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股在“牛途”,市場為何卻如履薄冰?


大盤股在“牛途”,市場為何卻如履薄冰?

準備好今天的投資突擊測驗了嗎?哪一個股市更健康:是中小板塊表現最強勁,還是大盤股領漲?

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因為從過去5年的回報率來看,大型股目前領先於小型股。如果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這是健康狀況不佳的跡象,那麼市場就如履薄冰。

(具體來說,該圖表繪製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上限加權版本和等權版本的5年回報率的跟蹤比率。 由於市值加權版本由最大的股票主導,當大型股領漲時,它的表現將優於等權版本——反之亦然。)

大盤股在“牛途”,市場為何卻如履薄冰?

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健康的市場是一個規模較小的股票處於領先地位的市場,這既有道聽途說的依據,也有統計學依據。坊間傳聞的基礎可以追溯到一些說法,比如“如果軍隊帶頭,將軍們就會跟隨。”華爾街曾廣泛引用這些說法,尤其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Nifty Fifty時期。“將軍”指的是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GE)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GM)等規模最大的藍籌股,它們當時是市場上市值最大的股票。

統計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自1970年以來,股市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即在過去5年裡,只要小盤股表現優於大盤股,股市就會表現得更好(如下表所示):

大盤股在“牛途”,市場為何卻如履薄冰?

因此,除非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否則人們擔心,就在最近,大盤股的5年追蹤收益率還領先於小盤股。事實上,正如你在附圖中所看到的,最近這一比率升至1以上,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的繁榮時期以來的首次。我們都知道那件事之後發生了什麼。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數據是:目前的數據高於上世紀70年代以來所有可比月度數據的93%。

但是世界從根本上改變了嗎?Dartmouth College工程學教授傑弗裡•帕克(Geoffrey Parker)是一位持這種觀點的研究人員。他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他所說的“贏者通吃”的經濟時代。其原因是所謂的“網絡效應”的互聯網主導的經濟,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在任何特定的行業中出現一個占主導地位的玩家。

支持帕克觀點的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數據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Kathleen Kahl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Rene Stulz的研究。兩位教授衡量了美國上市公司總收入中來自前100名公司的比例。從1975年到1995年,這一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僅從48.5%略微增長到52.8%。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到2015年,這一比例飆升至84.2%。

我們總是被告知“這次不一樣”是華爾街最危險的四個字。 但是這一次可能就是這樣。而且,如果是這樣的話,近期的大盤股走強並不是令人擔憂的原因,否則情況會有所不同。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華爾街那點事/美股研究社(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http://www.meigush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