當然若不是金池長老起貪念,應該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最開始黑熊怪見觀音院著火,最開始打算是去救人,由此可見他還是很講義氣,本性善良。

  只是看到錦斕袈裟太過光彩奪目,這才起了貪念,拿走了袈裟。

  第四.黑熊怪準備炫耀袈裟的時間是在他母親的生日,並稱之為母難日,可見他很有孝心。

  在和孫悟空打鬥的過程中和孫悟空不相上下,可見其本領高超。

  五.黑熊怪居住的山,樹木蒼翠,流水潺潺。很適合修道。

  文中說:“行者看時,果然是崖深岫險,雲生嶺上;柏蒼松翠,風颯林間。柏蒼松翠,也可仙真修隱道情多。山有澗,澗有泉,潺潺流水咽鳴琴。崖有鹿,林有鶴,幽曲仙籟動間岑,亦可賞心。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無邊垂惻隱。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

  “這孽畜佔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

  孫悟空,看到黑熊怪所居住的山洞洞門上的對子: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認為這妖怪能脫垢離塵。

  而菩薩看到它這安身立命之所,也認為它有緣法。因此存了慈悲之心,收服他做守山大神。


語凝ly


嘿嘿,首先,大家都知道佛家普渡眾生,對萬事萬物都有一顆慈悲之心。黑熊精偷了唐僧的袈裟固然不對,但是佛家也就是菩薩認為黑熊精並沒有到罪大惡極無可救藥的地步,自然是願意給黑熊精一個機會,讓黑熊精受到一些懲罰,之後洗心革面,除惡揚善。這類對黑熊精類似的懲罰在《西遊記》這部作品中可是數不勝數,比如悟空的緊箍咒,讓悟空的惡性魔性得到抑制,發揮自身力量保護唐僧。又比如紅孩兒雖然頑劣不堪,但是並沒有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所以菩薩收他為善財童子,守在身邊,普渡佛家禪年,揚其善性。

其次,讓黑熊精守山,可是需要黑熊精能夠耐下性子來,甘於寂寞奉獻的活,並且不會讓黑熊精對人造成傷害,這對黑熊精歷練有大大的好處,這樣的舉動我覺得很🉑️

不過,書中所寫舉動的合理性分析完全是基於傳統的儒家思想文化觀念,比如“人之初,性本善”萬物以善為本,所以以善待人可以說是這本書的一個基礎概念,這也是我所理解的書中為何會描寫唐僧對三個徒兒淨心從善的期望。

這種思想千百年來流傳至今,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的處理方式,比如小孩子一開始偷東西犯錯,父母都會打罵批評,而不會認為孩子罪應致死;比如違法犯罪的人都應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卻應視情況量刑。[思考][思考][思考][思考]





Molly的悅讀時間


竊取袈裟,又不是偷袈裟,佛門弟子的雅事能算偷嗎?黑熊怪只對袈裟有濃厚的興趣,說明他內心有一顆向善的心


書痴郎玉柱


觀音菩薩為什麼要收熊羆精(也就是題目中的黑熊精)做守山大神?其實這是觀音菩薩早就給這黑熊精安排好的果位。

首先,觀音菩薩不但知道而且一直在關注熊羆精的動向。

熊羆精的黑風山在哪裡?就在觀音禪院的正南二十里處。觀音禪院是觀音菩薩的留雲下院,是菩薩經常前來光顧、顯靈的地方,自己禪院附近有一個戰鬥力超強的妖怪她會不知道嗎?並且她對於老金池貪財好利、與妖怪暗中往來的情況也是知之甚詳。觀音菩薩之所以一直沒有出手干預,只是時機不到而已。

孫悟空因袈裟被熊羆精偷走,自己又一時打不敗他,所以一溜小跟頭翻到南洋苦海,惡人先告狀找觀音菩薩質問,結果菩薩怎麼說的?

這猴子說話,這等無狀!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來問我取討?都是你這個孽猴大膽,將寶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卻又行兇,喚風發火,燒了我的留雲下院,反來我處放刁!

也就是說,觀音菩薩對金池長老早就厭惡至極,所以張口就稱他“小人”。那麼她為什麼還要留老金池活到二百七十歲?其實就是故意讓他跟熊羆精私通,藉此培養熊羆精的佛性而已。熊羆精偷了袈裟後,要召集狐朋狗友們開佛衣會,說明他識寶,並對佛門之物很感興趣,已經有了向佛之心。

而觀音菩薩對熊羆精的評價如何?觀音對悟空說:“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於你。”這句話充分說明,觀音菩薩對熊羆精的情況也是一直關注的。觀音為什麼能容忍一個妖怪在自己留雲下院附近存在,並對自己禪院的老院主與妖怪暗通款曲不聞不問,又為什麼要一直關注這個妖怪?只有一個原因,即使沒有偷佛衣這檔子事,觀音也早晚要收了他!

其次,還有如來給菩薩的三個箍。

如來給的寶貝當然是好東西了。當初如來交代: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如來說的是,把這三個箍用來給取經人找神通廣大的徒弟用。但是呢?取經路上那麼多神通廣大的妖怪,觀音偏偏找了孫悟空和八戒、沙僧三個。孫悟空勉強說得過去,八戒和沙僧一路上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

開始的時候,觀音一個箍都沒捨得用,後來看猴王實在難以管理,才贈給了他一個。那麼她留著箍幹什麼呢?其實就是留給熊羆精和紅孩兒的。如果不是美猴王頑劣浪費了一個,觀音菩薩保不住把那緊箍送給誰呢。

至於題目中所提黑熊精偷袈裟是犯錯,為什麼還被封守山大神,這根本就不值一提。紅孩兒還要吃唐僧肉呢?並且燒的猴哥死去活來,還假扮觀音誘捕豬八戒,觀音菩薩還不照舊拽著他到珞珈山做了善財童子?


我是頭條號:勇評書話,歡迎關注。精讀名著,一起探討書中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