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邑人電影院系【頭條口碑團】特約作者,影視綜深度解讀,認準口碑團!

第92屆奧斯卡,韓國影片《寄生蟲》史無前例,既拿下最佳國際電影,又拿下最佳影片,還順便拿到了最佳劇本。韓國人大獲全勝。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但是!

這個結果絕對炸了毛!引發眾多不服,至於最佳影片,《1917》就第一個表示不服!

在今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之前,國內外影評人和影迷們紛紛猜測,今年的最佳影片花落誰家。究竟是演技爆表的《小丑》更勝一籌,還是老馬的《愛爾蘭人》最終奪魁呢?此外,提名影片中還有劇本和演技俱佳的《婚姻故事》,昆汀導演的《好萊塢往事》,都具備問鼎奧斯卡的實力。

誰曾想,最後勝出者居然是《寄生蟲》。蒼天啊,沒天理啊!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之前,在作為奧斯卡風向標的金球獎上,一部黑馬片《1917》殺出重圍,一舉奪得電影類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令很多人感到意外。

這部“一鏡到底”,號稱沉浸式體驗的一戰冷門片,原本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強力競爭者。

現在,結果已定,《寄生蟲》贏了。不過,如果暫且放下電影審美上的比較來看,站在學院派的角度上看,《1917》反而是最接近奧斯卡最佳的一部作品。

《小丑》口碑雖好,可漫改電影一向不受奧斯卡待見,即便是強如諾蘭,當年的《黑暗騎士》也只拿了最佳男配和最佳音效剪輯。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電影不是電影,他今年的佳作《愛爾蘭人》也倍受好評,可在學院派看來,並不太認可流媒體平臺Netflix出品的電影。這就好比在文學界,金庸雖然深受大眾歡迎,但始終入不了嚴肅文學作家的眼。

儘管這些年,Netflix參與投拍了很多佳作,比如去年阿方索·卡隆導演的《羅馬》,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三項大獎。可對於最佳影片,評委會的老頭們還是很排斥Netflix,他們更固執地堅持傳統,把小金人頒給老廠牌出品的電影作品。

再比較其他競爭對手,《婚姻故事》受Netflix“連累”,昆汀這次主要競爭的是最佳男配角。其他入圍最佳影片提名的如《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等都是重在參與,學院派也不可能把最佳影片頒給韓國人。所以,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上看來,薩姆·門德斯的這部《1917》原本非常有希望問鼎奧斯卡最佳,金球獎的選擇也無可厚非。

但不要以為沒有獲獎,這部《1917》就配不上奧斯卡最佳。2019年,好萊塢重回電影大年,佳作倍出,能夠進入奧斯卡提名名單的影片各有特點,絕對都是值得一看的好片。《1917》能夠殺入重圍,自然有其獨道之處。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你完全想象不到幾年前還在拍007系列的薩姆·門德斯,會拍一部關於一戰的電影。《1917》的故事非常簡單:1917年,一戰戰局進入最為激烈的時刻,兩名英軍士兵臨危受命,要徒步穿越火線,在8小時內前往9英里(約14公里)以外的一處英軍陣地,傳達停止進攻的指令,避免1600名士兵陷入德軍的陷阱。

整部影片“一鏡到底”,視角對準這兩個倒黴蛋兒,看他們兩個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點像一戰版的《拯救大兵瑞恩》。戰爭片對於好萊塢來說並不冷門,冷門的是以一戰為背景。

回想過去的20年裡,比較出名的一戰題材電影只有斯皮爾伯格的《戰馬》,除此之外,近年來,最常見的出沒各大電影節上的戰爭片依然是以二戰為背景,如《敦刻爾克》、《血戰鋼鋸嶺》、《父輩的旗幟》,還有去年上映的《決戰中途島》。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影迷們一想到一戰,無非就是塹壕戰的殘酷,令人窒息的毒氣戰,重機槍和鐵絲網奪走無數士兵的生命,很難再拍出新意。薩姆·門德斯敢於挑戰這個題材,恰好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畢竟很久沒有出現一戰題材的戰爭電影了。

薩姆·門德斯執意拍攝本片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向祖父致敬。薩姆·門德斯的祖父回憶當年參戰時的經歷,成為本片的原型故事。當然,劇本經過了多次修改,導演的祖父也並非電影中送信的兩名士兵。不過,這個初衷有點像彼得·傑克遜拍攝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主要是為了向他參加過一戰並負傷的祖父致敬。

僅僅是致敬還完全不夠,導演薩姆·門德斯在構想這部電影的時候,就考慮到“一鏡到底”的場景展示,鏡頭跟隨兩個主角移動,營造遊戲般的視覺體驗。不僅如此,長鏡頭始終是很多評委和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形式,更不用說“一鏡到底”了。2015年,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就頒給了“一鏡到底”的《鳥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導演薩姆·門德斯邀請到了當代最傑出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擔任本片的攝影。

順便恭喜羅傑·狄金斯,再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就是憑藉《1917》。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光聽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認識這個已經70歲的老頭,但一提到他掌鏡的電影,個個都如雷貫耳,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冰血暴》、《老無所依》、《朗讀者》、《007:大破天幕殺機》等等。羅傑·狄金斯也是科恩兄弟與薩姆·門德斯的御用攝影師,不過這位老爺子曾14次陪跑奧斯卡最佳攝影,直到去年才憑《銀翼殺手2049》首次拿獎。這次終於再次贏了。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不過,誰都知道,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大部分號稱的“一鏡到底”電影都是“偽一鏡到底”。而且光憑“一鏡到底”,《1917》還不足以拿下金球獎,入圍奧斯卡最佳提名,這就需要《1917》具備更為獨特的切入視角。

很多提前觀看過《1917》的影評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一部披著戰爭片外衣的驚悚文藝片。的確,對於一部戰爭片來說,《1917》顯得太過“安靜”了。主角們從接到任務到送達指令,這一段旅程切換了四個主要場景:德軍塹壕,法國農莊、小鎮廢墟,以及英軍集結地。只有男主角最後一段狂奔的場景,算是對西線戰場的真實寫照。更多的時候,影片都很“安靜”,只聽見兩個主角的碎碎念,觀眾甚至會情不自禁地欣賞到主角們身後的風光。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在法國農莊,櫻桃樹被砍倒在地,花落一地。這裡一片安寧,顯然沒有敵人,可誰知“禍”居然真的可以從天而降。在成為一片廢墟的小鎮上,夜幕下教堂燃燒的大火,映襯著下主角孤獨的背影。然而這裡是戰場,敵人就在不遠處,安靜隨即被打破。在緊張地追逐中,主角躲入室內,剛剛緊張的氛圍又迅速降溫。室內的法國女人和嬰兒,壁爐和油燈的溫暖,讓人安心。

在整個觀影過程中,你不知道主角們會遭遇什麼,靜謐中蘊藏著怎樣的危險,文藝範與驚悚感無縫切換。不得不說,導演薩姆·門德斯對於本片“動”與“靜”相結合,“快”與“慢”的節奏掌握,經過了一番精心設計,構建出一種暴力美學和田園牧歌的強烈對比。加上羅傑·狄金斯的調度,電影中展現俯拍、仰拍,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多種機位,鏡頭始終不離開主角,誰也不知道在“一鏡到底”之下,是如何做到這麼多種機位自如切換的,簡直是鏡頭語言教科書般的展示。

《1917》的長鏡頭,本就已經將觀眾代入到主角的時間線上,觀眾可以感知到時間的流逝,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主角們究竟走了多遠的路。而這種暴力與靜謐的快速轉換,賦予了觀眾對這段旅程更為真實的代入感,真正實現了沉浸式的戰場體驗。有意思的是,正是憑藉這種巧妙的節奏設計,看起來毫無剪輯的《1917》,在好萊塢年度影評人協會獎項中,拿下了一個“最佳剪輯獎”。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當然,用鏡頭敘事也多少削弱了電影本身的劇情。回看整個劇情,每一處細節和伏筆都環環相扣,但也並沒有太多的驚喜。鮮牛奶必然有用;同伴身亡,必然要懷揣著囑託完成任務;好萊塢動作片中“最後一分鐘營救”的套路也是必不可少。臺詞的設計也並未超出想象,甚至還有一些剋制和含蓄,人物間的對白並不想過多地反思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一切都交給畫面,交給觀眾去感受。

同時,“一鏡到底”的視角設計,也讓很多大牌明星只能匆匆一瞥,成為路人甲。但這也是本片整體設計的必然結果,鏡頭只對準主角,無數群像只是背景。在前面的鋪墊中,似乎本尼飾演的上校是個好戰分子,主角要面臨的困難重重。可當主角到達之後,上校竟然從容接受停止進攻的命令,表現出對戰爭的厭惡,這不免有讓觀眾心理上出現一定落差。

《寄生蟲》登頂奧斯卡最佳,《1917》第一個不服

儘管有種種遺憾,但是能夠完成這樣一部“一鏡到底”的大製作,對於電影《1917》的製作團隊來說,儘管最終沒能獲獎,他們已經完成了一部影史上的偉大作品。為了完成這部電影,劇組打造了近1.5公里的實景片場,演員和攝影機走位排練長達四個月,單是法國莊園那場戲,就拍了五十多遍。導演薩姆·門德斯對於本片開創性和實驗性探索,都值得載入史冊。從藝術表達層面上,《1917》就已經贏得了足夠的聲譽。

*大片熱劇深度解讀,都在頭條口碑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