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俄羅斯沒有類似AC130的武器嗎,為什麼?

孤獨的虎王


俄羅斯目前沒有“炮艇機”,也實在是沒有必要裝備那種武器,有大量的專業武裝直升機和武裝運輸直升機完全可以應付。

“炮艇機”這種裝備是美軍在越南戰爭期間發明的武器,主要用途就是利用運輸機航程遠、滯空時間久的特點,在它們機艙內安裝多挺(門)加特林機槍或者小口徑速射炮改裝成“炮艇機”,專門運用對“胡志明小道”的封鎖,由於當時北越運輸隊和南方游擊隊沒有有效的防空裝備,也沒辦法在補給線沿線都佈置高射武器,當時肩扛式防空導彈數量也太少,在這種情況下“炮艇機”才能逞強。
比較少見的AC119“炮艇機,是由二戰期間製造C119運輸機改裝而成,這樣的飛行速度更低的老式運輸機都能當“炮艇機”使用,也說明了當時越南防空能力在局部的孱弱。

其實,最早期的“炮艇機”並不是使用C130,而是C47、C119這類的老式運輸機進行試驗,由於戰場使用效果不錯才改用C–130“大力神”,越南戰爭結束後通過不斷的改進一種服役到現在。
到了阿富汗
戰爭形勢就變了,“反蘇游擊隊”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肩扛式防空導彈開始大批量製造,隨即通過不同辦法運到了阿富汗,從此蘇軍的噩夢來了,整場阿富汗戰爭下來蘇軍也有近千架不同型號的飛機被擊落,其中被美製“毒刺”防空導彈擊落的有300多架,而肩扛式導彈重量輕,揹著它打防空游擊戰非常適合,特別是在機場附近隱蔽專門等蘇軍飛機起降的時候發射,擊中概率大大的提高。



蘇軍在阿富汗戰爭中由於交通不便的原因也經常使用米–6、米–8/17直升機實施“空中蛙跳
”戰術並且由米–24武裝直升機護衛,從戰術效果來看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沒必要改裝“炮艇機”,搞不好還會被頻頻擊落,那樣損失會更大,反而是得不償失。
其實蘇俄部分型號的大型運輸機

本身就安裝小口徑速射炮用於自身防護,圖片上就是伊爾–76M型運輸機在機尾安裝了兩門雙聯23毫米機關炮,在15007米以下的低空使用效果良好。

總之,武器發展要因地制宜,根據需要去研製和裝備,而不是完成慘重別人有我也要有。


皇家橡樹1972


目前擁有並裝備炮艇機的僅僅只有美國的AC130,其他國家都沒有,當年的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都不曾研發和裝備炮艇機,這玩意火力雖猛,但缺陷也太明顯了,讓運輸機跑前線去拼命,沒有絕對絕對的制空權就是去送死!

大名鼎鼎的AC130是美國在越南戰爭時期開發的一款武器,最初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美國大多數人自己的不看好,而且美軍軍事專家也認為這款武器與攻擊機和轟炸機的任務重疊,而且效率也不如這些空中殺神們,因此這款武器進展非常緩慢!

到了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受到游擊隊的各種狙擊,而這時候攻擊機和轟炸機對付游擊隊都不太好使,於是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2架正在試驗中的C47炮艇機拉到前線試一試,效果卻是異常的好,於是便用更大的C130平臺改裝炮艇機,這款暴力大殺器開始嶄露頭角!

AC130這種炮艇機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武器,優勢非常明顯了,火力強大,1架炮艇機就相當於1個炮兵連的火力輸出,而且在高空壓制地面,視野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攻擊起來氣勢也絕對碾壓地面火力,這款武器打得本來火力就不強的越南遊擊隊抬不起頭來。尤其是對付那些卡車和輕裝甲,AC130在天上的機動性遠強於地面,飛行滯空時間又長,裝彈又多,可以長時間在一個區域橫掃這些車輛,據統計越戰55%的這類輕裝甲目標都是AC130幹掉的!

當然AC130擁有如此強大的攻擊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實戰中不斷的進行改裝和加強才有了今天的效果:

第一次裝備的AC130:就是沿用AC47的老思路,在運輸機上加4挺7.62的加特林機槍+4挺20mm火神炮就開始幹活了,對付游擊隊還可以,對付裝甲目標就沒戲了!

第二次改裝:主要加強火力輸出,機槍這種弱雞火力不要了,直接換上1門M102 105mm榴彈炮,備彈300發,就這門炮居高臨下的射擊就相當於1個炮兵連了。還移除了2門20mm火神炮,換上威力更大的4門40mm博福斯炮,AC130的火力上已經足夠用了!

第三次改裝:加強電子設備的應用,追求精確打擊!美國人為每一門炮都加裝了一個火控雷達,這樣就能執行比較精確的打擊目標任務,還能通過觀察火炮的落點修正彈道,大大提高命中效率!

改裝後的AC130就是這樣的,這款武器深受地面部隊的喜歡,他也成為飛在越南遊擊隊頭上的一款惡魔武器!為了達到火力最大化,AC130的武器都安裝在運輸機左側,這樣所有武器可以在敵人陣地上空500~2000米盤旋著,持續不斷的進行火力輸出!

說面說得都是AC130的優點,火力強大,視野開闊,給戰場的士兵心裡壓迫感非常大,而且運輸機裝彈又多,可以進行持續壓制,滯空時間還長,這就是懸在敵方頭上的惡魔。而這款暴力大殺器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防禦能力,運輸機載體機動性也幾乎為零,一旦被任何戰鬥機或者防空導彈盯上都沒有任何活路,因此他出現的前提必須是掌控絕對制空權,在擁有絕對的優勢下才能出動,基本只能打那些沒有任何防空力量的小國,甚至敵方如果裝備單兵防空武器,這款炮艇機恐怕都要退避三舍!

圖:AC130炮艇機的火力輸出圖AC130這種炮艇機無非就是在運輸機上安裝武器,他的技術含量其實很低,世界上只要稍微發達一點的國家都能完成這樣的改裝,但對像如今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其實已經有些苟延殘喘了,對外干預力量也很不足,而且對外干預還要受到美國和歐洲的監控,要與美國的空軍對峙,這樣的炮艇機拉出去根本就不合適,也不適合現在俄羅斯的國情,自然也沒有必要裝備了!


狼煙火燎


俄羅斯的炮艇機發展歷史上溯至20世紀30 年代,蘇聯軍工準備用TB—3轟炸機改裝成炮艇機:在TB—3安裝45mm和76mm航炮,戰機成功通過了技術驗證,不過,諾門坎戰役讓蘇聯軍事專家認為機載非制導火箭彈的威力更大!於是,蘇聯在30年代末終止了項目。

後來,阿富汗戰爭,蘇聯藉助印度、巴基斯坦戰爭的經驗,將安—12上安裝了尾炮、轟炸裝置鎮壓阿富汗游擊隊,效果不錯!由於蘇軍的戰術、技術限制,蘇聯沒有把它們發揚光大!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試圖以伊爾-114支線運輸機為平臺,在機身兩側安裝一門120mm迫榴炮和一門30mm機關炮,最後,項目由於種種技術、資金的原因停止。

現在,敘利亞戰爭帶給俄羅斯血的教訓:缺乏空中持續火力支援讓俄軍前沿部隊損失慘重!俄軍深刻反思:慢速、低空飛行的飛機上裝側射武器系統可以覆蓋很大的地面區域,並以高角度的火力壓制敵軍——俄羅斯需要類似炮艇機的空中火力覆蓋敵人的陣地和集結地、小型部隊的滲透偷襲、自殺性襲擊等等有奇效!



所以,俄羅斯這才把抽屜裡的舊檔案翻出來,準備再次用安—12改裝成為炮艇機——駕輕就熟的技術改裝、低廉的飛機成本、強大的‘’燈塔盤旋‘’火力、簡單的後勤維護、快捷的應急投入!拭目以待毛熊家的炮艇機表現!


熊style


這個問題不是覺得如何的問題,而是事實上俄羅斯根本就沒有製造過炮艇機,僅僅是提出製造的構想了。到目前為止,炮艇還是美國人所獨有的一款裝備,歷史上呢,有多國造過類似於炮艇機的裝備,真正得以發展下來的也只有美國,其他國家多是試驗一下,搞一搞,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炮艇機的問題不是技術上有多難,而是在於適用環境特別,要求特殊了,主要是針對於像治安戰,對付低水平的對手,利用自己所具備的優勢進行壓制對方的設計,限定了作戰的侷限性,在正規作戰當中艇機沒有什麼用,防護能力太差了,只要對方有一點的防空能力,可能就對它構成致命性的威脅,只有真正以純輕武器為裝備的對手才適合於使用,以目前的戰鬥力的展,這樣對手太難遇上了,所以多國才放棄炮艇機。


麥田軍事觀察


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是典型的又苦又累還危險的任務,軍機不得不降低高度,為地面部隊提供低空近距離支援。在這樣的情況下,戰機極易遭遇敵軍低空防空火力的反擊,而且要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也不容易。目前,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對地支援飛機,還是已經服役了幾十年之久的蘇-25攻擊機,在俄軍的作戰序列中,缺少一款類似美軍AC-130對地支援飛機的裝備。
在過去這些年的實際運用中,美軍的AC-130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款飛機對地面缺乏防空能力的部隊而言,能夠迅速給予毀滅性的打擊。AC-130由運輸機改進而來,其AC-130U型號裝備一門GAU-12型五管25mm轉膛機炮,這種機炮對地面步兵和輕裝甲目標有極強的威懾力。對付輕型裝甲目標和成群步兵,則有一門40mm博福斯火炮。至於對付最重型的裝甲目標,則有一門105mm火炮。上述的所有這些火炮,都有非常先進的火控系統和探測系統協助,對地面目標的打擊精度非常高。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種飛機是對手最恐怖的存在,其兇猛的火力瞬間就能令大量敵軍陷入火海之中。
不過,俄羅斯空天軍其實也有類似的裝備,單論火炮口徑,俄羅斯裝備還更有優勢。伊爾114是一款俄羅斯客機,這種客機通過改進,可以改裝為特種作戰飛機和火力支援飛機等,其中的火力支援機版本,性能堪比美軍AC-130.俄羅斯伊留申設計局提供了一種改進辦法,為伊爾-114的機體前方加裝一門30mm2A42型機炮,在機體中部安裝一門120mm2A60型“諾娜”線膛迫榴炮炮。這樣的配置雖然比AC-130的火力要稍遜一籌,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面無法媲美美軍,但至少也擁有了類似AC-130的火力支援飛機。考慮到此類飛機針對的對手都是缺乏高端防空火力的敵人,電子設備和防禦措施不足應該不構成嚴重問題。
然而,直到今日,俄羅斯人仍然用蘇-25之類飛機作為主力,對於服役類似AC-130這種級別的火力支援機似乎毫無興趣。其實,俄羅斯之所以不裝備AC-130這樣的武器,不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是本身的實力和體系不允許。AC-130的最大缺陷在於,一旦對手擁有高端防空系統,那麼進行作戰就異常困難,更重要的是,AC-130的使用要求己方擁有絕對的制空權,畢竟龐大的AC-130是空中戰機最好的獵物。即使是美軍,內部對AC-130能否在高強度的大國對抗中倖存都有廣泛的質疑。如果是俄羅斯和美軍交戰,其制空權基本無望,這種情況下就算裝備伊爾-114的火力支援版本,也是豪無用武之處。
如果說俄羅斯可以把這種武器對付一些低技術裝備的對手,例如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這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到了今天敘利亞等地的反對派武裝已經難以發起大規模的攻勢,俄羅斯空天軍不太可能面對類似阿富汗戰爭時期漫山遍野的游擊隊襲擊,沒有太大現實需求逼迫俄羅斯人趕緊裝備此類武器。
而且,蘇-25的改進版本蘇-25SM3具備全天候投放精確制導武器作戰的能力,足以滿足現在的需求,而且這種飛機還有一定的庫存,俄羅斯不著急更換新的對地支援飛機。不過,歸根結底,可能沒錢才是俄羅斯不裝備AC-130斯基最大的原因,由於囊中羞澀,不必要的武器就暫且不造了。

科羅廖夫


唉,軍事不是鬥獸棋,這問題應該分配到遊戲欄目裡。

AC130發源于越戰,美國在取得明顯的空中優勢的基礎上,用運輸機保障重火力對地支援巡邏。這個情況在之後的戰爭中經常遇到,所以這個改進型也保留了下來。

即便算上蘇聯時期,二戰後俄羅斯打過幾次戰爭?有幾次取得了明顯的空中優勢?即便在阿富汗戰爭中也沒有過吧?只是一次次的充當了毒刺導彈的背景牆。要AC130幹什麼用?


筆不意馳


沒有,不過去年夏天時有新聞爆出來說俄羅斯正打算用安12運輸機改成空中炮艇

報道中表示它主武器是57mm機炮,大概率應該是毛子現在丟在裝甲運兵車和步戰車上的那門BM-57

俄羅斯乃至蘇聯之前一直沒有類似AC130這種空中炮艇和他們的作戰需求有關係。你想美國人當年搞出AC47炮艇的背景是越戰,美國完全掌握制空權,且地面也沒有足夠造成威脅的防空火力,所以才可以用炮艇這種幾乎沒防護能力,但滯空時間長,對地火力兇悍的玩意支援地面部隊,尤其是壓制殺傷試圖包圍美軍的越南遊擊隊。

和美國那種先搶制空權的玩法不一樣。蘇聯更講究裝甲集群,大規模空降癱瘓對手後方,極度重視地面防空力量,換句話說蘇聯本身打算牆內牆外兩開花,讓對手飛不起來,就算飛起來了,也有足夠的火力把你打下去那種套路,他們壓根沒想著能完全取得制空權。

而空中炮艇極端依賴制空權,只要制空在手,炮艇在烈度不大的局部衝突或者治安戰中很有用。然而蘇聯缺乏這種需求,他們不會慢吞吞的等制空權到手了再進攻,而是地面部隊直接一波捅穿。

至於現在為啥還要搞炮艇,我估摸著因為敘利亞那種沒啥防空能力的地方用炮艇也挺安全的,尤其是安12這種老掉牙的玩意也算是廢物利用。


瘋狗的輕武


沒有制空權,發展空中炮艇又什麼用?還不如出動幾架蘇-25或者鴨嘴獸來的快。目前,俄羅斯並沒有類似於美國AC-130“空中炮艇”這類特種飛機,尚處於停留在設計研製階段。

根據塔斯社報道,在去年的軍隊-2019國際軍事技術論壇期間有俄羅斯的軍工部門官員透露,俄羅斯一家防務企業正在安-12運輸機的基礎上發展一款類似於美國AC-130的空中炮艇機。這就是當前佐證俄羅斯開發空中炮艇機的一個有利證據,同時也說明俄版的安-12空中炮艇機尚處於研發階段,實際列裝、會不會列裝還需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空中炮艇機是美國人為了強化戰場近距空中火力支援而研發的一款特種飛機。顧名思義就是為近距空中火力支援而量身定製的一種機型,最早出現在越南戰爭中,以火力強大、滯空時間長、使用效費比高等特點著稱,從誕生至今一直活躍在美軍在全球各地區的軍事行動中。

美國人對由運輸機改裝而來的空中炮艇機情有獨鍾,從越南戰爭投放戰場後取得不錯的戰績後,在後續的格林納達、巴拿馬、科威特、索馬里、巴爾幹地區以及阿富汗、伊拉克都有空中炮艇機的身影。戰果輝煌的背後,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問題,比如對制空權有極高的依賴性,換而言之就是沒有制空權,這玩意根本不敢進入戰區,更別說執行近距火力支援任務了。

這一點從其研發的初衷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美國人在設想空中炮艇機構想時,主要考量到當時在越南戰場上美國需要一款留空時間長、能夠對地面進行持續火力支援的重型攻擊機;鑑於當時北越除了城市區域以外地區防空火力薄弱,且美軍面臨的多是無防護的游擊隊,因此使用運輸機通過加裝火炮的方式進行改裝對於載機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危險,特殊的作戰環境催生了這種特殊的作戰裝備。

在後續的戰爭中,美國受到制空權學說的影響,其海空軍極為注重制空權,在戰爭初期基本上都會癱瘓對方的防空系統,將對方的空軍壓制在地面,從而牢牢掌控制空權;正是基於此,空中炮艇機載後續的歷次戰爭行動中都佔有一席之地,至少其很少會遭受到來自地面的威脅。

總的一句話,空中炮艇機遂行一些近距空中火力支援任務是一個很不錯的機型,但其極度依賴制空權,同時也只能欺負一些缺乏健全地面對空火力的部隊。

俄羅斯在作戰理念上與美軍還是有很大差異的,俄羅斯師承蘇聯,在地面部隊建設上極為崇尚“裝甲洪流”和“大炮真理”,同時針對西方國家注重空中打擊力量建設的現實,蘇俄裝甲部隊在體制上優化,將防空部隊拉到自己的麾下,尤其極為注重自行式野戰伴隨防空能力建設。因此其地面作戰部隊相對比較獨立,對空中火力支援的依賴性比美軍要小得多。

隨著空地一體戰理論的深入人心,俄羅斯也在作戰理念上進行轉型,在保留傳統強勢的地面突擊力量和空降力量的同時,也開始注重近距空中火力支援建設,但由於俄羅斯的空軍並沒有類似美軍能夠在戰爭初期牢牢掌控制空權的實力;因而俄羅斯在近距空中火力支援領域多使用戰術飛機來執行,畢竟像蘇-24、蘇-25這類飛機的戰場生存性要遠比空中炮艇強得多。

另外,在戰術轟炸領域,俄羅斯除了有圖系列的專用轟炸機之外,蘇霍伊還專門研發一款重型艦機轟炸機蘇-34鴨嘴獸,沿用了蘇-27成熟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全機共有12個外掛點,載彈量達到8噸,能夠掛載種類繁多的空對面制導武器,4500公里最大航程為其增添了一個大長腿,也有一個不錯的留空時間。

既然無法保證百分百的掌控制空權,俄羅斯對於空中炮艇的認知並不是很清晰,儘管現在有消息顯示俄羅斯正在研發相關機型,但至於後續是不是會列裝俄空天軍,暫時還不好說,只能等待最終讓時間來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