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這兩年中國在飛機制造領域取得了許多的成績。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飛機制造上取得驕人的成績,除了我們的科學家團隊嘔心瀝血的付出之外,還和我們積極引進國外人才有關,比如鮑盼麒,他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工作了22年,曾任FAA北亞總代表,是兼具試飛技術、試飛管理、適航取證等多方面能力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還有參與過空客A350和波音787項目的丹尼斯。以及烏克蘭專家謝爾蓋·馬洛佐夫,他畢業於基輔高等軍事航空工程學校,客機飛控系統和發動機推力控制系統專家。2012年起與中國進行合作。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烏克蘭著名科學家金琴科·瓦列裡·彼德羅維奇。

金琴科·瓦列裡教授曾在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工作過20多年,安東諾夫設計局,創建於1946年,以設計師奧列格·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的名字命名,總部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西郊,主要負責運輸機的研製生產。

軍用戰略運輸機是一種用於空運兵員、武器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並能空投傘兵和軍用裝備的軍用飛機。軍用戰略運輸機問世以來,在多次重大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現代戰爭重視高速、機動和深入敵後作戰,運輸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戰略運輸機所代表的後勤保障力就是戰鬥力。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而金琴科是機翼增升裝置設計和動力增升以及飛機氣動彈性計算和實驗領域的著名專家曾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曾是烏克蘭國家信息科學院通信院士、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基輔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主任。

他主持和參與了參與“安-72/74/71”,“安-26/30/32”,“安-124”,“安-225”,“安-70”,“安-140”等飛機的設計和測試。

安-225運輸機是為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而研製,最大起飛重量640噸,貨艙最大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機身長度84米,翼展88.4米,至今為止都還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飛行距離最長的飛機之一。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70年代初,美國製定了研製航天飛機的計劃,並將其列為載人航天的首要項目。美國人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一種更經濟的軌道運輸工具以取代宇宙飛船和運載火箭,但蘇聯當局則將這一新型航天器視為未來美國搭載核武器的工具,並於1976年決定發展類似的航天器作為對這種“威脅”的回應。蘇聯人將其取名為“暴風雪(Buran)”。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大小與普通大型客機相差無幾,外形同美國航天飛機相仿,機翼呈三角形。機長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機身直徑5.6米,起飛重量105噸,返回後著陸重量為82噸。它有一個長18.3米、直徑 4.7米的大型貨艙,能把30噸貨物送上近地軌道,將20噸貨物運回地面。頭部有一容積70立方米的乘員座艙,可乘10人,設計飛行壽命100次。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安-225”的設計研發難度有多高,為了揹負暴風雪號並避開在飛行過程中航天飛機後方所產生的亂流,安-124原本的單垂尾設計被兩個位於水平尾翼末端帶上反角的對稱式垂直尾翼所取代,變成一個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尾翼,所有翼面都後掠,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段,升降舵則分為三段。

為了提供足夠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載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被增加到六具,而全機結構也根據尺碼與重量的增加而進行適當的強化,從而使得“安-225”至少有超過300噸的載重能力,在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同時還可以運輸其他物品,因也為機身龐大,所能攜帶的油料也相對地更多,因此擁有超長的續航能力,在全負載的情況下仍能持續飛行約2500公里的距離。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從這你就可以知道金琴科在飛機研發與設計上的實力與水平有多強了!正因為金琴科具有如此豐富的經驗,所以美國也曾經高薪聘請他。

蘇聯許多事關國計民生和軍工生產的重要企業,都被設置在烏克蘭境內,比如蘇聯高端的航空航天產業。而蘇聯解體之後,大批的烏克蘭專家因為種種因素,都面臨著失業,而到了2013年,烏克蘭爆發了動亂,烏克蘭的許多專家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和金琴科同在安東諾夫設計局工作的著名設計師維克托·科瓦爾斯基,在日常下班回家的途中甚至遭到烏克蘭三名不明身份的男子毆打,而這樣的功勳科學家每個月津貼補助僅有100美元,維持日常生活都很困難,所以許多烏克蘭科學家都選擇遠離烏克蘭。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而拒絕了美國邀請的金琴科,來到了中國工作。

參與建造蘇聯多款戰機,外國頂級專家拒絕美國高薪邀請,投奔中國


金琴科具有國際化視野、主持大型科研項目經驗和國際合作經驗,他的加入,可以讓我們更好借鑑國外已有型號的研製和測試經驗,加速我國在該領域的研製進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