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農民種樹的原因嗎?

用戶4663783278815


農民種樹的原因是什麼?種樹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我以我家鄉遵義市蝦子鎮蘭生村為例,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的一個姨和姨父生活在蘭生村,他們村民組和周邊兩個村民組現在幾乎成了空殼村。他們村民組只剩下三戶人家在村裡,另一個村民組剩下了五、六家人,還有一個村民組剩下不到10家人,由於生活環境惡劣,出行不方便,都外出到鄉鎮或城市裡居住了。他們的田地很少有人種,幾乎都栽樹了。

至於栽樹的原因是什麼?姨父說,現在莊稼誰做啊?辛辛苦苦做了一年賺不到錢,不如外出打工。如果是懂得技術的話,每天的收入可以達到200~300元,如果以一畝地計算,做三天工就相當於幹一年的農活。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無論是吃菜、吃主食,都吃不了多少,還是打工掙錢買著吃划算。但是外出打工了,土地不能荒著,土地荒蕪會讓人說閒話,於是大家都把田地栽樹了。

種樹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他們也沒有仔細想過。如果土地被佔,可以有賠償。如果土地不被佔,就讓樹一直長著。到時候,如果可以賣的話就賣點錢,如果不能賣的話,就算給國家綠化做點貢獻。這是我姨父的原話,也是大家的心聲。說實話,他們真沒想過種樹是為了什麼,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不讓土地荒蕪,荒蕪著會讓人笑話。

有時候,農村農民的很多言行,讓人覺得挺複雜似的。但是,真正瞭解他們之後,並沒有那麼複雜。他們想得很簡單,只是不為外人知道而已。很多人沒有生活在農村,不瞭解農民,不瞭解農村,寫文章時所說的話很多是猜測、揣摩,並不是農民的真實想法。建議做三農自媒體的人,要多多深入農村,想農村事,說農民話。





貴州山妹妹


我認為,利用糧田種樹,是錯誤的做法,糧田就是種各種農作物的,貢獻給人們活著的比需品,農民為效益,把糧田種上樹,農民自己等於害了自己的,樹要成材的話,還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可是人要吃飯的,我看到大批的糧田,都種上樹了,社會上要重視這個問題的,如果入上荒災年,怎麼辦,靠外國進口糧食,哪是真不行的,外國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的,這一點,要看清楚的,中國是塊好麵包的,外國人都想吃的,我們隨時隨地的防著狼,狼永遠會吃人的,夲性難改的,八國聯軍進北京就是個例子,到了一定時間,外國人連合起來對負中國時,怎麼辦,外國人是靠不住的,要想早日實現中國夢,還的靠自己,從現在做起,把糧田搞好,房前,屋後種樹是一樣的,全國人民,一定重實糧食,全國人民都吃糧食,軍隊更需要糧草的,有句話,兵馬不動,糧草先行的,沒有糧草是養不起兵的,沒有兵的國家啥樣呢?你的錢再多,也是別人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說,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毛主席的話,中國人時刻記在心裡,這就叫,有備無患的。謝謝…!


用戶王照輝168


我回答是:農民種樹要分三個部份來作予回答。一,根據黨和國家歷屆高層領導人的倡議,每年春季在全國範圍內都會進行全面的墾荒植樹,而且到植樹節哪天他們都會帶頭參加植樹造林活動。通過一年一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森林復蓋力有著朋顯提高,而且是優質,優選的種材,甚至在沙漠地帶都在進綠化復蓋。對防水,防沙,防風等災害都起到不可佑計的重大作用。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來之不意的,是全國勞動人民用汗水換來的青山綠地。二,在退耕還林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應出現的亂種現像,有的把稻田整塊都種上樹或花草,有的一個村,甚至幾個村的田地全都是樹木,花草,基本就看不到種糧的地塊。這些現像的出現,取決予市,縣,鎮的決策,一切成了向錢看,搞花,木,養殖等一系列經濟體,更為嚴重的是搞什麼觀光農業,把好好的稻田成塊地種上花草,樹刁,魚壙,游泳池等等,三,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也好,農村也吧,全部展開建房綠化,有的甚至把房建在田裡,為了美觀,想方沒法多佔用地,擴大綠化。總之綠化要搞,環境要美,這是人人都想要的。至於農民怎樣種樹以上我作了三點回答,有些不能去責怪農民亂種,亂栽,有句俗話說得好,有樣冒樣,看看世上,農民還是受特殊引導或照樣,照搬做的呢?應引以為戒,稻田是種糧的,應該要強調退樹還田,保住我們的救命地塊。


某30094317


你知道農民種樹的原因嗎?

九十年代之前,農民栽樹純屬為了建新房準備,因為那時的房屋為磚木結構或者石木結構,需要大量的木材。特別是大梁,條件很苛刻,即要筆直,又要結實耐久,很難找到,農民們只有自己栽種。其次,房屋其他構件盡是木材,三間房子完成,需要的是木材,那時經濟枯竭,自己不種樹,想建房,怎麼辦?

九十年代以後,房子開始演變成水泥鋼筋結構,木材需要量減少,但農民們依然種樹。這時段種的樹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大量種水果樹,以此增加更大的經濟利益;二是政府鼓勵在荒山野嶺種植各種樹木,這是從環保方面考慮,且有資金補貼,許多人就是奔著補貼而去種樹。

進入到新世紀,農村人種樹的觀念又有所改變。把以前傳統的已經不值錢的過期的水果樹砍掉,更換成經濟效益更高的樹木。比如,桃子、李子樹,種的人多了,水果堆積如山,賣不出去了,自然就沒人願意再將樹留在地裡,所以換成了能賣錢的金刺梨,棕樹等其他樹木栽種。


y農人農事


我不知道您提這個問題,十年前辦農場名稱"箐菁家庭生態農場:主營植樹、付營林下經濟,大地循環也是人類的循環,好的環境是靠您我他來建設。你們提到植樹大了、蓋房子和賣錢,都是七十年代以前的事,現在樹十二公分自己沒有權利處理,銷售樹苗可以,必須有"生產經營許可證",產地檢疫合格證、苗木質量合格證、產品苗木標籤(我們為三證一簽)。我植樹是兒童時代,寧夏大地、天空、雨、風是我終身難忘,在黨媽媽教育成長之下,生態環境是自己的家園,家庭全部資金都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上,植樹你們認為這是現代名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你們知道投資有多少?有沒有回報,大自然給予我們回報太多,天藍、地綠、山青水清自己居住在好環境下,每天在呼吸大自然氧吧之中,自己身體健康是您人生終極財富;望親親們保護自己家園。


箐菁生態


“想致富,多種樹"一一這是老家農村刻寫在村頭房牆上的標語。因為這一標語,勤勞勇敢的鄉親們男女老少齊上陣,把責任山定為致富山,七年八年後,責任山真的成了金山銀山,不少鄉親換瓦房為樓房,換摩托為小車,光棍帶回了漂亮媳婦……這是農村人種樹帶來的結果,也是如今農民繼續種樹的根本原因!

說心裡話,農民除了種和養外,就是進城打工。打工不是長久之計,老來仍歸故里,不如年輕氣望時在家鄉種上一兩萬株樹,等年老返鄉時再打開山上的那本存摺……

聽說林地確權後,農村的山沒有荒山,農民兄弟們種下樹後就外出打工賺錢,也算是以短養長吧!總之,農民種樹是最正確的選擇。也許在不久的當下,有人會把《在希望的田野上》改寫成《在希望的山崗上》……

我也是農民,以上是我對農民種樹原因的一點看法,不當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




椰島農事


根據我們村的情況,我總結了農民種樹的原因:

1、帶來經濟效益。

(1)果樹,柑橘樹數量最多,是我們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其他品種的果樹是為了保證自己家有新鮮安全水果吃。

(2)觀賞性的樹,為城鎮道路綠化提供資源, 通過售賣得到經濟收入。

(3)提供木材的樹,樹木長大也可以獲得收入。

2、美化環境。公路兩邊一般都有觀賞性的樹木,為了美化環境,吸收路邊的灰塵,讓人賞心悅目。

3、保護生態,防止山體滑坡。我們村屬於典型的丘林地帶,山坡上都是樹木,所以我們這裡沒有發生過一起山體滑坡的事件。

4、夏季帶來清涼,樹木在夏天就是天然的太陽傘。種在路邊,給路邊行人趕走夏日炎炎。種在房子旁邊,也可以給房子降溫。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我目前想到的就這麼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二妹大包的幸福生活


農民用農田種樹,其主要原因就是種水稻賺不了錢,甚至虧本。

還有因外出打工,耕地只能留小少給長者耕,用作平時食糧,其餘的都是流轉給老闆或自己種樹。

對於用耕地種樹的問題,確實農民減輕了不少工作量,而經濟效益也總比種糧強。

所以,農民用耕地種樹,是出於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也是迫不得已之舉。

您認為呢?


手機用戶老糊塗


你算是問對人了。我們家鄉幾乎全部都實現種樹,花卉跟盆景的。大約是在10年前,國家大力發展城市,那就要在城市中規劃公園,道路,搞綠化。這時候需求就來了,需要大量的樹木移植,大點公園需要大樹,小點的公園需要小樹,品種之多難以想象。道路上不需要好的樹種,但需求量大,你想想高速路中間的的那些樹木跟花草需要多少?這就滋生一個很大的市場,有市場就有需求,市場要什麼,我就種什麼。所以你現在看到別人種樹就是這個原因


快樂鄉下


我是個農民,這點有親身體驗,農產品價格且不說,就說土地到戶幾十年了,開始十幾年還可以,但隨著城市及國家基礎建設擴大,需要大量人力,於是大家都先後出去打工,覺得比種莊稼強多倍,特別是中青年農民都背景離鄉外出打工,剩下來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因為種地是苦力活,投資大還有自然災害風險也大,最主要一家就那個三五畝地又分散多去,不便機械操作,完全靠人力。無奈為了不荒廢土地,只能選擇栽樹,大家心裡都知道栽樹後地力嚴重下降,想恢復沒栽樹以前那樣是要幾年時間的,滿地都是樹樁樹根一下難以爛掉,雖然樹有八年左右能賣幾個錢,但不是長遠之計,因為樹不能當飯吃,有人說國家大量進口糧食又便宜,但誰能保證人家外國不卡你的脖子呢?靠人討吃絕對是死路一條,不信那天遲早是要到來的。其實農民在地裡栽樹實屬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