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火的《小丑》和《寄生蟲》電影,哪個更能反應現實,哪個意義更大?

偶遇偶遇123


《小丑》的故事背景是1980年代,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其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屬於犯罪驚悚類型!主角是一個和母親生活在考舊房子裡,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服用精神藥物的小丑,他的夢想是脫口秀演員,但是人們經常嘲笑他,使得他犯下了謀殺案,他的世界就這樣一點一滴開始踏了!

《寄生蟲》講述全家都是無業遊民,長男去社長家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發生的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長男一家開始居家入侵社長家的過程,兒子是英語老師,女兒是藝術老師,爸爸給男主人開車,媽媽頂了管家的位置!

說實話,個人感覺《小丑》更具有現實意義,也更現實!


予崟紀音劇


我個人覺得《小丑》更加分。原因如下:

影片對於環境有著出色的氛圍營造,陰暗的街道、堆滿垃圾的道路、瀰漫著暴動氣息的空氣。這樣的環境再加上悲慘的身世,糟糕的某一天所發生的種種,足以把一個老實人推向懸崖,從麻木再到瘋瘋癲癲,主角傑昆.菲尼克斯骨瘦如柴的樣子讓人心疼,毋庸置疑,影帝級別的表演。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都是你們來定義的”。這句話影射出我們現在的所謂價值觀,只是一種定義而已,什麼是值得推崇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都是我們文明社會說了算,但價值觀這種東西,真的存在嗎?

《小丑》用極為負面的價值觀挑戰現今社會。





小銘影院


《小丑》10億票房後獲11項提名

在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有一部電影最終獲得了超級勝利——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反英雄電影《小丑》,一共獲得了11項提名,該片不但成為2020年獲得奧斯卡提名最多的電影,而且還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在內的多個重要獎項提名。

《寄生蟲》

在2020年奧斯卡中,電影《寄生蟲》將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國際影片共6個獎項。《寄生蟲》先在去年5月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映並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並於去年5月底在韓國上映,10月份在北美上映。由於在北美上映獲得不錯的成績,得到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這個獎項是奧斯卡入門獎項,由此《寄生蟲》角逐最佳國際影片(即最佳外語片)。

《小丑》和《寄生蟲》這兩部電影都是所謂的商業電影,但又拍出了不少文藝片導演扭扭捏捏、含含糊糊想要表達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深層社會矛盾,拍出了文藝片的感覺。

《小丑》這部電影的立意和表現手法要比《寄生蟲》更為含蓄和隱晦一些,雖然二者都是在以底層視角來刻畫社會階層矛盾所導致的人性扭曲。《小丑》這部電影更多是靠刻畫主角自我的內心變化(變態)過程來推動劇情,而《寄生蟲》更多是靠故事情節來推動人物關係變化,無疑前者更考驗主角演技,華金·菲尼克斯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實至名歸。

《小丑》和《寄生蟲》不約而同地觸碰了社會階層矛盾這個題材,但兩者所設定的背景一個七八十年代的美國,一個是當下的韓國,因此從現實鏡鑑意義上,《寄生蟲》似乎更勝一籌,但距離《小丑》的背景時代已經過去三四十年了,美國的社會矛盾是否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據說很多美國影院嚴禁帶有小丑面具進入影院,還有不少影院乾脆不敢上映這部電影,這足以回答。




壹科影視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當地時間1月13日在洛杉磯公佈了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驚悚片《小丑》獨攬11項提名,笑傲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爭奪戰。黑幫片《愛爾蘭人》、戰爭片《1917》和喜劇片《好萊塢往事》各獲10項提名,緊隨其後。

  《小丑》

  《小丑》10億票房後獲11項提名

  在第92屆奧斯卡獎提名名單中,有一部電影最終獲得了超級勝利——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DC反英雄電影《小丑》,一共獲得了11項提名,該片不但成為2020年獲得奧斯卡提名最多的電影,而且還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在內的多個重要獎項提名。

  2010年,希斯·萊傑憑藉《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角色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2019年,迪士尼和漫威影業的《黑豹》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漫威故事改編的電影。與《黑豹》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相比,《小丑》不但成為歷史上獲得奧斯卡提名次數最多的漫威故事改編的電影,而且該片還書寫了另外兩項紀錄——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漫改電影,以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漫改電影。

  在201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小丑》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影片金獅獎,在如火如荼的好萊塢頒獎季上,它又斬獲了多個獎項。另外,在有“奧斯卡風向標”之稱的評論家選擇獎和金球獎上,《小丑》都獲得了兩個獎項,傑昆·菲尼克斯也都斬獲了最佳男主角獎,這也讓他競逐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希望大增。

  自2019年10月上映以來,《小丑》已經獲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目前該片的全球票房超過了10億美元,並且超越《死侍2》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限制級電影。相比《小丑》,同為漫改電影並創造全球票房史紀錄的《復仇者聯盟4》表現不佳,只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一項提名。

  《寄生蟲》還在一路開掛

  2019年美國電影總票房為近5年來最低,僅112.6億美元,真是美國電影的“小年”。在其最賣座的10部影片中,超級英雄電影和動作片、科幻片、動畫片佔去9部,加上1部以漫威電影中的反派為主角的限制級片。奧斯卡獎向超級英雄電影傾斜也是無奈之舉,總體上說,本屆提名名單裡缺乏藝術水準讓人眼前一亮的大作。

  《寄生蟲》

  在2020年奧斯卡中,電影《寄生蟲》將角逐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國際影片共6個獎項。《寄生蟲》先在去年5月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映並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並於去年5月底在韓國上映,10月份在北美上映。由於在北美上映獲得不錯的成績,得到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這個獎項是奧斯卡入門獎項,由此《寄生蟲》角逐最佳國際影片(即最佳外語片)。

  《寄生蟲》講一家四口人的窮困生活。租了一間半地下室的房子,爸爸基澤整天遊手好閒,大兒子基宇偽造了學歷,在一個富豪家裡做家教,因為發生一場意外事件,讓兩個貧富相差懸殊的家庭陷於事端之中。《寄生蟲》這部電影真正的主題,是貧困和富裕對人性的真正意義。

  繼實現韓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上“零的突破”後,此次,《寄生蟲》又實現了韓國電影在奧斯卡獎提名上“零的突破”。韓國KBS電視臺網站報道稱,這是韓國電影101年的歷史中首次有影片獲得奧斯卡最終提名。去年,韓國電影《燃燒》曾入選“最佳國際電影”初選名單,但並未進入最終提名名單。奉俊昊也是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之後第二個同時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三項大獎的亞洲導演。


囧視覺


個人認為《寄生蟲》更能反映現實,意義深遠!這兩部電影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

《寄生蟲》這部電影真實直接地反映了冰冷的現實,某種程度上也隱喻了社會現實。細節精緻,結構清晰,人物表現鮮明。

奉俊昊導演,這部作品的視角角度很奇妙,從小人物角度出發,很樸實,更多的反映的是樸實生活中發生的奇妙故事,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更容易引發共鳴去思考,很好表達了,小人物也有大故事,也值得人們去關注,這部作品是足夠讓人思考的,當然也足夠讓大眾接受,好評高也就不足見怪了。

《小丑》這是一個底層的卑微的小人物,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癲狂的!社會的原因和自身的原因的共同把小丑推向癲狂—不過小丑以一種反社會的方式反抗,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勇氣。—但是當這種不滿情緒積累,遲早會以其他的方式爆發。小丑是一個典型,他自身患有精神疾病,破碎的家庭導致性格扭曲,這種精神疾病和心理扭曲,在冷漠而殘酷的社會刺激下,讓小丑徹底走向癲狂。這種反社會即是小丑的反抗,所以他會在臺階上跳舞,只是這種方式太過於極端了。小丑終於擺脫了社會道德習俗加於他身上的枷鎖,他終於自由了,這種自由就是極端地反社會,反社會秩序。大多人選擇了《寄生蟲》的一家人,只有極少數人選擇成為小丑,砸碎鎖鏈是有代價的。






娛樂至尚酷德


在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代表韓國創造歷史取得4項大獎!菲尼克斯憑《小丑》拿下自己今年的第五個影帝大獎。

《寄生蟲》描述的是社會階層,兩個階層在陽光下很難找到交集,於是階層間的流動通道隱現:這就是寄生。住在地下室的四口之家,通過一次家教的機會,打開了在富人家寄生的通道,在貪婪的驅使下,他們利用詭計趕走了富人家曾經的勞動力,完成了家人的全員上升。但階級的跨越不是這麼容易的。最終他們一家人又回到了社會最底層。

小丑在社會中經歷的悲慘遭遇,或多或少地都會像一面鏡子,投射出觀眾心中的自卑、自負、自私的陰暗面,所以觀眾很容易對這個人物實現共情。他並非高高在上,而是真的有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隨著影片推向高潮,觀眾自然也隨之心潮澎湃。




何陋居


為什麼《寄生蟲》能成為創造奧斯卡歷史的影片,應該和它獲得戛納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獎、第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諸多重量級獎項的原因相同,正如奉俊昊所說“最個人的東西就是最有創造性的東西。”

《寄生蟲》的故事是有趣的,主題是深刻的,娛樂性和現實主義相得益彰,通過對韓國社會的剖析展現了全球貧富差異的事實。一部好的影片絕不只是拍給某一部分人看的,而是不分國界的觀眾都能有所領悟。




深夜廢話君


2019年最好看兩部電影:《寄生蟲》和《小丑》,說起今年以來最讓影迷們期待的電影,莫過於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和DC的超級英雄改編電影《小丑》。

前者是拿下了今年的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後者是拿下了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這兩部電影有個相同之處那就是都是以類型片的身份拿下這個世界上電影的最高榮譽。

這一度讓全世界很大一部分影迷歡呼雀躍,甚至讓他們產生了鄙視作者電影的想法 。

如今這兩部電影都已網盤的形式在中國上映了,兩相比較之下我們發現其實影迷們想錯了。

《寄生蟲》根子上還是藝術片,只是藉助了類型片的外衣而已,表達上還是有著奉俊昊導演自己的訴求。

其實這話反過來也可以說,《寄生蟲》是實實在在的類型片,但是它又在內核表達上達到了藝術片的標準。

所以《寄生蟲》可以看作是做到了類型和藝術的完美統一,由此上追上一部做到類型與藝術完美統一的電影恐怕就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無間道》了。

和《寄生蟲》相比,《小丑》就好分析多了,她完全和類型片不搭邊,是實實在在的藝術片。

我看網上有人評論《小丑》是打著超級英雄電影的旗子來反超級英雄電影,這話是正確的,這話又是不正確的,因為《小丑》沒有一點點超級英雄電影的影子。

《小丑》只是藉助漫畫裡的角色,然後做了脫胎換骨的大幅度改編,創造出了全新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又是講述小丑這個人物起源的故事,這就和所有講述超級英雄起源的電影猶如同出一撤。

超級英雄起源電影一般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如何成為超級英雄的故事,而小丑的起源故事則是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如何墮落成魔的故事。

前者是社會正能量的輸出,後者是社會暗黑力量的表現,所以這樣的電影在我天朝能上映才怪。

要想講好小丑的故事,就先要講好故事發生的背景,那是上世紀80年代的哥譚市。

社會經濟崩潰,大批的藍領階層失業,而精英階層不僅政治腐敗,更是無情地拋棄底層民眾。

他們直斥他們是小丑。

社會割裂如此嚴重,只要有人稍微一不留神觸碰到引線,“碰”的一聲整個社會就會炸了。

小丑就是這個觸碰引線的人。

他身世悲慘,年近四十了,依然打著光棍,和母親生活在又黑又舊的老房子裡。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發瘋。

小丑四十歲之前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樣子,影片雖然沒有直說,但也是給出了諸多的蛛絲馬跡。

我們能夠推斷出,小丑是個棄嬰,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靠著政府救濟過生活。

他小時候應該是屬於頑劣不堪的那種小孩,所有也就沒有聽媽媽的話,沒有靠讀書找到一份既穩定又體面的工作。

但是他有夢想,他想成為一位脫口秀演員,一位喜劇藝人,只是上天不遂人願,年近四十了,夢想依然遙遙無期。

小丑還有病,他可能是家族式遺傳的精神病,一開始他想做好人,想成為喜劇演員。

最後,生活完全破滅了,夢想完全破滅了,他也就不再吃藥了,也就瘋得更加徹底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個人有著悲慘的命運也就算了,還就偏偏遇上動盪的年代,有的人自然就會沉淪進無盡的深淵。

小丑的沉淪被千千萬萬個小丑看見了,他們一起瘋了,成為現有世界的破壞者。

行為逐漸不受控制,讓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火光之中,恐怖主義的襲擊隨時發生,整個世界似乎就要進入無政府的狀態。

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多次的變革,所有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再不揭竿而起就要被餓死了。

小丑們到了這一步了嗎?

顯然沒有。

一切沒有政治綱領的暴動都不是革命。

什麼是革命,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砸爛舊世界,實現人類社會的最高追求共產主義才是革命。

和甘地一樣,“非暴力,不合作”,用和平的方式來請願,才是表達自己的民主訴求。

小丑們將自己個人悲慘命運放大化,不惜以破環現有世界的繁榮昌盛來實現自己的一己私慾,這真是時代的厄運。

《小丑》和《寄生蟲》這兩部電影都涉及了到了貧富差距過大引起的階級嚴重對立的老話題。

這似乎是個無解的矛盾。

只能緩和,不能解決。

富人們為富稍微仁一點,不要嫌棄窮人身上的地鐵味,這矛盾就能稍微緩和一點吧。

窮人們心態稍微放正一點,把我們的富人們當作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這矛盾也就能緩和一點。

現實是電影的土壤,電影是現實的鏡子,願人人都能以電影為鑑。

最後讓我們回到電影,拋開《小丑》的外在意義,電影本身的古典敘事模式和完美的內核表達,都足以讓其成為2019年最好的電影。






K來愛


在《小丑》中,亞瑟·弗蘭克是一名以小丑職業為生的普通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他和母親一同住在哥譚市的一座公寓裡,幻想成為脫口秀演員的亞瑟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的生活著,但是現實卻屢次擊敗他的夢想,亞瑟漸漸地變得越來越癲狂,某天在地鐵上,亞瑟為了自保殺害了幾名嘲笑他的人,同時,一個瘋狂的想法在亞瑟心靈萌發……在看似和平的哥譚市,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鉅變。

但無論從國際推廣還是故事結構看,影片實際上一部十足的商業片。影片以6000多萬美元的成本,全球獲得了超10億美元的票房,影片的推廣非常成功,所以我覺得《小丑》更能反應現實一些。

《寄生蟲》的故事主人公基宇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之中,和妹妹基婷以及父母在狹窄的地下室裡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一天,基宇的同學上門拜訪,他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裡給他們的女兒做家教,太太是一個頭腦簡單出手又闊綽的女人,因為自己要出國留學,所以將家教的職位暫時轉交給基宇。

就這樣,基宇來到了樸社長家中,並且見到了他的太太,沒過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蟲一般的進入了樸社長家裡工作。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墜入了愛河。隨著時間的推移,樸社長家裡隱藏的秘密漸漸浮出了水面。

從技術處理看,《寄生蟲》獲最佳國際影片實至名歸,獲得份量更重的最佳影片,在於其高情節性顯示了影片的高能,而高寓言性讓人感覺新鮮,影片呈現的魔幻現實主義,讓人產生了現實主義作品的錯覺,所以我覺得《寄生蟲》意義更大,值得我們去反思。











泡麵剪輯


《寄生蟲》是太過現實,反應社會階層問題

《小丑》是呼籲了人們躲關注自然和人性,保持生態感悟人性讓世界變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