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有哪些令人感動的瞬間?

劉衣紫


宅在家已經好幾天,家裡能吃的,都吃完了。我該出去買點菜了。一進菜市場,賣菜的人寥寥無幾,來買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菜都很新鮮,我便在一菜農灘挑了17元蔬菜,用微信付了款就離開了。我邊走邊查看微信付款信息,這是我的習慣,因為怕把17元當成170元點了,曾經有過一次,我把8塊5毛點成了85元。這次查看微信信息,沒有顯示17元付款。我連忙返回去,去找這位賣菜的人補付,發現她人已不在,只有幾個空箱子和一堆大蒜香菜在。我便站在原地等待她回來,久等不見人影。我就問旁邊菜攤的老闆娘,得知她已被城管趕到另一頭去了,我又去找了幾圈,還是沒找著,當時我只管挑菜,沒有注意那麼多,關健是大家都戴著個大口罩,辯不出臉來。心想即然找不著,那就只能一走了之得了。可腿怎麼也邁不出菜市場,想到現在疫情嚴重,天氣寒冷,一大清早冒著生命危險就來守攤賣菜,實屬不易。我再次回來找到旁邊菜攤的老闆娘,請她帶我去找她。我們找到了她,老闆娘對她說:客人找了你好幾回……她一聽,以為是少稱來找麻煩的,忙說:“怎麼啦?16元7毛的菜,還給你補了2根大蒜,共計17元呀”,因為買菜的人實在太少,她記得清楚著哩。我忙解釋說手機出了點狀況,付款不成功,並請她拿出微信碼補付給她。旁邊的菜農因無生意都豎著耳朵等聽熱鬧,卻聽到的是另外一回事,都擁過來,異口同聲地說“還有這樣的好人啦,真是好人”!尤其是她:你們一家人吃了我的菜會一百歲,一百歲……回來的一路上,心裡著實美滋滋的,為自己起碼的良心準則而欣慰!同時又有一種引引的不安向我射來,是為那些異口同聲無價的祝福而不安~~因為我只是做了一件我應該做的小事一17元,一個該付,一個該收的正常公平交易,怎麼就成了讓人感恩戴德的仁施者?現在的某些人和事把我們的人性,把我們的社會風氣攪得怎麼了?!我想,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宅年,人人自危的特殊時期,我們都該宅醒了:珍惜相遇,珍惜緣分,珍惜生命,珍惜一切生靈,迴歸一點點“人之初……”也許大自然會早一點還我們自由,還我們健康,還我們美好的未來!新年,祝親們:健健康康!一百歲,一百歲!


馮一慧


2020年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

打破了許多城市的安寧

我們的城市病了

但這是暫時的

此刻的寧靜就是凝聚

平靜就是平安

但這些閃閃發光的普通人,

卻讓我們溫暖、安定,

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感謝有你,每一個默默付出的人!

有你們在,中國一定能贏!

衝在疫情第一線的他和她

疫情爆發初始,不少醫護人員,紛紛奔赴前線,一封封按滿紅色手印的請戰書

在醫院裡,為了方便穿防護服、避免交叉感染,女孩兒們紛紛剪去落肩長髮

他們有人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人12小時沒有喝過一滴水,有人甚至用上了尿不溼

臨行前,她挽袖打針提高免疫力,6天后她滿臉口罩壓痕,眼神卻無比堅毅

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浙江湖州83歲的林大爺,為抗擊疫情捐了1萬塊錢,這是他回收廢品養活自己和癱瘓在床老伴的血汗錢

有些人專門為護士、警察送去了些許必需物資,不留姓名,扔下就跑

有些人專門為護士、警察送去了些許必需物資,不留姓名,扔下就跑

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沒有人能責無旁貸。

守好自己的崗,履行不平凡的職責,寶姐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有人扛槍上戰場,有人負責後方內勤工作。

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期間少出門、不聚會,老老實實呆在家,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給前線添麻煩,也是在做貢獻!

災難面前,我們才發現原來幸福的定義如此簡單——父母康健,兒女平安,平安即是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初丿燕食記


所謂患難見真情或許就是這樣吧,前日有兩支援鄂醫療隊在機場相遇,其中一隊問你們是哪個院的,對方說湖南湘雅醫院的,我們是山東齊魯醫療的,然後互相打氣,加油。雖不相識,卻有著同樣的使命,援助湖北戰勝疫情。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孩子,為了治療病人幫助湖北度過難關,把生死拋之腦後,她們永遠站在最前面保我們平安,。金銀潭張院長自身患有漸凍症,腿已經有點萎縮了,可他依然在疫情最危險的地方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他說雖然我是一個好醫生,可我不是一個好丈夫,不是一個好父親,因為他的妻子也被確診了新型肺炎居家隔離,而他說我不抓緊時間救人我怕我來不及,相信很多人都被他感動著,期望他能夠健康平安


CC檸檬碎碎噠


2月2日,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九州工業基地蔬菜儲存倉庫的工人在加緊裝運小南瓜,馳援武漢等地疫情防控前線的蔬菜市場。朱海鵬攝/光明圖片

暖心: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間

光明日報 2020-02-03 06:52

暖心: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間

2月2日,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九州工業基地蔬菜儲存倉庫的工人在加緊裝運小南瓜,馳援武漢等地疫情防控前線的蔬菜市場。朱海鵬攝/光明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災難面前,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獨善其身、有人急公好義。因為有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們,我們對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了信心;因為有那些在疫情陰影下多行善舉的義士們,我們在與疫情作鬥爭時始終感受到愛心。病毒無情人有情,這些暖心的一幕幕,連綴而成眾志成城的長卷,融化了冬寒,成為我們心中“走過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篤定。

千里馳援送溫情 

“武漢加油,你的老兵送菜來了!”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一輛滿載冬瓜、香菜、芹菜的貨車駛入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來自河南沈丘白集鎮田營行政村的王國輝不顧駕車疲勞,幫著工地後勤部門的負責人把車上的5噸蔬菜卸下。

王國輝曾在武漢服役17年,聽說疫情後,趕緊裝上自家的蔬菜,駕車連夜“逆行”送往武漢。

“在哪兒我都沒忘記自己是一名軍人!在武漢當兵17年,我對這座城市有份特別的感情!”

抗擊疫情的路途雖有千難萬險,但眼前的困難阻不斷五湖四海中華兒女的同胞情誼,難不倒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決心。

這些天,“中國好人”湯崇雁和她的夥伴已為武漢和蘇州籌集到61萬多隻醫用口罩,這背後也同樣是一個“暖心”的故事。看到武漢醫院口罩緊缺的消息,湯崇雁立即發動遠在英國的親朋尋找物資。在女兒等人的支持下,200多位華人華僑迅速成立“英國華人愛心救援隊”,終於找到了儲備充足的醫用外科口罩。如今,這些承載著同胞之愛的物資,正陸續送到武漢和蘇州醫護人員的手中。

1月29日0點55分,一封名為《求擴散!湖北籍女童瓊海急需某品牌3段奶粉》的求助信經瓊海發佈App緊急發佈後,消息飛快地在朋友圈和聊天群中傳播,當天,瓊海居民王振奮就將奶粉送到女童手中。女童所在的酒店還接到50多個愛心人士的電話,表示願意提供幫助。

原來,這名1歲女童隨父母從湖北武漢到海南旅遊,因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一家三口目前正在瓊海市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隨身攜帶的奶粉馬上就吃完了,孩子又對其他品牌的奶粉過敏,這才發出了求助信,沒想到當天就解了燃眉之急。

“武漢與瓊海的距離雖然有1600多公里,但在瓊海,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特別溫馨。”孩子的父親周喻說。



笨可愛碧


說實話這段時間一直都在關注著疫情的發展趨勢,每天都是刷頭條看抖音,還有公眾號。每天心情都繃的很緊,淚沒少流!特別是看到前線醫務人員,還有八十多歲的鐘老,日夜奮戰在生死第一線的鏡頭,每次都是心頭一熱,熱淚盈眶。還有我們的巴鐵捐贈的物資視頻也很感人!但是也有令人氣憤的事情,一些拒不配合防疫人員管控的畫面,有些人的行為舉止令人髮指!希望大家顧全大局,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祖國的繁榮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遙遠的記憶188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等於命令,防控就是責任。”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囑咐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卻掛帥出征。面對疫情,一批批無名英雄們選擇負重前行,把“小家”放在心裡、把“大家”扛在肩上。慷慨請戰,逆行而上,報名去抗疫一線。“我們在醫療上可能幫不了忙,但是防控知識宣傳、入村摸底排查我們最適合!”面對嚴峻的疫情,大量基層黨員立即返崗就位,入村入戶開展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他們將“初心”寫在行動上,將“使命”落在崗位上,眾志成城,為戰勝“新冠”病魔奠定堅實的基石。就象魯迅先生說過,我們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埋頭苦幹的人,不缺拼命硬幹的人,不缺有為民請命的人,不缺有舍求法的人,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大黃的歲月


我所瞭解和通過媒體看到的,市民給交警送口罩送奶茶,奔往疫情多發區的志願者們,最感人的是那些摘下口罩面具勒在臉上印痕的護士們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眼睛了


V一念天堂V


一批批青年人奔向疫區。為他們祈禱,為他們點贊,為他們擔心。希望每一個人都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