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乾旱,為什麼印度不大力搞水庫建設?

用戶8010233467265


在印度,“熱死人了”不僅僅是一個比喻,而是一種社會現狀。自1992年以來,因高溫熱死的印度人超過了2.5萬,印度人也會自嘲“能從熱浪中活下來的都是精英”。在2019年6月,印度最高氣溫突破了50度,許多水庫都已經乾涸,柏油馬路都融化了。



印度的雨季通常是六月到十月,雨季來臨前的乾季天氣炙熱,然而近些年來,印度的乾季更加持久,乾季中產生的熱浪也越來越頻繁和強烈。然而對於乾旱,印度政府始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解決季節性乾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大壩和建水庫,但是印度政府完全不重視這些方法。


印度的豆腐渣工程是出了名的,如果說擔心大壩質量不過關,那麼可以選擇更容易修建的水庫,可是印度政府也沒有興修水庫的打算。是印度政府不作為嗎?不是,而是因為印度政府面臨資金匱乏的問題,想要真正應對乾旱,修建一座兩座水庫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是要大範圍多數量的修建,就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印度政府承擔不了這筆高額的費用。

除了資金原因,還有自然原因和技術原因,印度雨季降水量雖然大,但是降雨太集中,不是暴雨天氣就是暴曬天氣,再加上工程質量差,存在漏水和蒸發嚴重的問題。從目前印度已有的水庫來看,每年雨季平均蓄水量不到庫容量的30%,所以無法發揮水庫最大的作用,就算真的修建大量水庫,在旱季也堅持不了多久。


國際視角淺說


印度的夏天非常熱,四十多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許,其它地方的人早受不了了,但印度人還是能扛。當然,有些身體欠佳的,熱死也是時有出現。

太熱,容易引發乾旱。沒錯,印度就是個那個非常乾旱的國家。

但,他們國家的降雨量卻不少,足足是中國的兩倍。

有人說了,為什麼不大力搞水庫建設?

印度缺錢

印度2019年的GDP總值在2.9萬億美元左右,現在世界排名第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看起來好像還行,但是,印度花錢的地方太多。

一方面要讓印度製造業崛起,這得要花錢,但花了錢,效果還沒顯現出來。

二是要大搞軍事投資,也許在印度人看來,可以窮一點,但拳頭一定要硬一點,可惜,自己國內的軍事工業太弱,只能依靠大量進口,這又是一筆大投資。

三是還要抓城市、路橋等基礎建設,可惜錢投了,但投入有限,效果不大。

四是要搞民生,什麼改善衛生情況,什麼大修廁所等。

水庫還沒有開始大量修建,其它方面的投入已經讓印度喘不過氣,如今外債還一萬多億美元呢。

總之,印度花錢地方太多,大量修水庫的錢是缺乏的。

印度缺乏優質的建造團隊,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識和理念

印度的建造質量,確實一般。無論是質量,還是效率,都無法和中國同日而語。

所以,修大量的水庫,有點不容易。

有人說了,這又不是高科技,有那麼難修嗎?

確實難修,印度的豆腐渣工程不是一般的多。常常有水庫崩塌現象,印度人把這歸為老鼠和螃蟹等使的壞。

最有名的一條大壩,就是印度賈坎德邦一條運河上修建的一座大壩,修建了42年,在2019年8月27日完工。預算漲了一百多倍,最終花費了22億人民幣。

結果,在運行22小時後,發生塌陷,大壩垮了,淹沒了35個村莊的農田。印度調查組最後說,都是老鼠乾的壞事。

這是用實際行動驗證“千里之堤,毀於鼠穴”嗎?問題是,不是水泥大壩嗎?難道這老鼠是和穿山甲雜交的不成?恁厲害。

有些事,印度人不敢承認,其實,印度缺乏高質量的建造團隊,自然也缺乏高質量的工程。

缺了還不算,發展中的印度,貪汙現象還特別嚴重,為了一己私慾,將質量放到腦後的人大比例存在,這造成了難出高質量的工程。

不說其它,就說開個中央會議,還有很多人堂而皇之睡大覺,這說明印度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得重新塑造。

據《亞洲時報》報道,目前印度水庫總數僅為91座,而中國有97735座,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印度水庫的容量常年在20%以下。

水庫數量本來就不多,水容量還很低下,天熱時不幹旱才怪。

雖然資金緊張,雖然缺少高效的團隊,但是建造水庫一定是解決乾旱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至於如何高效利用起來,印度人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藍風破曉


2017年的6月份,印度首都新德里,平均溫度高達46攝氏度,雖然天氣炎熱,但是出現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一畫面:

在乾旱最為嚴重的印度南部地區,一條飢渴難耐的眼鏡蛇竟跑到村子裡尋水,還老老實實地喝著當地一位好心村民喂的水。要知道,眼鏡蛇一般不會和人類正面接觸。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熱浪更是席捲整個印度,最高氣溫竟高達50攝氏度。

高溫天氣使印度各個地區嚴重缺水,在印度金奈的大水庫已經臨近乾涸,水位已經降至印度金奈70年以來最低值。

而據氣象專家分析指出,2019年印度自來水供應已經減少40%,更有許多城市居民每天只能有15分鐘的接水時間,許多飯店、餐廳已經關閉,有的甚至開車去50公里外的地方尋找水資源。


嚴重缺水已經導致印度許多小區居民發生衝突,但是印度政府仍然沒有要建更多水庫的意願,這究竟是為何呢?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印度發生了一場無骨病事件,水庫周圍600位居民受難,而使印度居民驚恐的不是這個數據,而是這個病的本身。

所謂無骨病,就是患者腿部逐步彎曲,並且不能伸直,導致患者終身殘疾。

無骨病事件至今未尋到病因,也無解藥,而相關專家猜測,這是由於印度地下水汙染嚴重所致,但是具體原因仍然不確定。


我們中國老百姓有句話說得好:“人無骨而不立。”這種病只能讓你莫名其妙地終身殘廢,不死不活是最讓人難受的。

這種無骨病本來就讓印度人民心裡面有了陰影,再加上印度水庫曾造成河水暴漲導致居民死傷事件的不斷髮生,致使印度水庫周圍居民產生了抵抗情緒。

印度水庫問題之所以層出不窮,還包括技術問題,因為豆腐渣工程將印度耗時42年、耗資約22億人民幣的水庫工程,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而這一切,卻被印度政府歸結在老鼠身上。

2019年8月28日晚上,才啟用了22個小時的賈坎德邦大壩崩塌,導致35個村莊的農田被毀,而相關部門聲稱大壩坍塌原因是有老鼠洞未被堵住。


雖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但是也得到一定的數量。因此,問題的更大概率還是出現在了水庫本身的建設上面。

在現有技術下,大壩修建進度緩慢,存在許多現實問題未得到解決以及偷工減料的情況,而這些問題都是造成大壩損毀的原因之一。

除了技術問題,印度政府修水庫的資金也是非常缺乏。

近幾年,印度濟增長速度雖然高達7%。但相關人士指出,印度經濟增長率實際上在3%~4%左右,而印度近幾年來失業率呈現增長趨勢,2018年印度財政赤字高達7.17億萬盧比,不良貸款率上升至14.6%。

如此高的財政赤字,讓印度政府修幾個水庫都費力,更別說是大力搞建設。而印度修建水庫的弊端不僅僅體現在這幾個主要方面,還包括印度的氣候與地質等問題。

所以在現實條件下,印度政府也只能量力而行。

史之策


印度為什麼不大力建設水庫?還記得印度用泥巴石頭建造大壩最終垮塌,以及近日印度西部壩破導致損失慘重,最後甩鍋螃蟹的事麼?

雖然建設水庫的確是一種緩解水源缺乏的重要方式,印度為何不大力發展呢:

  • 第一,匱乏相關的建設資金;
  • 第二,本身缺乏相關建設技術;
  • 第三,自然原因所致,水庫也是杯水車薪。


雖然多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的確引人注目,但迄今為止,整個印度只有四分之一人口能夠用的上自來水,大部分的印度人口都是使用地下水。這種情況不僅是偏遠鄉村,即便是城市也非常普遍。每年印度因為缺水、水汙染致死的人口超過20萬之巨。

印度並非不想建設水庫,而是無奈。眾所周知,建設水庫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印度大部分的邦(省)財政狀況都不咋滴,常年囊中羞澀根本無力支付建設水利工程的巨大花費,以及安置庫區移民、對淹沒地區的賠償等。


儘管印度在航空航天、核工等領域建樹頗多,尤其還是全球著名的軟件工程強國,但印度終究是個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總體仍舊落後。印度沒有財力請外企建設水利,而其自身也沒這個科技水平。

直到今天,印度水庫的數量還不到我國的一個零頭,不僅數量少,且規模很小。印度最大的特里水庫儲水量也只有26億立方米,而別說三峽、青銅峽等,就是松花江上的豐滿水庫其庫容也超過了100億立方米。

除了缺錢缺技術,印度的自然原因也是阻礙水庫建設的重要原因。印度地勢普遍平坦,缺少建設水庫的天然地勢條件;其次,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每年極端天氣眾多,不是非常炎熱就是暴雨洪水,普通水庫於印度而言,作用並不是很大。

以這次印度大旱為例,印度全境91座水庫中有65座的儲水量還不到設計庫容的20%,有7座完全乾涸,僅有2座水庫的儲水量超過了當初設計庫容的四分之一。印度乾旱時期極度缺水,即便在雨季將水庫存滿也堅持不了太久。


澹奕


年均降水量是中國兩倍多的印度,竟然一下雨就澇,雨一停就旱,搞得很多地區吃水成問題。顯然,這跟印度缺乏像樣的水利設施有關。

照說,季風氣候國家,大修水庫是必須的,抗旱抗澇、防洪發電、水運養殖,綜合開發,造福萬代。而印度卻一直這麼湊合著過,任自己境內的江河湖海放飛自我,實在是令人費解。

客觀看,除了水利建設,印度在其他的公共基礎設施的修建與改造方面也很不給力,除了本身資金(錢都用來買外國軍備了,連修廁所的預算都沒有,何況搞水利工程)、技術不支持以外,跟印度的國情和過於“民主”的政體有關。

很明顯,印度政府缺乏中國政府那樣的執行效率和政令的號召力。


比如,修建水利工程,徵地和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肯定是難免的。而印度傳承的是“英式民主”,在印度的徵地是需要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協商的,地方政府協商完了還要去一個一個的土地所有人去談判。因為,政府明文規定,公共建設項目的用地審批,需要土地所有者七成以上的人表決同意,這樣要想取得一致意見,勢必難上加難。

在印度,很多土地是屬於某個大地主的,各個村子裡面的幾千張選票,實際上都是地主一個人說了算。所以,如果徵地政策不被地主們接受,100%的反對票都是可以實現的,就是幾句話的事兒,那些村民大多是低種姓的文盲半文盲,一人一票的民主根本就扯呢。

因此,這麼一層一層談下去,等談好了一輪,這屆政府的任期都快過了,到下一屆政府,保不準又得再研究一遍,前面得都白折騰了。

而且,就算費了大勁建成了,誰來修配套設施?誰來管理和維護?水資源如何分配?今年是人民黨執政,明年可能換國大黨了。最後算誰的政績?想想都累得慌,不划算。
畢竟,印度的國情和社會、公民意識等各方面與中國差別很大。像修建水利工程這樣的國家級項目,勢必需要協調多方利益,真正講究個人利益要主動服從國家利益,舍小家為大家,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印度是沒法跟咱們比的。


加之,印度政府的“拖延症”是全球聞名的,像軍事裝備上的瓊式坦克、LCA戰機、“維克拉瑪帝亞”號航母,都是一搞幾十年的項目。然而,好不容易整出來,裝備軍隊,效果卻不盡人意,缺陷嚴重,事故頻發,甚至還弄出了人命,竟遭到了軍方的極力抵制。

畢竟,在印度政府財力薄弱的情況下,搞水利工程並非什麼”投資少、見效快、產出高“的領域,很難吸引民間資金。而印度的錢都在中高種姓的各色資本家和地主手裡,他們又不缺水喝,自然沒有什麼修建水利工程的積極性,加上“拖延症”的巨大威力,別說進展如何,連啟動都成問題。

不過,水利工程方面,印度也不是沒有規劃,有個“內河聯網計劃”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已經“規劃”了近四十年,兩代人的功夫。

“內河聯網計劃”最初於1980年提出,想通過河流聯網的方法把水資源從水量豐富的流域調往缺水流域。但因各色原因,直到2007年才開始啟動進程,本計劃2016年底完成,然而時至今日,計劃中的許多項目,仍僅僅存在於”圖紙“上,尚未啟動。

其實,在四千年前,印度北部就有大壩等水利設施了,城市規劃也分佈著完善的下水道系統,城區設有公共廁所和公共浴室,無論是廁所還是浴池,下水都通過地下管道匯聚到一處,進行專門的排汙處理。而這些古遺址建設者們就是當今被印度種姓制度踩在最下層的賤民——達羅毗荼人的祖先。事實就是這樣,如今汙水橫流的印度城市,在四千多年前,居然以世界最先進的下水道系統和最早的水利工程而著稱,呵呵。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印度位於熱帶地區,氣候類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的特點就是雨季旱季分明,每年6— 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這兩個季節在印度都會形成災害。

在旱季的4~5月份,是印度最為炎熱和乾燥的兩個月。期間氣溫顯著回升,但是降雨稀少。因此對於印度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甚至不少印度居民因為過度乾旱和高溫被熱死了。那麼印度為什麼不向中國學習大興水利?雨季的時候將雨水儲存起來,在焊機的時候開閘放水。這個方法是非常完美的,但是印度實行起來確實困難重重。

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經濟不發達,建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是十分花錢的。工期特別長,很多事情是預料不到的,加上物價上漲的因素,因此一項基礎設施做的預算往往是一加再加。你像中國的三峽工程,從1992年立項,到2003年才正式竣工,花費近千億人民幣。

印度在這方面確實財政資金捉襟見肘。該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五六千億美元。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五六千億美元真的不算多。相比之下中國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3萬億美元,是印度的五六倍。

第二,印度的地形不適合全國大面積的新建水庫。印度的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恆河平原以及德干高原的東西兩側基本都是廣大的平原,面積佔了全國的40%。大家都知道水庫是不適合建在平原地區的。你見過中國的黃淮地區、東北地區有很多水庫嗎?

一般來說,水庫是比較適合建在山地地貌之中的。山地地貌會有地勢落差,對建水庫是非常必要的條件。中國有名的水庫大部分是建在山地地貌的中國西南和中南地區。你見過中國的平原地帶有什麼著名的水庫嗎?

第三,建水庫對於緩解乾旱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用,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農業生產所需的用水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自然降水,而非河流積蓄的水。如果長久不降水的話,即使是河流的水也會逐漸乾涸,水庫的水也會乾涸。所以建水庫對於緩解乾旱作用是相對有限的。重要的是保護自然,順應自然,不要讓氣候出現了反常。


財經知識局


不是不想搞,而是沒能力搞。政府沒有那個精力、財力、執行力來搞水庫。

一、印度政府沒有精力來搞水庫建設,不僅僅是水庫,所有需要集中精力辦的事基本都沒精力搞,比如高鐵,城市衛生,高速公路等等。1、印度是一個議會制政府國家,政府的很多行為需要得到議會的支持才能夠進行實施,而對於議會來說代表各個階層、方面的議員對於自身代表利益的要求,所以要想大型工程建設必將要經過曠日持久的議會拉鋸,還不一定通過。2、印度土地私有制導致土地徵收困難,無法實現大型工程前期的土地資源的整合。很多看好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前往印度設廠的企業鎩羽而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土地資源得到不合理、方便的整合。所以即使印度政府想要修水庫,也沒那個精力長期耗在議會拉扯和土地徵收上。

二、印度沒有那個財力來進行大面積的修建水庫。1、印度面積是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位,而可耕地面積是1.6億公頃面積比我們的1.2億公頃的還多。這麼大面積的耕地需要大量的土地徵收資金,這就需要巨量的財政資金支持。2、這樣大量的水庫建設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設資金,而這樣大量的資金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一下子支持,那怕是我們的水庫修建也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利用全體人民的積極熱情上才能修建起來。

三、印度沒有哪個執行力來建設這麼大量的工程建設。1、印度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是亞洲地區最差的,而大量的水庫建設,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就無法按時完成,或者保質完成,比如據稱耗資40億的大壩,開閘4秒內就垮塌。2、印度對於工人的待遇保障要求過度,導致印度人做工比較懶散,效率低下,也無法完成大量的水庫建設。

印度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也只能是想想。


時光之意


  當代世界大國中就屬印度最為奇葩,印度這個國家自然條件並不差,它的年平均降水量可是東方大國足足的兩倍,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就在印度境內。然而讓人想不通的是對於印度而言,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你若晴天,便是乾旱。印度的乾旱在這個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每逢旱季,印度許多地方的人吃水都成為一個困擾政府的大問題。

  從常理上說,印度這個國家應該不是一個缺水的國家,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狀的呢?

首先,根源還是氣候的問題。

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雨林氣候不同,四季存在明顯差別,可以分為雨季(6~10月)、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幾個季節有明顯不同, 簡單說就是旱時旱死、澇時澇死,季節降水量不均勻。

第二,應該把板子打在印度政府身上。

多年來,印度政府忙於活稀泥,對於基礎建設得過且過,像發電,修建水庫等等都是湊合著來。印度人好像把有限的資金都投入到了無限的軍備競賽中去了,在國際軍售市場上各種任性買買買,而在國內基礎設施的投資上卻是一省再省。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印度政府下定決心投資水利建設,他們的水利工程不拖個十幾年也建不起來,這個和印度的政治體制有關。

印度的政治制度過分強調民意,使得政府在做出一些決定的時候畏手畏腳,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那種效率。眾所周知,修建一個水庫或者大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牽扯到了民生的方方面面,需要社會上的各個環節予以配合,選址,設計,徵地,搬遷,建設各方面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主導開展,然而,這恰恰是印度當代民主制度所最為欠缺的。

就拿徵地來說,這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首先,印度政府決定建設水利工程,他們首先要做通地方政府的思想工作,這個應該屬於normal難度,畢竟許多地方政府和總理同屬一個陣營,溝通起來比較方便,就算是敵對陣營,這些政治家也知道輕重。一般不會阻撓。

真正的困難是在搞定地方政府之後由於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政府還得繼續和一個個土地所有人進行公關,這可是妥妥的地獄模式!絕不比關二爺當年過五關斬六將輕鬆。因為這個事情牽扯到了土地所有人自己的根本利益,談判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很有可能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這邊按下了葫蘆那邊又起了瓢,很難達成一致,這樣就會極大的貽誤戰機。簡單點說就是不具備強拆能力。

印度人民也有問題。

同樣是民主國家,韓國和印度就截然不同,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國民對國家的認同度很高,他們對於國家有一種主人翁精神在其中。所以他們的辦事效率就相對較高,而印度這個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是困擾印度發展的兩大問題。

同時,印度國內還有種姓歧視問題,這就使得印度這個國家的凝聚力大打折扣,國家認同感不強,所以印度人民在遇到修建水利工程這樣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國家工程時很少主動考慮國家利益,幾乎都在計較個人得失,這也是印度人做事拖拉,難做大事的一個原因。

  另外,資金也是一個大問題。

建設水利工程可是需要海量的資金,印度很多地方的經濟狀況並不理想,很難支持獨立支持水利建設這麼浩大的工程。更何況,水利工程建成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續還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維護,這也是一大筆錢,對於財政上捉襟見肘的印度地方政府來說,這筆錢真的出不起。

  同時,印度雖然在許多頂尖科學技術上領先世界,但是歸根結底,印度的技術底子很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強,而且印度的工人遠非中國工人可比,印度這個國家向西方學習學的不倫不類,他們過分強調對於工人待遇的保障,使得印度的工人在勤勞度上遠遠不如中國工人,工作時偷懶耍滑,屢見不鮮,工作效率非常低下,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印度許多投資巨大的國防項目比如阿瓊坦克,成為了業界最大的笑話。

  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對於建設水利工程這件事情印度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各屆政府只能得過且過混日子,以喊口號為主。

  


歷來現實


印度不是不搞水庫建設,而是螃蟹、老鼠太多,一建就潰堤。

印度的降水量是我國的兩倍,然而卻面臨著6億人缺水的尷尬境地。出現這種局面不僅僅是水庫數量少的緣故。

據印度政府2018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度70%的水源被汙染,水質指數在全球122個國家裡僅排名第120位。

人為或工業汙染是造成印度缺水的原因之一,印度基本沒有生活汙水的處理措施,導致大量可循環使用的水資源浪費。

更為要命的是,近些年來印度的城市建設急劇擴張,而大部分水源掌握在官員、商人和警察手裡,他們把水變成了一種商品,囤積居奇。

城市開發和居民沒水用,就大量開採地下水,當然那些水商們也不會放過,掌握更多供水渠道的機會,以致農村地區地下水,也難逃被過度開採的厄運。

據印度媒體報道,兩年後印度有21個城市地下水將用盡,其中不乏大城市。現在這些城市的居民用水已是一塊重大的家庭開始。

以印度四大城市金奈為例,政府兩個月才供一次水,其他大部分時間都要購買私人用水。但私人用水價格高達33塊人民幣一噸。

如今金奈平均一個家庭,每個月的用水開支接近680元,而當地人均收入僅有1600元左右。

解決印度水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首先如何處理水汙染問題。當然增建水庫也是解決水危機,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其實印度政府一直以來也非常重視水庫建設,但無奈搞破壞的“動物”太多。

今年6月份,印度馬哈拉施特邦的大水庫出現了決堤事故,這個水庫用的年限並不久,明顯是工程質量有問題。

但印度水利部長薩萬特解釋說:“這個工程質量過硬,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洩漏現象,這次主要責任在該死的螃蟹!”

當地媒體也非常“配合”,對外宣稱:經過深入“調查”,事發前確實有大量螃蟹聚集在水庫大壩周圍。


僅僅過了兩個月後,印度又有個水庫出事了。8月28日,賈坎德邦一個建了35年的水庫終於完工,當地政府舉行了盛大的啟動儀式。

然而不到24個小時竟然決堤了,直接淹沒了35個村莊。這次水利部門的負責人對《印度時報》的記者說:“據初步勘察,是幾個老鼠洞沒及時堵上,才導致決堤!”

這次印度人徹底怒了,一個工程造價翻了183倍的工程,竟然說是因為老鼠而決堤了!難道老鼠會金剛神功?連鋼筋混泥土都能打穿?

莫迪大仙在6月初,曾雄心勃勃的宣佈:要在2024年前,要讓所有印度人都用上自來水。不知道他聽到兩次水庫決堤事故是否還有信心!



花木童說史


21世紀前20年,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成了亞洲,乃至全世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在莫迪成為總理的這幾年,印度展現了它的強硬一面,購置了大量軍事裝備,不斷向外展現實力。

但印度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並未取得長足提升,特別是關乎老百姓基本需求的水資源,印度依舊是在乾旱季節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

印度是典型的熱帶疾風氣候,澇季就大澇,而旱季就萬物乾枯,旱季印度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上水。

印度早就認識到旱季缺水的問題,建造水庫,但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並不強,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加上印度政府的心思主要放在了展現軍事實力上,印度的水庫建設一直很緩慢,而且還有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旱季極為乾燥的天氣,以及印度並不得力的基礎設施建設,合計造成印度如今旱季水資源不足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