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哈嘍,小夥伴們,你們準備開工了嗎?


除了一些必需的行業,很多公司都選擇延期上班或者在家辦公。小編就已經在家辦公一週了,這幾天看著不斷上漲的確診人數和連醫院都進不去的確診患者,真是相當的揪心。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像小編這樣的自媒體工作者,可以在家辦公,而很大一部分職業,像餐飲、商場、旅遊景點……因為疫情原因,已經停工很長時間了,就算開業,大概也不會有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門吃一頓飯吧。


而社會長期停工不運轉導致的後果大家有考慮到嗎?


【餐飲行業受損嚴重】


春節本身是餐飲旺季,2019 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 10050 億元。


如今,一場疫情,則全部歇菜。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在往年春節期間,餐館、酒店忙得熱火朝天,個個生意紅火,年夜飯、家庭聚會,好友聚餐,一波又一波。


如今,街上很難再看到人,絕大部分店鋪也都是關門歇業狀態。就算有開門的,也沒有客人。


為了春節期間營業,很多餐館都是早早預定幾萬塊錢的食材,水電費、房租、人工成本,往年每天淨利潤小一萬,如今都是淨虧……


比如海底撈原定於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所有內地門店暫停營業,後又宣佈延長暫停營業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把,海底撈員工成本是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計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只能撐 3 個月。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 接受採訪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 7-8 億元。兩萬員工的工資一個月支出就在 1.5 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 3 個月。


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 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但防疫仍是第一位,要保證員工安全和基本生活。”


當然,外賣業務比例較大的餐飲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比如百勝中國的外賣收入佔比約 20%。


但即使算上外賣業務,餐飲行業的春節期間收入也至少腰斬。


【其他行業也深受影響】


不僅餐飲,酒店行業也是一片蕭條。疫情一來,誰還敢去旅遊去住店。還有那些開KTV的,開網吧的、做推拿按摩的、在廟會上表演雜技的、賣小孩玩具的、開遊樂設施的、賣冰糖葫蘆爆米花的……


很多都是小本買賣,如今卻被疫情堵死了。


除了那些比較依賴春節,季節性強的行業之外,只要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也都深受影響。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 交通運輸、出租車/滴滴司機,路都封了哪來的客戶;
  • 舞蹈室、健身房、游泳館,從來就沒有那麼安靜過;
  • 教育補習行業,孩子出不了門,補習班基本全部取消;
  • 房產銷售、出租的中介,聽說根本沒有人敢出來看房;
  • 保姆家政,其他地區受影響程度還不清楚,但我看新聞上說某家家政平臺打算辭退所有湖北籍的保姆阿姨,因為沒有僱主敢用……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旅遊業/


旅遊業更不用說了,全國主要景區、文化娛樂場所都已經暫停營業。比如平時人擠人的上海迪士尼,從 1 月 25 日就開始閉園。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全國旅行社也都已經暫停服務,攜程、馬蜂窩、飛豬、同程、美團等在線旅遊平臺,更是早早發佈了退改保障計劃,酒店退房、門票退票都可以免費。


根據中金公司,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30 日,全國鐵路客運量比 2019 年春節同期下降 61.5%,公路、民航旅客同比分別下跌 64.6% 和 48%。

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交通,旅遊市場在春節期間處於停滯狀態。


/影視娛樂/


今年的春節檔也是集體撤檔延期,對於影片市場來說,同一個檔期能容納的票房是有限的,再加上春節檔本身是觀影高峰期,所以相比於餐飲和旅遊行業在疫情後存在的用戶集中消費‘‘報復性’’增長,疫情對 2020 年的全國整體票房是實打實的影響到了。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另外,劇組目前也都已經暫停拍攝,這意味著後期影視劇作品的供給可能會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收入。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疫情之下,你會失業嗎?】


都說新型冠狀病毒和非典差不多,在春節前後爆發,保守估計也需要到5、6月份才能控制住,但是可能很多企業“撐不住”了。


從行業層面分析解剖,疫情後確實會有不少人面臨失業。

然而,如果我們將視覺聚焦到企業,你會發現每個企業都是有自我修復和調節能力,有自己“免疫”系統,能夠回到自身健康狀態。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許多企業平時會投入一些資金到增長潛力大、增長率高,但在目前市場上佔比與收入較低的業務。那些探索性的業務在疫情之下則會被暫緩叫停;那些明顯只投入、卻無實際產出的業務,還有那些不被疫情政策所認可的業務,則直接關停。

暫緩與關停並不代表得裁員。

企業遇到經營上困難時,就會應激地做出業務聚焦,集中人力於有產出的事情上。

我們拿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西貝莜麵作為例子,年收入 50 億+,其中堂食業務佔比 80% 以上。雖然疫情下不能開門接客,但它的 2 萬多名員工,仍有極大的概率能被“外賣業務”所消化掉。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據公開媒體的報道,我們將 2018 年西貝的主要經營數據整理成下面的估算表。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西貝2018 年總收入約 56 億,其中的堂食收入為 48 億,外賣收入為 8 億。外賣貢獻了 1100 萬的訂單數、14% 收入和18% 流量,可見仍然有著非常大市場,以及人員的安置空間。

對於餐飲行業,外賣業務也有著更高的營業利潤。

換個例子,看看星巴克外賣數據,下面是長江證券研究所研究成果: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這張表表明,只要星巴克的單店外賣業務收入佔比能做到 15%,單店的營業利潤就能從 0%,提升到 48.9%。

換到餐飲行業身上,雖然堂食的收入驟減,高利潤的熟食外賣業務也能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裁員與否,主要要看企業對未來的信心。

企業就像一個個體,但在做決策之時,它們不會被當下的恐慌情緒所左右,擁有更高智慧。

企業家與老闆們的信心,才真正關乎你我的職業。有研究發現,企業家們的信心對經濟、投資、就業、產業有著顯著的影響。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就現時而言,影響企業家信心,除了業務方向及時調整外,主要有 4 大方面。

第一,是現金流和信貸額度。

當賬上現金裡足夠支撐未來 6 月,信貸額度上足夠支撐 6 個月,企業在物質上的信心基本有保障。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第二,是資本對市場未來的判斷。

境內外市場以及對新型肺炎疫情有所反應,在為數不多的有漲幅股票中,有一支股票是來自疫情打擊非常嚴重的餐飲行業——海底撈。


雖然海底撈大陸門店也都暫時停業,但是投資者依舊看好疫情後餐飲市場,以及海底撈是大家再次齊聚街頭時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只要企業的業務沒問題,是有價值的,那麼即使短期內沒錢,也會有資本願意“貼錢”。

第三,是政府推出補貼政策。

企業在每個員工身上花的錢是員工工資的 1.5-1.7 倍,多出來的錢,絕大部分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場地費,疫情下政府若有相關政策出臺,企業信心將會倍增。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出臺多項保障企業貸款、減輕企業社保繳納壓力等措施,相信之後還會有更多。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第四,是最直接的疫情防控。

全國確診數、疑似病例、治癒人數、死亡人數,除了看絕對值,也要看趨勢。2 月 1 日全國疫情治癒人數趕超死亡人數,2 月 8 日是獲取防控信心的重要時間點。


7天虧損5000億!疫情過後,這些企業還能活下來嗎?


向最好的結局去努力,但以最壞的可能去準備。

在《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 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文章中,我們不僅要看到疫情下的艱難,更要看西貝賈國龍在採訪結束時說的一句話:


“我們盡最大努力先扛著,等扛不住的那一天再說。什麼時候扛不住了?誰知道呢。


人的耐力有多大,企業的耐力到底有多大,過程中還會發生什麼,這些變量太多了,別做那麼精準的計算,現在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這是中國企業們的信心和責任心。

素材整合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