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沒有放走劉備,赤壁之戰時,僅有孫權一家能否抵擋住曹操?

永遠愛你親愛的燦燦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了,這其中《三國志》一般來說,被官方承認為三國正史,而《三國演義》則是借三國之名,寫的一部小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杜撰,諸如什麼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諸葛亮的空城計、包括諸葛亮借東風,主持赤壁之戰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我們再回到曹操和劉備這裡,當初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料定劉備是自己的最大威脅,而劉備裝瘋賣傻,佯裝不知,後來曹操的一眾謀臣要曹操殺死劉備,後來郭嘉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軟禁劉備,殊不知曹操自作主張,放了劉備,還給了劉備一支數千人的部隊,給了劉備起家的底子,不得不說,曹操這個人蠻自信的。

那麼我們再談赤壁之戰,赤壁之戰的時候,是孫劉聯盟時期,最佳的合作狀態,演義當中,劉備出謀士和少量的兵卒,周瑜出大軍,賭的還是國運,二者就像合作,一個出技術股,一個出錢投資。

後來諸葛亮借東風,草船還借了箭,才湊成了火燒赤壁,諸葛亮的功勞功不可沒,當然那也是看著劉備的面子,然而實際上在正史當中,諸葛亮只是作為聯盟的使臣而已,說白了在整個故事當中,是打醬油的,而火燒赤壁是黃蓋提出來的,都督周瑜全力助黃蓋實行的,所以曹操沒有放走劉備,對赤壁之戰根本沒有影響,若是說有影響,就是少了一個看熱鬧的。


北派說書人


引言:

如果曹操沒有放走劉備,赤壁之戰時,僅有孫權一家,孫權也一樣能夠贏得赤壁之戰。

為什麼說孫權一家也可以贏得赤壁之戰

關於赤壁之戰《三國志》有很詳細的記載。赤壁之戰中劉備派遣諸葛亮過江,諸葛亮只是促成了孫劉聯盟,赤壁之戰全部是由周瑜一手操作的。孫權對於赤壁之戰過於猶豫,想和曹操開戰文臣又全部主和。在孫權還在猶豫的時候,在外操練水軍的周瑜返回孫權處,孫策臨死前和孫權說過“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返回後面見孫權,周瑜和魯肅二人力主於戰,孫權也不甘心俯首稱臣於是給周瑜、魯肅二人各調配八萬人馬防禦曹操入侵。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很多。第一點,荊州軍新降軍心不穩,戰力不能達標且荊州軍只有七八萬人;第二點,鐵索連舟,曹操帶來的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命人將戰船以鐵索相連讓士兵在戰船上面像在陸地作戰一樣;第三點,黃蓋詐降以火攻之法焚燒曹操戰船,曹營戰船以鐵索相連無法阻擋火攻以至於赤壁主戰場大敗;第四點,曹操帶來的十五萬的北方士兵遭遇瘟疫,損失過半。這些事件連在一起導致曹操赤壁的失敗。

如果曹操沒有放走劉備

在赤壁一戰中,劉備並沒有起到什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赤壁的主戰場上並沒有劉備的一兵一卒。倒是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四郡,瓜分了曹操在荊州的地盤。

如果曹操當時沒有放走劉備,那麼曹操率軍出征的時候劉備在後方必定是個禍患。曹操在前方和孫權廝殺,劉備在曹操大本營發動叛變那麼曹操的處境會更差。

總結:赤壁之戰劉備並沒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場戰爭完全是由孫權一方和曹操的對戰。所以曹操即使不放走劉備,孫權也能後抵擋曹操的入侵。


青梅煮酒品三國


如果是這樣,孫權手下文武看誰佔上風。小孫是個騎牆派,那邊風大就往那邊倒。謀士老張和他那幫文人哥們,算盤打的山響,工於心計,什麼東吳前途和安危,曹操來了,我們照樣當官,至於小孫前途,愛幹嗎幹嗎去,我們管不著。周瑜主戰,先打一仗再說,如果敗了,老曹愛惜武將,龍其是能文能武的將軍。老曹更喜歡,這也對孫老闆和東吳民眾有所交待。我打了,打不過人家。也是對孫老闆和手底下員工有個交待。孫老闆就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用戶7250116464786高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結合赤壁之戰前所發生的史實,我認為僅有孫權一家也可勝利凱旋。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和孫權兩邊各發生了什麼?

  • 彼時曹操將劉備打得落荒而逃,可謂兵不血刃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荊州的戰略要地江陵,繼而一舉橫掃、佔領荊州,形勢直逼江東。曹操一路走來雄才大略,自起兵開始,南征北戰,強如呂布、劉備、袁術、袁紹父子,荊州劉表父子,均敗於他手;又北征烏桓,統一北方,南入江南。可以說將當世的英雄豪傑玩弄於手掌之間,何等的豪氣沖天、意氣風發!對於曹操來說,一場場的勝利接踵而來,似有無堅不摧之勢,拿下江東一帶也必然如探囊取物般容易。為了給孫氏集團以氣勢和心理上的壓力,以成不戰而敗之的局面便送去一封結盟信,意圖招降孫權。信中口氣極大,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必勝的信心。
  • 那時戰敗的劉備已無去處,便向孫權伸出“橄欖枝”:願共伐曹操,同分天下。孫氏內部集團內部立馬分成兩派,一派主張聯劉備抗曹操,一派主張投曹操抗劉備。孫權麾下眾將領唯謀士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併成功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同時領諸葛亮拜見孫權共議此事。最終在得到周瑜的支持後,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在魯肅和周瑜的大力支持下,孫權力排眾議決意聯劉抗曹。

兩軍實力對比

  • 曹操勢力已滿布江南,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新得劉琮的水軍數萬,可謂水陸皆備,總計二十餘萬大軍。但曹操大放厥詞說自己擁兵八十萬,自是威懾孫氏,卻也的確震撼了主張投曹的一幫將領。

  • 孫權這邊之所以多數主張投降曹操,也的確是硬實力上的懸殊。在曹操領軍東進之時,孫權調兵遣將也不過湊足三萬人馬和相應糧草船隻,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將軍前去抗敵。

  • 公元208年,曹操從江陵出發,周瑜率領三萬士兵從柴桑出發,而此時的劉備正在兩者之間的樊口,擁兵僅有兩千有餘。彼時的劉備聽聞曹操領軍二十餘萬早已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不斷打探孫軍消息,得知周瑜僅帶兵三萬,加上自己的不過三萬有餘大失所望,本身對此戰的前景已經喪失了信心,率領關張兩人只是“差池在後”,並不作為主力。

兩軍交戰關鍵情節

話說孫劉兩軍聯合後繼續西行,與順流而下的曹軍在赤壁北不期而遇。初戰卻出人意料地以孫劉聯軍勝出。

究其原因多出自曹軍自身,大概如下幾點:

  1. 曹軍數量雖多,但戰鬥力不足,主要的水軍主力是劉琮麾下的降卒,不能盡心盡力為曹賣命,而新訓練的水軍與他們磨合不足,也不團結,各自為戰。

  2. 曹軍精兵來自北方,不善水站,在滔滔江水中多有暈船發生,無法發揮足夠實力。
  3. 這些北方士卒水土不服,無法及時適應南方環境,軍中瘟疫橫行,病者無數。

而最終導致曹操失敗的原因卻源自曹操自身的驕傲自滿、剛愎自用。

在初戰以失敗告終後,為了解決士卒暈船現象,曹操下令將船隻首尾連接,以此加強船隻的穩固,減少顛簸,同時也便於儘快訓練。

但此舉卻被孫軍的黃蓋看出了破綻,並在周瑜等人還在深思如何破曹之時,直諫:以火燒之。

並自告奮勇,願以身詐降,以得靠近船隻之機。

想從本來疑心極重的曹操那裡贏得這麼個機會,自然異常艱難,但此時的曹操早已不是官渡一戰那個謙虛謹慎的曹操。他不僅低估了孫軍的實力,更將自己置於不可高攀的位置,儘管初敗,但仍然躊躇滿志,認為勢在必得。

因此在周黃二人演繹了一場異常逼真的苦肉計之後,竟然相信了黃蓋的詐降,甚至出營站在岸邊迎接黃蓋的到來。

當裝滿乾草和膏油的十艘船隻順著東南風點燃的那一刻,真無法想象曹操當時的心裡到底什麼滋味!

最終,周瑜、黃蓋略施小計,便將不可一世的曹操牽著鼻子走,以三萬士兵打敗曹軍二十餘萬凱旋而歸。這是一場以少勝多之戰。

從戰爭前後所發生的事可以看出,孫軍之所以能贏,是贏在謀略,贏在曹操的驕傲輕敵,而劉備在其中並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使只有孫軍也能取得此戰的勝利。


一杯枸杞走天下


如果曹操沒有放走劉備,赤壁之戰時,僅有孫權一家 ,我們來分析一下形勢。

當時曹操領兵80萬,詐稱100萬,來勢洶洶來打東吳。遠途來襲,兵士不服水土,不善水戰,這一點曹軍不佔優勢。另外曹操這邊出師無名,給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不得民心。


東吳這邊是被動防守,但是卻有長江的天險,使得自己以逸待勞。另外當時雖說是孫劉聯盟,但是隻有諸葛亮一人來到東吳,並沒有出多少力,只是後期阻擊一下曹操,獲取了不少戰利品。

我們看赤壁之戰的前期,周瑜用反間計使得曹操殺死了蔡瑁,張允,失去了水軍的左膀右臂。

後來黃蓋詐降,曹操也沒看出來上了當,那連環計也是周瑜用的計策。而諸葛亮這時也沒有發揮多少作用。

在後來,火燒赤壁說是諸葛亮借東風,實際不過就是會觀天象罷了。那麼就是說,諸葛亮如果不借,東風還是回來。

那麼就可以得出結論,只有孫權一家也可以阻擋住曹操。


開心讀故事


如果曹操沒有放走劉備,赤壁之戰也註定是孫權方面勝利。很顯然劉備在孫劉聯軍中充其量算為旁觀者,他那幾萬兵馬就搶地盤快厲害點,遇見曹操也就呵呵了。赤壁之戰發揮主要才能的事周瑜,諸葛亮充其量算得上是一個外交家,借東風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劉備赤壁之戰之前一頓逃跑,劉跑跑也就在孫權帳下算是賭對了贏家。要不然哪裡有後來荊州的大本營?那裡來的西征入蜀。這一切多虧了孫權,多虧了周瑜,打傷了曹操這隻老虎,團結了孫權這個贏家,曹操由於新敗不得以繼續南下,孫權因為聯盟不好對劉備明面開刀,給了劉備藉機壯大的機會,這才成就了劉備。所以說,赤壁之戰勝者孫權,慘敗者曹操,最大的藉機贏家是劉備,沒有劉備,可那入蜀的就是後來的周瑜了。





夜紹非翁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兩個歷史性問題“草船借箭”、“借東風”。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諸葛亮神機妙算,令人佩服。但是,經過史學家考證“草船借箭”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不過, “草船借箭”並非完全杜撰,是有歷史依據的。根據《三國志・吳主傳》記載,建安十八年,也就是赤壁之戰五年之後,曹操平定關中以後,率大軍南下進攻東吳。當時東吳統帥是孫權,曹吳兩軍在長江的満須口相遇,曹操大敗,但他依然堅守營壘不退兵。

有一天,孫權藉助江面上的薄霧,乘船從濡須口闖人曹軍前沿觀察敵情。因為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見江面水霧繚繞,吳軍整肅威嚴,害怕吳軍有詐而不敢出戰,曹操下令士兵不出只用弓弩箭射吳船。孫權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吳船很快便落滿了箭。等到吳船緩緩離開之後,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綜上所述,“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事,開始孫權他沒料到他的船能夠借到“箭”,而史書上也沒有將“草船借箭”當成歷史事件來寫。

所以很多人便認為“草船借箭”是諸葛亮的事情。其實,“草船借箭”只是赤壁之戰中一個虛構的故事。

我們再說一下“借東風”。

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黃蓋向東吳大都督周瑜提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意思是曹軍的戰船首尾相連、銜接緊密,看上去好像連成一串。曹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減少船身晃動的幅度,而當時曹軍不習水性。於是黃蓋提出了火攻的方案。

在影視劇《三國演義》中,重點描寫了諸葛亮是如何“借東風”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綜上所述:“草船借箭”、“借東風”和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赤壁之戰有沒有劉備孫權都能打敗曹操。


公元前


不是曹操有沒放走劉備🤣🤣而是根本逮不到劉備🤣🤣🤣本來曹操以為能夠在荊州徹底消滅劉備😵哪知劉琮直接投降了,劉備撒腿就跑🤣🤣這讓曹操措手不及,本想跟荊州較量一番順便拖住劉備🤣🤣劉琮投降後,曹操來不及準備只能讓曹純帶著5000虎豹騎追殺劉備🤣🤣這裡劉備又一次展現了他的智慧,由於隨行有十幾萬百姓,劉備行軍速度較慢,一旦被曹純精銳部隊追上,基本全軍覆沒翻本本錢都會沒有,為了保存實力,他讓關羽帶著6500人先走與江夏劉琦一萬餘人回合,順便讓魏延在章山縣漢水一帶準備接應,自己則帶著數百人保著百姓走🤣正是有了這次正確抉擇,劉備才有了與東吳聯合的資本🤣最終在赤壁以5萬人擊敗曹操二十萬大軍🤩🤩🤩


衰尾道人秦假仙


從主觀來講是可以的,赤壁之戰時劉備新敗,只能屈於小城。前期的作戰也只是諸葛孔明在江東,而定下火攻的戰略諸葛孔明與周瑜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即使沒有劉備,東吳也可以抵擋曹操的。從客觀來講,曹操軍隊沒到之時,東吳一直考慮的是戰與和的問題,所以只要孫權決定站,並且重用周瑜,抵擋是沒有問題的。


陶然的都市


曹操軍士多為北方之人,下江南水上作戰,不識水性,暈舟暈船,已有敗跡。再者曹操所經之戰,陸戰俱多。水上行軍,不是強項,雖人馬超眾,恐無用武之地。況江南孫權周瑜君臣已成背水之勢,勢必得嬴,否則死無葬身之地。舉國上下,同仇敵慨。即使沒有劉備相協,也不至於大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