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推薦」楊仁樹課題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圍巖穩定性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论文推荐」杨仁树课题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方案

這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楊仁樹教授課題組的最新成果。研究的創新點為:在分析覆巖活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合理的回撤通道位置,在提高支架初撐力的基礎上,頂板採用全錨索支護、煤幫為錨網索聯合支護。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金支持。

晉煤集團趙莊礦5310工作面為研究對象。趙莊礦主要開採3號煤層,採高大、煤層鬆軟、頂板條件差,各種隱伏斷層和構造多,工作面開採條件比較特殊。目前,工作面設備回撤主要採用無預掘回撤通道,即工作面推進至終採線後開掘回撤通道,採用錨杆、錨索支護。但對回撤通道的佈置和支護設計多以經驗為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

回撤通道位置確定

5310工作面為典型的高強度開採工作面。工作面推進過程中,移架後直接頂首先在採空區發生離層冒落;基本頂達到其極限跨距後,發生斷裂、迴轉、觸矸,基本頂經歷“穩定—失穩—再穩定”週而復始的運動過程。

不考慮人為因素時,工作面推進至終採線時,回撤通道與基本頂斷裂位置有4種空間關係

,即巖塊B斷裂位置在煤壁上方、在回撤通道上方、在支架上方、在採空區上方。基本頂不同的斷裂位置如下圖所示。

「论文推荐」杨仁树课题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方案

通過分析計算確定採用此類回撤通道的必要條件是:週期來壓步距L>L1+L2,且保證具有足夠的安全距離L3。其中L1為支架尾梁距斷裂線的距離,L2為回撤通道煤幫距支架尾梁的距離,L3為回撤通道煤幫距巖塊A潛在斷裂線的距離。

回撤通道支護方案

圍巖控制對策

採用FLAC3D軟件對回撤通道圍巖變形破壞情況進行模擬分析,為了便於計算採用平面模型,模型的長×寬×高為280 m×1 m×120 m,共11 069個單元和19 307個節點。在支護方案選擇時應堅持“頂幫協同控制”的原則。

支護方案

回撤通道頂板採用全錨索支護,煤幫採用錨網索聯合支護,回撤通道中部區域具體支護方案如下圖所示。

「论文推荐」杨仁树课题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方案

頂板支護:採用全錨索支護,錨索為直徑為22 mm的1×19股鋼絞線,共佈置6排。

煤幫支護:採用錨杆、錨索加鋼筋梯梁支護,每排佈置3根錨杆,2根錨索,每排錨杆和錨索採用鋼筋梯梁連接。間距為950 mm,排距為1 200 mm。

現場監測效果

工作面最後一次來壓結束後繼續向前推進4個循環,在最後一個循環前打設鎖口錨索。工作面停採後,為了對頂板提供更大的初撐力,防止工作面支架被壓死,減輕煤壁的壓力,在每臺液壓支架下方增設兩個單體液壓支柱,然後採用人工支掘的作業方式先開挖通道的上半部,再用採煤機掃底,保證回撤通道的斷面滿足要求,按照支護方案進行支護,回撤通道圍巖控制效果如下圖所示。

「论文推荐」杨仁树课题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方案

這一方案實現了特殊條件下大采高工作面設備的快速搬家倒面。

來源:楊仁樹,李永亮,朱曄,等.特殊條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穩定性控制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7,45(1):10-15.

「论文推荐」杨仁树课题组提出大幅提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方案

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核:畢永華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