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殤:口罩問題可能導致工廠2月10日無法開工

思考一個問題:沒有口罩的情況下,2月10日,企業如何讓員工恢復上班?

首先來看看前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回應:

問:目前國內口罩產能怎麼樣?能否滿足全國疫情防控需求?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隨著疫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現在連很多偏遠農村地區的群眾都開始戴上口罩,如果人人都在用,每天還要更換,面對這麼強大的剛需,短期內供給跟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全力以赴克服種種困難,推動生產企業加班加點恢復產能。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產量達到一天800萬隻以上,復工復產面達到了40%,但要看到,恢復乃至擴大產能畢竟需要時間。我們除了國內的生產,也在推動國際採購,以滿足全國疫情防控需求。

問:既然產能在恢復,為什麼還有很多群眾買不到口罩?

面對疫情快速蔓延,每多生產一隻口罩,就是為百姓和醫護人員多一重安全保護。主管部門和相關生產企業不敢懈怠,紛紛加快與時間賽跑,確保口罩等重點防疫物資的供應。但受制於春節停產放假,相關生產企業絕大部分工人返鄉、原料停供、物流停運。臨時召回員工復工復產,乃至緊急擴大產能,要解決資金、工人、原材料供應等一系列問題,客觀上需要一個週期。

此外,還有多種非生產性因素制約口罩的供給。比如鐵路調整部分線路、一些省際交通停運帶來的物流配送問題。比如這些口罩生產企業所在地陸續出現疫情。地方政府紛紛進行大量採購,向外調度的量在減少。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了國家防控物資臨時儲備制度,對重點生產企業的物資直接調配,努力做到全國一盤棋,尤其是確保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區防疫一線地區的供應。隨著近期口罩產能的逐步恢復,這種緊張局面估計會漸漸緩解。

疫情之殤:口罩問題可能導致工廠2月10日無法開工

我們再來看看大家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困境:

一、口罩在疫情期間將一直無貨而非缺貨

1、2019年,全中國的口罩產量是:50億個,平均每天生產1369萬,其中醫用佔比僅54%,也就是737萬/天;

2、按照工信部部長的信息,全國開足馬力生產,我們可以達到2000萬/天,這已經是去年生產量的近3倍。

3、中國口罩產能已佔全世界的50%,加上各國限制出口措施,所以通過進口解決的措施簡直杯水車薪。

4、按極端理想的算法,目前每天的需求是1.8億,最最最理想的情況下,要實現平衡,每個人需要6天才能出一次門,或者,平均每個口罩用6次。

此外,很多人都聽到口罩產量現在由國家接管來,但更為具體的是:據某口罩廠家的說法,2月8日之前的口罩所有產量都將被ZF接管。

可見,口罩的緊俏在疫情期間將一直無法緩解。

二、2月10日能否正常開工

很多事情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把勞動人民當做一個人,一個有最基本的自身安全需求的人來看待。

如果,明天你要上班了,你需要擠公交、擠地鐵,但是你沒有口罩了,你會不會每天恐慌地去上班?

如果你上班期間感冒發燒了,你會不會趕緊去醫院掛號查查,醫院會不會爆滿?人們看到醫院爆滿會不會恐慌?

另外,你作為企業主,看到一群人在辦公室,會不會擔憂員工在工作期間染病導致高額的工傷支出?

而這一切的恐慌,都將引導企業與員工需求一個成本最低的解決方案:買口罩。這都將進一步使得口罩無法被居民買到,畢竟企業的購買力量相對於居民還是要強一些。

但是,口罩的產量我們已經分析過了,總量就是不夠(目前光滿足湖北都不夠),即便僅僅供辦公室白領每天使用都不夠(畢竟一旦上班,一天一個人要消耗1-2個口罩)。為此,恐慌將得不到解決方案,得不到緩解,那麼只會導致更大的恐慌。

所有的一切,最後彙總,呈現在政府面前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如何分配有限的口罩。

那麼,如果你是ZF官員會怎麼辦?

第一,肯定是控制口罩生產,以便於統一分配,這一步已經做好了。

第二,要擴大生產線。

1、擴大生產線,因為口罩限價,所以利潤有限,民間資本不一定願意進來,畢竟疫情過後,這個生意無法繼續,工廠跟生產線就廢棄了;

2、如果讓政府投辦,則需要判斷一下疫情的發展情況(免得建好了疫情結束了),畢竟這將是一個季度的工作量,還將涉及工廠招標建設生產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

3、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有同類生產線的廠商改為生產口罩,這一步我們也可以看到新聞,但還是少數。

第三,勸誡居民少出門,重複利用口罩;如果勸誡無效,便類似杭州實現強制管理。

市場的方法:

除了政府行政安排,我們還有市場這隻隱形的手。

我們推衍一下如果2月9日要恢復上班上學,我們假設政府會如何取捨:

1、學生對經濟的影響小,可以優先推遲。

2、城市基礎運作的核心崗位優先復工(大部分國企,口罩供應可以優先)

3、高經濟貢獻值的行業、企業優先復工;低經濟貢獻值的行業往後依次排序。

當然,針對第3點政府不可以明文規定,因為會有職業歧視的道德風險,但是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來解決,那就是規定:

復工的企業,必須每天給員工發一個口罩!

這就形成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復工的企業自行尋找渠道購買口罩(往往是高價購買),那麼最後流露到市場上的口罩因為高價,便會流向高經濟貢獻值的行業、企業。這便是一種無奈之下的不得已的方式。

所以,可以推測:2月9日能否復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公司能不能買到口罩。這也是檢測你們公司是否具備高經濟貢獻值。

三、賭:疫情在2月9日前開始下降

其實,所有人都在賭,或者說懷有一個希望,那便是:2月9日之前,確診案例開始下降。

但可能性很小,我們不用去看官方公佈的數據,畢竟一線專家知道的肯定比我們多,相信鍾南山的說法判斷,他在2月2日的時候說:預計在未來的十天會到達集中爆發的高峰期。(而上一次他這麼說是1月28日,也就是7天前)

這麼看來,至少在2月10日之前,疫情很難下降。

那麼,擺在政府面前的解決方案其實只有3條:

1、2月10日復工,用媒體的宣傳來打消群眾的恐慌,並且賭疫情不會因此擴散蔓延。

2、用行政的辦法,2月10日再次延遲開工,而且是1-2周的時間起步;

3、用市場的辦法,讓復工企業自行解決員工口罩問題。

目前看來,似乎第2種辦法可能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