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摩托車廠家品牌那麼多,為什麼目前只有黃龍600一款四缸車呢?

觀山千重


現在不要奢望國產四缸摩托車了,只要國產摩托車把好質量關,把雙缸機做好,就很滿足了。譬如KTM的雙缸跟單缸機,都做的非常出色,做工也非常好,同樣得到了國內摩友的認可。這才是當前國產摩托車最現實也是做迫切的工作。[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低配版吃瓜群眾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您一個問題,也包括未來的摩友,您手裡拿著5萬預算,您是會選擇黃龍600?還是去選擇大貿原裝進口的川崎 Ninja400?一個四缸,一個雙缸,很多人上來肯定會想弄個四缸玩玩,但是冷靜下來,真正自己掏錢的時候,多數人都買了川崎400,不是四缸的川崎400,排量比黃龍小,還沒有優惠,但是得等著排隊提車,四缸排量又大的黃龍優惠賣不出去,您說氣人不?


這就表明了一個問題,不是國產摩托車不造,造了也沒市場,最關鍵的問題,他們也造不出來,受限於技術短板的重要因素,造出一個四缸且保證性能,我想現在還沒有哪個國產廠家能做到,技術根本達不到,尤其是發動機材料,模具,還有最要命的一點就是電噴系統,至今做不了,人家電噴已經更換好幾代了;國產汽車的進步有目共睹,國產摩托車就算了,不是貶低國產摩托車製造業,目前的水平,和日本這種摩托工業強國相比,也就達到人家70年代的水平。


Honda在1969年,CB750問世,成為了世界大型摩托車的元祖,它世界上首個搭載四缸發動機、且搭載碟剎的摩托車,80年代鈴木的GSX750就有了,還有雅馬哈川崎,關鍵是那個年代的這些老車,現在在日本還經常看到,還有很多在使用,國產車能做到嗎?顯然不能。


歸根到底,國產車受限於技術原因,造不出來拿的出手的四缸,造出來也沒有市場,自己研發新款成本太高,包含ECU、電噴、等核心技術,都得設計的合理才行,還有後期的調校;既然市面上有了黃龍這一款所謂四缸機,並且定價已經接近成熟,限制了其他廠商後期研發新款的利潤,本著不掙錢的項目不投資的理論,很少有廠商喜歡去做。




我覺得現在別討論四缸的問題,當下國產摩托企業最該做的,就是先把質量提升再說吧,技術好多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不少網友發現質量反而下降了,粗製濫造的現象更多,一些不到2年的國產摩托車,各種小毛病就出來了,為什麼二手車摩托車市場上會有那麼多國產車,騎著好好的有人願意賣嗎?


Ease清風


貝納利BN600級BJ600,也就是早期的錢江黃龍600,這款車於2012年上市至今,已經八年時間,仍然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一款四缸車,很多人問這究竟是為了什麼?而黃龍600上市至今,雖然已經經歷了兩次改款,卻依然沒有大的改變,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雙ECU,整個容拉個皮接著賣,原因就是這款車獨霸了國內唯一一款四缸車的特殊地位。

第一代黃龍600。

第二代黃龍600。

第三代黃龍600,去年下半年上市。

黃龍600的發動機是上世紀90年代意大利貝納利研發的一款四缸機器,尚未完全研發成功就正逢當時貝納利調整戰略方向,主攻三缸機器,這款發動機就被擱置起來,後來錢江在2005年整體收購了意大利貝納利,這款機器才重見天日。當時的設計還是化油器供油系統,沒有專門針對的電噴供油系統,錢江將這款發動機拿來以後,匹配了兩個ECU來分別管理四個氣缸,這也是為何還是有很多人噴這款機器是“偽四缸”的理由。

為啥沒像主流四缸車型那樣匹配單ECU?因為那個時候錢江沒有自己的電噴系統(現在也沒有),也不會匹配,找日系品牌的電噴系統匹配吧?基本不對國內本土品牌供應,他們施行的是技術封鎖的政策,知道你弄不出來。找博世,找德爾福吧,理論上是可以,但是要價高得不能接受,況且,在摩托車四缸發動機的電噴系統領域,這兩家的技術還真不如日系,想來想去,就想出了這麼一個笨辦法——兩個ECU。

很多人問——國內摩托車工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國產品牌摩托車總是沒什麼長進,瞧瞧近鄰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能研發四缸機,到今天國產車還做不到,神舟都上天了,山東號也下水了,就整不出一款四缸發動機的摩托車?這差距得有多大?

其實這是兩個概念,首先軍工和航天行業是舉國體制,一切最優秀的人才,最尖端的技術,最先進的設備,最充裕的資金等等資源都向他傾斜,而摩托車屬於民用工業製造領域,摩托車廠家是企業,在資源整合能力上不能與舉國體制的方式相比。

其次,尖端軍工和航天領域,與流水線生產的摩托車不是一個概念,一艘遼寧號或者一艘神州飛船,相當於定製的概念,這個不是大規模工業生產,與摩托車生產不是一個概念,後者更講究準確和標準化。

最後,汽車行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國家對其傾斜了大量資源,政策上也是積極扶持,而摩托車行業有什麼?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這種趨勢越發明顯,摩托車越來越邊緣化,別提你摩托車行業了,就是你騎個摩托車都會把你妖魔化,彷彿你只要騎摩托車就是對家人和自己的不負責任。為了圍堵摩托車,浙江某五線城市甚至發動學生上街宣傳摩托車的負面因素。

這種極其不利於摩托車行業發展的氛圍和環境下,摩托車行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幹摩托車製造行業的能有心思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產品?

不過作為一個摩托車自媒體行業的從業者,驃騎府與其他同行一樣,還是有一個共識:如果說二十年前咱們還確實做不出一款四缸摩托車發動機,那麼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工業化,如今國產品牌之中並非沒有能夠研發四缸摩托車發動機的佼佼者,之所以市面上僅有貝納利TNT600一款四缸車,並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市場方面的考慮。

摩托車與汽車在發動機技術上是同源,沒有難以跨越的技術溝壑,你知道當初春風2012年推出650NK這款國內最大排量的NK街車時,就是由汽車零部件配套廠商提供的配套件嗎?當時春風以川崎ER6N為仿製藍本,發動機也是逆向模仿ER6N的那款水冷並列雙缸發動機,國內那個時候沒有這個排量發動機的零部件供應,春風不得已找到了汽車配套商,這才解決了問題。那個時候能解決,現在過了八年,難道還不能解決配套的問題?

早在2018年的時候在珠海舉行的國際航展上,宗申旗下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就展出了一款軍用無人機的發動機C145,這就是一款水平對置四缸活塞發動機。

實際排量為1417ml,採用了水冷的冷卻方式,還配備了渦輪增壓,最大功率為106.6kW,淨重80kg,軍用無人機的使用環境應該是比摩托車使用環境更惡劣吧?高寒缺氧低氣壓,可靠性應該是可以信賴的。

其實根據宗申航空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介紹——宗申是一個工業基礎雄厚的集團,做航發只不過是將以前做重慶小面的營業方向擴展為蘭州牛肉麵,東西都是現成的,鍋碗瓢盆油鹽醬醋都有,沒有太大的難度,而且對於活塞式航空發動機,宗申航發顯然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對於宗申來說,不過是將以前在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拓展到空中飛的,只是使用環境稍微特殊一點,針對這些特殊性做一些改進,基本就可以匹配。

這段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不是做不出來,而是有沒有需要的問題,如果有需要,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國內不是沒有四缸發動機的技術儲備,尤其是那些一線品牌,例如宗申,隆鑫等等國內一線品牌,因此驃騎府對於國內是否有能力研發四缸發動機持肯定的態度,當然,能做得出來四缸發動機不代表就一定能做得夠好,可能在發動機的運行品質、動力輸出大小、耐久性、體積重量等等方面不如日系或者歐洲進口品牌的四缸車,但是不代表造不出來一款能用的四缸發動機。有和沒有與一般和優秀是兩個概念,不要弄混了,對於國內有些企業來說,已經不存在高不可攀的技術壁壘,壓制他們推出四缸發動機熱情的是市場的原因。

上圖是本田CB650R的直列水冷四缸發動機,體積小巧緊湊,動力輸出線型平順,做工精湛,看了這個再看貝納利600的發動機,你就會覺得,這兩款發動機真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東西,你要說傻大笨粗也不算誇張。

但是你要知道,貝納利600的這款發動機可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品,在內燃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20多年的時間差距足以形成技術代差。在運行品質,動力輸出大小(本田CB650R動力有閹割),可靠性耐久性,震動,包括油耗上,本田的CB650R明顯佔有優勢。不過,就像上面說的,有和沒有與一般和優秀是兩個概念,不要弄混了,

四缸車聲浪銷魂,很多車友都迷戀這銷魂的聲浪,但是實際上買的時候就不一定了,這就是情懷和市場的區別,市場不能講情懷,情懷註定是小眾的,而市場講究的是盈利,沒掙到錢,企業就不可能發展,甚至生存都有問題,如果國內某品牌整出了一輛四缸車,有多少銷量,只怕這個廠家比車友會有更清醒的認識吧?如果能靠賣雙缸車就能掙到錢,為何要花費大量資金去整個沒多少人捧場的四缸機?這就是國內目前除了貝納利600之後還暫時沒有另一款四缸車的主要原因。

那麼,是不是今後也只有貝納利600這款四缸車呢?也不是。

2020年的1月1日,奔達官微上發表了一張信息量極大的官宣圖片,如此爆炸性的消息因為奔達品牌的影響力小,如同石沉大海,關注者寥寥。

看圖中右側的車型,清晰可見的四根排氣管明白無誤的宣示了直列四缸機的動力系統,水冷直列四缸發動機,750cc排量,動力參數不詳。從整車外形輪廓也可以分辨出這是一款巡航車,驃騎府個人感覺有點像杜卡迪的大魔鬼XDIAVEL S。

這款車的消息對於驃騎府來說沒有新鮮感,因為早在去年10月份,驃騎府就應邀奔達廠商的邀請,實地評測奔達星羅400這款車,與廠商技術人員有過交流。

上面三張圖片就是驃騎府到杭州測試星羅400的實拍圖片,小短腿加廠商提供的LOW逼頭盔,原諒一下。

與廠商交流的過程當中得知,2020年會推出一款四缸車型,但是不建議現在宣揚出去,因為說實話,國內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確實是一塌糊塗,因此回來之後,驃騎府只是簡單的提及了奔達2020年會有重磅車型推出。

奔達選擇了四缸車作為突破口,用意很明顯——大家都不做,我來做就有機會!

一個經典營銷段子裡面是這樣說的:鞋廠派兩個市場調查人員去非洲某地調查市場,回來以後,其中一個垂頭喪氣,理由是那裡沒人有穿鞋的習慣——所以沒人會買鞋穿;而另外一個精神振奮,理由也是同樣的,但是看法不同——那裡還沒有人穿鞋,所以市場巨大。

做四缸車,對於奔達來說,就是一個賭注巨大的賭博,但是奔達還是賭了,理由驃騎府分析,還是處於彎道超車的需要,大家都沒做四缸,我做了,我就能在技術積累,品牌影響力上與那些一線品牌同等地位,就如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舉傾國之力加大政策扶持一樣,大家都是新手,我可能還有機會,反觀在傳統內燃機車型上,可能追趕是徒勞的,因為你在進步別人也沒閒著,這可能就是奔達豪賭四缸車的主因。

當然,這款車究竟怎樣,誰也不好說,我們能看到的只是PPT而已,不指望能達到國外先進水平,但是可靠性耐久性要有保證,不漏油漏水,這就是一款能用的機器。

奔達當然也自知自己在技術上達不到國外先進水平,所以,很明智的將這款發動機配置在一款巡航車上面,道理很簡單,巡航車對於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體積和重量沒有那麼嚴苛的要求,而NK街車和仿賽就要求高多了。

好了,說了這麼多,驃騎府也覺得自己有點話癆了,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驃騎府



專業解析摩托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

國內為什麼只有黃龍600一款四缸摩托車?

國產摩托車品牌確實不少,有技術實力的廠家也比較多,但目前為止上市的車型中確實只有黃龍600一款四缸摩托車。

國產摩托車的排量從原來比較常見的125/250cc到後來的400/500cc,再到前不久曝光的700/850cc,一次次在提升著但始終就沒有一款四缸動力總成,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其實主要還是技術,成本以及市場的原因。
1.技術,國產摩托車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技術的儲備上也有很大的進步,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還很弱小,以自身的技術水平來說完全還沒有能力製造四缸動力總成。

不是騎士分享小瞧我們的國產品牌,只要對它們有所瞭解的摩友就可以發現,所謂的國產明星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模仿的痕跡,而大排量動力總成也都有外援的幫助,所以它們的技術水平還是比較有限的。

而四缸動力總成對於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要面對的技術難題會有很多,比如發動機的輕量化控制,實際的性能表現,以及耐用性,運轉品質都是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當然有車友可能會說,只要想造完全可以請外援,確實如此黃龍600不就是這麼來的嗎?但它就要面對下面兩個問題。

2.成本,四缸動力總成的成本遠遠要高於雙缸,先別說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的算一筆賬,四缸機需要四個活塞,四個缸體,四副活塞環,以及配套的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和供油系統,這都是需要真金白銀的。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如果深究的話還有前期的研發成本。

研發所投入的鉅額資金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它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需要技術和時間成本,而這些成本就需要在量產車上毫無保留的收回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會引出下一個問題。


3.市場,國內對於大排量車型的需求其實還比較疲軟,我們賣的最好的摩托車依然還是一些小排量通路車,雖然摩友們對於四缸機的呼聲比較高,但真正能夠買得起的畢竟是少數,因為這是一個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在摩托車這個領域我們才剛剛走出吃飽的範疇,如果想吃的好一點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國產四缸摩托車的前景並不樂觀,而對於廠家而言如果前期鉅額的投入,沒辦法短時間內收回來就會賠錢,因此就不會下血本去研發一款市場前景並不是很樂觀的四缸機。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國產摩托車只有黃龍600一款四缸機的現象既正常也合理,因為在市場比較疲軟,又沒有技術優勢的前提下,國產大佬們是不會輕易去嘗試,製造一款叫好不叫座的產品。所以只有在市場異常火爆的前提下,國產四缸摩托車才會大批量出現,以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還沒有到這一步,反而雙缸大排量車型會更容易成功。


騎士分享


目前,國內受禁摩政策影響,國內比較大摩托車廠商對生產四缸大排量的摩托車並不積極,另外,設計一款四缸大排量摩托車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從設計成到投放市場也要經過很多次環境,路況的實車實驗,從而還要不斷的改進,調試,定型才能最終大批量生產。

投放市場後還要拿出大量資金用來做廣告和宣傳。

最最重要的是,新款車能不能帶來可觀的效益,這才是廠家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在這幾方面的影響下,摩托車廠家都比較慎重,不過,國內這些年的摩托車文化也慢慢向國外看齊,隨著禁摩政策的改變和市場的需求增大,不久的將來將會是國產四缸大排量摩托車的發展黃金時段。




修車張哥


一是政策問題,到處禁止摩托車上路。另一個就大排量的發動機也不太成熟。彆著急,以後該有生產的了。


真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雜牌車不要買。


湘江老頑童


不切實,兩缸夠用,四缸何用?開飛機?


人生隨緣709


錢江是收購現成的貝納利,四缸機平臺是現成的,拿來生產就行了,不用開發,所以他一上來就能賣個4萬,別的車企沒這套平臺,要上的話,前期開發是個不小的投入,攤到車的售價裡,估計十有八九得黃了。

不過彆著急,早晚有百花齊放的一天,可能咱們年輕時已經趕不上了,但咱們可以做好這承上啟下的一代中國騎士,順便說一下,我就是黃龍600車主[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