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不該出手?

馮學餘


這是個常見且很有意思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反問一個問題:如果家長在社會中被其他成年人欺負了,警察該不該出手?我想任何人都能輕易的回答,如果這個欺負觸犯了法律,警察應該出手。同樣的,家長該不該出手,應該分情況對待。

一、如果是孩子生活圈中,個體之間發生了爭執哪怕是恃強凌弱,我認為家長儘量不要急於干預。我舉個真實的例子:單位有一趟大巴車專門送孩子們去小學(當時基本單位員工的孩子都在那所小學),車上座位比乘車的孩子少,去得早的先坐下了,但後上車的高年級學生就直接讓低年級的學生起來讓位置,不讓就開始幹架,司機見得多了,也沒功夫去管,所以就成了拳頭定座位的局面了。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小澤剛開始坐車,也不懂這規矩,更不服氣,連續幾天都不肯讓座,每次都給高年級的學生揍了。有次揍得比較狠,被個高年級的學生用水壺在頭上砸了個包。我那朋友看著心痛,想去找對方的家長,順便去找班車司機,希望能制止這種憑拳頭搶座位的不良行為。當時我勸阻她,並做了個簡單的分析:車上的世界就是孩子們的世界,由於孩子們還小,這個空間裡就奉行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這個固然不對,但是在沒有任何外力干預的情況,這其實也是一種平衡,也可以說是一種環境,每一個在這裡生活的人,都必須去適應這種平衡,否則就必須付出代價,我們拋開孩子被揍的心痛,客觀來講情形就是如此。那麼在這個適應過程中,每一個被挑戰的孩子都會去觀察對手、判斷自己的實力,分析打架的勝負,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孩子們判斷分析能力的一次原生態培養。因此我建議她不要急著去幹預,小學生打架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傷害性,觀察一週,如果小澤每次受傷越來越少,也不再回來那麼咬牙切齒的要“幹掉”打他的同學,就說明小澤是一個判斷分析,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孩子,這是值得高興的,如果依舊如此傷痕累累,小敏再幹預不遲,而且以後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事實證明在一段時間後,孩子完美的處理了這樣的事情。

二、如果是發生了群體性且有針對性的欺負孩子事件,家長應該果斷干預。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校園欺凌,為什麼我提出了群體性這個概念,因為在案例觀察中,孩子個體之間的衝突,往往傷害性不大(不排除極個別的極端情況),但如果出現了圍攻或者圍堵孩子的現象,則很容易失控,因為個別孩子在這個階段染上了一些不良社會習氣,常常欺負其他同學,但基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對於實施耳濡目染的不良行為還存在一些畏懼,往往會拉攏一些其他的孩子,造成圍堵的情形,孩子心智發育不健全,人多勢眾的氣氛下,很容易完全失去理智,失去心底的畏懼,做出平時不敢做出的行為,對其他同學造成傷害。這樣的苗頭,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果斷出面制止,這種行為帶有難以預料後果的傷害性。

孩子的世界,自有其規則,家長儘量不要過分干預,但孩子的世界,又往往投射了一些成年人世界的陰影,如果超越了年齡段的行為,家長則應該干預。我認為這個度的把握就在群體性這個概念上。


青春成長記錄


不可否認,現在確實有一些校園欺凌,對這些欺凌者一定要嚴厲懲罰。

但是不能把普通的調皮搗蛋等同於十惡不赦的欺凌。

想想我們小時候誰沒有被強者欺負過?誰又沒有欺負過軟柿子?但後來都長大成人,成為正常人。按照現在的標準,以前很多半大小孩都該被別的家長殺了。

我已經算乖乖男了,但小時候也曾對女生使壞過,還被女孩媽媽抓了現行,但也只是扇一巴掌、罵一頓,甚至都沒告訴我爸媽,如果告訴我爸媽,我肯定還要挨一頓胖揍。後來懂事了,這事就徹底過去了,現在每次回去都能見面,很禮貌客氣。按照現在的標準,我可能已經被對方家長捅死了。

我記得小時候曾經有個男生欺負我姐,然後我媽對他警告了一下,都沒打,只是警告,後來他就不敢了。

曾幾何時,小孩之間磕磕碰碰都進入不到家長的視線,只有鬧到比較嚴重了,家長才去找對方家長理論。孩子也在打鬧和矛盾中一起長大,後來有的關係很好,有的關係平淡,但都沒有仇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間的糾紛被放大到如此高的高度,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家長就要歇斯底里。

同樣的不好行為,自家小孩做了,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無限縱容;別人家小孩做了,就是惡不赦、罪大惡極,恨不得拿刀捅死。說到底,是極其自私、狹隘,完全不會換位思考,完全沒有一顆同理心。


與時俱進392


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我們做家長的心疼、生氣,有時候會忍不住,到學校狠狠修理一下欺負人的“壞小子”,當時真的很解氣,但是後續的事卻很麻煩。

鄰居李哥的兒子今年12歲,初一,孩子性格有點內向,說話有時候比較衝,脾氣也暴躁。有一次放學去餐廳吃飯的路上,不小心碰到高年級的同學,高年級同學(也是一刺兒頭)語氣強硬地讓道歉,李哥兒子倔脾氣也上來了,不就是碰了一下嗎,又沒怎麼地,我就不道歉,你能咋滴?結果兩人撲在一起,打了起來。李哥的兒子吃了虧,胳膊被打腫了好幾塊,樣子很狼狽。李哥到學校一看,心疼壞了: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被人打成這樣,太欺負人了!這樣一想,熱血上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抽了高年級男生兩個耳光。這下玩大了,那男生直接倒地大哭,打著滾喊疼。老師趕緊勸解,那男生就是哭,喊疼,……這事最後的結果是男生家長給李哥兒子看醫生,而李哥說盡好話,又請客又道歉才搞定男生家長。



這事就錯在李哥作為大人,當著老師的面打一個孩子,輸理了。

所以,遇到孩子被欺負,我們一定要講究干預的方法,不能簡單粗暴,要有理有據,據理力爭。

1.首先,干預的方法要講究。

如果事情真到了非要干預不可的情況下,也不能像李哥一樣,情急之下,自己動手,這在情理上是說不通的,你不能和孩子一般見識對不對。記住這句話:衝動是魔鬼。

找老師是一個方法,要老師主持公道,老師若不能主持公道,還可以報案,再不行還有媒體,還有上級主管部門呢,你懂的,方法很多,老師一般都會主持公道的。

沒有人給你伸張正義的時候,也不能自己動手,你家就沒有幾個親戚、老鐵呀。



2.什麼情況下可以干預。

如果孩子無端被校園欺凌,那就不能忍,一定要干預,就像我第一點說的。

但其實大多數時候,孩子之間的矛盾沒那麼嚴重,到不了校園欺凌的程度。況且,有時候自己孩子也有問題,讓老師處理就好了,就像李哥,多尷尬多被動呀,是不是。


終將長大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家長該不該干預,我認為該出手時就出手。

作為一線的小學老師,從教近20年,處理學生之間的糾紛不少。面對孩子之間的糾紛,牽扯到家長的案例也碰到了不少。

案例一

在一次中午放學站隊過程中。一個小男生不小心,向後退的過程中踩了後面女生的腳,女生當時可能疼的眼淚就掉出來,怕老師看見,急於站隊,沒有告訴我,自己放學回家。告訴了奶奶。奶奶沒有問清什麼原因,在下午送送孫女上學的路上攔截了小男生,打了幾個耳光。

三個人下午一起到校,來辦公室找我處理這樣的事情。當我看到這個小男生,滿臉眼淚,以及臉上還留有被打過的痕跡。我問清了原因和事情的經過後,對這位奶奶直接說,這樣的事情你已經處理過了,不需要我處理。家長頓時火冒三丈,說我這名老師不負責任,他的孫女受欺負了。我不管,她要找校長。我告訴她,如果讓我繼續處理,我得把小男孩兒的家長叫來,先把你打那幾巴掌還回去。

當時可能由於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年輕氣盛,對小男孩兒受到的委屈有點兒抱打不平的意思,所以這位家長鬧到了校長跟前,我也向校長說明了事情的經過。校長當著家長的面對我可能說了幾句嚴重的話,事後跟的談心。經過校長的細心調解。這位家長與男孩兒的家長達成了和解,雙方相互道歉。

案例二

班上有一個單親家庭的男生平常由爸爸和奶奶來帶。可能家庭疏於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孩子的個人習慣極差,個人衛生也不好。上學經常不帶筆,作業本或者是課本之類的東西。經常會拿同桌的文具,課本兒來當成自己的用。同桌的女生對這樣的行為很是不滿,也當面跟男生說過幾次,但這樣的效果甚微,他屢教不改。我也對這名男生批評教育過,可能當時能好上幾天,過後又錯誤依舊我行我素。

女生可能覺得這樣的行為他在忍受不下去,告訴了自己的媽媽。一天中下午放學的時候,媽媽和舅舅,在校門口對這個男生大聲呵斥,而且揚言如果下次再有拿別人文具、書本的行為。要打斷他一條腿。第二天上學我就發現他比較變得比較不太說話,也不搗亂,趴在桌子上好像有什麼心事。叫到辦公室以後他才說出來被同桌媽媽和舅舅恐嚇的事情。我跟他談心也叫來了他的家長,雙方家長對這樣的事情平等溝通。

面對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者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我們的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第一鼓勵孩子自己解決

我有時候碰到這樣的矛盾,會邀請一些家長來學校對學生的課間活動,進行一個觀察。打打鬧鬧,你追我趕。這在任何一所小學都是很平常 事情。小男生動一下女生的辮子,或者拿一些東西引起同學不滿,追趕這樣的小摩擦,小矛盾常常發生。而且我相信孩子們之間都是出於友善的目的。這一節課可能你追我趕下一節課,可能好的跟一個人似的。這樣的小矛盾,小摩擦,不必去幹預,孩子們自己都可以解決,而且家長往往幹了可能弄巧成拙。

第二藉助老師和學校解決

遇到一些熊孩子可能捱罵人愛打人。孩子們自己解決不了,我覺得碰到這樣的事情,可以求助於老師,藉助於學校。對這樣的熊孩子批評教育,逐步改之,我們的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有所吃虧,像上面案例。要麼大打出手,要麼橫加指責,採取恐嚇的方式自己解決,我覺得這樣的行為有所不妥。因為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我們從不倡導用武力解決任何內部矛盾,最起碼孩子不懂事,我們的家長應該有具有一定的素養。我們不能為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

第三適當還擊

那些屢教不改的熊孩子。可能說教以及老師的批評,對他已經無濟於事,依然知錯就犯。這時候我們可以跟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看看孩子的想法,適當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當你的人身安全受到攻擊時,你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可以適當的以暴制暴,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我覺得學會反擊也是人成長的一種方式,我們總不能默默自己來承受。也給對方一個信號,我不甘被你欺負我,不反擊是給你面子。有時候讓對方覺得,你不好惹,可能就沒有下次了。



匯智坊


當孩子被欺負,家長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

開始感覺到父母力量的強大,還是上初中的時候,那時候父母對於孩子大部分是不管不問的,所以學校裡打架鬥毆的特別多,有些孩子就是以這種方式拼命刷存在感的。有一個叫李建的男生特別霸道,不但打架還撩妹,同學們敢怒不敢言,有一天,不知怎麼的,惹著了一個女生,女生很潑辣,開始和他對罵,男生將一個板凳扔了過去,女生哭著跑開了。沒想到,第二天,女生的父母來了,她媽媽直接大罵,邊哭邊罵,他爸爸對班主任說:老師,你管不了,我來收拾這個小兔崽子,再敢惹我孩子,你就試試。那個時候,我是第一次看到父母因為孩子來到學校的,我們感覺那個女生特別的霸氣,因為她後面站著一個高大的靠山。從此那個李建的竟然真的再也沒有敢惹她一下。

父母是孩子的生死之交,關鍵時候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作為班主任,對於家長直接過問的事情,我們往往是特別重視的,因為總感覺到這件事情不簡單,背後有期待而苛刻的眼光看著你。

所以,我對家長們曾說過,孩子有什麼事情,請及時告訴我,我不贊成家長直接找對方家長,但請儘管告訴我。相信我能夠處理好孩子們間的事情。

當面對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家長必須及時的介入,因為:

1.所有校園欺凌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來說,都是大人掉以輕心的結果。“小孩的事情,讓他們自己解決。”“孩子還小,這只不過是鬧著玩。”,我對於這種論調特別反感,孩子已經被欺負了,這說明憑她自己的經驗和能力處理不好,所謂的處理就是忍氣吞聲,等著事情塵埃落定,但欺凌者會變本加厲,當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頗有成就感的時候,她不可能從此收手,她會持續這種驕傲的存在會感。這個時候,家長必須洞悉孩子的一切,及時的介入,找班主任,找對方家長協同解決,當欺凌者知道他面對的不但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的時候,想想吧,他會怎樣?肯定投鼠忌器的。

那些校園欺凌事件,大部分是家長和老師掉以輕心,“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解決”,這是一種推脫,也是一種懶惰,這是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的助推劑。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北京中關村二小發生的拿起霸凌事件沒有,母親的果斷介入,引起強烈反響,對於孩子和老師都是一種警醒,那些將垃圾桶套在別人頭上的那些孩子,還敢嗎?老師還敢掉以輕心嗎?霸凌事件還會發生嗎?如果這位母親不介入,就憑那位認為小孩子們之間鬧著玩的思想,我相信,那孩子的陰影將會是一輩子的事情。

2.不管不問,絕不是負責任父母和老師的姿態。孩子的成長必須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不完美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幫助,因為在成長中會有很多的煩惱。父母出手並不是說父母一定要為孩子出頭,去找對方。而是對孩子成長中發生的煩惱進行干預幫助,比方說,與她談心,與老師協商共同來處理孩子面對的問題。這都是父母應該做的。父母是孩子最有力量的成長夥伴。

3.老師有時候也需要家長的支持。曾經處理過一件事情,一個孩子欺負另一個孩子,欺負人的那個孩子被我嚴肅地批評了一頓,但受欺負人的家長可能害怕和對方家長結下樑子吧,竟然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我,在外面說處理那孩子全部都是班主任的主意,與他們無關。這樣老師就很被動了,有一種被出賣的感覺!其實老師有時候很需要家長的支持!

俗話說的好“民不告官不究”,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也就沒有追查的了。

你自己的孩子的事情都不關注,別人能關注嗎?作為外人的班主任能夠用心徹底給你解決嗎?

用心呵護,不是一句口號,孩子在學校被欺負,父母必須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是教育鋒線,一名教育實踐和思考者,歡迎關注!


語文在線


小孩子打打鬧鬧的事情常有,但是父母要不要介入,這個要區分具體情況。

記得小時候,我哥哥經常被人欺負,是那種沒來由的欺負,統稱受氣包,莫名的會被別人打,被人推搡,身為弟弟的我,經常聽到別人說:xx,你哥哥又被人打了。於是我就找到我哥,一起把對方狠狠的揍一頓。

但是解決不了問題啊,我哥還是被人欺負,於是我父親出馬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很多小夥伴都在街上玩,他們又在起鬨欺負我哥,我父親追過去,一頓狠揍,從此,沒人再敢欺負我哥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我哥哥的性格遭受了巨大的傷害,其實我父親可以早一點出馬的。

以上這個事情說明,作為愛護自己孩子成長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如果是偶爾的打鬧,也就算了。

但如果是那種持續的、沒來由的、會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的欺負,父母必須出馬,應該早點出馬。強力介入,給孩子一個強大的安全感。


鳳陽山魁星五手魯君雄


看情況!我說說我是怎麼處理這事的吧!女兒有一次,放學回家,一看就是摔倒破了!我就問她怎麼個情況!她說:是她同學放學時,推了她一下摔的!我一聽,怒火萬長!我平復一下心情,查看一下女兒的情況,沒有大礙!我就問她:老師知道嗎?她說,知道!老師告訴他家長了!我看看時間!女兒11.45回來的!我一看到了11點55分!我就給我堂弟打電話說:你侄女讓她同學推倒了,摔了一下,不太嚴重!我等了他10分鐘,他家沒來人!我現在就去他家,看他家怎麼說!要是好說,咱就過去!畢竟是老鄉親!他家要不說理,我可給你打電話!你下午讓我小侄故意找他家孩子茬,給我打一頓!什麼事情,我兜著!如果他家大人敢找小侄麻煩,我出頭!我給我親朋好友打電話準備幹他家一頓!他家要經公!我就你侄女去北京住院,就說嚴重!他經公,咱也經公!堂弟同意了!還說,哥你去他家,他要說不在理的話,就打電話,咱弟兄們,砸了他家!我說打架,可不能在他家打!這要經公了,咱沒理!我為什麼讓小侄子打他家孩子!小侄大打家孩子一定能打慘了他!就是經公了!咱能說:孩子們打架!他家要敢動小侄子!咱師出有名,乘機好好打他家一頓!這樣公私咱都不吃虧!說完,我就一個人找他家去了,我不進他家大門,在門口,喊他家大人,出來!他家大人,出來一看是我就說,我正想去你家,聽說推倒你家女兒了,我過去看看嚴重不!我說我過來,就是為這事!孩子們鬧著玩!摔一下,沒多大點事!要是家長知道了,不問問!有點不通情理吧!話既然你說了,這事就過去了,要不太嚴重!說完,我就回家了!中午吃了飯!他家一家來我家看了看我女兒!我就沒再說什麼!他家中午吃飯,要不來人!下午,就是我好幾個侄子打他家孩子!本人就一百姓……


用戶98414545609


我想這是很多家長都思考或者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一件事情有千萬個答案,真正處理起來也只要一種辦法。

我們送孩子上學的目的不止是學文化知識,而是他進入社會的初期歷練,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人和怎樣的事。

我家老大上小學一年級時,她們班有一個混世魔王,據說奶奶曾經是學校的校長,經常欺負班裡的學生,連我家幼兒園都比較厲害的老大都未能倖免,給老師說了好像也沒有用處。孩子剛上小學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件事,告訴了她爸爸被欺負的實在不行,爸爸有一天放學就找到那個男孩,沒有打沒有罵,只是告訴他,認識他的家長和老師,以後再不要上課拽頭髮欺負林悠悠,否則下次就會打他。後來好像再沒有說過這事了。現在看來這個孩子不壞,只是我們常說的難聽話∶手賤的很。

知道孩子被欺負,家長到底該不該出手,首先如果是孩子親自告訴你這件事,而且只是傾訴一下,沒有尋求幫助,家長就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但如果孩子希望你插手,那定是毫不猶豫,但別激動,解決問題是根本,孩子還要好好上學呢。二是你從別處知道孩子被欺負了,同樣別激動,先了解情況,再想處理方法。

這裡我想說一點,請遠離惡人,遠離滿身負能量的人 ,如果孩子遇到這種人,遠離不招惹為主。我孩子的學校裡前一段發生一件事,一個小孩子和他們班同學鬧矛盾,她的爸爸來了之後哐嘰哐嘰幾耳光打了四五個小孩子,順便把班主任罵了個狗血噴頭,還要打班主任。可能很多家長聽了都坐不住了,竟敢打孩子,可是這些被打的孩子都沒有鬧也沒有理那個男的,不是惹不得,是惹了就是一身腥,這個男人在附近就是個出名的遊民,無賴、無恥,也沒有媳婦,只有一個女兒和老父親。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教育他任何時刻都要先保護好自己才最重要。


兩孩兩師


真實的,之前看到過一個初中女孩被帶到賓館強姦,欺負她的女同學邊笑邊拍拍視頻,女孩哭了,說一會兒回家晚了要被罵,但是還是被兩個類似初中模樣的男孩強姦了,小女孩哭的我心碎,後來視頻被刪了,可憐的孩子,校園黑暗面明明就很明顯不整改,還要故意遮掩,這就是現狀,可悲


我的偶像是曹德旺


女兒一年級,她是屬於特別內向膽小的那種!有一天說不上學去了,哭了!憑自己上學的經驗這是受欺負了!找到學校裡向老師溝通,老師方面教育了那個男生,那個男生是特別皮的那種!滿口髒話!老師把他們調換了位置!後來女兒有了自信!感覺有爸爸有底氣!現在仍然內向。但再也沒有受過欺負,有什麼事找老師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