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買房啟示錄

疫情,無疑是我們現在最關心的話題。


今年春節,正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浩浩蕩蕩地入侵,擾亂了我們每個人平靜的生活。直到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蔓延,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抗擊肺炎的有關新聞,眼看著不斷攀升的數字,焦慮不安,已無暇顧及其它事宜,包括買房,畢竟在生死麵前,什麼都是小事。


但是,在新浪樂居發起的一項網友調查中,46.27%的人認為疫情對買房有一定影響,但仍考慮買房;19.4%認為疫情對買房沒有影響,因此,疫情之下,房還是要買的。


疫情之下,買房啟示錄


如何買到讓人安心的房子呢?

在這次疫情事件面前,我們若能靜心梳理,還是能衍生出對買房置業的許多新思考、新認知,畢竟疫情是短暫的,最起碼今後在買房時不僅對疫情,包括其它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要提前有預防性考慮和安排。否則,在突發的災難面前,即便我們待在最有安全感的“家”中,也不一定最安全、最放心。

2003年香港,一個叫做淘大花園的小區,總計有331名患者感染非典,佔香港的18.7%,死亡42人,死亡人數佔香港的14%,是全球著名的非典重災區。

疫情之下,買房啟示錄

(淘大花園)

研究小組調查顯示,這個時期內發病人數與該區域總髮病人數的佔比分別是:淘大花園76.4%,周邊社區55.3%,其他區域16.2%。同時,淘大花園西部和北部的臨近社區病例,遠高於東部和南部。而疫情明顯的B、C、D三棟,恰好也在毒樓E座的西部和北部。

特定的社區、特定的樓棟出現疫情的集中性爆發,顯然不是偶然。

後來有很多研究指出,當局相信疾病的傳播主要與房屋結構的設計有關:首個患者的排洩物通過衛生潔具進入排水管道,管道內的空氣被病毒汙染,汙染的水滴和空氣通過其他住戶的地漏存水進入室內,從而導致其他住戶被感染。

淘大花園的確存在缺陷,除了汙水管系統之外,還有超高的容積率已接近10,4896戶,接近2萬人的人口密度,而且建築密度太大形成的“風閘效應”。

疫情之下,買房啟示錄


“風閘效應”的結果,是讓部分樓棟(比如E棟)天井裡空氣的橫向流動非常緩慢,加劇了病菌的傳播。

一旦有1例發生疫情,攜帶病毒的空氣在某樓棟之間,不僅不能流通,還交叉感染,從而就會產生群體性的“串窩疫情”。

雖然尚無證據證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會在社區間傳播,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個教訓,仍值得每一個購房者警惕。

再聯想到近日武漢還有群體開窗唱國歌的消息,著實讓人捏一把冷汗!那麼,在疫情面前,選擇要買的項目和樓棟時一定要十分謹慎。


考慮清楚了嗎?


1、房子所在的小區樓座密集嗎?

2、附近是否有汙染源?

3、通風透氣效果如何?

......


下面小美來為大家總結下,疫情之下我們買房更應該看重哪些因素。


劃重點

01

房屋戶型最重要

戶型佈局和設計上突出健康理念,做精做細設計,除了應儘量保證住宅的通風、採光外,還要避免廚房、衛生間、天井、新風系統、空調、汙水管道等的交叉感染,確保住宅設計更科學和人性化。


劃重點

02

地段選擇需慎重

我們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周邊的環境,儘量選擇與醫院、車站、生禽海鮮市場、垃圾站、汙水處理廠等病菌聚集的地方保持一定的距離。


劃重點

03

房子質量是為上

大至社區的容積率、戶型、朝向、綠化率、樓間距、層高,小到房屋內的存水彎、天井位置、高位水箱、集中空調、廚房衛生間滲漏、樓層排風設備等問題,都需要考慮進去。


劃重點

04

物業管理好保障

買房時選擇品牌物業做保障。有更好的管理制度的物業公司,會在疫情來臨的時候,更好的做好消毒(樓內、電梯、樓梯扶手、地漏、垃圾堆等),更為社區居民做好防疫普及,並能更有效的管理和規範社區內居民的生活習慣。


總結:

做好規避:選擇要買的項目和樓棟、樓層時一定要謹慎考慮。

選好保障:好的物業,和房屋質量可以讓一些必然的事情不會發生。


疫情期間,小美建議大家減少外出,不建議大家線下看房,但是對於一些剛需,想急於看房瞭解情況的客戶也不要擔心,現在互聯網發達,線上看房更安全快捷,現在就可以瞭解,不用面對面接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