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一位來自四川的大一女生小姜,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她遇到了一道看圖猜詩題: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用以下哪聯詩句來形容最合適:

A.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

B.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C.鋤禾日當中,汗滴禾下土

<strong>當時題目上的圖是一個秋收圖,答案是A,選手答的是C。這個題有一定難度,因為選項A是崔道融的《過農家》,選項B是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都算是冷門詩。

但圖中擺明了是秋收的場景,而C選項寫的是鋤禾種禾的過程,在A、B中猜一個都是說得過去的。這位大學生選了C,很顯然是她不懂“鋤禾日當中”中的“鋤禾”是什麼意思,而事實上不懂的也並不只她一個。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strong>對於這樣的答案,嘉賓蒙曼老師直接就懵了,而後她不無尷尬地表示:“這一看就是城裡的孩子”。蒙曼老師說得很委婉,但事實上不管有沒有農事經驗,這首小學生都會背的詩其實咱們一定是要理解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憫農二首.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李紳寫這首詩原因很簡單,就是讓咱們要愛惜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鋤禾日當午”中的“禾”指的始用自商代,最開始專指粟(也就是穀子),後來也泛指五穀。

這組詩第一首中已經提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春種秋收的特性,以及27歲的李紳當時任職之處,可判斷他詩中的“禾”就是粟米,這也是唐代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作為中國人,不敢說會寫詩,但是背誦幾首唐詩卻是人人都會的。<strong>中國有句古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背誦詩詞的這一技能恐怕得歸功於我們從小所受到的語文教育。

比如一年級課本上,我們就學到了唐代詩人駱賓王所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伴隨著詩詞長大的我們,也有祈願,也許是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許是希望腹中有書氣之華,總之都是抱有美好的願景去讀詩、背詩。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帶孩子挖掘古詩寶藏

可以說,詩詞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寶藏和財富,必須從小抓起。

很多家長都在愁該怎樣教孩子背古詩,在這一次語文教材的改革中,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傳統文化尤其是古詩詞佔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學不好古詩的孩子在考試中會特別吃虧。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也有不少媽媽覺得,孩子這麼小,根本理解不了古詩,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給寶寶做詩詞啟蒙。飛花令的詩詞文字遊戲就很不錯。

這是一套由北大才女琬如編撰的《飛花令》,它非常適合孩子閱讀,“飛花令”本是中國古時一種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詩中的“春城無處不飛花”。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行飛花令時首選詩詞。選取古典詩詞中常見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為主題,對容易產生疑問的地方進行詳細的註釋和解讀。<strong>以一年365天為準,選擇365首詩詞,並配有與意境相吻合的國畫作品,充滿詩意而不枯燥,有趣有充滿了典雅大氣。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書中還插配了與詩詞已經相吻合的國畫作品,全綵印刷、典雅大氣,篇篇詩詞中,領略古典名家的文辭之美。

詩詞大會選手不理解“鋤禾日當午”,蒙曼尷尬搖頭,很多人都不懂

現在一套三本《飛花令》只要79元,一本才20幾元。您平時少買一杯奶茶或者少吸一盒煙就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教育,可以培養孩子讀書的內在氣質的提升,而且這種氣質是以後花再多錢都不會不回來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