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兒,她為何慘遭“墨刑”之苦?

歷史詩人


筆落興亡定三端之妙,墨寫清白盡六藝之奧!

近段時間來,上官婉兒還是很火的。原因就是在一款遊戲《王者榮耀》裡推出了一個新英雄,而且還念著文縐縐的臺詞,不免讓人對這位女才子有些好奇,想知道歷史中的“上官婉兒”是什麼樣的:

上官婉兒

公元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 。十四歲因為聰慧善文被武則天重用,有著“巾幗宰相”之名,而且在當時的政壇文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上官婉兒雖然有著巾幗宰相的稱號,卻並不是真正的宰相,在唐中宗時,被封為昭容,也就是她的最大成就。

才華文風

毫無疑問,上官婉兒能被武則天注意到並且重用,和她的才華有很大的關係。在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出題考校。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大悅下令免其奴婢身份。

中宗年間,因其政治地位的影響,"綺錯婉媚"的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已然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

上官婉兒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但現存的詩作卻沒有太多,不過有一首卻屢屢被提起: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紅梅妝

也就是我們這次說的“墨刑”,根據古代小說《控鶴監秘記》中的描寫,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視為心腹,同吃同住甚至在行人倫之事時也不避諱她。你說這都是女人吧,都有七情六慾,看著別人在那親熱,上官婉兒難免也不能免俗。再加上張昌宗也是郎有情來妾有意,倆人就混到一起滾床單去了。這日子久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倆人的事情被武則天撞到了。

怒不可遏的武則天拔出金刀衝著上官婉兒就刺了過去,但是刺到眉心的時候又停下了,武則天終究還是捨不得殺掉她,但還是鄭重的警告了上官婉兒:“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於是,上官婉兒的眉心因為武則天這一刺留下了一處傷疤,為了遮蓋傷疤,便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遮擋。沒想到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范冰冰版的武則天眉頭畫的就是紅梅妝)

涼涼看滄桑,懶懶紅梅妝,輕輕呵酒釀,慢慢十年光。


瀚海說史


歷史上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視為股肱之臣,相當於武周的女宰相,附作武則天治理天下,功不可沒,但她為何會慘遭“墨刑”之苦,下面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何為墨刑

首先來解釋一下何為墨刑,墨刑的操作方式是在人的臉上或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先用鐵器做上標記,等刻畫出大體輪廓後塗上古代的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顏料,從而讓在身體上的標記形成永久性的標記,這個刑法往往會傷害帶刑犯的皮肉或者筋骨,刻字時非常痛苦,並且在身體的眾多部位中,臉最為頻繁,所以無法遮蓋,在給人肉體痛苦的同時,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也會很致命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爭帝

上官婉兒出身唐朝世家,自幼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皆通,並加上本來就有上官家世代為官的家學薰陶,是名副其實的才女,這也為以後輔佐武則天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其祖父上官儀為唐高宗李治的謀臣,在李治與武則天奪位的期間站錯了隊,當時李治命上官儀為急先鋒,起草廢后(武則天)詔書,但是由於李治天性懦弱,在後面的爭鬥中處於下風,因為敗落,所以武則天稱帝后,大肆貶落上官家,家中男丁悉數被殺,女眷則被充當入宮做婢女,上官婉兒亦在其中,進入宮中服侍武則天。

受武則天賞識,進入仕途

眾所周知,武周時期,由於武則天身為女性,所以朝中女性重臣不在少數,再一次偶然機會中,武則天發現她身邊的一個婢女,生的著實秀美輕盈,豔麗中又有些許威嚴,武則天本來就是愛美之人,因此此人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在隨後的時間裡,又發現此女文采過人,過目成誦,尤其是書法更為一絕,猶如其人一樣妖冶豔麗,秀美又不乏莊嚴,因為上官婉兒由此進入仕途,最初為武則天掌筆宮女,武則天絕大多數聖旨詔書都處於上官婉兒,而後進一步得武則天賞識,入朝為官,慢慢的,許多宰相分內之事,也有上官婉兒負責,故此上官婉兒被後世稱為巾幗宰相。

侵犯武則天底線,被施以墨刑

上官婉兒自小生活在宮中,並且生的樣貌豔麗秀美,正如現在的話說的,每個帥哥都渴望愛情的滋潤,美女也是如此,到了已經談婚論嫁的年紀,心中的情愫也早已盛開,但是此時,上官婉兒卻依然在為武則天辛苦負責朝政,眾所周知,武則天身邊面首眾多,而且武則天與上官婉兒關係素來親密,甚至在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顛倒鸞鳳之時,也在上官婉兒面前毫不避諱,這顯然極大的刺激了正處於躁動期的上官婉兒,久而久之,上官婉兒則與張昌宗混在了一起,而後宮之中,武則天耳目眾多,不久武則天就知道了此事,對於張昌宗,武則天還在愛頭上,不捨得處置,於是上官婉兒就成了她洩憤的工具,武則天你沒有處死她,而是讓他活著,受盡折磨,於是給上官婉兒處於墨刑,讓其毀容,並且將上官婉兒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這就是深受武則天喜歡的上官婉兒為何會被施以墨刑的原因,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防火防盜防閨蜜啊。


丫丫說史


昨天恰好看到個野史,答一個。



話說太平公主把張昌宗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晚上共度良宵,歇罷,上官婉兒進來彙報工作,武則天出去起夜,上官婉兒心癢難耐,掀開簾子近距離觀察張宗昌,結果被武則天進來看見,大怒,隨手拿起床上的剪刀,一剪刀扔到上官婉兒頭上,上官婉兒頭破血流,留下一個傷疤。於是就用花黃紙把額頭貼住,沒想到成為流行裝飾。



正史的說法是上官婉兒在上朝時偷看群臣,結果被武則天看見,以為她要覬覦神器,就把她紮了一剪刀。



不管那個版本,都是她偷看男人被武則天紮了一剪刀。


唐風宋月


上官婉兒被處以墨刑,是因為她觸怒了武則天。墨刑也被稱為黔刑,黔刑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秦末漢初的著名將領英布就曾經受過墨刑,被人們稱之為黔布。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犯人發配邊疆的時候,都會在臉上加蓋一個金印,這也是一種墨刑。上官婉兒是唐朝著名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在武則天做皇后期間,上官儀對於武則天專政的行為十分不滿,多次上書請求廢除武則天皇后的地位。唐高宗也不滿武則天的專權,讓上官儀起草了廢后的詔書。

然而在當時的唐王朝,武則天已經樹大根深,就連唐高宗李治也無法扳倒,廢后的事情遭到了武則天黨羽的普遍反對,最後不了了之。上官儀在之後遭到了武則天的報復,家庭中的男性都被殺死,女性都被收入皇宮裡面做奴隸。上官儀被殺害的時候,上官婉兒才剛剛出生,她隨同母親一起入宮為奴。上官婉兒從小聰明伶俐,精通琴棋書畫,13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皇宮裡面是出了名的才女。

李治統治晚期,唐朝的朝政全部落入了武則天的手中。在公元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13歲的上官婉兒,在第一次見到武則天的時候,上官婉兒用自己出色的文采打動了女皇,武則天廢除了上官婉奴隸的身份,將她提拔成了才人,留在身邊做侍女。武則天稱帝之後,上官婉兒跟隨在武則天的身邊,為她起草詔書頒發命令。當時的上官婉兒相當於武則天的女秘書,是武則天最信任的人之一。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上官婉兒因為犯錯,被武則天除以墨刑。

關於上官婉兒得罪武則天的原因,一些人認為可能是上官婉兒和宮廷裡面的美男子有私情,最終招來了武則天的妒忌,武則天才會用墨刑使她毀容。一些民間傳聞稱上官婉兒在受了墨刑後,將自己的受刑部位改成了一朵花,看起來更加的撫媚了。


上官婉兒成為女丞相是在唐中宗李顯時期,武則天退位之後,善變的上官婉兒立刻投奔了韋皇后,成為了韋皇后的心腹。韋皇后一直將武則天當做自己的榜樣,上官婉兒又是武則天的寵臣,因此韋皇后逐漸拉攏上官婉兒,希望她能夠輔佐自己稱帝。

在韋皇后的提拔下,上官婉兒控制了大部分朝臣的任用,成為了一個女權臣,被後人稱之為女宰相。上官婉兒文采很好,卻十分的淫蕩,大臣們為了升遷很多人都和上官婉兒有私情。後來韋皇后密謀稱帝,上官婉兒則積極為她策劃。上官婉兒和韋皇后的陰謀遭到了李氏皇族的不滿,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

在政變發生後,上官婉兒帶著宮人迎接李隆基,表示自己對唐朝皇室的忠誠。但是由於上官婉兒跟著武則天和韋皇后做了很多壞事,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十分的不信任,最終將她殺死祭旗。就這樣在唐朝政壇縱橫30多年的上官婉兒,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站錯隊被殺。


歷史總探長


上官婉兒是唐代有名的才女,她的精明才幹被武則天賞識,於是將她留在宮內,後來成為了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也是聞名天下的巾幗宰相。本來已經無家可歸的上官婉兒在武則天身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武則天越來越信任她,然而正在她的人生巔峰,卻遭遇了武則天發明的“墨刑”,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上官婉兒與武則天寵臣張昌宗的關係過於密切,讓武則天惱羞成怒,於是用“墨刑”來懲罰她。武則天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來往頻繁,此時的武則天已經陷入了愛河,就像其他朝代的皇帝寵妃子一樣,武則天與張昌宗兄弟纏纏綿綿,甚至在上官婉兒面前也毫不避諱。而上官婉兒這時也已經情竇初開,況且她的條件並不差,不僅容貌姣好,還頗有才華,自然會吸引不少男人,不久後上官婉兒與張昌宗便纏在了一起,本來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怪只怪上官婉兒選錯了對象,張昌宗正是武則天的心頭之愛,上官婉兒自然鬥不過武則天,畢竟兩人是君臣的關係,上官婉兒也因此觸碰了武則天的底線,被武則天用自己發明的“墨刑”狠狠的教訓了她一番。上官婉兒之所以被武則天用墨刑懲罰,完全是因為她沾染了武則天的寵臣,也是她的新歡張昌宗。

從那以後上官婉兒的人生便開始走下坡路,經歷過墨刑之後,上官婉兒還被貶到三千里之外的地方,讓她永遠不能回到朝廷,最後上官婉兒被李隆基殺死。縱然曾經得到過武則天的萬般寵愛,最後只因搶了武則天喜歡的男人,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的變幻莫測,感情永遠在利益之下,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唯一值得信任的,只有自己。

才高八斗的上官婉兒成了那個混亂時代的犧牲品,但是關於上官婉兒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墨刑對於其他人來說是酷刑,對於上官婉兒來說卻更像是一次整容手術,遭遇過墨刑之後的她更加嫵媚動人,讓更多人為之傾倒。原來她在傷疤上面畫了一朵梅花,這樣看上去完全不像經歷過酷刑的人。其實墨刑本身並不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刑罰,它更強調的是對精神的摧殘,在很多人看來,墨刑是紋身的起源之一。

上官婉兒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從家破人亡,淪為武則天的奴隸,到成功逆襲,成為武則天身邊的大紅人,歷史聞名的女宰相,再到後來因為與張昌宗關係過於密切被武則天懲罰,泯然眾人最後被殺,人生的大起大落就在一轉眼,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過去的也已經無法挽回,唯一能夠把握住的,就是現在。活在當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即便不夠成功,至少足夠充實。


尚武菌


是金子總會放光!上官婉兒把這句名言演繹得淋漓盡致。

唐高宗時期有一個丞相叫上官儀,起草詔書要廢除武則天。

武則天將上官家族的男人全部處死;

將上官儀的兒媳婦鄭氏及其剛出生的女兒上官婉兒罰做女奴,分配到掖廷使喚差遣。

鄭氏真是偉大,女兒上官婉兒剛會講話,便教她識字讀書、背誦詩文。

上官婉兒確實聰明,6歲時不僅能夠熟背詩歌200多首,還能寫詩著文;

更令人稱奇的是,10歲的時候,上官婉兒能夠明明白白說出官場上的規定,並且富有文采和修飾,還能理解一些法律和命令。

上官婉兒的聰慧睿智傳到武則天耳中。

13歲那年,武則天特地召見小女奴上官婉兒,並當場出了一道題考考她。

武則天親眼見證,上官婉兒思考片刻,提筆一揮而就,很快寫成一篇美文,好像早就構思好了一樣。

看完文章,武則天十分高興,將小女孩拉進懷中,如獲至寶。

武則天當場下令免除上官婉兒的奴婢身份,並且讓她負責朝廷詔書、命令的擬定。

上官婉兒掌管解釋、起草皇宮詔令很多年,被人們稱為“巾幗宰相”。

受到武則天的重用,上官婉兒盡心盡力回報恩情。

駱賓王起草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章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上官婉兒看過文章後,賞其文采、愛不釋手,還把文章推薦給武則天。

武則天看了開頭就被震懾;

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武則天問道:“這是誰寫的?”

上官婉兒回答:“駱賓王寫的。”

武則天抬頭望向前方,長長嘆口氣說:“宰相怎麼沒有發現這樣的人才啊!”

武則天覺得一定要愛惜身邊的人才,於是更加重用上官婉兒。

這麼受重用的“女宰相”為什麼慘遭“墨刑”之苦呢?

唐高宗和武則天每次上朝,接受大臣朝拜、稟報,武則天都會安排上官婉兒鑽到自己的桌案肚下,記錄大臣們所奏事宜。

有一天,武則天沒有上朝,唐高宗一個人接受宰相稟報上奏。

上官婉兒像平時一樣,鑽進武則天的那張桌案肚下,記錄唐高宗與宰相的言論。

唐高宗發覺了上官婉兒,非常憤怒。

退朝時,唐高宗將一塊指甲蓋大的刀片扎到上官婉兒的額頭,並且不許拔下。

上官婉兒愛美心切,請求唐高宗准許拔下刀片,便寫下一首詩《乞拔刀子詩》。

詩的全文是:

麗日煦皇庭,清風拂龍臺。

分明眼前事,依稀夢飄來。

忽焉思散起,精移何神駭。

罪奴當萬死,還乞龍顏開。

最後兩句打動了皇上,唐高宗准許她將刀子拔下。

刀子拔下了,額頭留下一條刀疤。後來,武則天又在她的額頭加上一條刀疤。

武則天非常喜歡上官婉兒,將她作為心腹。

武則天也是過份放縱自己了,她與張易之、張昌宗等人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開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20多歲的女孩,看見這樣的場面,免不了會心如鹿撞、芳心蕩漾。

張氏兄弟身姿俊美、容顏亮麗。

長期身居宮中,上官婉兒經不住誘惑,有時候與張易之調情罵俏。

情慾之惑能夠使人越發放肆,甚至無所顧忌。

武則天與張氏兄弟、上官婉兒一起吃早飯。武則天一抬頭,看見張易之與上官婉兒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武則天當時一拍桌子,怒目圓睜,呵斥道:大膽放肆,你敢偷我禁臠!罪該處死!

命人將上官婉兒關押起來,但是,武則天心情矛盾。

自從任用上官婉兒,制誥發令總是很滿意,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

但是,與自己情人偷偷摸摸,也是實在可惡,這口惡氣難以下嚥。

武則天猶豫不決之時,張易之兄弟吹起了耳邊風,請求武則天念在上官婉兒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的份上,饒過這一回。

為了讓上官婉兒記住教訓,武則天免除她的死刑,決定對上官婉兒實施墨刑。

上官婉兒嫩如凝脂的臉面上,眉心右上側有一小塊疤痕,那是唐高宗留下的。

武則天下令與舊疤對稱,再刺上一塊疤痕。上官婉兒眉心上方有了兩塊對稱的疤記。

上官婉兒受到懲罰後,更加用心服侍武則天,討好武則天;

漸漸地,武則天不再計較她以前的過失。

畢竟年輕,當然愛美。

上官婉兒最初用頭髮將額上的墨刑遮住;

後來,心生靈感,在傷疤之處精心刺了一朵梅花,並且塗上紅色,用來掩蓋墨刑之羞。

沒想到,經過這樣打扮,上官婉兒越發嫵媚動人。

皇宮中的女人們紛紛效仿,很多人都用胭脂在前額點上淡紅色的梅花,演變成紅梅妝。

一枚掩蓋缺陷的花朵,逐漸發展成一個朝代的時尚。


數學張教員


我是侯叔說歷史,我來回答:

歷史上上官婉兒被武則天視為股肱之臣,相當於武周的女宰相,附作武則天治理天下,功不可沒,但她為何會慘遭“墨刑”之苦?

何為墨刑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刑罰,即在犯人的面部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然後再染墨,使之成為犯人的標誌。這種刑罰相對於凌遲、梟首、腰斬、車裂而言,無疑要輕得多。不過,這樣的刺青會使得受刑人失去尊嚴,屬於一種“恥辱之刑”。

上官婉兒之受墨刑,流傳著多種版本

唐朝是歷史上一個以女人為尊的朝代。不論是武則天還是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都是十分厲害的女性。除了她們,最出名的想必就是上官婉兒。她深受武則天喜愛,不過卻因為和武則天的面首廝混被發現後遭到了墨刑,她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女人,可惜她的一切都是武則天給的,面對她上官婉兒根本沒有反擊能力,怎麼談得上自保呢?

上官婉兒的出生尊貴,可也因為家族的沒落進了宮,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差事。武則天的寵愛讓她的人生迎來了轉折。她成為了武皇身邊最受重用的女官,有一次她和武皇圈養的面首搞在了一起被當眾抓住,武則天一生氣就對她動用了墨刑。

這個說法最讓人信服,不過仔細一想,卻發現很矛盾。首先就是武則天的性格,她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即使對待上官婉兒很疼愛,可也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單只是用了墨刑。可見要麼是上官婉兒手段過人,要麼就是武則天真的很喜愛她。要不就是這種說法是誤傳,畢竟之後上官婉兒仍然是女官,甚至被後世之人稱為女丞相。就算她是一個女人,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男人。當然還有另一個可能就是武則天早就想給她一個教訓。

這個時代女權主義色彩很重,上官婉兒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從她之後的很多行為都看得出來,她並不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甚至因為權勢地位參與了太平公主等人的權勢之爭,所以說她遭受的墨刑真的是武則天所為,想必就是給她個警告讓她不要踩過界。


侯叔說歷史


所謂墨刑就是古代在犯人臉上或額頭刺字,並塗以墨汁使其永不褪色的一種肉刑。史書對上官婉兒遭受墨刑之事確有記載,但不是被刺字,只是被小刀戳中額頭,而且網傳婉兒因武則天面首張易之兄弟慘遭墨刑純屬無稽之談。

上官婉兒本是名門之後,祖父上官儀曾任唐高宗李治時期宰相。只因武則天招道士入宮做法事惹怒李治,上官儀順便提出廢后之議。

上官儀太天真了,他本以為就此扳倒武則天,但其草擬廢后詔書還未完成,李治就在武則天哭鬧面前認慫,一句“這皆是上官儀教的”,直接為上官家族招來滅門之禍,只有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免死入掖庭為奴。

掖庭雖苦,可婉兒在母親精心教導下擅詩文精律法,其才情名滿掖庭。求賢如渴的武則天聽聞婉兒才情,不顧兩人之間血海深仇,竟將婉兒招至身邊親自調教成得力心腹助手。而婉兒也忘卻仇恨,對武則天忠心耿耿,很快就成其身邊擬訂詔敕的內舍人(首席秘書)。

武則天與婉兒這對奇特的君臣組合,攜手對抗波譎詭異的政治風雨。可是人皆有七情六慾,更何況婉兒聰慧過人也非冷血心性,可想而知婉兒隨著年齡增長,當然也會有情感盪漾之時。

據《北戶錄》記載,武則天稱帝后,每次與宰相議事時,都命婉兒在旁全程記錄。有一次一位姓李的宰相前來奏事,婉兒望著侃侃而談的李宰相,突然提筆忘寫有些失態了。

武則天察覺之後心下大怒,她豈容婉兒如此忘情?議事完畢,主僕二人回到後宮,武則天為此大發雷霆,順手拿起桌上一把小甲刀擲向婉兒,小刀正中婉兒額頭,並掛在婉兒額頭晃晃悠悠似墜非墜。

嚇得婉兒也不敢拔下刀子,直接跪地賦詩《乞拔刀子詩》,為自己求情。這時武則天才稍稍息怒,命婉兒拔下刀子。

由此婉兒的額頭就留下疤痕,婉兒嫌其難看,就在額頭貼上梅花鈿加以修飾。誰料婉兒這隨手一貼更顯其俏皮可愛,竟成為引領唐朝仕女熱衷的梅花妝。

其實古代女性貼花鈿習性起源於三國時期的東吳,並非婉兒首創。只不過婉兒名氣太大,後人多將此美妝技巧歸功於婉兒而已。

至於引起婉兒情感波動的李宰相到底是誰?《北戶錄》只以“忘名”二字一筆帶過。我們如果真想對此八卦一下,那就根據史料抽絲剝繭細作分析。

有關上官婉兒容貌在史書中並未明確記載,只說其氣質好,聰慧明習吏事。不過根據武則天的擇人眼光,婉兒容貌既便稱不上大美女,也應是蕙質蘭心的知性女人。那麼能被婉兒看中的男人,也應是才情容貌旗鼓相當之人。

據史料分析,婉兒在武則天身邊負責記錄政事的時間,應在公元696年至705年之間。那在此期間李姓宰相共有4人(李懷遠、李道廣、李嶠、李迥秀),其中才貌並重之人只有李迥秀符合標準,而且李迥秀當時年過不惑還是未婚之人。而當時上官婉兒三十多歲,和李迥秀年齡也正相合,由此被婉兒看中的李宰相最有可能就是李迥秀。

如果上官婉兒與李迥秀能喜結連理,也不失為才子佳人一段良緣。只是婉兒剛動情就遭武則天法海式強力阻止,只得被迫放棄不敢再有下文。

而李迥秀竟被張易之老媽看中,被迫娶了這個又老又醜的老女人,一時間心懷抑鬱疏於朝政,終落得被貶外任刺史悲慘結局。

當然這皆是我們根據史料推理,沒有直接史料依據。我們面對浩瀚歷史,也只得慨嘆婉兒錯失好姻緣,唯留下梅花妝的美麗傳說罷了。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上官婉兒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事,故而也被稱為“巾幗宰相”。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是一位奇女子,她是初唐大詩人、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不過,由於上官儀反對武則天專權,被網羅罪名,以“謀反”最被誅殺,當時一併被殺的還有上官婉兒的父親,而上官婉兒和母親則被收為官奴。

由於上官婉兒自幼聰穎,又有家學的薰陶,使得她在相對開放的唐朝逐漸嶄露頭角,成長為了一代才女。據說,武則天遇到上官婉兒後,也對其大加稱讚,這才又改變了上官家族的命運。武則天雖然打壓上官儀,卻重用上官婉兒,命其做婕妤,負責草擬詔書。

唐朝時女子地位相對較高,可以在內朝為官。由於上官婉兒才華出眾,而且相貌出眾,又被封為了唐中宗昭容,故又被稱作上官昭容。及至武則天稱帝后,上官婉兒一心輔佐女皇帝,很受器重,成了武周政權的股肱之臣。當時,許多原本屬於宰相分內之事,也交由上官婉兒來負責,故上官婉兒被後世稱為巾幗宰相。

不過,歷史上的上官婉兒私生活相對混亂,她曾與太子李賢有過私情,後為唐中宗李顯昭儀,還與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有過緋聞。當然,真正導致上官婉兒悲慘結局的,卻是在權政治鬥爭中的挫敗。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聯合禁軍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傳位於太子李顯,唐中宗二次登基。在唐中宗再次掌權後,上官婉兒的地位一落千丈。不甘落寞的上官婉兒,看出韋后有篡權的野心,因而開始依附韋后。

後來,韋后與安樂公主母女合謀毒殺了唐中宗,陰謀奪取。關鍵時刻,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率軍擊誅殺韋后,迎立唐睿宗李旦。在這場政變中,上官婉兒也遭到牽連,被李隆基所殺。就這樣,捲入黨爭的上官婉兒,就此香消玉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相傳,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曾遭受“墨刑”,但卻因此顯得更加嫵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刑罰,即在犯人的面部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然後再染墨,使之成為犯人的標誌。這種刑罰相對於凌遲、梟首、腰斬、車裂而言,無疑要輕得多。不過,這樣的刺青會使得受刑人失去尊嚴,屬於一種“恥辱之刑”。

有人說墨刑始於武則天時期,這顯然是不合史實的。其實,早在西周時便有墨刑,如《尚書·呂刑》中便有“墨罰之屬千”的說法。在《周禮·掌戮》中還曾提到,一些貴族會差遣受墨刑者守門。

上官婉兒之受墨刑,流傳著多種版本。不過,相對可信的一種說法,應該是在上官儀蒙難時,上官婉兒被收為官奴,便被處以了墨刑。在《酉陽雜俎》一書中,曾提到: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酉陽雜俎》

此說指出,唐朝女子面部飾花的風俗,是因上官婉兒才流行起來的。由於上官婉兒面部有墨刑痕跡,影響美觀,所以便在被刺青的部位進行了遮掩。這種做法反而使得她看起來更為嫵媚。不過,此說的可信度或許尚待考證。

前文提及,自西周時便有墨刑,而在漫長的時間裡,自然有人會想辦法對面部刺青進行遮掩,倒也不至於等到唐朝時由上官婉兒首創。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由於上官婉兒面容姣好,又富有才情,即便是有墨刑痕跡,如適當掩蓋,倒也不失為絕代美人。否則,唐中宗倒也不至於將其作為昭容。


夕陽下的晚楓


墨刑,上古五刑之一。所謂墨刑,即用刀子在人的臉上或身體上刺字並塗上顏料。

所謂刑不上大夫,然而,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才女、武則天最器重的女官、官至宰相的上官婉兒,為何會受“墨刑”之苦呢?

有關上官婉兒受墨刑,目前有幾種說法。


先來看看第一種說法:

話說,嗣聖元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自己當上了皇帝,彼時,揚州司馬徐敬業率領十萬大軍討伐武則天,而才子駱賓王則為其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上官婉兒也從宮人的手裡得到該檄文,因其文采飛揚,上官婉兒對此愛不釋手。

在和武則天的交談中,上官婉兒提出要愛護人才之類的話,此舉招致武則天不滿。但武則天愛惜上官婉兒的文才,只處以墨刑。


再來看看第二種說法吧。

第二種說法來自段公路的《北戶錄》,該書中有關上官婉兒受墨刑的記載,源自陳藏器撰寫的《本草拾遺》,陳藏器和上官婉兒差不多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因此第二種說法有著較高的可信度。據記載:

天后(即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指的是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話說,當年武則天和朝中大臣議事時,武則天都會讓上官婉兒躺在她的裙子底下,記錄她和朝臣所議論的事情。一天,武則天、唐高宗以及宰相在議事時,婉兒忍不住爬出來偷窺前來議事的大臣,卻被高宗發現了。

等退朝後,高宗非常生氣,直接讓人將一把小刀紮在上官婉兒的臉上。後來,上官婉兒作了一首乞拔刀子詩後,高宗心軟之下就允許婉兒拔下小刀。為了掩蓋臉上的傷痕,上官婉兒就在傷痕處刻上一朵紅色的梅花。

所以上官婉兒也有梅花宰相之稱呼。


最後一種說法則來自野史記載。這種說法的可信度較低,但該說法的看點十足。

話說,武則天十分器重上官婉兒,將之倚為心腹,甚至,在和張昌宗兄弟在床榻間行雲雨之歡時,武則天也不避諱上官婉兒。

次數多了,上官婉兒難免有所心動,加之張昌宗又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俊美男子,以至於上官婉兒心頭猶如小鹿亂撞,不久之後,上官婉兒就和張昌宗私相調虐。



有一次,上官婉兒和張昌宗私會,卻不小心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當即大怒,她本想直接處死上官婉兒。但因為張昌宗的跪地求情,上官婉兒才得以赦免、僥倖活命。

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武則天擔心上官婉兒會再和張昌宗私會,就下令用墨刑來懲戒上官婉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