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餐飲業自救抗疫

內地餐飲業自救抗疫

內地大型飲食企業推出平價菜站之餘,同時推出半成品外賣及與超市合作共享員工等自救措施,以應付疫情困境。

平價賣菜轉攻外賣共享員工

農曆新年本是中國餐飲業的傳統旺季,惟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今年已成為「寒冬」,不少企業生意縮水八成、九成之餘,更面對食材囤積,資金告急等問題。面對困境,有企業選擇閉門歇業,有的堅持開門,出招自救。「我寧可戰死商場,絕不坐等結果。」眉州東坡酒樓創始人王剛守著這個信念,推出在酒樓門口設立平價菜站、門店餐桌拉開1.5米間距距離、提供半成品外賣、與超市合作共享員工等創新措施,並相信企業可渡過難關。■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胡永愛深圳報道

在生意縮水八成下,眉州東坡全國100多家門店仍堅持開業。王剛說:「閉店固然容易,但是堅持開店,我們才會想到這麼多創新。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我信心百倍」。

提升服務迎對鐵粉捧場

為此,公司制定一個百天作戰計劃。在做好防控的基礎上,推出「平價菜站」、「主攻外賣」及「六星服務」三大舉措。針對堂食,門店為到店客人測量體溫、手部消毒及提供免費一次性手套等,並且將餐桌間距離拉開至少1.5米以上。

王剛認為,在特殊時期,要力求提供更優質的「六星服務」。「這個時候還來消費的客人,一定是『鐵粉』。我要求員工即使戴著口罩,也要對客戶露出微笑。我也給員工權限,讓他們給客人贈送一碗麵,或者一棵菜。要讓客人感到溫暖。」

針對囤積的材料,眉州東坡酒樓自1月26日起啟動平價菜站,其北京門店每天向所在社區、家庭提供的肉蛋瓜菜已近500公斤。

事實上,飯店擺攤賣菜,不獨是眉州東坡一家。由於臨近農曆新年食材採購價格較貴,一般餐飲企業都會提前備貨。今次疫情來臨,庫存的菜品反而成為企業的負擔,不少就選擇平價出售,甚至捐到湖北疫區。據瞭解,僅海底撈就捐了蔬菜共計16.2噸。

代電商加工保障有工開

相對於餐飲業的困境,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及物美超市等生鮮超市電商則因疫情關係而在線訂單暴增,出現人手不足現象,「共享員工」遂成為彼此互助共渡時艱的創新之舉。以每日優鮮為例,與西貝、眉州東坡等餐飲企業合作,由每日優鮮提供原材料,西貝和眉州東坡分別提供倉庫和數百名員工,以按件計費方式,將毛菜加工成標品菜。

王剛介紹,眉州東坡目前為每日優鮮每天加工約2萬至3萬件。集團最新又和物美集團達成合作,每天為其加工10萬件標品菜,並將協調數百名員工到物美超市的物流加工中心「增援」。

發展產品開拓網上銷售

他說,眉州東坡僅在北京就有6,000多名員工,超市的加工要求並不複雜,員工經過一天訓練,基本上一人一天可以加工700件至800件。「除眉州東坡的中央廚房,我們一些大的門店也作為加工點,這樣員工可以不出門,避免交叉感染。」

在他看來,賺的錢可能還是杯水車薪,但是靠自己雙手自救,比較重要。在和物美集團溝通中,王剛還和對方達成新的合作意向,將眉州東坡店開到物美超市,賣包子、蔬菜和一些成品、半成品。「這是在自救之餘,為我們未來又找了一條發展之路。」

王剛認為,對當前餐飲業來說,恢復生產的最大挑戰是現金流。令人鼓舞是,餐飲業的困境正得到關注,連日來有多家銀行主動與其聯繫,願意貸款助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