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澳是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可出訪國外時常常會與各國首腦會談,是何原因?

新文化街男孩


源於美國超強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以及它強悍無比的國際地位。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某家電品牌的省級代理,一年一個億的銷量。那麼你開年會的時候只能遠遠的看老總。但如果你一年銷量達到十億、幾十億,那麼老總無論多忙,也得拔冗見你,甚至共同進餐。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個中小企業老闆,想入駐天貓平臺。你到天貓總部只能見到普通的業務,如果能見到部門經理,那已經是超常規接待了。可萬一有人通知你,馬雲將要與你會面洽談……是不是天方夜潭?

所以知微見著,國際關係也是如此。哪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接見美國國務卿都沒覺得掉面子。甚至有的小國領導人因為能接見這樣的大神還竊喜不已呢。


朝天闕1



美國是個奇葩的國家,體制中沒有總理一職。總統、副總統由競選產生;國務卿由總統提名報國會通過,不設外交部長一職,國務卿分管大部分國家事務,相當於“總理"或第一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一職;美國總統任上去世,順位繼承的是副總統(一般兼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國務卿。在理事上,因國務卿內外兼管,外交事務中以他為主,相當於其他設總理職位國家的總理兼外長。論排名是美國的第4號人物,論理事是美國的第2或第3號人物,因為國務卿只替總統負責,而眾議院議長代表國民基本是隻給政府“挑剌"不幹“正事"的角色。

美國國務卿為何出訪受到他國元首般接待?

一、美國政治體制形成的慣例。


美國國務卿代表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名正言順的國家“元首級"人物。在很多場合美國國務卿的立場,就是美國總統的立場。是美國國家總統的“特別大使"和“全權代表"。尊重美國國務卿就等於尊重美國總統。美國成立24o多年的歷史,美國國務卿出訪他國視同美國國家“元首"已成“慣例"。

二、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國務卿的特殊職位,決定其接待資質。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國務卿在國內的地位決定了國際出訪地位。在外事接待中,有時,一些非常重要的客人(並非現任元首),有的國家鑑如其國際地位或國際貢獻,接待方以對待元首級的規格接待來訪者,以示尊重與敬意。在外交場合,不乏例證。

謝謝你的閱讀、關注、點評。


老狼48440790


【彭佩奧是美國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出訪國外時,為何時常會與各國首腦會談?】



美國這個國家體制中,並沒有設置外交部長這一職務,所以外交部長的職務基本上被美國國務卿所代替,然而美國國務卿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外交部長,其實際權力要比其他各國的外交部長的權力要大。

而美國又沒有政府總理這個職務,而美國總統職務中又兼任著總理職能,按照美國的憲法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三軍總司令。所以說美國總統的權力非常之大,是總統兼總理再兼軍委主席。



而美國國務卿就是一個非常奇怪的職務,事實上,美國國務卿不僅主管美國的外交事務,還兼顧處理美國的內政事務,要處理美國內政的機構又叫美國國務院,而美國的國務院長官就是國務卿,美國國務院和其他國家的國務院不一樣,它是輔助美國總統府(白宮)處理內政事務的機構。

所以美國國務卿的職務,管的事務比外交部長要多,又比真正的總理權力要小,按照我國政治體制來看,美國國務卿就相當於一個主管外交和內政事務的副總理或者是國務委員等。在美國,美國國務卿也是比其他各部長的權力要大,被稱為首席部長,是所有聯邦政府部長們的頭。



所以從這個頭銜來看,美國現任國務卿彭佩奧,就可以以國務卿的名義會見各國的首腦,再下一級也可以和各國的外交部長舉行會談。另外最主要的還是美國這個國家的國力強大,受到很多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而美國國務卿這個權力非常大的美國政府官員,其他國家為了表示對美國尊重,也必然會是首腦出來會見他,這就是一個大國官員的好處。



如果美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美國的國務卿無論權力有多大,只要不是政府一把手,很多國家也只能派出外交部長前來接見。畢竟美國國務卿的職務行使的權力,對外就是美國外交部的權力。


大正看世界


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美國的國務卿主管的是外交,但不僅限於此。非要比對的話,國務卿相當於同樣是大國的副總理,高於外交部長半級。因為根據美國的法律,國務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長,即首席部長。其他的國家裡,外交部長或外相排在內閣第一位的並不多見。

不妨留心看看安理會五常國家的外長、外相或國務卿出訪他國時,基本上對方國家的元首或政府總理都要接見或會見,這多數是禮節性的,但有些也是實實在在的談事,這包括我們的外長每年出訪那麼多國家時的情形。

還有美國國務卿參加的和我們的一些高級別對話,我方通常就是由一位副總理作為團長,來和美國國務卿共同主持。這也就進一步說明,美國的國務卿職位高於外交部長。

另外,當然也是因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國務院也是美國政府最大的機構之一,國務卿自然位高權重,他的出訪往往負有美國總統的使命,則到訪國的一把手見美國國務卿也就順理成章。

但蓬佩奧是筆者所知道的美國曆任國務卿裡最不怎麼樣的之一。不僅因為他大肆攻擊我國、到處說我們的壞話,更是幾乎所到之處,毫無例外地對別國的一家網絡設備公司橫加指責,同時詆譭“一帶一路”。用我們外交部發言人的話說,就是“有人說得不累,我們聽得都累了。”

還有就是,有什麼樣的總統就出什麼樣的國務卿,這放在蓬佩奧身上也非常合適。特朗普出爾反爾、唯我獨尊成習慣,則他挑選的蓬佩奧也才會不守基本的外交禮儀,放德國總理和俄羅斯總統的鴿子,這也反映出他的人品存在問題。

相比我們都熟悉的、現年96歲的基辛格,他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真有點擔心蓬佩奧將來會不會成為美國國務卿裡最差的一位。


人稱黎叔


蓬佩奧是美國國務卿,相當於美國外交部長。蓬佩奧出訪,按照對等接見原則,一般外交部長就可以了。然而,蓬佩奧出訪時,為啥常常與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談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1、來者是客,出於對客人的禮貌。蓬佩奧出訪,也不是所有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都接見蓬佩奧,蓬佩奧也沒有資格要求其他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接見他;是否接見蓬佩奧,主動權不在蓬佩奧,而在其他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手中。出於禮節和尊重,一些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會接見蓬佩奧,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


2、美國是唯一超級大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一些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接接見蓬佩奧,不排除有“怕”美國、“求”美國的因素。特別是美國對很多國家進行制裁,很多國家要求美國取消制裁,但不能每次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談才說這個問題,通過蓬佩奧傳話給特朗普,也是一種便捷途徑。


3、更加了解美國政客的本質,看清美國的陰謀陽謀。蓬佩奧是特朗普政府中的活躍分子,很多時候像“瘋狗”一樣到處狂吠亂咬,這自然引起世界各國廣泛興趣。世界各國都想通過蓬佩奧的“大嘴”,更加了解美國政客的本質,更加看清美國的陰謀陽謀。在委內瑞拉、伊朗問題上,蓬佩奧一直鼓吹動武,但在訪問俄羅斯是改變了口風,世界各國就都知道特朗普的真實想法了,因為蓬佩奧對特朗普很忠誠,幾乎就是特朗普肚子裡的蛔蟲。


蓬佩奧出訪受到一些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接見,這是禮節,也是對美國高看一眼,但蓬佩奧有時不識時務,最近接連兩次放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鴿子。也許這不是蓬佩奧的個人行為,而是受到了特朗普指使,蓬佩奧只是為特朗普背了黑鍋,而且也心甘情願為特朗普背黑鍋——畢竟是為“主子”效勞呢!


毛開雲


準確的知識如下:

一,國務卿,卿,大臣也;國務卿,國家事務大臣,國務領導人,政府部門領導人。而總統,國家領導人。由此可見地位之重,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只是美國國務不是設的國務院名稱,而是國務卿。

二,美國的外交是獨立以後與外界交往逐步增多的,沒單設外交部,外交這塊劃歸國務統籌,屬於國務。因為外交的重要性,秉承總統意圖,制訂重大外交政策方針,與總統協商一致,故國務卿兼外交部長,而不是相當外交部長。其職責,對外代表國家。

總統是國家領導人。

國務卿是國家政府部門領導人兼外交。


光明嶺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彭佩奧是美國的國務卿。美國的國務卿就相當於其它國家的外交部長,儘管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外交部長,但是不同國家的外交部長在世界政治格局當中的影響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全世界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外交部長無疑就是美國的國務卿。因為自己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彭佩奧在出訪其它國家的時候經常可以直接見到那些國家的政府首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並且美國在世界上擁有非常多的盟友,同時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很多國家都需要美國的援助,所以美國官員很容易受到相關國家高規格的待遇。美國政府之所以會設立國務卿這個職位,其最初目的是為了防止總統和國會在外交事務當中出現互相鉗制的現象,另外也是因為美國總統的事務非常多,所以需要國務卿來幫助總統處理外交事務。

雖然美國國務卿就是相當於其它國家的外交部長,但美國國務卿在美國政府當中的地位卻僅次於正副總統,而國務卿掌握的實際權力卻超過副總統並僅次於美國總統。另外美國國務卿的地位高於其它的政府部長,他是美國的首席部長,國務卿掌握著美國的國璽,總統辭職需要向國務卿遞交辭呈,並且國務卿在美國總統的繼任順序當中位居第4位。從國務卿在美國政府當中的地位我們就可以看出,彭佩奧在特朗普政府當中是具有很大話語權的。



(蓬佩奧和特朗普)

既然彭佩奧在美國政府當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而美國在世界上又擁有極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那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彭佩奧自然是很容易受到其它國家政府的高規格接待。彭佩奧自從被特朗普提拔為美國國務卿以來就一直活躍在世界政壇,他經常跑到世界各地去宣揚美國的外交政策,甚至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前段時間都被彭佩奧給放了鴿子。

彭佩奧自擔任美國國務卿職位以來已經多次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歐洲各國的領導人,他跑到中東各國之後也是直接會見各國政府的首腦。一個國家的官員在其它國家受到的待遇顯然是跟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存在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力強大,很多國家都想要討好美國,比如沙特、卡塔爾和科威特等國需要美國的安全保護,而俄羅斯則期望美國可以解除對自己的經濟制裁,所以當美國國務卿到來的時候,這些國家的政府首腦會抓住機會和他進行溝通。


(蓬佩奧和普京)

最後需要再簡單提一下的是,美國國務卿儘管只是一個外交部長,但是他的影響力超過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首腦。像普京這樣作風強悍的政治家,很多國家的總統或者總理都很難有和他直接對話的機會,而彭佩奧卻多次和普京進行會談,這說到底還是因為普京有求於美國,所以彭佩奧能夠受到重視。彭佩奧是一個外交立場比較強硬的政治家,加上他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所以彭佩奧在今後一段時間肯定還是能夠吸引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李姓先生


有這樣想法的朋友不少吧!木叔是研究外交的,因此從外交語義學和禮賓的角度來給大家解疑釋惑吧!

說幾個基本的概念大家就懂了。

國際交往中,會晤、會談、會見、接見這幾個詞其實不能亂用的。

蓬佩奧只是相當於外交部長,他在和比自己級別高的外國高層交流的時候,就涉及到以上提到的一些詞。

什麼是會晤?

這是一國最高層和另一國最高層之間的見面活動,或者有最高層參與的見面活動。

所以,蓬佩奧作為外交部長,是不能和外國最高層會晤的。

什麼是會談?

會談主要是一些涉及到工作事務或者重大話題舉行的帶有政治性、經濟性、專業性的相關活動。換句話說,這算是具體交流。

一般會談可以談到很多細節問題,而會晤更多是宏觀,細節會交給更下層級的人去具體交流。

因而,蓬佩奧和外國高層見面不能說會談,他只能和自己級別相關的人交流才叫會談。

什麼是會見?

會見主要是高級別對低級別的交流,或者主賓交流。

比如蓬佩奧如果訪問俄羅斯,普京可以會見他,就不能說普京和他會晤或者和他會談。也不能說蓬佩奧會見普京。

會見很多時候是務虛或者禮儀性的。

所以,蓬佩奧外訪會出現幾種情況:

除了和自己級別相當的外交部長或者安全部長等人的會談之外,見到一些外國高層,比如總統和總理,基本上都是禮節為主,或者交流為主,不會談到細節的問題。

所有的細節,都是要蓬佩奧和對等的部長們進行交流。

其實也不光是蓬佩奧,全世界的外長都要遵循這個外交禮賓規則。

另外木叔再說一句,雖然蓬佩奧國務卿的職位相當於外長,但其實在美國政治體制中,這比其它國家外長要高一些,甚至很多人視為是介於總理和外長之間的職位。

因為國務卿也有一部分對內職能。只不過美國沒有總理罷了,而國務卿基本還是對外為多,所以也就被視為外長了。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沒有外交部長,外交部長的工作主要是由國務卿來承擔,但國務卿的職責和權力絕不僅限於外交,在一定程度上來看,美國國務卿的地位近似於總理,在美國國務卿出國訪問時,很多國家都是以總理的級別去接待的

早在美國建國之初,美國國務卿一職就設立了。但是美國國務卿最初是忙於內政的,只是到後來才慢慢轉向外交。

國務卿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通過後上任。由於是受到總統提名,所以國務卿只對對總統負責,並且總統可隨時將其免職。

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有70屆國務卿,首任國務卿是托馬斯·傑斐遜,現任國務卿是邁克·蓬佩奧。(邁克·蓬佩奧,他於2018年4月27日擔任國務卿一職,之前他是美國中情局局長)

美國國務卿是美國國務院的最高長官,與中國國務院不同,美國國務院並非美國政府,與其他司法部、國防部、勞工部等部門一樣,美國國務院也僅僅是美國政府的一個部門。(美國國務院大樓)


美國國務院的前身就是美國外交部(1789年9月由美國外交部改組而成),美國國務院的職責之一就是主管外交,但是國務院也兼管部分內政事務的行政部門,這是美國國務院與其他國家外交部的不同。在美國政府中,國務院在各部中居首席地位。如果美國國務院只是一個負責外交的部門,它是不可能有這麼高的地位的。

由於美國國務院在政府各部門中排名第一,因此國務院最高長官國務卿在各部部長中的排名也是第一位。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國務卿是政府首席部長,並且執掌國璽,總統如果要辭職必須向國務卿提交辭呈。除此以外,一些聯邦事務文件也需要由總統和國務卿聯合署名才能施行。同時,國務卿也是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內閣會議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首席委員。

論地位,美國國務卿是僅次於正、副總統的高級行政官員。如果美國總統身處不測,那麼國務卿將是美國總統的第四位順序繼任人,排在國務卿前面的只有副總統(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

當然,這個繼任順序僅僅就是一個地位的象徵。除非打核大戰,否則不可能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都同時出事兒,所以國務卿想直接晉升為總統的可能性直接為零。

由於國務卿監管部分內政,在實際政府運作中高居決策層,在某種程度上國務卿有一些政府總理的職能。美國國務卿出訪時,接待國政府一般都會鳴19響禮炮來迎接。而在國際外交禮節中,19響禮炮就是用來迎接政府首腦的(總理或首相)。也就是說,在很多國家眼中,美國國務卿就是美國政府總理。

既然是擁有近乎於總理的身份,那麼美國國務卿自然有資格與他國首腦商談國事了。(美國前國務卿克里與埃及前總統穆爾西進行會談)


千佛山車神


談不上常常與別國元首或者政府首腦會面,我認為應該是偶爾為之的,蓬佩奧作為當今世界頭號強國的國務卿(外交部長),常常遊走在各國政府之間,代表著美國的外交政策並直接傳遞美國政府的意見。

之所以會有一些國家的政府首腦,甚至是國家元首與之會面,這主要是出於以下方面考慮的:

一、此次出訪必定是干係重大,很可能會是當時影響兩國關係的大事,如果由出訪國的政府首腦或者元首接見他,以示重視。但之後的具體談判還是由外長之間進行的。

二、大多數時候,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訪其他國家也都是與其他方面的外長相談、詳談的,畢竟這才是地位對等的交流,如果美國方面提出要會叫出訪國的首腦等高層,這是需要提前安排的,對方並不一定每次都答應這麼做。

三、也不排除部分小國家為了巴結當今世界的頭號強國,特意由它是首腦出來親自會面與之談,而其外長作陪即可。

四、大國領導人有時禮節性會見一下,像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接見過蓬佩奧,為此蓬佩奧足足等了幾個小時,當普京出現之時,“胖子”已經顯得有些疲倦了,但看到普京總統那一刻,他十分緊張,就是因為不對等的身份。其實,這對於外長來說,總統親見本身就是一種“殊榮”。

總之,並不是常常與美國國務卿會面的,外交場合非常注重禮節,而重大國際場合裡,有元首或者首腦出現的地方都會引發全球性媒體的關注,如果刻意安排與首腦會談,這也是突出此次見面的影響力不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