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易從《通鑑》始

疫情嚴重,居家不外出,是對親朋的厚意,是對自己的負責,是對國家的支持!

居家日久,看電視時間長了煩,活動沒有空間,無聊之餘,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讀書了。

讀什麼樣的書最好?

抱朴推薦大家讀一讀《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編修而成 的一部編年體歷史鉅著。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共有294卷,300餘萬字。

抱朴為什麼推薦這麼一部大書呢?


讀書易從《通鑑》始


理由如次:

其一,這是一部最真實的歷史書。

這書是司馬光專門寫給皇帝老子看的,如果所引用的史料不真實,一旦被發現,那還得了?

而這部書所收入的內容,都是前朝的事,到了北宋朝建立前,就截止了。因此,所有事情都不必忌諱,真的啥樣就啥樣。

所以,我認為,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的內容是最真實可靠的。

其二,這是一部史料最全的歷史書。

司馬光以畢生精力投入這部書的編撰工作,前後歷時19年。他“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蒐集的史料極為豐富。他自己說,為了蒐集史料,“遍閱舊史,旁及小說,簡牘盈籍,海為煙浩”。有人把《資治通鑑》所引各書加以考索,分為正史、編年、別史、雜史、霸史、傳記、奏議、地理、小說、諸子十類,共301種。司馬光引用史料之廣泛,可想而知。

特別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其中不少史料早已絕跡,而《資治通鑑》保存了不少軼書的史料,有的史實又有論斷,比較完整,殊為難得。


讀書易從《通鑑》始

其三,這是一部內容極有價值的書。

一般來說,讀書有三個目的,一個是獲取知識,一個是娛樂身心,一個是提升境界。

而很多書是不是適合讀,就需要有一個自我批判的過程。

就《資治通鑑》這部書來說,是值得一讀的。因為編撰的初心就是為了借古通今,用來借鑑的,所以,書中所選的內容,一般都很有針對性,有參考價值。

在《資治通鑑》中,因為篇幅所限,很多歷史故事就是那麼一小段,甚至就一句話,就很有意義,值得深思。

如:第二卷周顯王二十九年段中有一句話“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公元前340年)魏惠王驚恐,派使者獻出河西之地給秦國,以求講和。並把國都從山西的安邑(今夏縣),遷徙到大梁(今開封)。

這麼一句話,就說出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魏王遷都。


讀書易從《通鑑》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