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捐1億一線“抗疫”!這一次“硬核”恆大盯上了抗病毒藥物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在這樣一場全民抗疫的“戰爭”中,“逆行者”的身影格外美麗。

一線,馳援一線,社會一切可動員力量,都心向武漢。疫區的醫療工作者們迴歸一線,而兄弟省份的醫療工作者也開始紛紛馳援疫區,16個省區與湖北省形成了“一省包一市”的格局。而無論是一線還是一線之外,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都是重中之重,國家研究機構在努力,而作為企業也在馳援。

2月9日,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官網消息,恆大集團已經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了1億元,支持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用以加快抗擊新冠肺炎相關創新藥物的研發。

再捐1億一線“抗疫”!這一次“硬核”恆大盯上了抗病毒藥物

01

從疫情爆發至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已經試用到了第五版,但是在臨床仍然缺少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而在各個醫療專家團隊公佈出來“特效藥”來看,很多藥物仍處在體外測試的階段。

藥,就是命。

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科研力量,就是藥的希望之一。

中國醫學科學院在醫療界的地位還是非常突出的,它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是院校一體,是中國最高的醫學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7個學院、23個研究所以及6家臨床醫院。

其中呼吸病學研究院雖然年輕,但實力非常突出。

它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王辰院長親自坐鎮,王辰院士在非典期間就擔任過北京醫療專家組組長,奮戰在抗擊非典的一線,而他也是這一次抗疫的主力;而副院長則是由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醫師曹彬教授擔任,而曹彬正是這一次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在武漢臨床試驗項目的負責人。

而作為呼吸病學研究院的落地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在開展呼吸疾病防控領域流行病學、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也是業界大牛,是我國呼吸病學領域的國家級研究基地。

他們的研究,牽動人心。

在對特效藥的期待和研發週期超長的矛盾方面,也不難解。在疫情緊急的關鍵時刻,無論是根據國際上的《TRIPS協定與公共健康多哈宣言》還是國內的《專利法》,健康權優於專利權,國家緊急狀態下實現專利強制許可並非不可實現。

這意味著,具備條件的研究機構可申請獲得授權根據已公開的化學分子式研發創新藥物。比如目前最受矚目的美國特效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一旦在武漢的臨床試驗成功,國內研究團隊就可以根據瑞德西韋的化學分子式,研發出藥效相近的藥,最大限度救治患者、維護公共利益。

臨床研究很重要,藥物研發也同樣重要,恆大相信科研的力量,“對症下藥”。

恆大集團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元現金,是讓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基金可以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相關藥物研發,解除後顧之憂,有助於一線的重量級專家,全心全意推進藥物的研發工作。

“特效藥”的希望就在眼前。

02

“1億元”並不是不是恆大在疫情期間捐贈的開始,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疫情發生以來,恆大的慈善力量就一直走在一線。

在疫情爆發的初期,恆大就“火速馳援”。

1月24日是大年三十,疫情還未嚴重發酵,恆大就率先向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了2億元現金,第一時間支援武漢抗疫,成為迄今為止疫情期間最大的一筆企業捐款。

隨著疫情的蔓延,春節期間的武漢在封城期間,面臨著很大的生活難題。2月1日,正月初八,恆大再向缺少物資供應的武漢支援了5000噸的蔬菜,紓困武漢百姓。

再捐1億一線“抗疫”!這一次“硬核”恆大盯上了抗病毒藥物

△恆大向武漢捐贈5000噸蔬菜

疫情艱難,對於全國來講,都是一次大考,做出的每一項決策,都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恆大的內部文件透露,恆大已經率先將全國1246個項目和1040個售樓處停工停業,切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開業,而恆大員工的春節假期再次後延至2月16日。

疫情面前,恆大義無反顧,無論是捐助一線藥物科研,還是火速馳援武漢,恆大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一點也不意外。

恆大以及許家印一直有公益慈善的理念,在面對困境尤其是全國性的困難的時候,恆大也總是能夠最先響應號召,帶頭踐行民企的社會責任,也是恆大一直以來的光榮傳統。

許家印曾在多個場合表態:“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而恆大成立24年來,已累計納稅超2400億、慈善捐款超148億。而這一次的疫情,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手是病毒,而與之抗爭的是則全體中國人,而恆大作為中國民企的中堅,貢獻了堅實的恆大力量。

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講,叫做“硬核”,而這種硬核的慈善一直是社會所需要的。

當然,恆大之所以能“恆大”,“硬核”慈善一直是一塊關鍵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