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進行時,西安人民意識到,除了房子這些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

如今我們生活在錦衣玉食的年代。當不愁吃穿的時候,人們就開始追求其他財富,例如買房子,慢慢的就對市場造成了影響,出現了惡劣的"炒房"行為。然而,2020年的開頭就沒那麼美好,今年的春節非常之早,但是隨著的還有讓人們害怕的傳染性病毒——新型冠形病毒。它的來臨影響了很多行業,甚至對一些行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它的到來毫無疑問的也對樓市造成了影響,甚至多城業績直接為零。經過這次疫情風波,讓不少人們意識到,在災難面前,最貴重的不是房子、車子和金錢,因為它們帶不走也花不掉。相比之下,健康、教育、科技顯得十分重要。

疫情進行時,西安人民意識到,除了房子這些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

也許有人會說,健康、教育和科技哪一個都需要錢。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反推卻完全說不通。實現這3件事,錢不是必需品,錢是錦上添花。有時候錢並不是萬能的,就好比疫情期間,很多人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正品的好的口罩一樣。但是我們有技術可以搞生產,有科技可以研製出新的產品和藥品,有健康可以不生病。

疫情進行時,西安人民意識到,除了房子這些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

車、房、錢無疑不是用不完的東西,一旦有個"萬一",損失是無法被追回的。因此,我們不應該過於在意這些身外之物。唯一有升值空間和發展潛力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只有大家足夠強大,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即便是財富消失了,至少還擁有從頭再來的能力。

疫情進行時,西安人民意識到,除了房子這些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

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好處,說透徹一點就是不會貶值,但錢、房、車買到手可就說不準了。眾所周知,在建國以來的幾十年裡,通貨膨脹了很多倍,三十年前的百元大鈔,如今可搓一頓都不夠。"萬元戶"是曾經有錢人的代名詞,如今再也沒人以此來誇口了。根據東方財富網經濟學家的計算為例:1978年的1萬元的購物能力水平其實相當於當下的60萬元,1988年、1998年、2008年和2013年的1萬元分別等於現如今的15萬元、3萬元、2萬元、1.2萬元,這貶值的速度和差距已經直接可見了。

疫情進行時,西安人民意識到,除了房子這些東西才顯得更加珍貴

所以說,買房如果不是自住,是真的有很大的風險。要想樓市長期平穩保值,健康、教育、科技這三點才是必要條件,比房子和金錢來得更為珍貴。從前我們把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的支柱產業。可如今時代不同了,房地產行業已經有發展過盛的趨勢了,不需要再扶持。未來發展,還是得靠教育興盛、科技興國、健康興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