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看,所謂的“正能量”是什麼呢?

xwaicdd


何為正能量,其實正能量就是能讓你恍然大悟的存在,讓你積極面對生活的存在,讓你不斷超越自己極限的存在,它可以是一段話,一個視頻,也可以是一個動作等等。當你認為是正能量的東西時,它並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正能量的,比如,一個平時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那麼能讓他有動力考及格的某種存在,對他來說就是正能量,但這對於一個經常考80多分的人來說,就不會覺得能讓他有動力考及格的某種存在是正能量,他們認為的正能量是能讓他們有動力考90分以上的某種存在。所以,正能量是相對的存在。但正能量也可以是絕對的存在,如以上的例子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突破自己的極限,超越自己。

正能量只是一劑激勵的良藥,我們唯有藉助這股力量徹底改變我們的心態,才能一往無前。

本人90後,在經歷社會的洗禮後決定自己創業,如果你也在迷茫中,希望我們能互相鼓勵,成為彼此的正能量。———二般小生


二般小生


我認為正能量其實就是一種安全感~

它從內心深處給人以充實感,或許大部分的人是從別人的言行中來體會這種感覺的,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某件事物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如黑夜中的燈光,寒冬裡的爐膛,所以說,只要是讓人充滿希望的事物都應該叫做“正能量”~


它能讓人感覺到踏實和安全,給人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依靠,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在頂著壓力生活,看似堅強,其實脆弱,可能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會打破平衡,讓人瞬間崩潰,即便你不惹事,也可能讓你陷入困境,身邊沒有一點點的安全感,所以,誰也不願多管閒事,整個社會也就變得人情淡漠了~


正能量的出現讓人們有了底氣,做好事的人不再心寒,因為身後有國家的法律和社會道德的支持,人們走在路上充滿精氣神,遇到有困難的人會主動幫忙,那些投機倒把的、偷偷摸摸的、碰瓷的再也無處躲藏,也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懲處~

正能量是社會風氣向好的標誌,也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充滿正能量的人,讓孤獨的人感受到踏實和安全,讓陷入困境的人看到希望和生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溪雲丶初起


所謂「正能量」,就是你的正知、正念、正行,源於你心性的起心動念...


心理學的本質,就是研究「心性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心隨境轉,境隨心轉」,這個「境」包括四個:環境、意境、心境、幻境。


  • 環境,大家都熟悉這個詞彙,但是意思很廣泛,用佛法一句話來說,就是內心所處的環境,即「六塵」,眼、耳、鼻、舌、身、意,內心環繞著這六種途徑傳來的各種信息。

  • 意境,包含兩重意思,一種是內心感受到外境的各種念頭和情緒,主要是第二種是內心起心動念的意念的境界,比如我們看畫,其實看的就是畫面透出的意境,這種境界很多時候不能用語言表達,詩表達情,畫表達意境,也就是「詩情畫意」;

  • 心境,也就是你的心態,心境平和可以覺知身邊一切細微變化,心境浮躁不但看不清外境,自己也是迷迷糊糊,古人用心如明鏡表達一種心境。

  • 幻境,這是與潛意識和夢境有關,需要一定基礎才能聽懂,這裡就不說了。


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環境;

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性,對應會產生各種起心動念,這些想法也就是意念,直接影響身體能量的變化,導致身體健康和行為方式的變化。


所以,我所瞭解的心理學,其實就是人的身體、行為方式、心理出現了問題,需要我們通過表象的行為症狀來分析患者的內心活動,而各種內心活動其實就是心性受環境影響產生的變化。


什麼是心?什麼是心性?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是福菩提老祖所在地,就是對心的描述,即:

「三星斜月洞,靈臺方寸山」

心:心上三個點,即三星,斜月就是三個點下面的斜勾;這個洞字,表示心臟處在的位置,把心臟拿出來是不是一個被封住的洞?

靈臺方寸山,講的就是心臟部位叫做“膻中”也叫“靈臺”,遇到事情心亂了,叫做“方寸大亂”就是說心的位置,「山」這個詞有兩重含義,其一是說心臟形象來看就是一座山,其二就是告訴我們,心要像山一樣如如不動,有定力就不會讓心方寸大亂。


劃重點,大智慧解開「心」這個字的奧秘!

心上的三點分表代表:

左邊的點:代表正念、善念、佛性

右邊的點:代表負念、惡念、魔性

中間的點:代表人性,內蘊五毒「貪、嗔、痴、慢、疑」


大家看,把心建立一個模型,就能解釋很多疑問,這是修心養性的基礎,也是一切心學的基礎理論,直接解開以下幾個千古模糊的疑惑:

  • 佛魔本一家;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

  • ...等等

正念修心性,做正能量的人

人性善變,受環境影響很大,古有孟母三遷就是為了創造正能量的環境。


所謂正能量其實和負面能量,事實上同時存在我們的心性中,一旦起心動邪念整個人都不好了,而且很難抑制這種念頭,緊接著念頭會推動產生壞的行動,一旦動心產生強大能量支配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犯罪所謂的動機。


因此,我們要正知正念來修我們的心性,不斷提升正知正念的認知,逐漸正念就能封印邪念,為了不受環境影響,自古以來都在強調修定力。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穩定地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



三合學堂


任何一個人,想要變得更優秀,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

正能量就是對自身能量的增強,而負能量就是對自身能量的損耗。

正能量會讓一個人變得積極健康,而負能量則會讓一個人沉淪。

而能量是由情緒帶來的,不同的情緒裡蘊含著不同的能量,如下圖。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想要有所改變,那麼最先開始做的不是行動,而是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擁有一個積極的情緒,才會有足夠能量去改變。否則,再多的努力也無事於補。

現在最流行的焦慮,除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糟之外,沒有任何用處。當你處在焦慮中時,一定要清醒,這是在損耗自己的能量,讓自己不斷沉淪。首先要做的不是努力行動,而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從焦慮中走出來,讓積極情緒帶給自己能量去改變呢?

首先,正確認識焦慮。

明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雖說它屬於消極範疇,但並不等於說焦慮就是災難。它的存在,至少證明自己是個正常人。

其次,接納焦慮。

正確認識焦慮之後,當焦慮來臨時,不要從內心深處去排斥它,而是要接納它。

事實上,消極情緒之所以愛找上我們,只不過是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始終對它們有一種排斥的心理。

若要焦慮不糾纏自己,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納它。

最後,愛上焦慮。

從本質上說,焦慮其實就是內心缺乏愛的表現。若愛上焦慮,那麼內心中就充滿了愛,焦慮自然就煙消雲散。

想要了解更多心理秘密,歡迎關注我們!

心理破密社


心理學領域中,《積極心理學》就是研究人類積極情緒和行為的,這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裡格極力主張的心理學領域。主要從三個方面研究:一是研究快樂生活;二是研究美好生活;三是研究有意義的人生,分別從“享受生命”、“參與生命”、“生命歸屬”,這三個角度去深入研究。

那麼具體什麼是正能量,我們還是要通過人這個載體來說明。一般來說,正能量的人對生活充滿熱愛,永遠滿懷鬥志。而普通人一旦受了打擊,從此萎靡不振。一個擁有正能量的人對打擊是無所畏懼的,他們人為這是件好事,而且越挫越勇。

大多數人受到打擊很容易質疑自己,甚至自暴自棄,反觀一個有正能量的人,不但不會被失敗打敗,而且越來越有鬥志。他們擅長在失敗中找到一種感覺,那就是自己在慢慢接近目標,失敗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是必須要跨越的關卡。

一個人如果擁有正能量,他就會活的很真實、很坦然。不要覺得正能量的人是完美的人,命運都是一帆風順的,正能量的人遭遇的苦難往往比普通人更多。他們放佛勇士一般敢於正視困難,他們不屑於掩飾自己的艱難,不屑於隱藏自己的短板,他們待人誠懇,讓人覺得他們特別偉大。

另外,正能量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常人,他們更容易發現事物本質,古人說,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因為他們能很好的抓住事物的關鍵,才不會輕易的慌張,因為恐懼大多數來自於對事物的未知。所以一個正能量的人,會讓人覺得他們擁有大智慧。

再一次回到心理學的範疇,正能量可以讓人看到自身的優勢,藉此來抵消掉自身的不足和消極心理,瀟灑、從容、睿智的工作和生活。

最後,希望所有觀者都能做一個正能量的人。


小戒正能量


我個人對於正能量的理解絕不僅僅只是毫無根據的自我安慰式的暗示,我認為,所謂正能量是人對於自身、他人和環境的一種客觀性的評價和正性思維方式。希望通過我的分享讓你對正能量有多一些的理解。

正能量,為何成為了食而無味的雞湯心理學

我們在朋友圈或者其他渠道看到的所謂大道理或者雞湯都被當作是一種所謂正能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的確是正能量,但是,它的效用極其短暫甚至可能是一瞬間的。根本原因的確是在於我們的認知沒有進行改變,所以,我們的思維方式、內驅力、行動力都沒有得到實踐,自然也就不能從中獲取到一定的心理需求,我們就無法真正改變。

所以,獲得正能量的根本還是需要重塑我們的思維結構,也就是我們對於自身、他人、外界的一種理解和感悟,這是一種積累,並不能短時間內得到經驗。

重塑思維結構,我們需要做哪些?

這是一種平時的積累,目的在於增強我們的自我意識,增強我們對於心理過程、情緒的感知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意識到我們平時的情緒、行為和他人、周邊環境的一個關係。

1、自我認知

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認知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平時的生活中,無論是想法、情緒還是行為,其實都是我們自身發出的指令,所以,我們不僅要意識到,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想,為什麼我們發生了這樣的情緒。

例如:我們看到別人擁有比我們更優秀的品質,我們產生了嫉妒情緒,如果任其發展,那麼就會變成一種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於他人和自身的一個認知,所以,我們要思考這個心理過程,為什麼我們要嫉妒別人?他的品質我們是否可以學習,我們又是否擁有其他優良的品質,在這個思考過程中,對於自身的優勢、劣勢,我們都會逐漸產生一個客觀的理解。

2、培養客觀的思維方式

非黑即白、從眾心理學等等,這些錯誤的思維方式每一天都在影響著我們,並且讓我們的價值觀產生意識不到的偏差;那麼,什麼是客觀呢?我個人認為,客觀對一件事情綜合的考量,是我們結合自身、他人、環境之下的一個綜合性思維。

例如:父親看到兩個孩子掉進了水裡,一個離岸邊近但是並不是這個父親的孩子,一個離岸邊遠,但是是這位父親的親身生孩子,父親選擇了救自己的親生孩子,你認為這個父親做錯了嗎?也許你認為自己能夠做出客觀的評價,但是,很多人卻認為這位父親做錯了,開始用道德審評去評價他。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來去看待,那麼,這件事情其實並無對錯,只是一位父親做出的他認為正確的選擇,他認為可以減輕自身負罪感的一個選擇而已。

客觀的意義不在於評判對錯,在於分析過程和結果,對於我們自身的行為、情緒都能夠應用,這就是我們需要客觀的意義。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正能量,也許猛地一看和正能量無關,但是,當你具備時,你就能夠明白,正能量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客觀思維的評價過程。


心理博學社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老師回答。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哲學中有一分為二的原理,也有相互轉化的原理。說的是有些時候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人們的心理活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心理活動受到思維模式、所處環境、學識閱歷、心理承受能力、人際關係等的影響。

從心理角度看,所謂正能量就是積極向上的能量、催人奮進的能量、樂觀豁達的能量、好學上進的能量、排出了負面影響的能量、與人和諧相處的能量、在逆境與困境情況下能夠積極化解的能量、愉悅個人生活體驗的能量、應激下的評估能量、接納自己的同時理解他人的能量。

同樣一件事物用正向思維和用負向思維去考量,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不同的。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反敗為勝,跌倒了能夠爬起來,他們在失敗面前,沒有頹廢,他們認為生活的起落反而能夠催人奮進,這就是一種正能量在發揮作用。為什麼有些人成功了又身陷囹圄,究其原因與他們的心理防線不夠強大,負能量的干擾都有很大關係。

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到處都能體現到這個人樂觀豁達,積極向上,好學上進,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即便是遇到暫時的困境,他們也能夠坦然面對,用自己所擁有的正能量加以克服。

從心理學角度看,所謂的正能量是與負能量相對而言的,心理學認為,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較平常人更能夠激勵自我,更能夠尋求各種方法去實現目標。一個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響,人們擁有了正能量,就可以充滿自信。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正能量其實在當下浮躁、抱怨如潮的社會中,是一種環境的嚮往,希望感受到每個人都受到他人的關注,都可以互相無私的風險,都可以對彼此無條件的付出,這和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有著一定的聯繫。

有時候,我們刷抖音或者其他視頻APP的時候,每當看到所謂‘正能量’的小視頻時,你是怎樣的心境?

例如:汽車在公路上飛馳,路過了多輛汽車,但在馬路中央,有一隻殘疾的野貓,前腿支撐著地面費力的爬行著。這時,一名女司機把車停到一旁,將野貓抱起,送到附近的寵物醫院...

而在這背後,無論是網友,還是電視臺採訪,加上視頻的配樂後,你都會覺得感動,你會感觸“還是好人多...”此時,無論是你咒罵誰殘害的野貓,還是這位熱心腸傳播的正能量,對你而言,都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這種情緒,不單單是讓你感受到喜悅,而是更深層次的滿足。這種我們在心理學正念治療中,稱之為能量分值。現在很多國外的TOP大學都在熱衷於研究於此,用意念、瑜伽、打坐等方式來進行情緒的滿足。

這一切都是屬於正能量的範疇,但從心理學的治療層面講,我們更熱衷於關注‘能量’兩個字。 簡單來說:“喜悅”、“奉獻”、“熱愛”等與愛相關的一切,都是正能量,類似‘抱怨’、“怨恨”、“煩躁”等於恨相關的一切都是負能量...

所以,現在無論是神經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量子物理學、還是腦科學都在更多關注與‘能量’相關的學說。而在未來,我相信這一切也會更加被世人接受,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正面積極的正念、正思維來引導社會發展與均衡...

以上是一些個人看法,如果覺得對你有些許的幫助,可以關注頭條號‘霖士心理’,希望我們能一同成長...


霖士心理


“正能量”這個詞是這幾年興起的一種俗語,形容或者指代那種可以讓人獲知後感覺很好的信息,以及這種“感覺很好”的感受。雖然“正能量“這個詞並非心理學術語,不過根據它所出現的一些語境的用法,我們大致可以感覺到,它是一系列讓人嚮往的特質的集合。

根據Joachim I Kueger博士在《今日心理學》(Psyhoclogy Today)上的撰文(並非論文),他認為,當我們說一個人具備正能量的時候,可以說這個人是“充滿激情的、具有同情心的、歡快的、樂觀的、有禮貌的、慷慨的、寬容的”。由此聯想到,大部分我們所說的具備正能量的信息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另一方面,Kueger博士也認為,其實“正能量”這種說法,如果放在心理學的科學範疇內,假如“正能量”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那麼套用“大五人格”的理論框架,具有正能量的人就是外向性高、宜人性高、責任心高、情緒穩定且開放性高的人(天哪這說的不就是我麼?!哈哈)。所以他基本認為,正能量就是指那些積極的人格特質。

從我個人來分析,從社會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正能量”不光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而是一類信息的集合。“正能量”代表的是一種“肯定自己”以及“肯定他人”的信息特質,或者說,是“自我確認”以及“他人確認”的,提升自信的與自尊的一系列信息。因為與正能量相對的,所謂“負能量”,是自我懷疑、自我毀滅、自責、內疚等等指向自己的攻擊,以及憤怒、厭惡、嫌棄等指向他人的攻擊。什麼是攻擊?攻擊可以說是一種現實與預期的失衡與衝突,攻擊就是在試圖解決這種心理衝突。而正能量所代表的是一種平衡與穩定,這並不是“與世無爭”,而是自我實現的、能夠接受預期與現實有所不同的一種覺察。這一點在自我與他人之間是一體兩面的。

簡單說,正能量就是“我行你也行”。而“我行你不行”,“我不行你行”,“你我都不行”可以說都不屬於這個行列。

此外,正能量還帶有神秘主義和心靈學的色彩,在此不做贅述。以上理解供參考。


鯨魚小星球


每一刻你都有選擇——在和平中或在抵抗中。當你處於平靜中時,你會吸引正能量,當你抵抗時,你會產生負面的反響,反射你的存在。這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而且正是你需要做的。它不是你的老闆、同事、父母、前任或交通,而是你自己的感覺產生壓力和消極能量。情況是中性的。當你的內在狀態是一致和一致的時候,你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而不是抵抗。



試著用冥想開始你的一天,用你想要的方式對待每個人。放開你的需要去控制,學會在任何情況下看到積極的一面想象平靜的生活,不要擔心未來,放下怨恨,停留在存在而不是自我聆聽令人振奮的音樂。在本質上感受身體的空間。

1.用冥想開始你的一天

任何形式的冥想都是有益的,但最好保持簡單。只需練習意識到你存在的冥想。你不必坐在任何突出的姿勢,只要放鬆,在思想和情緒中感受你的意識或存在。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練習,在身體中創造一個積極的氛圍。



2.用你想要的方式對待每個人

你做別人自己做的事。當你開始怨恨某人的時候,一天很容易被毀掉。知道一切都是一體的,儘管我們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一切都是一個真正本質的表現。當你把別人看作你自己時,你不會懷有消極情緒,反過來,你的態度也會從周圍的人那裡吸引積極的能量。生活是一種流動,它的本質是變化。你抵抗的越多,特定的情況就越持久。每當你試圖控制生活狀況時,你會感到壓力重重,這會產生很多負面的能量。因此要學著避免這些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