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那麼弱小,加沙那麼狹窄,為什麼以色列不能徹底消滅呢?

小葉的生活日記


哈馬斯集團在巴以衝突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既不屬於以色列方也不屬於巴勒斯坦方。哈馬斯的政治原則就是消滅以色列,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巴勒斯坦神權國家。

而且巴勒斯坦的政治主張還有意識形態和巴勒斯坦現在的政黨意識相對立,雖然加沙地在名義上也屬於巴勒斯坦國家,但是活躍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卻和巴基斯坦政府一直屬於不和睦的狀態。

對於以色列來說消滅巴勒斯坦或者哈馬斯集團是非常的輕鬆,包括現在的加沙地帶已經被以色列吞併的差不多了。

若是在稍加努力的話,完全可以吞併加沙並且消滅哈馬斯,那麼為什麼以色列要留著哈馬斯呢?

留著加沙地帶其實是一個戰略佈局,以色列是在聯合國的指令之下從巴勒斯坦的國土中劃出了一部分建立了猶太民族為主要民族的國家。

不過早期巴勒斯坦並不認可聯合國的劃分,所以也就和以色列發生了軍事衝突。由於巴勒斯坦方面的軍事太過於落後,被以色列一步步打退。

除了當初國際上指認的以色列領土之外,以色列還佔據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目前巴勒斯坦的實際控制面積越來越的分散化,包括巴勒斯坦意義上的首都耶路撒冷都掌控在以色列的手中。

早期的時候,以色列通過自己的軍事力量將巴勒斯坦割據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的控制區,另外一個就是地中海兩岸的加沙地帶。

加沙地帶最初的面積還是挺大的,不過隨著以色列的不斷的壓縮,以至於現在加沙地帶的面積急劇縮小。

以色列之所以不徹底的吞併加沙地帶,是因為要給巴勒斯坦人一個生存空間。如果要是徹底的將加沙地帶給吞併了,那麼大量的巴勒斯坦人該怎麼辦?

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目前都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實際控制區,現在以色列正在儘可能的壓縮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實際控制面積,從而逼迫巴基斯坦人不斷的向加沙地帶轉移,所以導致了加沙地帶成為了全球人類最密集的地方。

若能夠將巴基斯坦全部都集中在了加沙地帶,那麼就可以切斷巴勒斯坦人直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接觸,從性質上也就消滅了巴勒斯坦。

加沙地帶人口比較密集,如果真的將加沙地帶給吞併的話,那麼將會導致大量的巴基斯坦人無處可去,在國際的監督之下以色列也不可能發動大屠殺。

這些巴勒斯坦人肯定會融入到以色列的實際控制區域。而現在這些巴基斯坦人本身對於以色列都非常的仇恨,倘若以色列侵佔了他們最後一點生活空間的話,他們很可能會組織最後的力量進行反抗,或者會直接劃轉為能零融入到以色列的國家內部。

而這些人若是到時候再發布一些恐怖襲擊,只會給以色列的社會帶來混亂。所以加沙也可能是以色列留給巴基斯坦人最後的生存空間。

而至於為什麼要保留著哈馬斯,其實只是為了給加沙地帶留一個可以當家作主的政府機構罷了。同樣也是為了削弱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政治形象和政治力量。


夏目歷史君


從表面來看按照以色列目前的實力,想要征服彈丸之地的加沙似乎輕而易舉,不過理想與現實總存在差距。所謂“將軍有劍不斬蒼蠅”,當年以色列的確長期佔領過加沙,後主動撤出,不是以色列無法征服加沙,而是不想。

以色列沒有徵據加沙甚至還主動撤出,主要三點原因:

  • 第一,加沙地帶屬於巴勒斯坦的地盤,人口稠密,不好貿然行動;
  • 第二,對於以色列來說加沙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第三,以色列封鎖加沙也是為分化巴勒斯坦。


加沙地帶指的是巴勒斯坦與埃及西奈半島連接在一起的一小片狹長沿海地帶,又名“加沙走廊”。加沙總面積僅365平方公里,還沒舟山島大,人口卻超過300萬,是中東人口最稠密地方之一。加沙的人口生育率高得驚人,平均每個婦女生有5.9個孩子,位居全球前列。

按照當年聯合國關於“巴以分治”的相關決議,加沙地帶屬於阿拉伯國也就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當地的居民也大多都是巴勒斯坦人。從法理上來說以色列並沒有正當征服的理由,而且當地人口過度稠密,硬來很容易傷及無辜,屆時以色列會受到巨大的國際壓力。

雖然面積不大,但加沙地帶大多數都是可耕地,沿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近年來還發現有天然氣資源,在總體貧瘠的巴勒斯坦算得上是塊寶地。更何況,加沙地處交通要衝,是塊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地方。

不過加沙地帶對以色列卻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加沙自然條件不錯,但當地非常貧困,超過60%人口在貧困線以下,年人均GDP還沒以色列的零頭。即便以色列得到,經濟非常落後的加沙也很難開展相關經濟活動,獲得足夠的回報。

而如今的以色列對加沙沒有興趣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分化巴勒斯坦的考量。雖然當年巴以分治,但實際上巴勒斯坦內裡還是一盤散沙,佔據加沙地帶的哈瑪斯與佔據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之間矛盾重重,彼此同出一源卻互相作對。

以色列佔據加沙多年後主動撤出,並且將之封鎖,使得加沙地帶變成了一座孤島。由於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還有巴勒斯坦自家的鬥爭,加沙地帶被破壞得越發嚴重。這般形成不良循環,使得加沙與約旦河西岸之間越走越遠。如此一來,原本就困難重重的巴勒斯坦建立計劃就變得更加遙遙無期。

澹奕認為,以色列沒有將加沙納入是出於多重考量,巴勒斯坦地區是整個中東的矛盾焦點,各種糾葛千絲萬縷盤根錯節,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以色列再厲害,對於加沙也無法隨性而為。


澹奕


以色列要消滅哈馬斯是很容易,只要以色列願意只要幾個月時間就應該可以把哈馬斯消滅。

但是以色列出於戰略考慮,他們不能消滅哈馬斯,因為消滅哈馬斯會偏離他們預訂的戰略目標。

(約旦河西岸的變化)

加沙地區是以色列故意留的,目的就是用來安置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口。

以色列一直想吞併約旦河岸,但是由於那裡有大量的巴勒人口,而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仇恨太深,兩個民族之間可以說水火不容。

如果以色列提前消滅哈馬斯,吞併加沙地區,那麼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必然會流入約旦河西岸地區,這無疑會加強巴勒斯坦人對約旦河西岸土地分控制。

雖然以色列仍然可以輕易的吞併約旦河西的土地,但上面的巴勒斯坦人口怎麼辦,以色列既不能大開殺戒,也不能把他們驅趕。

就算驅趕也沒地方驅趕,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土地連帶人口一起收,但問題是留大量的巴勒斯坦人口在內部,猶太人會安心嗎?那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

因此以色列要完成吞併約旦西岸的土地,又不想要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口,只能先留著加沙。

留著加沙最大的好處就是以色列可以一點點的擠壓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迫使上面的巴勒斯坦人主動留向加沙地區。

以色列採取這樣的策略,雖然需要花費長久的時間,但是卻是一個最穩妥的方法,可以達到他只要土地不要人的目的。

哈馬斯其實是以色列刻意放縱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哈馬斯在巴勒斯坦人中的地位,從而代替目前駐守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

一旦哈馬斯在巴勒斯坦人群中的影響力超越巴勒斯坦政府,那麼巴勒斯坦人就完蛋了。因為哈馬斯是一個帶有極端性質的武裝,不會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

一旦所有巴勒斯坦人以哈馬斯為中心,那麼整個巴勒斯坦民族都會被世界拋棄,到時候以色列要做什麼都不會受到國際社會指責的。

以色列現在就是有意凸出哈馬斯對巴勒斯坦人的重要性,讓哈馬斯保持相對的實力,並允許他對以色列進行挑釁,這樣才能弱化駐守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

不然的話,以色列怎麼會允許哈馬斯這麼張揚,以他的實力滅哈馬斯是很容易的事。

其實普通人的思想都短淺的,現在也有很多巴勒斯坦人埋怨駐守在約旦河西的巴勒斯坦政府軟弱。其實以色列巴不得巴勒斯坦政府強硬,這樣一來他就有藉口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的力量發動攻擊,一點一點的擠壓巴勒人的生存空間。

如果巴勒斯坦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以色列完全吞併約旦河西的土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在民族生存的大戰略,普通民眾的眼睛都是弱視的。對於民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句話,在我這裡一直都是打折的,因為大部分民眾永遠只看表像。


一號風手


從以色列的能力來看,中東大多數國家都不是以色列的對手。但是並不會因為這些國家弱小,以色列就會將其一網打盡。

以色列國土狹小,一直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原屬於巴勒斯坦的一些區域,以及原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至今仍有很大部分處於以色列的直接控制之下。然而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口並不多,總人口僅800多萬,而猶太人也僅600多萬而已。在這個人口規模之下,以色列自然難以再有新的土地擴張。

換句話說,以色列就算能夠控制更多的土地,但是以色列卻無法更有效地管理這些土地。另一方便,一旦一個地方落入以色列之手,則這個地方的人口也將自然納入以色列。而這這種結果,必將減小以色列的猶太人比例,對以色列並不是什麼好事。除非以色列只要土地不要人口,把一個佔領區的人口全部趕走,和曾經的幾次阿拉伯戰爭一樣。不過,這種做法在現在已經越來越不現實。

再來看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這個地方與以色列完全接壤,且給以色列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是以色列對外防禦的主要區域之一。但是,以色列卻無法通過消滅哈馬斯,來達到解決加沙地帶威脅的目的。

因為其一,雖然以色列對於加沙地帶有絕對壓倒性優勢,但是加沙地帶卻有超過300多萬的阿拉伯人口。如果以色列徹底消滅了哈馬斯,那麼這些阿拉伯人是繼續趕走,還是併入以色列?如前文所說,如果300多萬的阿拉伯人併入以色列,將完全改寫以色列的民族構成,這自然不是以色列願意承擔的結果;而如果再繼續趕走這些阿拉伯人,則國際其他大國,包括美歐國家在內,都不可能同意。因為300萬數量的難民,不是歐洲國家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原本就是以色列侵佔巴勒斯坦土地以後,被以色列大量趕至加沙地帶的,原本就相當於一處安置點了。

其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雖然同屬於巴勒斯坦,但是和巴勒斯坦的巴解組織卻是互不隸屬的,完全是兩個派系,甚至相互對立。所以,哈馬斯的存在,可以讓巴勒斯坦長期處於內鬥之中,這對於以色列而言,無異於是一種間接的幫助,且同時還可以減輕國際輿論的壓力。

因此,以色列沒有必要消滅哈馬斯,也就自然不會徹底消滅哈馬斯了。


蘇綻


以色列曾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至1994年巴以達成和平協議前直接佔領加沙地帶,此後仍然控制加沙邊境、海岸線並設置了許多定居點,加沙總面積僅363平方公里,但以色列控制區就佔其中21%的面積。

巴以和平協議規定“以色列逐步撤出定居點和武裝人員”,2005年2月以色列開始撤軍和撤出定居點,至當年8月15日加沙古什.卡提夫定居點關閉,以色列僅控制加沙邊境和海岸線。

2006年1月25日,哈馬斯在巴解權力機構立法選舉中獲勝,翌年因為哈馬斯和法塔赫不合,雙方發生內訌,哈馬斯將法塔赫驅逐出加沙,成為加沙實際的控制者,而哈馬斯一直對以色列持強硬態度,長期不承認以色列存在,引發以色列執政的利庫德集團恐慌。

越打越糟的加沙


為消滅哈馬斯這個眼中釘,以色列在2008年、2012年和2014年三次對加沙地帶大打出手,使用空襲和地面部隊發動進攻,而哈馬斯則用火箭彈襲擊等方式還擊。

雖然以色列總能在軍事上獲勝,但始終無法消滅哈馬斯的存在,相反卻令哈馬斯對以色列本土和以色列居民的襲擊威脅越來越大,而且在以色列屢屢“先發制人”後,原本並不受國際間待見的哈馬斯反倒成了“受害者”,幾乎以色列打一次,哈馬斯的形象就改善一回:第一次,見風使舵的土耳其埃爾多安大搞“加沙難民救援船”,風頭出盡,以色列則在國際間十分被動,而埃及則趁勢成了哈馬斯和法塔赫間的調停者,哈馬斯、法塔赫的“巴勒斯坦內訌”戲劇性地在共同敵人壓力下得到緩解,此後再未激化;第二次,哈馬斯和法塔赫聯手在聯合國爭取成為“觀察員國”並得到廣泛同情,最終如願以償;第三次,以色列的打擊讓法塔赫和哈馬斯簽署但一直未能落實的《多哈宣言》得到落實,哈馬斯在2017年宣佈解散加沙行政委員會,自2007年5月起一直分裂的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重新統一,巴勒斯坦人歷史性地實現了“統一戰線”。以色列人力、兵力終究是有限的,如果繼續這麼“打一次壞一次事”,他們當然要掂量掂量。

土耳其的“加沙難民救援船”


加沙和閉塞、周圍只有個弱小約旦的約旦河西岸不同,這裡一直是無可爭議的阿拉伯居住區,且曾長期為埃及領土,雖然幅員狹小卻東臨大海,南接埃及領土且形勢錯綜複雜的加沙地帶,以色列既不能完全封鎖,又惟恐事情鬧大後引發國際衝突,從而令此前幾次中東戰爭的成果得而復失,加上北面黎巴嫩-敘利亞一線更加吃緊,因此儘管吹鬍子瞪眼,但自2014年之後再未敢輕舉妄動大打出手了。

加沙通往西奈半島的地道,這種地道據說多達幾百條,以色列的封鎖無濟於事


陶短房


憑以色列的實力,它不僅可以消滅盤踞在加沙地帶的哈馬斯,以色列軍隊還可以輕鬆消滅整個巴勒斯坦國,但是以色列政府不能這樣做,因為它必須給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一些生存空間,所以以色列政府也不會隨便掃蕩加沙地帶。


(加沙地帶地圖)

哈馬斯的另一個名稱叫做伊斯蘭抵抗運動,它在1987年由亞辛教長創建,哈馬斯還在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設有分支機構。哈馬斯是屬於一個比較極端的組織,它一直反對中東和平進程,並且哈馬斯的最終目的是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哈馬斯經常會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手段威脅以色列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哈馬斯會被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列為恐怖組織。

哈馬斯經常組織人員對以色列民眾和警察進行襲擊,在哈馬斯成立的幾十年時間裡面以色列也已經有大量民眾在哈馬斯策劃的襲擊之下喪生。儘管哈馬斯的每一次襲擊都會招來以色列的瘋狂報復,但是以色列軍隊卻很少對哈馬斯進行毀滅式的打擊,或者說以色列政府一直在默許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以色列政府之所以沒有將哈馬斯給徹底消滅掉,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哈馬斯成員)

首先,哈馬斯成員有很多就是巴勒斯坦普通民眾,甚至哈馬斯的一些武裝分子在某些時候還會偽裝成普通民眾對以色列警察和民眾發動襲擊。以色列也是一個比較文明的國家,它不可能隨意殺害巴勒斯坦民眾,否則以色列政府將會遭遇國際社會的激烈譴責,也因為哈馬斯的很多成員混雜在普通民眾當中,所以以色列軍隊很難將哈馬斯給清除乾淨。

其次,加沙地帶面積雖然只有365平方公里,但是這一地區的人口卻超過300萬,加沙地帶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個地區之一。為什麼加沙地帶的人口密度會這麼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以色列把加沙地帶當成是安置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一個重要地點,以色列政府將自己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不斷送到加沙地帶,所以這裡的人口密度才會達到很高的水平。


(加沙地帶人民)

目前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巴勒斯坦,它無論是要消滅巴勒斯坦政府還是哈馬斯組織都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以色列終究還是要給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一些生存空間,而且加沙地帶的民眾也需要一個機構去管理,所以以色列政府在大多數時候都只會打擊哈馬斯,以軍很難徹底消滅哈馬斯,它也不能輕易掃蕩加沙地帶。


李姓先生


哈馬斯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還是在1988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然後建立一個從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的神權國家,以色列宣佈其為非法組織。

911恐怖襲擊後,他被多個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哈馬斯的海外資產也遭到凍結,後來雙方談判,允許哈馬斯在其自治區內進行政治鬥爭,但是遭到哈馬斯拒絕,內塔尼亞胡上臺之後對哈馬斯進行了嚴厲打擊,雙方之間的談判也因此而破裂。

早在1967年,以色列就已經控制了加沙地帶,但是在40年之後,以色列單邊退出了該地區。按照以色列今時今日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將哈馬斯打敗,然後統一,但是以色列並沒有這麼做,這是為什麼呢?

從上面的地圖也可以看到,以色列的面積幾乎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包圍這加沙地帶,這個地方經常發生戰爭地方又不大,所以經濟發展並不是很好,由於挨著中東地區唯一的發達國家以色列,所以為了謀求生存,每天會有數萬人跨過邊境到以色列工作,但他們多從事的是一些建築行業方面的重體力活動。

以色列本身是由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本身科技發達,本國人大多不會從事這些低價又勞累的工作,他們需要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來為他們工作。

除此以外就是加沙地帶只有300多平方公里,但是卻住著300多萬人,是世界上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一旦打仗如此龐大的人口,勢必會有相當一部分湧入以色列,到時候對以色列的治安和社會穩定是一個嚴重的危害。

以色列這些年來一直在擴充領土,然後他把這些領土上的巴勒斯坦人都送到了加沙地帶,所以這些地方才會有這麼多的巴勒斯坦,以色列也需要給巴勒斯坦人一些空間,不能完全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否則對以色列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日本德川家康有一句話是“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以色列這麼做和這個本質的意思也差不多。


琅琊利劍


二戰後,以色列國在西亞開張成立。不過,作為傳統的阿拉伯世界,突然來一個以色列國家,並且以色列的獨立建國,意味著阿拉伯人將永久失去一塊土地的主權,這讓阿拉伯人感到難以接受,因此,從以色列建國那日起,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便一刻也沒消停。

在當下,反對以色列的武裝中,以哈馬斯最為著名,哈馬斯的老巢加沙地區也較為狹窄,但是,以色列為什麼無法徹底消滅哈馬斯,蕩平加沙地帶?

個人認為:

實力對比

如果單獨對比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實力,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幾乎無法對比。

以色列方面:以色列是西亞的發達國家,並且還有著“核大國”的外號,在之前多次阿以戰爭中,多個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尚且被以色列擊潰,由此可見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並且,不論是軍工還是財政,以色列都是強盛國家。

哈馬斯方面:不過是一個民間屬性的抵抗組織,哈馬斯所具備的能力,無非是搞幾次無法改變大局的襲擊而已。

相對來說,以色列莫說打算消滅哈馬斯,就是直接蕩平巴勒斯坦政權,都不是什麼難事兒。

國際形象

只是,以色列雖然實力強大,但對於哈馬斯,還是感覺頭疼的。因為對哈馬斯的剿滅,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

儘管以色列在今天擁有的土地上建國,是根據兩個依據:一個是聯合國的決議,另一個則是以色列人的祖先曾經居住在這裡。這兩個依據可謂互相關聯:因為以色列人的祖先居住在西亞,所以聯合國依照這個給以色列確立建國地點,但是,如果沒有聯合國的決議,那麼,光說祖先曾居住過也無濟於事:因為以此類推,越南的河內,還曾是中國的交趾郡。

換而言之以色列建立的這兩個依據,讓很多國家覺得有些站不住腳。因此以色列需要搞好“國家人設”:既樹立以色列文明、富強、發達的形象。其中富強和發達是硬實力,而文明是軟實力。

文明的確立,就需要確保以色列軍隊不具備濫殺無辜的習慣,不會主動違反聯合國的規定。

而加沙地帶人口較為稠密。作為哈馬斯的老巢,以色列蕩平加沙地帶很容易,但這一軍事行動,必然會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並且法理上加沙地帶不屬於以色列的主權範圍,以色列如果出兵加沙橫掃哈馬斯,等於送把柄給阿拉伯各國,因此,以色列才會保持克制。


藤樹先生


消滅哈馬斯以後怎麼辦呢?由以色列直接統治嗎?以色列曾兩度佔領加沙地帶,但最後都撤軍撤出居住在當地的猶太人,把加沙的管理統治權移交出去。為什麼呢?加沙有300多萬人,猶太人不到1萬,其餘的均為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

因此,以色列政治家們判斷,要長期佔領這樣一塊地方,會極其困難,得不償失。如果佔領加沙,以色列必須長年在這一帶派駐數萬士兵,也不能避免暗殺、衝突。與其如此,不如撤出,只在必要的時候封鎖制裁,即便要派武裝部隊進入,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363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帶,位於西奈半島的東北,瀕臨地中海,與埃及接壤,被以色列包圍。這裡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居住著300多萬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其中一半住在難民營裡。這裡缺水、缺電,還缺醫少藥,也是世界上生活最艱難的地區之一。

如果佔領,不但士兵和他們的生命安全是一個問題,300多萬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會是以色列經濟的極大負擔。同時,還會有來自國際輿論的譴責。無論是軍事、經濟和外交,以色列都不想承擔太多。哈馬斯雖然不是好的統治者,但總好過沒有統治者。

雖然哈馬斯曾經以摧毀以色列為已任,但與伊斯蘭國、基地組織、穆斯林聖戰組織比起來,並不是最極端的。他反以色列,同時也與巴勒斯坦內部許多其他派別,都發生過武裝衝突。所以對以色列而言,哈馬斯並不是最糟糕和需要花費最多精力去應付的敵人。

多年來,哈馬斯一直致力於發展正規軍事武裝,一些成員也受到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也有了火箭。雖然哈馬斯的火箭,理論上可以打到以色列的任何一個地方,但以軍的“鐵穹防衛系統”,讓這個威脅大大減輕。

何況,哈馬斯沒有空軍、海軍,沒有裝甲坦克和重型火炮,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完全不能與以色列比,又被阻隔在那樣一個孤立的地方。哈馬斯從埃及到以色列,從加沙到以色列,都挖掘了地下隧道,走私糧食、藥品、汽油、電子產品等等。

當然,他們也將恐怖分子和武器通過地下通道運進以色列。但這一系列隧道,很快被以色列情報機構探出,並予以了徹底的摧毀。以色列發動的空襲,還炸死了哈馬斯武裝部隊領導人艾哈邁德·賈巴里,及多個哈馬斯重要領導人。

多年來,以色列和美國、歐盟持續打擊哈馬斯。卡塔爾、埃及等國,都減少或完全停止了對哈馬斯的經濟援助。哈馬斯經濟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危機,軍事上的失利,實力已大大削弱,早已不能對以色列構成威脅。所以,以色列樂得維持現狀。

哈馬斯與法塔赫,與巴勒斯坦其他政治勢力間,也有很深的矛盾。同時,哈馬斯也明白,摧毀以色列是無望的。加上國際社會特別是埃及的調停,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有緩和的趨勢。最後,哈馬斯在加沙的政府宣佈辭職,將權力移交給法塔赫。


世界真的很大


內塔尼亞胡在2019年的以色列大選沒有進行之前,內塔尼亞胡就成表示,如果再次連任以色列總理,他將把約旦河西岸納入以色列領土,讓以色列西北兩部連接起來!

巴勒斯坦的核心是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現在的首都耶路撒冷曾經也是約旦河西岸的一部分,這是1948年聯合國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治的結果,不過耶路撒冷最後被以色列吞併了。約旦河西岸有充足的水源,土地肥沃,而且地勢平坦,很適合發展!正因為以色列看中的是約旦河西岸這個巴勒斯坦的核心地帶,就會想辦法將其吞併過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水火不相容的,以色列如果收編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遲早還是會鬧獨立,以色列就想著將他們趕到加沙地帶去,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和地帶不過也就是幾百公里,有利於以色列的控制!

巴勒斯坦有今天的下場,都是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的結果,根據美國政府的規劃,敘利亞戈蘭高地都是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也是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就應該去流浪,可以併入其它的中東國家去,成為其它中東國家的子民!

以色列和美國最後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整個中東,所以中東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讓他們去流浪或者是去美國,讓美國分幾個州給以色列,而不是讓美國把中東的領土分給以色列。以色列的軍事實力確實很強,它完全能消滅哈馬斯並佔領加沙地帶,但是它並不敢這樣做。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以色列的堅船利炮雖然可以消滅哈馬斯,但是得不到當地巴勒斯坦人的民心。

加沙地帶其實原本就是被以色列統領的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原本就是就是以色列的領土,只是哈馬斯帶領當地的巴勒斯坦人民,重新從以色列政府手中奪回了加沙地帶。因此擺在以色列政府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以色列固然可以奪回加沙地帶,但是它要怎麼管理那片充滿反以色列氣息的巴勒斯坦土地呢?

就像美國可以佔領阿富汗,但是阿富汗一直持續地在給美國放血一樣;以色列同樣也可以佔領加沙地區,但是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民眾早晚會拖垮以色列——這就是以色列政府在幾十年前放棄加沙地區,讓當地的巴勒斯坦人在哈馬斯的帶領下獨立建國的根本原因。

哈馬斯的目標以及想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奪回部分被以色列侵佔的土地,並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國。而在具體的運動過程中,哈馬斯一方面教育巴勒斯坦人,向他們闡明一些以色列條款背後的剝削制度;一方面積極發動巴勒斯坦民眾,讓所有的巴勒斯坦人成為潛在的哈馬斯成員,以建立屬於巴勒斯坦人的民主國家為最終目的。

從實際效果來說,哈瓦斯真的得到了渴望自主與獨立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全力支持,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都是以色列的敵人,以色列除非使用一些種族滅絕政策,否則絕對沒有辦法管理加沙地區。而且哈馬斯組織還有宗教性質,和巴勒斯坦人的宗教信仰相結合,這使得哈馬斯更加的堅不可摧、防不勝防。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是,哈馬斯地區的實力雖然相對弱小,但是它得到了俄羅斯以及伊朗的支持,在以色列面前也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既然拿下加沙地區相對費力,而以色列又沒有辦法很好的治理加沙,那以色列人自然不會輕易動手。

哈馬斯抵抗組織就是一個處處躲避以色列的打擊,一直用非常極端的方式來抵抗以色列的宗教武裝力量。對於這樣極具有極端主義的武裝組織,根本沒好感,特別是策略上令人不恥。但即便如此,以色列並沒有完全消滅哈馬斯抵抗組織,不是因為以色列沒有能力消滅哈馬斯,而是不能消滅哈馬斯,因為消滅哈馬斯之後,以色列面臨的麻煩將更大,所以以色列一直保留哈馬斯的有生力量。

加沙地帶曾在1948年阿以戰爭期間,被聯軍的埃及軍隊佔領,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奪回加沙地帶的控制權,直到2005年,以色列實行單邊撤離計劃,以色列軍隊和猶太人在加沙地帶的定居點一同撤離該地區。2007年,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接力機構法塔赫發生內戰,哈馬斯贏得了加沙地帶的完全控制權,現在整個加沙地帶都由哈馬斯組織完全控制。以色列本身就佔領過加沙地帶,只不過後來由於和平協議的簽署,又撤出來了。之後加沙地帶才落入了哈馬斯的控制之中,而以色列也一直嚴防死守與加沙地帶邊境,進行隔離,所以以色列不可能再次控制加沙,讓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更好。因為加沙地太地方小人口又太多,即使消滅了哈馬斯,對於以色列來說也是個大麻煩,這300多萬人口居住在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居住了一萬人,這人口也太多了。更主要是,這裡不是什麼國際大都市,而是一個十分貧困的地方,而且大多和巴勒斯坦人並沒有工作,大多數處於失業當中,靠國際援助生活,以色列佔領了該地區就要養活這300多萬人口。這對於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壓力,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哈馬斯在那裡自生自滅吧,只要哈馬斯不老實,以色列可以隨時出兵收拾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