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當他們被上帝所拋棄後,他們決定不再像以前那樣偽裝自己,他們需要救贖。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1999年,被影迷尊為“黑暗大帝”的大衛·芬奇推出了他迄今為止職業生涯中最具爭議的作品:《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被上帝拋棄的一群人反抗命運的故事。他們都是些什麼人?癌症患者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人群。是的,有人會受到家人的關懷與照料;不錯,也會有那些快樂至上主義者抱著樂觀的精神走完剩下的路。不過不要忘記還會有這麼一類人:他原本還是一位體格健壯的健美先生,由於患上了睪丸癌,為了保命他切除了這個象徵男性的器官。致使他體內的雌性激素分泌過剩,從而變成了“波霸”。妻子兒女離他而去,從來不和他聯繫。他叫鮑勃。當他意識到一切恐怖都降臨時,已經沒有人能夠和他平起平坐溫言細語得和他共事、接觸甚至交談了。他也意識到世界上也許會有很多這類人,睪丸癌互慰群體適時的出現在他的生命中,還有胃癌、肺癌、腸癌······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影片的主人公傑克由於失眠,無意間撞進了這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在這裡,他發現原來地球上存在這麼多邊緣人,他們的雖然有住所,但精神卻無依無靠,只有在陌生人的懷裡才能傾訴悲苦之情。於是作為一名“正常人”他的優越感油然而生,從此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在教堂聽到主持人的那句“你打開門,你慢慢走進去。我們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裡。現在,把你的痛苦想象成一束可以治癒傷痛的光線。就是這光芒,痛苦的本身就是能夠治療傷痛的光芒”中得到了啟示,以致於引發了他在飛機上“萍水相逢”的泰勒建立搏擊俱樂部的慾望。

“搏擊俱樂部”是一個用肉體疼痛壓抑精神苦痛的組織,會員通過互毆得到短暫就救贖感。而泰勒明白只從互慰團體中招收會員的路太狹隘,於是通過與傑克互毆逐漸吸引來了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物,不要以為只有像鮑勃那樣的可憐蟲才會參加這些常人看來齷齪的組織,白領傑克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你以為他的物質生活缺少什麼嗎?他卻討厭一切,厭惡自己生命的微不足道,把自己和單人份兒的糖塊、黃油和奶酪或者小塊兒肥皂扯在一起。當他看到擁有大學學歷的泰勒所作所為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的傑作包括往食客的湯裡XX,向甜點XX或者XXX。他還有一個拿手好戲:將一個大XX的膠片剪接進溫情脈脈的親情片裡,只有八分之四秒。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兩人的相遇最終引發了第一場搏擊賽,泰勒希望自己死的時候滿身傷痕,他堅信“沒幹過架就不瞭解自己”。之後一切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搏擊俱樂部成立了。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這場龐大的意淫活動中,他們對這種充滿暴力的宣洩方式產生了宗教般的狂熱,因為只有疼痛、只有這種最原始的本能才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在頭破血流、皮開肉綻的刺激中他們得到了救贖般的快感;他們遵從著泰勒的俱樂部守則以及那句“自我進步就是手X,自我毀滅才是答案。”他們堅信上帝討厭自己,世界唾棄自己;他們要以肉體的疼痛取代心靈的失落;他們準備以自我救贖的旗號要把這個讓他們絕望的世界給XX了。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我們是上帝不想要的孩子,沒有容身之處,也沒有關懷。就是這個樣子。”泰勒將強鹼撒在傑克手背上時說,說這句話前他們剛剛從吸脂中心將人體內那些骯髒的油脂偷回來準備做肥皂販賣。也許是因為搏擊俱樂部的隊伍愈加龐大,泰勒產生了更為瘋狂的念頭,他已經不再滿足於現狀,他要用整個世界作為工具進行規模更宏大的反抗。於是類似軍隊的組織出現了,他們不是恐怖組織,他們不殺人,不勒索,只為破壞一切。他們憎恨美好的事物,他們要毀滅所有“垃圾”。

此時的傑克才發覺自己就是泰勒,原來自己是一個雙面人,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破壞分子,他恐懼得想要結束這一切。觀眾直到此時才真正意識到傑克渾身散發出的矛盾性無與倫比,他一邊是著名的俱樂部教父,兼具頹廢與瘋狂的異端人物;一邊又彷彿是一個努力融入社會,希望彌補罪過的不起眼小職員。可是事到如今一切都為時已晚,泰勒在傑克腦中消融的同時大型的破壞活動才剛剛拉開序幕。真正黑色幽默的是:在影片結尾處遠處摩天大樓坍塌的同時,大衛·芬奇讓我們意識到被愚弄了,就像泰勒愚弄那部親情片觀眾一樣。我們看到了那個大XX,只有八分之四秒。

《搏擊俱樂部》:恍如救贖般的意淫

在本片中,愛德華·諾頓的天才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不可逾越。皮特與海倫娜也配合得天衣無縫。而被影迷尊稱為“黑暗大帝”的大衛·芬奇則可能根本就沒有把《搏擊俱樂部》當成電影來拍,他把它當成了玩具。因為表現的手法太過天馬行空,太過匪夷所思。利用慢推和急搖,利用廣告和MTV的快速剪接手法,利用詭異與狂放的故事,來展現一個非理性、無政府主義的組織,以死亡為主題,告訴人自己“人天性殘忍”,使其完全掩蓋了《異形3》的陰影,承接《七宗罪》的黑色且淹沒後來的《顫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