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2.0”延續,水處理行業的黃金時代拉開序幕

​目前,我國已然成為全球單日汙水處理量最大的國家。得出這一結論,並不是空穴來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汙水處理呈指數級規模增長,僅2007~2017年10年之間,全國範圍汙水處理廠的數量從1148座增加到4802座,總處理規模也從7554萬噸/日升至18558萬噸/日。

​“提質增效2.0”延續,水處理行業的黃金時代拉開序幕

以2015年“水十條”的頒佈為分界線,我國汙水治理跨入“效果時代”。在2019年按下快進鍵,以《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出臺為節點,又邁進“提質增效2.0”時代。

《關於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汙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出臺。頂層設計疊加地方扶持,促使管網混錯接改造、管網更新、汙水處理廠升級等工程紛紛被提上日程,各地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方案陸續面世,更添了一把烈火。

據悉,我國水處理領域已經基本實現“三個轉變”: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的轉變、由“汙水處理”向“再生利用”的轉變、由“重水輕泥”向“泥水並重”的轉變,進而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整體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間,用於廢水處理的投資達4500億元。按照規劃,在整個“十三五”期間,廢水治理投入將達到1.4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倍以上。其中,工業和城鎮生活汙水的治理投資分別達4355億元和4590億元。其中,新建的汙水處理廠規模將達到約5000萬噸/天,投資達到1500餘億元,總體投資近2000億元。

業內一致認為,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城市汙水處理排放標準的提高以及廠外黑臭水體的治理的推進,我國汙水處理市場需求擴大。

預計各類設施建設的市場空間約為5600億元,其中,新增汙水處理設施1506億元;汙水提標改造市場432億元;新建配套汙水管網2135億元;老舊汙水管網改造494億元;黑臭水體相關設施1700億元。

進入2020收官之年,大部分省市區為了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儘快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必然“重點照顧”,進一步擴大汙水處理市場的需求。具體來看,5大細分領域有望成為“香餑餑”,分別為:汙水排放提標改造、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汙水處理、海綿城市建設,汙泥無害化處理。

以黑臭水體治理為例,其在2020年的目標是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預計收官時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可以突破4000億元;在城鎮汙水處理率接近飽和的背景下,農村汙水處理無疑也躍升為新的風口,預計從建設加上運營的總投資額達到1400億元。

大環保“強監管”的格局形成,作為“十三五”重點之一,水處理同樣會是“十四五”期間碧水攻堅戰的重頭戲。可以說,汙水處理行業的“黃金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國資、社會資本、涉水企業等,顯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跑馬圈地,搶佔先機。我們認為,未來5年內,汙水處理行業的整合、重構必然會成為趨勢,延續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明確要求,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具體包括: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鞏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成效;持續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深入推進長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汙口溯源整治;啟動黃河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和黑臭水體治理。

萬事俱備,東風已來,2020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水處理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容與強勢崛起,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